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真的只想找死啊
繁体版

第五十四章 徐荣

    李余上前将老人扶了起来,然后缓缓的地开口道。

    “你们皆作此想?”

    一众百姓跪倒在地,纷纷开口道。

    “我等皆知先生仁义,可先生此去有去无回啊,颍川数万百姓,先生不忍目睹,前去虎牢关为他们祈活,

    但我等亦不愿先生因此丧命,若是先生一定欲往,我等便长跪在此,以活先生之命啊!”

    看着面前叩倒在地的百姓与陈宫徐庶,陈宫徐庶虽然没有说话,但却也一同与百姓拜倒在地。

    “先生。”

    李余看着面前的众人,也算是明白了,自己虽然把张辽说服了,但百姓却是不会让他去。

    这些百姓想的也是十分简单,先生不仅是颍川流民活命的希望,更是他们活命的希望。

    在这乱世之中,如果说谁在乎这些百姓的性命,那也就只有先生了。

    只有先生会让这些军爷不抢夺百姓财物,也只有先生不仅不会让这些军爷抢他们的粮食,反而还会让出军粮去养活他们。

    谁对他们好他们可太知道了,相比于那些只会嘴上喊一喊,民为贵的士人,实际上根本不把百姓当人的士人,先生简直就是圣人再世。

    先生自洛阳大火之中,不惜自己的性命也将他们从火海之中救出,便是身边无人,亦会怒斥抢掠百姓钱财的乱兵。

    若是说这些百姓对谁最感激,不是天子也不是何太后,而是先生。

    先生出门从来不会带一人,却从未出过事,因为整个洛阳城内的百姓都是先生的护卫。

    或许有刺客可以瞒过先生的护卫,但没有人可以瞒过整个洛阳城内的百姓。

    这便是百姓对于李余的想法,如今李余要为了几万流民去送死,百姓绝对不答应。

    看着面前的百姓,李余开始绞尽脑汁思索,该如何让这些百姓放他离去。

    是好言相劝,还是愤而怒斥,但思索了半天发现,这些百姓如果正常劝的话,是绝对不会放他去的。

    而且最关键的是跪在前面的陈宫和徐庶,这些百姓会来,绝对是陈宫和徐庶带来的。

    这两人知道仅凭自己是绝对不可能拦得住李余的,因此考虑到李余重视百姓,因此便将百姓之中有些民望的都带来了。

    不仅要将百姓劝走,还要让陈宫与徐庶心服,这何其之难。

    然后李余猛然便是计上心头,既然无法相劝,那索性就不劝了。

    “你们可知我为何要去虎牢关?”

    陈宫与徐庶对视一眼之后,陈宫站了起来。

    “先生仁义,自是为流民而去。”

    李余点了点头,又开口道。

    “当日洛阳城中大火燃起,我不忍百姓死于此等乱局之下,便让你们分路带兵,前去救援百姓,又是为何?”

    陈宫又道。

    “先生爱民。”

    李余将目光看向陈宫,然后严厉道。

    “当日我为救百姓,可奋不顾身,今我救流民,你们又为何相阻!只是救得不是你们吗?”

    在陈宫与徐庶身后的百姓见李余这么说,纷纷将头低下,虽然看着的是陈宫,但实际上是说他们的,之所以先生不看他们,那是因为先生仁义不忍斥责他们。

    陈宫喃喃道。

    “可他们并非先生治下之民……”

    “住口!”

    李余疾走两步来到陈宫面前,怒斥道。

    “何处之民不是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天下之大,何处百姓不是我大汉百姓?凡我大汉百姓,见之必救!”

    李余装模作样的一番怒斥,把陈宫彻底的说无语了。

    陈宫本来就是有智而迟,这种急言巧辩本来就不是陈宫擅长的。

    要不然在原本的历史之中,陈宫也不至于后来在徐州的时候,让陈登把吕布忽悠了,导致陈登拿权之后,直接开门投曹操了。

    被李余说的无话可说的陈宫只能低头不再说话,而徐庶此时却站出来打圆场。

    “公台之言并非此意,实是先生大才,若是为此事丧身,乃天下之殇。”

    李余摇了摇头道。

    “自古以来,为民而死者不可胜数,其中大才无数,便是多我一个又能如何?”

    徐庶见李余这么说,顿时就想要再劝,但陈宫已经被李余说的心服口服了,百姓也都不再言语,只有他一个其实一个根本不重要了。

    李余摆了摆手道。

    “况且我已有策,可以应对,下去吧。”

    百姓看着背对自己的李余,向李余行了一礼之后,便纷纷走了出去。

    走到最后陈宫也离去了,徐庶叹了口气,便也跟着走了出去。

    李余听到脚步声远去,这才悄悄地回头看了一眼众人的背影。

    想要阻止我找死?

    不可能!

    今天耶稣来了也留不住我!我说的!

    将手中的竹简收了起来,这竹简之中是一些简单的疾病防治之法。

    在这个时代缺医少药,如果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防治的话,百姓的生活会好很多。

    将这些准备好了之后,李余又拿出来了一个竹简写了起来。

    而此时在虎牢关内,一个赤裸着上半身,身上全都是黑色毛发的将领正看着手中的竹简,嗤笑了一番。

    随手将手中的竹简丢到一旁,然后对身前站着的数名将领道。

    “这少府令李余,竟然想打老子这几十万粮草的主意,我正好要报董太师之仇,待那李余来时,在关内架起大锅热油,将那李余抛入锅中。”

    胡珍的一番话说完之后,数名将领之中,只有寥寥几人道了声诺。

    胡珍转头看向一众将领,这些将领这才朝着胡珍拱了拱手。

    而这时有一人站了出来道。

    “将军,这李余乃是朝廷少府,若是如此烹杀必遭天下所斥,或因祸患。”

    胡珍抬头一看,发现是军中副将徐荣。

    在董卓的军中,一共有五大中郎将,徐荣就是其中之一。

    而且徐荣与其他几大中郎将有所不同,其他四人皆是董卓的故旧,或者跟董卓沾亲带故,比如说牛辅。

    但徐荣却不是,徐荣在董卓掌控朝廷之前,就已经是中郎将了。

    董卓将洛阳兵将收归己用之后,徐荣也跟着投靠了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