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从照顾知青嫂嫂开始
繁体版

第033章 尘埃落定

    话并不重。

    对于这些话,也没人觉得有问题。

    因为这就是一个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年代,任何人的个人利益都不得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

    点点头,表示明白,当场就有几人起身离开了,余者寥寥,不过区区三人。

    梁国华也不在意。

    一来三人不少了,整个大队,正经学过出师的木匠加起来不到十个。

    二来三人身后,多多少少还有些徒弟,这要算上,便有将近十人。

    如果这些不够,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牙刷厂成功,而且很成功。

    真要走到那一步,他相信今天不同意选择离开的人都会主动回来,再不济还可以招募年轻小伙当学徒。

    便继续说道:“厂长人选确定了,现在咱们来说说第二个问题,怎么干。

    这一块,作为厂长,小陆同志,你给讲讲。”

    总算到正题了。

    陆言便把此前跟梁国华说的重复了一遍,核心就是分工。

    众人频频点头,朱仁贵笑道:“好办法,我算是知道为什么一开始老梁那么有信心,非要推你小子上台了,确实不一般。

    主要是这样一来牙刷厂要不了几个人,既把牙刷做了,还不耽误地里的活。”

    “对,也就几个开料的要全身心投入,剩下的,我估摸着抽空随便弄弄就出来了。”

    “但实际上参与的人不少,等于一个大厂,可以做出很多的东西。”

    “……”

    众人纷纷称赞,一句话,办法很好,好处看得见。

    随后又开始讨论,需要设置哪些岗位,需要哪些支持,任务怎么分,劳动报酬怎么计算,等等。

    足足一个多钟头,完事,陆言又跟着梁国华回到办公室。

    “怎么样,有没有信心?”

    梁国华心情很好。

    说句实在话,他已经很久没这么兴奋过了,因为在他看来,这事大有可为,给大队赚一辆拖拉机不是没有可能。

    相比之下,大队所谓的榨油厂,轧花厂,粉条厂,看似也不错,实际上更多只是为村民的生活提供便利,而并没有什么盈利。

    陆言笑道:“信心自然是有的,不然也不会跟着讨论到现在。”

    “那就好。”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午大队会就讨论的情况详细贴出告示,场地,工具,设施,以及前期需要的材料,最迟不超过后天就能全部到位。”

    “你要做的,就是安心组织生产,争取尽快做出东西。”

    梁国华大笑,叮嘱一番,又把机械厂招工的事情详细说了说,此后不久,陆言起身告辞。

    雨还在下,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

    见他归来,妹妹陆晴赶忙起身去厨房打水,嫂嫂岑婉则起身接了斗笠,蓑衣。

    等他借着檐下木盆盛接的雨水大致清洗进屋,水已经端过来了,居然还是热的。

    小萱儿也很乖,贴心的把鞋子拿了过来。

    紧跟着田女士便问道:“情况怎么样,大队部开广播喊开会,还叫了木匠,是不是都定下来了?”

    “差不多。”陆言把脚移进热水,一边泡,一边就开会的情况进行了说明。

    顺带着把过些天要去市里参加机械厂招工考试的事情也一并说了。

    结果田女士也不怎么关心,只追着问道:“待遇呢,总不能光有名头,没有待遇吧?”

    “应该不会。”岑婉笑着端来一碗姜汤:“但也不会太好,毕竟还没开始呢!”

    “嗯,这话说对了。”陆言喝了口姜汤,暖暖的,咸中带着淡淡的辣,很舒服:“目前来说就是工分,所有去厂里上班的,都是满工分。

    拿回家做的也一样,不过工分按数量算,十把算一个。”

    “那以后呢?”

    不给钱,给工分,这一点田女士并不意外。

    因为大队根本没钱。

    因为大队那些所谓的厂子,几乎都是这么干的。

    这口子也不能开,否则成功还好,要是不成,得让人骂死。

    可要一直都是这样,那就没意思了,因为工分并不能直接跟钱挂钩,总收入没有增长的情况下,过多的工分,只会造成工分贬值。

    这样一来二去,等于所有相关的活都白干。

    陆言就笑:“以后肯定好啊,要赚了钱,就有补助了,这个要看情况,赚得多补助就多,赚得少补助就少。”

    喝了口姜汤,长舒一口气,又道:“要是赚钱了,拿回家的也会用钱收,一支合格的牙刷一分钱。”

    “一分钱?”

    “那岂不是一天轻轻松松就能赚个一两块?”

    陆晴眼前一亮。

    拿回家的工序跟简单,就是削,磨,安装刷毛。

    这三道工序看着复杂,实际上,哪怕新手,一天下来都能上百。

    那就是一块钱。

    岑婉噗嗤就笑:“话是这么说,就怕分到手的没那么多。”

    “嗯,分到手的确实不可能有那么多,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到时候这一块平均算下来一天能赚一毛钱就不错了,毕竟都是手工开料,数量有限。”

    陆言又大致把“外包”的事情说了说,简而言之,就是在适当照顾特殊群体的前提下尽量做到公平。

    这样一来做这些零活固然有钱赚,却注定不会太多。

    “那也可以了。”

    “就算这里赚得不多,最后厂里赚了钱,还是会分下来。”

    “但前提是,真的能赚到钱。”

    田女士道。

    这是当下的分配方式,社队企业的利润,除了上交的部分,余者都归社队。

    这就意味着只要能赚到钱,那么除了生产过程中拿到的工资,大家还有分红。

    陆晴便道:“那咱家还做么?是不是大队办了厂,咱们就不能自己做了拿去卖了?”

    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因为这是明摆着的,拿厂里开的工分,工资,不如自己干。

    陆言回来之前,家里也一直在讨论这个事。

    陆言便把开会时有人反对的情况说了一遍:“情况差不多就是这样,结论是,可以自己生产拿去卖,但不能影响集体利益,也不能打着大队旗号。”

    “意思是,不能卖得比厂里便宜,也不能生产太多?”

    虽然没有明说,但到底什么意思,田女士几人都听出来了。

    又有点生气,年轻怎么了,再年轻东西也是我们家做出来的,不是你们。

    陆言耸耸肩:“差不多,所以这事就别想了,偶尔做几把换点零花钱可以,专门搞没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