天龙帝国
繁体版

第四章 备战

    龙武步出会场后,乘坐专线前往顺天发射港,并乘坐发射港的穿梭火箭前往月港,那是大明尖端科技研究人员的心血,也是大明太空海军的象征,它取名为月港,原因有二,一是古代期间,月港是个非常出名的港口,这算是某种传承。第二个原因则是,月,象征着古代大明人对征服天穹的渴望。这个建立于地球轨道之上的月港,利用了从遗迹内最先进的已被解析技术,建在北京城上方的同步轨道,并利用微调引擎来校准实现与BJ的完全同步。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个港口将永远在北京城上方。

    穿梭火箭驶入3号港口,港口防爆门缓缓打开,牵引系统同时缓缓从空港内部伸出,驾驶员跟随牵引路径的引导,将火箭停泊入港口内,防爆大门缓缓关闭,气压平衡系统启动,将内部气压恢复至原本水平。从穿梭机的舱门打开,龙武的随身近卫穿着“羽林卫”动力装甲。不同于明光铠一型,这个装甲的要害部位做了特别加固,同时,针对机动性不足的问题,这型动力装甲还添加了多个全方位喷射系统,甚至能完全腾空,姿态控制仪合成在了背部,由特质合金钢板防护。这些钢板密度极高,而且还足够轻量化,在能够出色的抵挡攻击的同时也能满足机动需要。抵挡以往的火药枪子弹自然不在话下,但其很难抵挡住更加先进的电磁步枪的子弹。不过平时盘在腰部的盾牌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不同于阔盾,手持式盾牌更加小,占用空间更加小,弧形盾牌平常放在腰部还可以抵挡腰射过来的一些子弹。要用的时候拿出来,固定在右手的磁卡扣上,盾牌上镀了一层极其稀有的名为陨铁的金属,那是取自母舰上仓库里的备用合金,其可用数目极其稀少,防御性极佳,即便是镀层,其也不仅能抵抗住常规的电磁步枪,还可以硬抗近距离爆炸的炸药,甚至在特定角度下能抗住德军单兵“铁拳”火箭筒的破甲弹。同时其电磁抗性极高,能有效防止电磁脉冲手雷对装甲系统的损害。

    梯子缓缓从舱门口伸出,龙武缓步走下火箭,径直前往空港的舰队指挥室,准备在那里会见大明舰队提督,商议空天军的作战计划。周边的玻璃映射出太阳的光辉,外面军事空港停满了大明的战舰,处于远方巨型泊位的是大明帝国海军旗舰,神武号。作为一艘航空战列舰,采用了外挂机舱,将空天战机布置与船底部的吊舱内,出击时松开限制钳,方便快捷,而且不用占用过多的舰内结构,必要时可抛弃这一部分,换取更强的机动性。两舷侧各分布有3门400毫米口径的轨道炮,利用电磁加速轨道将轨道弹电射出去。中间见缝插针的装备了一些200毫米以内的中型轨道炮和火神炮。舰桥指挥塔位于中间,侧边装备速射炮,在附近还布置多个拦截导弹发射器。战舰三角结构的最前端是六个鱼雷发射井,和传统意义上的非制导武器不同,这些鱼雷装备了制导系统和先进的索敌计算机。前端配置核战斗部,虽然核弹在真空中威力大幅减小,但核弹却也是目前为止成本最低最好用的武器。舰体结构最前端中央,是整艘战舰的主炮,是目前技术能达到的最高层级的激光武器,以前的激光武器只能用来点防御,而且需要持续照射。小型化技术目前为止没有取得突破的情况下,往大了发展反而可能起到更好的效果,研制出最具有实战威力的激光炮。这个激光炮就是这个理念指导下的产物。这艘舰船的激光炮发射的时候,舰首折叠的主炮保护装甲将展开至最大,留出一个足够照射的孔径。然后激光电射而出,产生高温,持续照射之下,能直接洞穿3层1200mm以上复合钢板。但是,一旦使用这个主炮,引擎系统的能源和其他武器的能源就会被彻底抽调走,来支持主炮发射,也就是说,无法机动。舰桥附近的点防御系统也只能勉强依靠备用电源来维持运行,整艘舰船会陷入危险之中。当然,一般而言,太空战舰以编队作战为最佳,这艘战舰也不例外。即使无法机动,旁边的护卫舰船也能解决许多的问题。但一旦落单,这个主炮最佳的作用应该是威慑敌军或者绝地一搏。更糟糕的是,每一次发射,船体的核聚变反应堆堆芯就需要彻底更换,连维生系统只能依靠备用电源来支持运行。也就是说,恢复时间可能会超出想象的长。在设计上没有采用双反应堆设计也许是一个巨大的失误,但这也是难以避免的。为了在安装威慑力如此之大的主炮的同时,在平时也能保持最佳的的机动性,必须舍弃加装一个反应堆的方案。而且作为旗舰,落单的机会会极其少见,一般而言,旗舰落单就相当于舰队近乎覆灭。该舰船的船体外部装甲采用堪称丧心病狂的六层复合装甲设计,最外层为一层厚达100mm的高强度合金钢装甲,并做了一定程度的镜面处理,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免激光武器的杀伤。第二层是空气间隙隔层,第三层注入高密度复合溶液,第四层又是一层50mm的高强度合金钢装甲。第五层使用一层纳米网状纤维结构作为防御,最后一层则为真空层,用来防止通过固体传播的声波武器杀伤人员。这样下来,一般总厚度几乎达到了250mm左右,装甲区的数值更为夸张,几乎整体加厚了快三倍,达到了近700mm的恐怖厚度。而作为海军的旗舰,最为珍贵的陨铁也不惜被用于在一些特殊部位进行特殊加固。这是真正的承载着大明帝国海军荣耀与威望的战舰。

    进入会议室,海军诸将分立两旁,龙武坐入首席,在会议桌上点了点,启动会议沙盘装置以明晰情况,顿时,强大的大明近卫海军300余艘舰艇呈横列阵排列在了桌子上方,他的对面是大德意志国海军的舰队,由于情报有限,只有大概的数据。估测数据在2500舰以上,用红色长方块表示。其中地球轨道值守舰队在1000以上。明军有1200左右的舰船分布在各个行星轨道。月球方面部署舰船500舰,是地球战场能快速动用的最大力量。明军主力舰队则已经集结部署在火星轨道附近,700舰左右。即使加上近卫舰队,明军在总体数量上依旧处于劣势。这次作战的主要目标是抢夺火星中的残骸,同时尽可能将对方地球部队击溃,占领敌方领土。由于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太空海战,龙武将坐上旗舰亲自指挥。地面战场方面,皇帝亲自率军从西伯利亚发起进攻。而北蛮都护府的大都护则会率领协从军自阿拉斯加基地出发,从白令海峡渡海支援前线攻势。南蛮洲由陆军名将,亲王朱伯涛的军队进行攻击。同时在轨部队尽量取得优势后给予地面部队轨道打击支援。核弹作为最重要的战略武器,两国为了防止到时候地球变成一片废墟,都尽量克制不用,否则无论对谁都没有好处。地面海军方面,则以钳制为主,防止地方提供对岸炮击支援和超远距离打击。同时将最先进的声纳系统投入使用,最大限度防止潜艇狼群对补给的干扰。火星轨道方面,以舰队对垒为主。由于没有过多布置陆军在火星,所以一旦赢取了制空权就可以派遣登陆部队对地面提供支援,达成战略目的。而龙武自己已向天子请愿,允许自己及旗舰前往最重要的海军主战场——火星。天子的回应将很快就会到达,届时,将是战争调度全面展开的时候。

    各个海军将领在纷纷用个人数据终端在战术沙盘上标出了自己所下辖部队及预定战术,龙武则不断地改正一些略显草率的战略决策,他是如此年轻,却像一个长辈一般指导着下属的将领们,将领中不乏头发花白,年龄大到可以当龙武父亲的人,此刻都虚心接受着这位年轻将领的指导。无数的舰队调动决议被修正,军事预案被提出或否决,甚至连舰队学说都依据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重建,在这第一场也可能是最后一场大明海军大会战的准备阶段,大明太空海军指挥层团结一致,没有争抢战功,保存家底的想法存在,每个将领都在寻找最佳的破局之道。

    最终,在长达两天的会议结束后(中途自然有休息),作为海军的心血——最终战略方案被拟定,这份最终方案包括各个舰队的调动说明和详细到每一艘战舰的作战方式,在如此详细的战略预案的帮助下,明军一定能取得胜利——起码大明太空海军指挥部的那些将领是这么认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