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归来之兄弟情深
繁体版

第十三章 平息战乱

    众人不禁无语的看着虚竹,虚竹道:“不应该呀?我标注的方位和距离都很准确,为什么会传送到这里?到底怎么回事呢?”说着,就从怀里拿出《阵经》开始研究。

    众人更加无语了,虚竹道:“二哥,我们是不是应该先知道这里是哪儿,先找个落脚的地方,再来研究你的阵法。”

    虚竹道:“三弟说得对。”他看了看太阳,道:“我们应该在极北之地,往南走准没错。”说着就当先往南走去。

    众人施展轻功,段誉带着王语嫣,速度极快,但是直到太阳快落山,众人都饥肠辘辘了,还是没有走出这茫茫草原。

    正在众人绝望之时,远处踉踉跄跄走来一个士兵,他浑身是血,看起来受伤不轻,看到前面有人,他使出吃奶的力气,喊了一声:“救我!”就栽倒在地。众人赶紧赶过去,看了看他的伤势,发现只是皮外伤,于是帮他包扎了伤口,给他喂了口水,他才悠悠转醒。

    段誉问:“你叫什么名字?这里是哪里?谁把你打伤了?”

    那人叽哩哇啦一通,众人一阵懵逼,萧峰道:“他说的是契丹语,他叫萧朝宗,是御前侍卫营的一名士兵,这里是辽国,辽国内乱,他被人追杀。”

    接着,萧峰用契丹语跟萧朝宗进行了很长时间的交流,等他们讲完。众人早就等得着急,见萧峰神情低落,一脸悲伤,赶忙问到底是什么情况。萧峰于是把发生的一切告诉了众人。

    原来,耶律洪基在上次攻打大宋未成功之后,郁郁寡欢,身体一日不如一日,终于在今年初撒手人寰。太子耶律浚本来应该继承大统,但是北院大王耶律辛手握兵权,想要谋朝篡位,于是两方打的不可开交,死伤惨重。

    最后,双方都声称不愿再看到辽国内乱,于是约定好和谈,结果耶律辛使诈,在和谈之地埋伏了大量人马,准备杀了耶律浚,萧朝宗就是从和谈之地杀出来搬救兵的。

    众人听萧峰讲完,顿时明白了一切,虚竹道:“大哥,去救吧,不去你会后悔的。”

    虽然耶律洪基曾经想利用萧峰攻打大宋,但毕竟是磕过头的大哥,况且耶律洪基当时对萧峰和阿紫也多有照顾,如今大哥死了,儿子的皇位就要被抢走了,怎么也得去帮扶一把。

    萧峰想到这里,道:“走,去救耶律浚。”萧朝宗领路,萧峰一行很快到达了和谈之地。但是此时,和谈之地只剩下遍地的尸体,萧朝宗在一具没有脑袋的尸体旁,大哭道:“太子,你死的好惨啊,萧大王,一定要为太子报仇啊!”

    哭了一会,萧朝宗猛然警醒,道:“萧大王,赶紧去都城救太子一家,要是被耶律辛抢先一步,道宗皇帝恐怕要绝后了。”

    萧峰也是一惊,道:“三弟,你保护他们后面慢行,我和二弟要急速赶去救下太子一家。”说着他拽起萧朝宗,施展轻功,疾速而去。

    来到辽国都城上京,萧峰等人怕打草惊蛇,直接施展轻功,跃过城墙,直奔太子府。等到了太子府,三人的心凉了半截,只见太子府府门大开,里面早被打砸劫掠一空,一个人影都见不到,三人无奈只能到外面打听情况。

    询问之下,得知:耶律辛出发和谈之前就安排好兵士把太子一家及支持太子的大臣等一千三百余人全部抓捕并当众砍头,理由是太子耶律浚及其党羽弑君篡位,罪大恶极,理应处死,立即执行。

    所幸太子世子耶律延禧没有被抓,但是至今下落不明。萧峰听到后,感叹:也许是大哥英灵并未走远,冥冥中护佑自己孙儿一命。三人赶紧返回太子府寻找,最后终于在茅厕粪坑中找到。

    原来耶律延禧听到大批兵士来太子府抓人,知道大事不妙,于是一狠心,跳到茅厕粪坑中,躲过一劫。

    萧朝宗给耶律延禧清洗干净,耶律延禧看到萧峰,赶紧磕头道:“感谢萧大王救命之恩,皇爷爷弥留之际还在后悔,不该逼萧大王攻打大宋,导致萧大王自杀,所幸萧大王福大命大,竟然没死,皇爷爷要是知道了,在九泉之下也该瞑目了。”

    萧峰幽幽一叹,道:“过去的事就不要再提了,你可知外面情况?你当前处境?”

    耶律延禧道:“只知耶律辛下令来太子府抓人,不知父王、母妃都怎么样了?”

    萧峰叹道:“你父王、母妃、兄弟姐妹,支持你父王的大臣及家人都被耶律辛砍头了,现在只剩你自己了。”

    耶律延禧听到这些,先是不敢相信,后来冷静下来道:“这些我都想到了,耶律辛心狠手辣,斩草怎能不除根。我一定要活下来,替他们报仇。”

    萧峰看到耶律延禧并没有因为父母亲人的死而失控,而是冷静地面对这一切,不禁对耶律延禧高看一眼。耶律延禧透着一股契丹人骨子里的狠劲。

    萧峰道:“大哥生前对我不薄,我绝不允许大哥的心血被耶律辛这种野心家攫取,我会帮你夺回皇位的。”

    耶律延禧听后,心里大喜,赶紧跪拜道:“谢谢萧大王,如果能够得到萧大王的帮助,延禧必能清除篡位者,夺回江山,也能告慰皇爷爷、父王、母妃的在天之灵。”

    萧峰道:“现任南院大王耶律仁曾经与我共事过,我离开后,是我推荐他成为南院大王的,我现在手书一封,你找人快马送去,他念在旧情应该会起兵支持你的。”

    接下来,萧峰迅速写了一封书信递给耶律延禧,耶律延禧赶紧把信给萧朝宗,让他务必把信送到南院大王耶律仁手中。

    萧峰、虚竹趁着月色,带着耶律延禧逃出了上京,与段誉一行汇合后,在上京附近的一个小镇落下脚来。萧峰讲了耶律延禧的遭遇和目前的处境,众人无不同情耶律延禧的悲惨经历和指责耶律辛的狠辣无情。

    耶律辛控制了整个上京,用武力逼得众大臣臣服,准备举行登基大典。就在耶律辛以为大局已定的时候,南院大王耶律仁突然打出皇太孙旗号,提出“讨伐叛逆、恢复正统”的口号,鼓动各地守将带兵上京勤王,讨伐残暴弑杀的北院大王,拥立皇太孙耶律延禧继承正统。

    没过几日,六路讨伐大军齐聚上京城外,南院大王耶律仁带领的兵马最多,占讨逆大军的一半以上,所以耶律仁理所当然被推举为讨逆军的大元帅。萧峰一行与讨逆大军汇合,众将叩拜耶律延禧,耶律延禧赶紧下马,一一扶起六路大军的统领,并高声道:“我耶律延禧何德何能,能得到诸位英雄的相助,当真是三生有幸,如若功成,我定当为各位封王,世袭罔替,永不褫夺。”

    众统领听后大喜,连忙跪拜高呼:“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耶律延禧非常享受,表面上又表示的非常惶恐,赶忙道:“诸位快些请起,我现在哪当得起,全靠诸位奋勇杀敌,讨伐叛逆,才能肃清朝纲、恢复正统。”

    耶律仁道:“陛下放心,我等定当戮力同心、共抗强敌,定不负陛下之厚望。”

    众将见过耶律延禧后,各自退去,耶律仁直接过来拜见萧峰,道:“萧大王,没想到还有再见面的一天,我听说你雁门关外自杀身亡,我悲痛了好久,没想到萧大王福大命大,死而复生,当真是万幸啊!”

    萧峰抱拳道:“耶律大王,不敢当,感谢耶律大王念及旧情,不辞辛苦,千里来援,萧某不胜感激。”

    耶律仁道:“萧大王怎么会出现在此?怎么会和皇太孙在一起?”

    萧峰道:“我到处游历,偶然来此,正好碰上辽庭内乱,想起道宗之恩,不忍见他儿孙蒙难,特来相救,不想来迟一步,只能救下皇太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耶律仁道:“萧大王知恩图报,舍身相救皇太孙,立下了盖世之功,从今以后必定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日后还请萧大王照拂一二。”

    萧峰道:“我闲云野鹤,自由惯了,此间事了,定会再次游历,不会参与任何政务,也不会担任任何官职,日后,皇太孙还得多多仰仗各位将军扶持。”

    耶律仁道:“那真是太可惜了,萧大王治世之才,不愿入世,岂不埋没了一身才华。”

    萧峰道:“耶律大王,莫取笑我了,舞枪弄棒,我倒是会些手段,治世之才则是无稽之谈。”

    两人见面,相谈甚欢。晚上,耶律仁召集众将商讨攻城事宜,耶律延禧、萧峰等人在列。众人议定,明早攻城,一鼓作气,拿下上京。

    第二天,天还没亮,讨逆军的战车开动,云梯架起,开始攻城,守城军队也是早有准备,万箭齐发,滚石、檑木、火油齐上,讨逆军冲锋六次,死伤万人,连城门都没靠近。

    耶律仁命令吹号,停止攻击,众将见久攻不下,暗自着急。耶律延禧更是脸色铁青,恨不能自己冲上去。

    这时,虚竹找到萧峰道:“大哥,我有一个计策,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大败敌军。”

    萧峰道:“二弟,此事可不能儿戏,两军对垒,不是江湖厮杀,一人之力抵不过万军,不可逞一时之强。”

    虚竹道:“大哥,我有把握,我布置的传送阵,越近越准确,两军对垒之间,距离不过千米,通过传送阵,我们可以瞬间传送到耶律辛身边,到时没了主帅,看他们还不缴械投降?”

    萧峰道:“此计可行,但我们不知能否成功,先保守秘密,明日我们二人行事,功成则少些杀戮,功不成我们二人必将陷入重围,到时,不可恋战迅速撤离。”

    虚竹道:“是否告诉三弟?”

    萧峰道:“我兄弟三人如果都陷落在这里,谁来保护王姑娘、木姑娘、钟姑娘?先不告诉三弟,我们二人冒险足矣。”

    翌日,讨逆军分成四队,分别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发起攻击。萧峰、虚竹来到耶律辛亲自把守的城门外,虚竹在地上画起阵盘,不一会完成,萧峰、虚竹突然进入传送阵消失不见,再出现时,已经在耶律辛身边,萧峰手起刀落,直接砍下了耶律辛的脑袋,提在手中,大吼道:“我乃萧峰,北院大王耶律辛已死,诸位还不快快放下武器,负隅顽抗,只能给耶律辛陪葬。”

    耶律辛的侍卫队中十几名侍卫攻来,萧峰只用了《真一神功》中的一招“肝肠寸断”,十几名侍卫就七窍流血,倒地而亡。其余士兵见此,哪里还敢反抗,纷纷放下武器,举手投降。其他各门守军听说主帅已死,也没有了斗志,纷纷投降。

    讨逆军大获全胜,叛军都被抓起来,等候审判。但萧峰显露的武功却令人畏惧,耶律延禧、耶律仁等只顾自己攫取胜利果实,并未邀请萧峰等一起入城。萧峰怕麻烦,也是直接带领虚竹、段誉等拍马离去。

    耶律延禧取得皇位后,并未停止清算,把耶律辛的党羽杀了个干净。前期,耶律辛把耶律浚的支持者杀了一大批,后期,耶律延禧又把耶律辛的支持者杀了一大批,这直接导致辽国人才断层,甚至达到了无才可用的地步,也直接导致了辽国的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