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城英烈
繁体版

第十六章 护卫星散

    逃离虎口的大刘二、李鑫他们十一个人,根本不知道,他们这一次小小的遭遇战,竟然被偷袭大唐边关的吐蕃联军指挥官认定为是大唐的军队派出来的精锐斥候!

    而且,他们的一次小小的遭遇战,居然吓退了足足有将近五万人的控弦战士,六万人的仆从军吐蕃联军!

    这一个庞大的联军集群,本来是想趁着大唐边关忙于安置流亡的百姓,赶过来狠狠地抢劫一场,如果能控制嘉峪关一带的长城边防,大唐在战略上就失去了很大的一片防御地带,大唐的战略纵深几乎接近为零。

    那时候,大唐的大门就彻底地敞开了,草原民族一窝蜂地涌过来,很有可能颠覆这个国度,甚至让这个曾经辉煌的国度成为草原民族的附庸。

    他们想要重演四年前,即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攻进长安,在打砸抢烧杀半个多月之后,从容撤退的历史经历!

    可惜,这一次,他们被自己的错误判断吓退了。

    何真真的护卫,只有十一个人,却创造了一个军事奇迹。

    这段故事,后来经过口口相传,传着传着就变了样。

    这就是野史《中晚唐杂录》中收录的民间传说。就是在当时传颂了几十年的“天降神兵,吓退十万番子。”的传奇故事。

    而大刘二他们回到安西,直到白发苍苍,战死疆场,再也没有回到故乡。

    所以,他们对于自己曾经做出过的英雄壮举,和他们的壮举被传说成为神话的故事,丝毫不知。

    无论多少传说,无论传说多么神乎其神,可惜,这里边,就没有安西铁军这十一个英雄的什么事儿。

    摆脱追兵之后,持续多半天的时间,他们五匹马换乘,那速度用闪电来形容也不为过。

    问题来了,逃跑的时候,慌不择路,现在,他们根本就不知道目前身在何方!

    茫茫荒原,无边无际,根本就没有参照物。

    他们不知道是,就在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吐蕃居然攻进了长安!在打砸抢烧杀半个多月之后,才从容撤退!

    从时候起,大唐长安通往西域除了长安附近之外,稍微远一点的几乎所有驿站,全部消失。

    他们再也找不到官府的援助了。

    而且,大刘二他们这群老兵都年近三十岁了,从出关到达安西之后,再也没有回到中原。这一次来护卫何真真去安息,也是从来没有离开过何家的大宅院。他们离开长安的时候,大刘二才不到十八岁,小刘二只有不到十五岁,号称十七岁。

    那时候,他们就是普普通通的小兵卒子,只顾紧跟大部队前进,前进,不能掉队,其他的地形地貌等等情况,不是他们观察的任务。

    那时候,他们也不懂绘制那种简单的,只有他们自己才能看得懂的地图。

    这里,他们不熟悉。

    即便是最优秀的斥候,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而且广袤到他们根本就不敢也不能派出人员侦察的情况下,要想找到正确的道路,那就是痴心妄想。

    十多年过去了,他们对自己的祖国内地更加生疏。迷路,这个对于军人来说最可怕的事儿,终于降临到他们的头上。

    更别说,大刘二他们只有五个人,而荒原上不时出没的狼群,让他们提心吊胆,这些饥饿的狼群,哪怕只有两三只的小狼群,就敢朝着十多个步行的旅人攻击!

    他们更不敢分兵。五个人,二十五匹战马,行动起来那声势绝对可以吓跑十几只到几十只饿狼组成的狼群。

    这时候,只有紧密地团结和群策群力,才能活下去。

    不仅如此,安史之乱虽然被平定了,那些无家可归的难民,有些人,为了活命,不得已加入了盗贼的团伙。

    这些强盗不仅没有任何道德底线,就是官府的人,如果人数少了一点,他们也敢杀掉,连他们身上的官服都要被剥下来带走。

    这是当时大唐的真实写照。

    长安城里歌舞升平,长安城外不到千里,就成了土匪盗贼和吐蕃捕奴队的天下。

    向导!这个时候能够找到一个向导,是非常需要的事。

    向导,唐朝还没有这个专业,也没有向导这个词,所谓的向导,就是那些走过的路多一些,知道一些地理和地貌参照物的旅人、商人或者长途商贩。

    非常可惜,这种人凤毛麟角,稀缺的很,他们本人也没有人敢站出来为军人做向导的。

    这可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活计。

    无利不做,没有足够的利益,哪怕是最小危险的事情也不做,这是商人这个阶层天经地义的为人准则。

    但是,他们中也有顾全大义的人,可惜,大刘二他们始终没有遇到。

    所以,他们只知道,一定要朝着西北走!

    只有朝着西北走,那就可以到达安西大都护府!

    安西大都护府对他们来说,统辖的地域太广大了,就是走偏一点,也能到达目的地。

    更何况,他们还要寻找何真真。

    他们不知道,这一去,王妃没找到,却历尽千辛万苦经历了无数次和敌人小部队的遭遇战,和强盗土匪作战,遇到了狼群,也要拼死搏命,杀光了狼群才能脱身。

    就这样,在一次被大股不明对手追击的情况下,他们才疲惫地进入了吐蕃腹地,走到了逻些(今拉萨)。

    他们的陌刀全部在战斗中折断,弯刀更是早就断掉,他们手里依仗的就是这两把断刀护身。

    这种九死一生的回程路,他们历时一年零三个月。

    一年多来,风霜雨雪,风餐露宿,几乎是没有停歇过的战斗、战斗,他们已经筋疲力尽。

    而此时此刻,这五个人蓬头垢面,瘦的皮包骨头,每个人也只剩下了一匹马。

    这就是他们一路打问,才找到了这个地方。

    他们问过无数的人,可惜,有的老人一辈子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家几十里地远。

    牧民们,他们只知道哪里的水草丰美,从来不记得地名,那时,也没有什么地名。

    就这样走啊,走啊,就稀里糊涂地进入了敌国首都!

    他们现在的模样和当地的吐蕃人已经差不多了,没有人怀疑他们是大唐的斥候。

    他们早就会说吐蕃话,十多年的斥候生涯,怎么可能不精通敌国的语言?

    大昭寺,小昭寺和布达拉宫是他们必须要去看看的。

    大昭寺是该地区最早的建筑,其后在周边修建了商店,作坊和住宅区。这些地方,他们当然要好好地看一看。

    这里可是吐蕃的都城。

    作为斥候,他们的职责所在,本能地开始探查起来。

    而李鑫他们的境况要比大刘二稍微好一点。

    他们抓住了几个马贼,其中还有大部分人贩子。

    他们从吐蕃和残存的西突厥部落以及回鹘境内抢走青年女人,卖给大唐有钱人家做仆役的那种人。

    这种人在吐蕃等草原民族眼里,是非常可恶的,一旦见到,必定杀之。

    但是他们却并不害怕。

    他们几乎都是因为有家人被吐蕃联军祸害得很惨,或者是家破人亡,这才做起了这种买卖。他们自己认为,对得起大唐,对得起祖宗家人的亡魂,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所以,遇到围剿他们的吐蕃军队,敢于拼死搏杀。

    在对抗吐蕃联军的这一点上,他们和李鑫他们是一致的。

    在他们的帮助下,李鑫终于有机会打听穆家村到底在哪里了。

    还是非常可惜的是,穆家村这个偏僻的山区小村庄,根本无人知晓。

    唐朝时期,出现桃花源都不稀奇,何况一个小山村?这些名为马贼,实际上是专门跑到吐蕃等番人部落抢人贩卖的老兄们,怎么可能知道什么穆家村,穆家寨的?

    而李鑫他们也只知道,穆家村北面是一座小山,这座小山叫做半屏山。

    因为,这座小山的南边,就像被一把巨大的钢刀从天上砍下来,南边就成了一道很像是一座光滑平整的屏风,形成了只有半座山的树木植物非常茂盛的奇景。

    还是很可惜,这些马贼仍然没有听说过这座小山。

    无奈的李鑫他们,足足在方圆三百公里的地界上搜索了半年多,何真真、小蝶儿和郭晨、小刘二还有带伤逃回去的猴子五个人依然渺无音讯。

    他们不得已,才安慰自己,王妃一定是被大刘二他们找到了,说不定已经快要回到安西大都护府了。

    这一次,他们是被这些马贼,带着从陇右吐蕃联军的空隙里,几经周折,穿过去,再经过河西走廊,还遭遇了十几次小规模的生死搏斗,在那些马贼的拼死协助和掩护下,脱离了战斗,逃回了龟兹。

    那时候,他们已经伤痕累累,奄奄一息。如果不是这几个体力还算好一点的马贼护送,他们说不定已经战死在路上了。

    后来,这些马贼也成了河西、安西大都护府巡抚、安西四镇主政留后、留守、安西大都护、安西四镇观察使、节度使、武威郡王郭昕的亲兵。

    这几个投诚的马贼中其中一个叫岳忠的青年人,和一个在铁门关认识的,叫做杨三娘的女子结婚。

    而这个杨三娘,就是史上有名的那个写下了《杨三娘借钱契约》的女子。当时落款的时间是唐大历十六年!也就是公元781年。

    实际上,所谓的唐大历十六年(公元781年)并不存在。那一年应该是建中二年!

    安西与长安完全隔绝十几年,根本不知道唐朝的年号已经改为了建中。他们依然沿用大历年号,不是他们的错,而是历史上的一个悲剧。

    历史无声,但是,岁月会诉说。诉说的是,那时候几乎已经陷于绝境的安西守军们,对大唐至死不渝的忠心!这样的忠心,可昭日月,应该流传千古!

    杨三娘的这一张借据,从一个侧面反应了安西守军对祖国的那种拳拳之心。赤子之义!

    最后,就要说到猴子了。

    这个大孩子,今年才刚刚十八岁,从小营养不良,没有长开,到现在个头只有一米六不到,虽然很瘦,但他的意志力超强。

    他摆脱追兵之后,顺利地找到了王妃,通报了战情。

    他是强撑着找回来的,当他看到郭晨右手按着大刀站在夫人临时搭建的茅草屋门外的时候,再也坚持不住,从马上跌了下来,左臂彻底折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