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传奇
繁体版

第二十六章 新娘 十八回头

    公元1939年1月27日:春节前夕农历腊月初八日,石门与老村长的孙女,十六岁的王瑞美成婚。

    今天:

    迎亲的队伍,是由老族长一手策划。四对接亲人和石门,一共九人。

    接亲人:由四男四女和石门去接新娘。骑九匹棕色龙江纯种马、各个马匹头系铜铃、披黄色粘毯、红色马鞍列队一行。

    锣鼓队:由九人组成。晚上,组织地方戏一台:大门口唱戏。

    四对接亲人:着装统一。

    男:统一深灰色长袍、狍子皮坎肩、头顶狐狸棉帽、脚踩长筒棉皮靴。

    女:统一深红色大花棉袄、深绿色棉裤、腰围绣花黄色围裙、各种颜色扎成的花头饰每人一个、脚穿黑色棉靴。

    新郎石门:身穿大红色刺绣黄色图案长袍、头顶礼帽、脚蹬皮棉长靴,胸前佩戴大红花。

    干妈:一身暗红色棉袄棉裤、围狐狸皮围脖、头戴红花、脚穿黑色棉靴,面部擦了淡淡的脂粉。

    今天的婚礼:和与往不同,受到了全村乡亲们的关心与关注。

    家族:向方圆十里八乡的村民发出了邀请。

    小镇老街的古董商大掌柜,应邀:主持婚礼。

    人间的温情:融化了北疆寒冷的冬季、冰封的黑龙江水,内心的涌动祝福着一对新人。

    婚礼司仪主持人:男40多岁,是一位家族叔叔,身穿一件定制的黑色长袍礼服,精神抖擞、士气高昂、声音洪亮、站在干妈家的大门口前,大门口临街前挤满了众乡亲。

    东方的太阳升起来了、锣鼓队排最前边、迎亲队跟着锣鼓队。

    司仪主持人说:新郎石门给干妈梳头、跪拜干妈。

    石门深情地走到干妈面前:拿起梳子给干妈梳头,整理发髻。

    石门说:干妈。您的儿子已长大成人,谢谢干妈!一个响头磕在干妈的面前。干妈紧忙扶起干石门,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干妈说:好儿子去迎娶你的新娘吧!

    石门:深情地望着干妈,母子俩的眼睛里,饱含着深情的泪花。

    干妈拉住石门的手:送石门到迎亲的马队前。

    司仪用高亢的声音说:迎亲队出发,锣鼓队敲起来!

    今天:大街的两旁挤满了人群,为一对新人送上新婚的祝福。

    看!大红色绸缎面八人抬大花轿。

    跟在迎亲马队的后边:前走三步,后退两步,摇拽不停地扭起来。

    文艺说唱队跟在八人抬大花轿的后边,走一段唱一段。三里地长的街道一片锣鼓声、一片欢呼声、一片歌唱声、一片欢笑声。迎亲的队伍在人群的簇拥中,来到了新娘家的大门口前。

    新娘的送亲马队,早已在大门前等候。

    十八声礼炮响起,新娘家的族人亲戚都出来迎接:接亲一行。

    石门:被家族的人们前呼后拥地走上北房正堂。

    各位长辈列席:就坐。

    石门恭敬地向各位长辈施礼!石门说:爷爷奶奶好,列位长辈好。今天,我和瑞美成婚,家族派来接亲一行九人。八人抬红色绸缎面八人抬大花轿一顶、歌舞说唱队三十人、锣鼓队十八人、还有咱们全村的父老乡亲们,在街道两旁夹道相迎。爷爷、奶奶,列位长辈:请把瑞美嫁给我吧。

    爷爷和奶奶高兴的说:好!好!好!

    这时,瑞美家族里的十几个小姐妹。俏皮地对石门说:我们可以叫你姐夫了吗。石门微笑着说,可以,可以。

    十几个小姐妹,大声地叫到:姐夫、姐夫、姐夫……

    姐夫:给我们带糖块了吗、带红头巾了、带零花钱了吗、带花手绢了吗……

    石门说:带了、带了、全带了。

    石门说:小姐妹每人纹银二两、红头巾一块、花手绢六块、喜糖块一包、还有每人花布八尺、都是我干妈特意给小姐妹准备的。都到大门口:找管事的去领吧。

    十几个小姐妹高兴地,一哄而去!

    这时,瑞美的父母带着瑞美走进正房堂前,拜见祖父祖母和列位长辈。

    石门见岳父岳母大人和瑞美进来。恭敬地向岳父岳母大人施孔!并说:岳父大人好!岳母大人好!瑞美妹妹好!

    岳父岳母大人双双:打心里喜欢这个来自河北省、石家庄、大山走来的女婿。人长的俊朗帅气、文武兼备、看到眼前的石门。情不自禁地说:孩子。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

    石门:在这时单膝跪地,手捧花束,大声说:爷爷、奶奶。

    列位长辈,岳父岳母大人。请您们允许我,将瑞美嫁给石门为妻子吧。

    只听,全体长辈异口同声第说:好,请石门带瑞美走吧!

    当:石门去牵住瑞美的手时,堂里院子里响起一片掌声。

    曰:

    人生一世为情而活:天地情、日月情、家国情、夫妻情、儿女情、一人一世父母情!

    当石门深情地对瑞美说:瑞美妹妹做我的新娘吧!

    瑞美羞羞怯怯,脉脉含情地对石门说:驼哥我愿意一生一世跟着你永不分离。

    石门:双手抱起自己的新娘,在亲人的祝福声中,向大门口的八人抬大花轿走去。

    这是一场非凡的婚礼,地方特色浓郁。

    送亲的队伍:马匹10人。

    送亲的队伍人各男女10人。

    男送亲人:是堂里的叔伯辈。

    女送亲人:是大妈大婶辈。

    还有堂里的少年少女各10人。

    还有10人队,拖送:嫁妆、礼单及金银盒子。

    马匹:是统一龙江纯种马,披大红色毯子,送亲男女着装统一。

    男送亲人:穿黑色长袍、头顶礼帽,腰扎黄色彩带、脚踩皮棉长靴。

    女送亲人:身穿红色大花长袍、头顶黄色方巾、围狐狸皮围脖、脚踩黄色虎头棉鞋。

    家族:10名小小少年队,身穿青色布衣棉袄棉裤、土黄色狍皮小坎肩、头顶儿童圆顶帽,脚穿黑色棉头鞋。

    家族:10名小小少女队,身穿红色大花棉袄绿色棉裤,红色儿童圆皮帽、脚踏黑色棉头鞋,各擦了胭脂,俏皮可爱、活波好动。

    金银礼单:在第一匹马上。

    布匹绸缎在:节二匹马上。

    十名小小少年,小小少女,乘坐三辆花车。

    司仪高声大喊:各就位!

    新郎抱新娘上:八人指大花轿。

    鸣礼炮十八响。

    鼓乐队,说唱队,各就位。

    送亲……

    十八响礼炮响彻天空。

    鼓手乐队齐鸣、说唱艺人、放开喉咙尽情地演唱吧!

    主持司仪又大声强调说:

    八人抬大花轿:唱导人。

    今天,要好好地给八人抬大花轿抬轿人,唱出新娘“十八回头”。

    八人抬大花轿:你们要可劲地摇、可劲的摆、摇摆出新的花样。

    大花桥的唱导人大声应称说:瞧好吧。

    抬大花轿的八个人,异口同声地说:瞧好吧。

    主持司仪大声高喊:起轿!

    鼓乐队:排最前头敲起来!

    迎亲队一行,石门:排第一位!

    依次:八人抬大花轿跟着!

    男送亲队一行:马队依次排列!

    女送亲队一行:上花车!

    小小少年、小小少女各上花车,全部依次跟上!

    主持司仪一声高喊:起轿,走!

    八人指大花轿唱导人:

    大声喊道:前走三步啊、后退三步啊、左边三步啊、右边三步啊、十字步啊、马跳步啊、起跳步啊、跑起来啊……

    看!

    八人抬大花轿:前跑、后退、左右摇摆,坐在花轿里的新娘。实在坐不住了,只好把住花轿后帘外的围栏,一个劲的前仰后合的向外面的人点头哈腰,哭笑不得。

    冲着:娘家十八回头。

    注:这就是当地闻名的“八人抬大花轿、新娘十八回头”。

    可以说:

    今天的八人抬大花轿:唱导人。卖足了力气,八人抬大花轿抬轿人。按照唱导人的口号,大步流星地抬着大花轿。不要说新娘十八回头,可以说是一个劲的可劲的回头摇头,根本就坐不住。

    街道两旁的父老乡亲们:为这场气势恢宏的婚礼所震撼、所喝彩、笑声连成一片……

    迎亲队一行:快到家了。

    老族长高兴的坐在正堂上座,两旁依次坐满了各位长辈。小辈份的男女老幼,都在大门口等待着一对新人。

    司仪高声大喊:鸣礼炮十八响、落轿!

    干妈家:家里、家外、院里、大门口、挤满了众乡亲和所有亲戚们。

    主持司仪大声说:

    新郎石门:抱新娘王瑞美下轿!

    新娘:王瑞美,是村上方圆十里八村最漂亮的姑娘。可谓:郎才女貌。

    新娘:头戴金冠、身披红色披风、穿一身红色缎面刺绣长袍、腰束黄色织锦带、虎头红色绣花鞋、头戴婆婆送给的金发簪。这一只金发簪,是一位民间金银工匠,精心打造的一只金凤凰落在金簪上。手戴着婆婆送给的一对玉手镯,项上戴着婆婆送给的银饰大链。

    新娘王瑞美的美:犹如牡丹花开富贵。

    曰:这是一个十六岁少女的花开绽放,惊艳了身旁所有的人。

    新郎新娘:在四对迎亲人的簇拥中,来到北房正厅。

    干妈:身穿藏青棉长袍,围狐狸皮毛围脖,穿大头棉鞋,头戴红色绢花,面部擦了脂粉,幸福的坐在主席位上,等待儿子儿媳的到来。

    老族长和列位长辈,在主席位的后排,两边以辈分依次排开。

    今天:

    小镇老街古董商大掌柜:是这一对新人的证婚人、主婚人。

    大掌柜:是方圆百里赫赫有名的大商人。身穿黑色缎面长袍、头顶狐狸皮毛圆帽、脚踩马步长靴、派头十足。

    主持司仪说:

    下面,有请证婚人、主婚人、小镇老街古董商大掌柜。主持新郎新娘成婚大礼,大家欢迎!

    只见!

    大掌柜满面笑容步伐矫健的,来到新郎新娘面前说:祝福一对新人!

    大掌柜说:今天的婚礼非同一般,是在全族人和全村人们的见证下完婚。我们大家,由衷地祝福一对新郎新娘!

    大掌柜又说:在一对新人完婚典礼之前。我代表老族长、老村长、讲几句话。

    大掌柜说:今天的婚礼,全程按我们当地的习俗举行。

    但是,经老族长和老村长精心商量。

    拜高堂时:要,先隔时空跪拜石门的父母高堂。

    后,拜石门的干妈高堂。

    大掌柜的继续说:大家都知道,石门是太行山南麓、河北省、石家庄人。

    来到:我们村里六年了,石门在我们这块土地上、喝着龙江甘甜的水、吃着我们北疆的山野兔肉酸菜饺子长大了。

    有朝一日火车通了,我们也希望石门带着他的妻子王瑞美,回到生他养他的故乡与家人团聚,回到他朝思幕想的大山怀抱。

    当然:

    我们:可以常来常往、到太行山南麓的河北省、石家庄、到石门的家乡看一看千里太行山南麓的大山。

    大掌柜的又说:石门!

    你与我们的缘分不浅啊、你像太行山一颗飘零的种子、要不是那个我们无从考证的、有着使我们中国人民骄傲的、乃至世界人民称奇的、高超的能把火车开的“立起来”的高超技术、你是万万也来不到我们的北疆边陲、神圣的黑龙江啊……

    好了!

    下面:我们举行婚礼大典!

    大掌柜的拿出新郎新娘的婚约书:给大家宣读!

    大掌柜紧接着又说:下面新郎新娘拜天地!

    一拜:天地:拜!

    二拜:隔时空拜,请新郎新娘面向南方,石门的家乡,拜石门的父母高堂。拜!

    二拜:石门的干妈。清新郎、新娘,面向北拜高堂干妈。拜!

    三拜:新郎新娘夫妻对拜,拜!

    送:新郎新娘入洞房。礼成!

    一对有缘的新人,在众亲人、众乡亲们的瞩目下,走向新的人生之旅……

    曰:千里姻缘、洞房花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