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在火红年代求生存
繁体版

第五章 在路上

    几人说说笑笑,围着村里的农活,乡里的一些小八卦,最新的老人家指示等聊了起来,一顿饭吃了俩小时。

    酒尽客归。

    李木成也喝了一点酒,不过有点不太适应这散酒的度数,差点没喝吐。

    晃晃悠悠的回到自己房间,看见床头上一个黑布包裹,原来李母已经提前给儿子收拾好了行李了。

    说是行李,也就一个打着补丁的小布包,看大小,里面应该就是自己的几件衣服。

    没办法,这个时代国家生产资料紧缺,导致大家买布困难,家家户户的衣服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像李木成穿越过来后穿的衣服裤子,都是好几年的了,打着补丁。

    李父李母穿的衣服还是建国前置办的呢,上面都是补丁搭补丁。

    给人感觉就是不同颜色的小布块缝补起来一样。

    家里虽然没到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的地步,但是也没好到哪里去。

    李木成看着自己昏暗的房间,这年月,生活太艰难了。

    过了一会儿,李贵来和李王氏捧着一盏煤油灯,走了进来,大哥李水根也跟在后面。

    “成儿,明天你就出门了,家里给你准备了点路费,明早我再给你烙点饼,路上吃。”

    李母听说过,一路上只有两天的路程,虽然天气炎热,只准备了些吃食就够了。

    他们哪里知道李木成的打算啊。

    李木成是打算去老毛子那里浪一圈,搞点生产工具,粮食之类再回来的。

    谁叫现在那边最是富裕呢,又是现在最发达国家之一,他可没有多少道德洁癖。

    “谢谢爹,娘,我知道了。”

    李木成接过李母手里的钱,只有零零散散十五块。

    嘿,终于见到大黑拾了,还有一张53年发行的,老毛子代印的叁元人民币,这个要是收藏起来,以后可不得了。

    “成儿,你这趟出门可得仔细着点儿,咱乡下人,别随便和人结怨,有事你就捎个信儿回来,家里有我和你大哥他们呢,别担心家里的事儿。”

    李父吧嗒着烟杆,也在一旁嘱咐道。

    “老三,这是我和你大嫂的一点心意,你带着。”

    大哥说着也递上5块钱,这估计是两口子不多的积蓄了。

    “不用了大哥,你留着给大嫂买点补品吧,她可是怀着咱家第三代呢。”李木成拒绝。

    李家虽然没有分家,但是也没有把每个人手里的钱,全部集中起来由父母掌管,估计这是大哥大嫂的私房钱。

    “拿着吧,大哥虽然只高小毕业,但是也听说过穷家富路的话的。”

    李水根将钱塞到李木成手里,使劲儿按着,不让他还回来。

    “谢谢大哥。”

    李木成只得收下来,想着等自己后面回报他们了。

    “行了,你早点休息,明天早起,搭村里驴车去乡里,到时我叫你。”

    李父抽完最后一口烟,用鞋底磕了磕烟杆起身说道。

    “爹,娘,大哥你们也早点休息。”

    李木成打起精神目送他们出了房间。

    李木成想借着酒劲儿睡觉,可躺下半天都睡不着,脑子里天马行空的想这想那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才睡着。

    。。。。。

    后半夜时分,李父推门进来叫醒了李木成。

    后面还跟着李母,大哥李水根,二姐李霞,其他家人就没有叫醒了。

    李木成赶紧起来,就着李母准备的水,简单洗了把脸。

    套上之前洗好的补丁少点的衣服裤子,穿上他那双重大日子才会穿的布鞋,挎上小包裹就跟着李父出了门。

    也没问几点,看天色约莫4点多5点吧。

    李母他们也在后面跟着,一路往村口走去。

    路上虫鸣蛙叫,远处山影影重重。

    看着原身熟悉了十六年的小山村,李木成有些感慨,如果不是自己穿过来,怕是要在这里待一辈子吧。

    就像李父李母那样。

    一路上几人各自对李木成表达着关心,李家人感情质朴,翻来覆去就那几句话,路上小心,注意安全,有事捎信儿。

    说实话,穿越过来,李木成感受最深的就是家庭关系了。

    李家的家庭关系让李木成感觉非常好,兄友弟恭,团结和睦。

    来到村口,一个中年人正坐在驴车上抽着旱烟。

    “他五叔,麻烦你了。”李父上前递上之前买的生产烟。

    “三哥,小事儿,我这也是顺路。”

    李木成借着李父和赶车五叔的寒暄时机,拉过二姐到边上。

    “二姐,你记住我之前给你说的话,别着急相亲,你等我信儿。”

    “成,我记着呢。”

    二姐没想到李木成临走之前还提起这事儿,也不知道自己三弟哪里来的自信,能帮自己嫁到城里。

    想到三弟马上就要出发了,也是敷衍着答应了下来。

    “你路上也当心,如果成不了工人,咱就回来。”

    李霞看着比自己高半个头的三弟,有些感慨,也有些不舍,三弟长大了,是个男子汉了,也懂得关心人了。

    “老三,过来吧,跟你五叔走吧。”

    李贵来招呼了一声。

    “诶,来了爹。你记住了啊二姐,我过去了。”

    回头应了一声,转头又对二姐说道。

    说完就走向驴车,一步坐上车斗。

    李母这时又递上一个小布包,是早上起来现做的吃食。

    隔着布包也能感受到温度,还热乎着呢。

    大哥也递过一床捆着的破旧被子。

    李木成都接过来放在边上。

    “嘚儿”

    五叔挥了挥手里的鞭子,赶着驴车准备出发。

    “爹,娘,大哥,二姐,你们回吧,我走了,你们在家好好的,等我信儿。”

    李木成看着越来越远的父母亲人,挥手大声说道。

    “成儿,一定要注意安全啊。”

    李母追着喊道,声音带着哭腔,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

    路上五叔和李木成聊了几句,见他还有些困,就让他躺着再歇息一会儿,自己闷头赶路。

    小林村离乡里有十多里地,记忆中这条路李木成走过很多遍,之前是在乡里上中学,天天来回走。

    到了乡里,天麻麻亮,李木成谢过五叔,挎着几个包裹就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