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真的只想找死啊
繁体版

第三十三章 蔡邕

    两人遇见之后,就开始了厮杀,然而樊稠却并不简单。

    樊稠虽然此时在西凉集团之中,只是一个校尉罢了,但其武力值却是极高。

    在原本的历史之中,樊稠甚至可以将吕布逼退。

    两人遭遇之后连番交手,一时间分不出胜负。

    张辽不想跟樊稠纠结,他只想掌控城门之后,入城救援李余。

    而樊稠也是如此,张辽他又不是不知道,跟张辽有仇的是董卓,又不是他樊稠,他何必跟张辽打的不可开交。

    两人都无心交战,于是在一番试探之后,樊稠趁机出城,而张辽也得以控制城门。

    然而此时已经到了夜里,洛阳城中已经起火了。

    张辽一边吩咐士卒将洛阳之中的百姓带出城避难,一边入城寻找李余。

    在寻摸了大半个洛阳之后,张辽这才找到了李余。

    李余却是一脸生无可恋,原本还想着待在皇宫之中被火烧死算了,但转念一想这玩意跟自杀也没有区别啊。

    李余也是没想到,这将董卓杀了之后,竟然会乱成这样。

    然而相比于原本的历史,洛阳如今的情况已经好十倍不止了。

    但当真正的看到了百姓的苦难,李余却还是有些于心不忍。

    如今城中盗贼横行乱军满地,如果不是吕布与徐庶陈宫护着他,他可能早就被这些人杀了。

    等等!

    李余突然想到了,就洛阳城中如今的情况,如果没有护住自己的话,那自己不就有可能会被乱军所杀?

    想到这里,李余一脸正色道。

    “张辽、吕布、徐庶、陈宫。”

    众人见李余开口,赶忙来到李余面前,低头倾听。

    “先生有何吩咐。”

    李余指着不远处的百姓。

    “今城中百姓遭逢此难,我心难安,你等速速带兵,将城中百姓引出城去。”

    张辽听李余这么说,第一个开口道。

    “先生不可啊,今城中之乱,犹如乱麻,若是不得护持先生,致使先生遭难,心中难安啊。”

    其他几人也都是如此,赶忙劝李余先出城才是。

    徐庶也是开口道。

    “我等可去营救百姓,但还请先生留几员护卫。”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要留几人在李余的身边,但李余哪里会让他们留人在身边。

    “不可!”

    李余一脸正色,装作痛心的看向众人。

    “我之一人,百姓千万,若死我一人而救千万百姓,我定会欣然而往,此乃大义也!你们怎只知护我一人之小义,却不知护持万千百姓之大义,若再流连日后不要再称我先生。”

    听到李余这么说,陈宫与徐庶两人的泪水突然就从眼眶之中流出。

    李余根本没有想到,慷慨赴义加上这一番话对于在场的众人杀伤力到底有多大。

    在这一刻李余便是舍身成仁之英豪,是舍生取义教科书般的解释,是万古文人的表率。

    如果李余在今夜死了,少说也是单独列传的人物。

    在这一刻李余慷慨赴义的光环效果拉扯到了最大,再加上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加成,在这一刻李余就是圣人再世。

    吕布看着李余如今的表现已经看呆了,他出生在并州,自小便知道了生存不易,稍稍长大一点就与边疆的羌胡作战,每日在生死边缘反复横跳。

    当真正的面临过死亡,才会明白生命的珍贵。

    因此吕布将自己的性命看的极重,这也是为何在后来败于曹操之后,连脸都不要了也想要活下来。

    然而今天他看见了比生命更贵重的东西,他终于明白了李余为何数次面对可能会死的危机,却从来不会后退,因为在先生的眼里,有比生命还要贵重的东西。

    张辽此时也是已经陷入了对李余的崇拜之中。

    他起初跟随李余只是因为李余引荐他,让他当上了执金吾,让他掌控了丁原留下来的大军,而且跟李余的利益一致。

    然而在今天,张辽崇拜李余,不因任何其他的原因。

    即便是有一天两军交战之时,只要李余出现在阵前,张辽就会将自己绑住来见李余,请教先生自己是不是哪里做错了。

    不仅是这四人,连同一众士卒也都已经看呆了,他们原本就知道李余是忠义之士。

    然而他们却没有办法去亲眼看见李余的所作所为,毕竟那是在朝堂上,他们没有资格上朝。

    但在今天,在此时,他们终于知道了李余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名声,先生值得!

    众人朝着李余便跪了下来,齐齐向李余叩首。

    李余转过身去,对着众人挥了挥手。

    “速去速去,不可使百姓罹难。”

    听到李余这么说,众人也不敢再停留。

    “先生保重。”

    然后传来了一阵脚步声,待李余再回头时这才发现,众人已经离去了。

    而李余见状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这样才对啊,这样才有机会被杀啊。

    李余顺着道路一路向前,路上大部分房子已经起火了。

    在这个时代的建筑大部分都是木制的,上到皇宫下到普通的百姓,顶多也就是木头的材料不同。

    因此一旦起火的话,火势会迅速的蔓延,几乎根本没有办法扑灭。

    就在这时,突然听到一阵哭喊声传来。

    既然有哭喊声那就说明遭了难,遭了难那就说明有危险。

    想到这里李余二话不说,朝着声音发出的地点就跑了过去。

    然而刚跑过去,却发现是一间宅院,宅院之中已经被大火点燃。

    李余抬头一看这才发现,门匾上赫然写着两个大字,蔡府。

    蔡府?蔡邕他家?

    蔡邕是最开始被董卓所征召的几个官员之一,蔡邕有没有才学?那显然是不用怀疑的。

    蔡邕曾著诗、赋、碑、诔、铭等共104篇,可以说是影响极大,除了他倒向董卓这个污点之外,几乎是没有什么缺点的,没想到他家也被点了。

    李余没有多想什么,大步便走入了蔡府之中。

    却见到蔡府之中有两名少女,正在哭喊着。

    李余上前询问一番这才知晓,蔡邕家中藏书四千,蔡邕不想这些藏书被大火付之一炬,因此即便是火起也还是进入房屋之中救书。

    却不曾想被大火所阻隔,不知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