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从照顾知青嫂嫂开始
繁体版

第006章 大根叔,这曲辕犁它好使不?

    好说歹说,总算是搞定了。

    主要是没辙,来文的,不占理,不是对手,上武的,梁国华就杵在那,不敢。

    至于私底下动手,那就更扯淡了。

    真以为集体开玩笑的?

    真以为大队书记不要面子的?

    这事要没定也就罢了,但凡定了,有了确切的结论,以后谁特么挑事,就是质疑集体决定,破坏团结。

    除了刚要到的两份“说法”,这家里也没什么好分的。

    大牲口没有。

    值钱家具没有。

    非要说的话,就几间夏天漏雨冬天漏风看着还不太安全的土坯房,以及五只鸡,三只鸭。

    剩下便是一些坛坛罐罐,锅碗瓢盆。

    至于存款……

    嘿,欠款倒是有,不光欠款,还欠票,毕竟当时上医院,那些钱,票,不少都是大家伙凑的。

    也因此,陆强王芳两口子一商量,最终决定拿三百块钱,一个大队内部的工作名额,些许口粮,此外,两家切割,从此以后各过各,他们不承担赡养义务。

    这是底线。

    用他们的话说,要是这都不行,那就干脆别谈了,闹吧,都快净身出户了,我还怕去闹?

    陆岩说实话是不想给。

    因为即便如此,他感觉还是太便宜这两口子了。

    但相比不想给,作为一个男人,他更不想的是纠缠,麻烦,没完没了。

    是以最终还是同意了,随着双方达成一致,签文书,落手印,这事也彻底定死,当场两口子就开始搬。

    陆言懒得看。

    眼看着时间还早,天色还亮堂,送走梁国华一行,又简单交代了两句,他拎着木桶出门。

    这一趟看到的东西比较多。

    除了回来时路上看到的棕树,青桐,杨柳,还有枫杨,苦楝,等中部乡下常见植物。

    但其实他的专业方向是微生物,之所以认识这些,无非是专业基础,毕竟生物这个东西,既离不开农业畜牧业,也离不开分子化学,更离不开动植物。

    也正因为此,他甚至会给小白鼠扎针,他的解剖能力还很不错。

    而随着脚步来到田埂上,青绿的麦苗,绽放的油菜,路边的蚕豆,等等,相继映入眼帘。

    最惹眼还要属那成片成片的紫红色小花,那是一种固氮植物,是田间天然的氮肥,每年秋天在稻田播散,来年三月开花,学名紫云英,又称红花草。

    为了保证每年都有足够多种子,大队还特意留了几亩地,用于紫云英的种植,种子收集。

    眼下也正是用到这些漂亮小花的时候,隔着老远,他便看到田间拉犁的耕牛,以及掌犁人手里时不时扬起的赶牛鞭。

    “大根叔,这曲辕犁它好使不?”

    曲辕犁,筒车,穿越必备。

    尽管眼下早已过了那个时代,但陆言还是有点忍不住,就想调侃两句,体验一下那种穿越的感觉。

    万一就不知道呢?

    哪怕早就用上了,也未必知道名字的。

    李大根四十来岁,背有点驼,属于是上一辈的人。

    如他一般,此时忙着赶牛耕地的汉子好几个,大家分散在田里劳作,随着耕犁推进,泥土被翻起,紫云英被掩埋。

    闻声笑骂:“你小子又来,什么屈原犁,要我说,这叫霸王犁,不信你看,多霸道?”

    “那是挺霸道的,别说是土,铁都能给犁了。”陆言哈哈大笑,嘴里叼着小花,随手捡起一只脚边晒背的王八。

    李大根瞅了一眼,好笑:“要那玩意干嘛,又不能吃。”

    “能吃啊!”

    “我就爱吃这个!”

    陆言随手在旁边小水渠掏了掏,这玩意大抵是犁地被翻出来的,脏得很。

    李大根就乐:“扯淡,没事谁吃这个,你要真馋,就跟叔后头,多不敢说,一两斤鳝鱼还是能捡到的。”

    时下的水田,农药奇缺,化肥匮乏,能翻出来的东西是很多的。

    只是大多不受待见,比如甲鱼,又比如泥鳅。

    就好比此刻,李大根甚至都不愿意叫出泥鳅的名字,他唯一能瞧得上点的,也就鳝鱼。

    陆言瞅了瞅,笑着摇头:“还是算了,有人捡呢,这玩意可是能卖钱的,不跟他们抢。

    我呀,就捡几只王八回去吃。”

    鳝鱼是可以卖钱的。

    在此之前,他也以为这年代很严厉,啥都不让。

    可实际情况是,供销社收很多东西,有段时间,他们甚至连那些乱七八糟的骨头都收。

    此外,乡下有集市,除了以粮食为代表的极少数物资,很多东西都可以拿到集市去卖。

    就是价格不咋滴,比如鳝鱼,没记错的话,拿到供销社也就两三毛钱一斤,集市是要贵些,可向来是卖的人多,买的人少,毕竟当下普遍缺油。

    王八就不提了。

    说白了,但凡它能值点钱,也不至于趴在田埂上晒太阳没人理。

    毕竟这玩意比鳝鱼好弄多了,到处都是,别说水田,旱田都横着爬。

    还重,一天下来随随便便好几十斤。

    李大根一看,的确不少小孩拎着桶光着腿大呼小叫田里跑,便也没再劝,转而问道:“听叔你三哥还在闹分家,怎么样,分了没?”

    “分了。”

    “文书都签了,大队书记亲自见证,从今往后,两家各过各。”

    就这么短短几句话的功夫,陆言桶里已经三只了。

    这还是他筛选的结果,太小的他不要,他就要那种一看就两三斤重以上的。

    李大根诧异:“有那么容易啊,你那三嫂可不是个好相与的。”

    “嗯,所以大队给的补偿,他们两口子拿走一半。”

    陆言大致把情况说了说,又问:“这田一翻,接下来是不是就要育秧了?”

    “差不多。”

    “田翻出来,撒点石灰,晒一晒,再泡一泡,耙平,就该育秧了。”

    “总的来说就是赶在清明之前。”

    “是了,清明知道吧,不是屈原,屈原那是端午。”

    说着说着,李大根又咧嘴乐起来。

    陆言也笑,聊了几句,桶里装得差不多,又一阵溜达,直到太阳快落山,才跟着地里的人们一起收工。

    此时家里已经很安静,陆强王芳两口子已经走了,房里,嫂嫂岑婉静静坐着缝制小衣裳。

    田女士不知跑哪去了,陆晴也没在。

    老六陆城八岁,原本带着五岁的老幺陆萱在旁边跟人玩耍,看他回来便立马跑了过来。

    “四哥你捡这玩意干嘛?”

    小伙子很好奇。

    王八他知道,不光喜欢晒太阳,还会下蛋。

    往年他没少去挖王八蛋,也没少绑着王八到处溜。

    可一次捡回来这么多,抱歉,他是真有点想不明白,总不能,宰了沤肥。

    相比之下小丫头就直接多了,看着桶里的王八吮着手指两眼放光:“四哥哥,王八它好吃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