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清:白粥榨菜,南明逆风翻盘
繁体版

第三十九章 施盐

    他不自觉地跟着队伍,想看这女子在做什么。

    他不认识安化郡主,安化郡主虽听过李小军的名字,对他感兴趣,却也不认识他。

    安化郡主一边巡街了解百姓疾苦,一边施盐。

    见百姓争抢,她说:“大家别急,都有份,都有份。”

    李小军听到这声音,只觉得十分悦耳。

    随着安化郡主的队伍缓缓前行,宫女们手中的盐袋逐渐瘪了下去,而周围聚集的百姓却如潮水般越来越多。

    盐,已经发完了,然而人群依旧熙熙攘攘,无数双渴望的眼睛,仍旧盯着那些已经空了的盐袋。

    一名女官不安地对安化郡主低语:“郡主,盐已经发完了,但还有许多人没有领到。”

    听到此话,安化郡主显得有些尴尬。

    她自掏腰包,让马瑾瑜从四川盐商那调来井盐,以为能赈济桂林缺盐的百姓,却没想还是不够。

    这些年,大明朝廷衰微,皇室的俸禄也少得可怜。

    这些钱,是她攒了两年的积蓄。

    本想做一件有益于百姓的事,没想这件事,却只做了一半。

    只怪这乱世,盐比金贵。

    李小军见百姓期盼的眼神,再看那郡主无力而尴尬的样子,心里不忍。

    于是转身让朱梅去找来几个大木桶,自己则走到无人的角落,从系统商城的储物空间中取出了榨菜,将它们一一填满那些木桶。

    这些日子里,他领取了不少免费的白粥和榨菜,但手下的兄弟们每日都有更好的食物,这些白粥榨菜,便一直存放在系统商城的储物空间。

    他原本打算将它们变卖,换成钱,用来招募更多的抗清志士。

    不过当他看到这位好心的郡主,无力而尴尬的样子,就猜到她财力不足,想做一件善事,却也只能做了一半。

    他想帮她完成这个善举。

    李小军知道榨菜里的精盐,足以缓解百姓的缺盐症状。

    他将装满榨菜的木桶摆在路边,大声呼喊着:“乡亲们,这里有盐。”

    百姓听到喊声,纷纷涌来。

    李小军和朱梅把榨菜分给百姓。

    起初,百姓见不是盐,都很失望。

    直到有个尝了一口,大叫:“是精盐!我逃难前吃过,错不了!”

    百姓们更加争先恐后。

    那些分到榨菜的,放入嘴里,细细咀嚼,仿佛品尝着世间美味。

    原本围着安化郡主的百姓,都聚到了李小军这边。

    安化郡主身边的女官不悦,对郡主说:“这人是谁?胆敢抢郡主风头?”

    安化郡主心想,这少年将军解了自己的围。

    她本想赈济缺盐的百姓,却力有未逮,赈济了一半,好生尴尬。

    她微微一笑,说:“无妨。去问问这位少年将军的名字。”

    女官不情愿地挤进人群,来到李小军面前,生硬地问:“喂,我们郡主问你叫什么?”

    李小军笑着说:“金平守备,李小军。”

    女官回去复命。

    安化郡主望着李小军,心想:马瑾瑜说他吝啬,我还以为他长得贼眉鼠眼。没想到,他竟如此英俊。

    李小军和榨菜纠缠了一整个下午,直到日头西斜,他才得以解脱。

    尽管忙碌后的疲惫如潮水般袭来,但他和朱梅的心中却涌动着一股暖流。

    每当想到他们的努力帮助了那么多人,一种难以言表的喜悦便在心底油然而生。

    他们迈着沉重的步伐,来到那座临时的行宫前,怀揣着期待请求面见永历帝。

    然而,把守宫门的禁卫却告诉他们,皇上晚上是不会见任何人的。

    但当禁卫听到李小军的名字,得知他就是那位切断了李成栋粮道,从而拯救了桂林的英雄时,态度立刻变得恭敬起来。

    “李将军,您的英勇事迹我们都已耳闻。您最好先去兵部的考功司登记您的战功,这样皇上才能对您进行应有的嘉奖。”禁卫诚恳地建议道。

    李小军深知明朝的战功登记流程,他明白这兵部考功司就是将士们战功的见证和记录者。

    于是,第二天一大早,他便踏上了前往兵部的路。

    一踏进考功司的大门,里面的小吏一听到是李小军来了,那位断了粮道逼退李成栋、拯救了桂林的英雄,便立刻毕恭毕敬地拿出笔墨纸砚,请他详细记录下自己的战功。

    战功登记的过程繁琐而细致,需要描述战场的每一个细节:双方的人员配置、战事的激烈经过、斩首的敌人数量、自军的伤亡情况、俘虏的数目以及缴获的钱粮武器和战马等。

    每一项,都需要李小军仔细回忆并详尽填写。

    这冗长的登记过程,耗费了李小军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

    同时,他还趁机递交了夏建仁和王德伐的千户封授申请,以及义诛和方长的百户封授申请。

    考功司的执事看着李小军递上来的战功登记,脸上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

    “李将军,你知道吗?如果在战功登记上写上‘受马指挥使私下指导,方能立此大功’,那么你所受的封赏将会更加丰厚。”执事试探性地说道。

    李小军的眉头紧锁。

    他明白这是执事,在暗示他要将部分功劳归功于马吉翔。

    这让他感到十分憋屈,自己所做的一切努力,仿佛在这一刻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所贬低。

    然而,他也清楚马吉翔在永历帝心中的地位,以及他如今的权势。

    如果不按照执事的要求去做,恐怕这份战功登记表,能否上报都是个问题。

    与其被拖延和阻挠,不如暂时忍下这口气。

    于是,在登记的末尾,他无奈地加上了那句违心的话语。

    执事见状满意地拿起登记簿离开了,临走前还不忘对李小军说:“将军如此识趣,马大人一定会为你争取到更多的封赏。”

    离开考功司后,李小军再次请求面见永历帝。

    但禁卫却告诉他:“李将军虽然您使桂林避免了一场灾难,但您的官阶尚低,还未达到主动请求面见皇上的资格。您可以耐心等待,等您的战功被呈报上去后,说不定皇上会主动召见您。”

    李小军本想面见永历帝,提醒他留意全州知州马鸣銮,并派兵驻扎在全州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