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从照顾知青嫂嫂开始
繁体版

第070章 被迫放大

    “你不来一个?”

    突如其来的声音,不在别处,就在耳边,开口的真是徐婧。

    陆言也没扭头看,只一边兴致勃勃鼓掌,道:“怎么,现在不难受了?”

    “还行,气饱了。”徐婧点头,毫不掩饰之前被气到的事实。

    陆言便笑着说道:“那一会你也来一个,你长这么好看,又是城里来的,唱歌肯定好听。”

    “那你呢?”

    “你就不打算露一手?”

    徐婧并不扭捏,听她这意思,显然并不介意一会也唱一个。

    陆言就笑:“你太看得起我了,什么露不露的,我顶多就是凑个热闹,重在参与。”

    话虽如此,心里却是悄悄计较起来,一会唱个啥呢,貌似都记不太清了啊!

    总不能这种场合唱后来的流行歌曲吧,那可是有可能犯错误的。

    但又逃不掉。

    本就是自发的娱乐,打发时间,重在参与,一阵看似独唱实则普遍有人打节拍合唱伴唱的歌声后,压力终于来到他身上。

    “那个,要不我再想想?”

    陆言有些尴尬,因为他还没想好自己要唱什么,又或者,表演什么。

    这里也没人拿他的身份当回事,连公社负责带队的干事都调侃,让快点,别磨蹭。

    相比之下,那些姑娘们则更大胆些,说不表演也行,叫声姐姐她们就代劳了,而后一个个笑得前仰后合。

    紧跟着徐婧便微笑着说道:“要不还是我先来吧,让他再想想。”

    声音不大,语气也不重,却分明带着维护。

    这话也好使,因为她是城里来的知青,先天便跟在场众人有一层隔阂,众人下意识便会与她保持距离。

    这种距离体现出来,就是生疏,客套,不开玩笑,不调侃打趣。

    徐婧也不在意,淡笑着说道:“会唱的很多大家都唱过了,那我就唱个南泥湾吧!”

    说完便镇定自若唱起来,笑容恬淡,嗓音甜美,一时间车里静悄悄的,仿佛连心思都跟着飞远。

    旁边,陆言静静听着,他忽然发现这姐姐还真的蛮厉害的,长得好看,做事认真,唱歌又好听。

    更令人佩服的是,她似乎真的吃得了苦,至始至终,他都没从她身上看到抱怨,至始至终,她身上都只有坚定,淡然。

    而随着一曲结束,不出所料,是前所未有的热烈掌声,紧跟着是众人再来一首的强烈呼声。

    徐婧便看向他,嘴角噙着淡淡的微笑。

    他也跟着笑,小手勤快拍着:“真好,再来一个。”

    徐婧白了一眼:“我是这个意思吗?”

    “难道不是?”

    “当然不是。”徐婧一脸鄙夷:“别说你还没想好?”

    “那个,貌似还真的没想好。”陆言哈哈,丝毫不觉尴尬:“要不你还是再唱一个吧,就一个,大家伙都想听呢!”

    “是啊徐知青,再唱一个吧!”

    “徐知青,再来一个,你唱得太好了,比文工团的演员唱得都好。”

    “……”

    众人再度呼吁,不是吹捧,而是的的确确唱得好,比文工团下来表演时唱的都好。

    徐婧想了想,微微一笑:“行吧,那就再来一个,但事先说好,就这一个,除非还有下一轮。”

    说完便再度唱起来,是一首根据民歌《鲜花调》改编,后来人们耳熟能详的《茉莉花》。

    效果自不必说,甜美干净的嗓音,迥异而又清新优美的词曲,又一次,车内众人如痴如醉。

    完事,徐婧脸颊微微泛红,拧开水壶喝了口水:“该你了,真要再扭扭捏捏,我也瞧不上你。”

    “对对对,陆言,该你了!”

    “别想跑,这里可不是石桥大队,我们可不管你是谁!”

    “实在不会也没事,叫姐姐,姐姐们帮你。”

    “……”

    顿时人群又开始哄笑,催促,调侃。

    陆言一脸无奈,他不是不想,他是真的不会啊!

    说句不好听的,他连让《我们荡起双桨》都唱不全了,只能跟着哼哼,跟着混。

    可他又想参与,不为出风头,只为不特殊。

    最后还是一咬牙:“行吧,那我就唱一个,好不好都将就着听。”

    潜台词,都准备好,我要开始装逼了。

    因为这歌一旦唱出来,大概率会成为“原创”,“原唱”。

    而且这歌肯定红,肯定正确。

    但车内众人明显没当回事,不少人都在笑,便连徐婧脸上也分明带着准备看好戏的笑意。

    不过问题不大。

    “河山只在我梦里。”

    “祖国已多年未亲近。”

    不多。

    不少。

    仅此两句,瞬间车内死寂,便连开车的司机一时间都忍不住竖起了耳朵。

    徐婧这会也有点傻了,这唱的什么,为什么从未听到过?

    关键是,这词,是真的好啊,就开头两句,那种深沉,那种厚重,虽不言,就扑面而来了。

    挡都挡不住那种。

    嗓音也不错,看这人之前那般扭捏,她还真以为他不会,想着看他笑话呢!

    没想到居然还很好听,正处于变声期的嗓音沙哑中带着厚重,十分挠耳朵。

    而随着歌声继续往下,她越来越发现这首歌不一般,也越来越发现自己看不懂这个大男孩。

    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长江,长城!

    黄山,黄河!

    天呐,这是什么样的作词,又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出这样的词?

    太美了!

    太壮丽了!

    那种厚重,那种深沉,使得她仿佛看到了那个烽烟四起山河破碎的年代,那样的年代里,有一群人,虽然洋装在身,虽然身在他乡,却依旧满腔热血,心系祖国。

    还有旋律。

    旋律也很美,低沉,雄壮,那是与小桥流水截然不同的山河故里,家国大义,让人听着便不自觉热血上涌,毫无抵抗力。

    只是这样一来,问题就来了,这样好的歌,为什么就从没听到过呢?

    虽然下乡插队,可她回家的次数并不少,不该完全没有耳闻啊!

    总不能真就是这人自己写的吧,真要是那样,就太不可思议了,况且严格来讲,角度也不对,他一个十六岁的小毛孩子,可能都没出过省,拿来的洋装穿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