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真的只想找死啊
繁体版

第八十一章 诚心受教

    这五万兵马之中,有其中有两万是不能动弹的,一个是在虎牢关的一万,一个就是如今在函谷关的一万了。

    剩下的三万则开始逐渐收拢司隶的控制权。

    以往虽然说洛阳归于朝廷,但其实因为人数少,加上将士不多,因此朝廷其实只能控制住河南尹与弘农郡,河内郡河东郡这两郡乃是在黄河北面,因此掌控力极弱。

    平阳郡那就更不用多说了,几乎是属于谁来都能抢他一下。

    便是弘农郡还是这一次与董旻作战的时候,才被朝廷实质掌控。

    如今朝廷虽然名义上富有天下,但其实真正听朝廷的也不过就河南尹与弘农郡这两郡之地罢了。

    其他的地方不是被各路诸侯占领,就是被抢掠的荒无人烟,即便是朝廷派兵驻守,也没有什么用的地方。

    李余看着手中的竹简,不由得叹了口气,将董旻除掉之后,朝廷如今的局面虽然缓解了一些,但其实却更加危险了。

    如今与朝廷隔河相望的河内郡与河东郡羌胡肆虐,这些人从来都是能抢谁就抢谁,如果别人没有办法抢了,就算是亲爹也不是下不去手。

    大不了蒙着脸!

    在原本的历史上,这长安和洛阳几乎被这些人逛了个遍,蔡文姬怎么跑到草原上去的?

    不就是被这些羌胡人打到长安,然后抢走的吗?

    所谓的羌胡人其实并不是羌族,而是羌族与胡族的统称,所谓的胡族之中就有曾经依附于大汉的南匈奴。

    而在去年的时候,抢掠最凶的就是南匈奴人。

    看着这些传来的情报,李余不由得叹了口气。

    如今长安的百姓大部分都跑到了洛阳来,洛阳境内的百姓已经来到了四十万人了。

    可以预见的是,如果这么乱下去的话,洛阳需要接纳的百姓只会越来越多。

    而人数越来越多,在这些羌胡人的眼里,就越来越肥,指不定哪一天就会来咬你一口。

    但如果不接纳这些的百姓的话,李余也于心不忍,百姓本就不易,如今兵凶战危之下,更是十不存一。

    好不容易跑到洛阳来了,还将他们生存的希望掐断,李余实在是不忍心。

    毕竟李余也不过只是一个普通人罢了,怜悯之心又怎么可能会没有?

    但如今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先接纳百姓,之后在想办法。

    实在不行大不了让他们投奔曹操吧,曹操这人虽然喜欢别人的老婆、屠城、多疑、好杀人,但他还算是个可以投奔的人选,

    李余抬头看向眼神之中满是崇拜的徐庶,将手中的竹简递给了徐庶。

    “将百姓都放进来吧,到时候再想想办法就是了。”

    徐庶将竹简接过之后点了点头,然后便出门去安排事项去了。

    李余也已经将事情都处理完了,毕竟大部分事情都给贾诩和陈宫还有徐庶去做了,自己只用制定大方向就可以了。

    而熟知历史的李余对大方向自然是手拿把掐的。

    从房间之中走出,一路上的人皆都目露崇敬之色,对李余行礼。

    李余也没有办法,这些百姓本来就对他极为崇拜,如今这一战后,在新技能的加持之下,这些人更是过分。

    【恭喜宿主再次从危机之中生存下来,因宿主以九年义务启蒙天下百姓,百姓皆感念先生恩德,现获得技能——天下之师】

    天下之师——当看宿主所著之书时,皆会诚心研习。

    这个技能起初李余还以为没有什么,毕竟自己根本不怎么教育人。

    在李余的眼中,自己跟这些大汉的顶尖智者相比,差了一大截,根本轮不到自己来教育这些大汉人杰。

    如果不是李余从现代而来,再加上系统给的这些技能捣乱,自己根本早就已经回去了。

    而自己所写的书,也就是九年义务罢了,这东西研习一下也不是什么错事。

    因此李余根本没有将这个技能放在心上,然而事情却出现了让李余瞠目结舌的变化。

    在从陕津返回洛阳之后,张辽对自己很是崇拜,因此来询问李余到底是怎么用兵的。

    李余哪里会用什么兵,只是随口说了一句。

    “我之兵法,随机应变。”

    然后张辽和郭汜在对了帐后,将李余的所谓计策一个一个的拿了出来认真学习。

    张辽将李余的计策编撰成书,然后写上了具体案例,然后昼夜研读,甚至将其命名为少府兵法。

    张辽将所谓的少府兵法拿在手中,即便是吃饭的时候都不放下,只想要钻研李余的所谓兵法。

    一天天就跟入魔了一样手不离书,张辽如今也算是位高权重,他的变化自然也被人注意到了。

    当张辽说他学的是李余的兵法之后,顿时整个洛阳的将领都沸腾了。

    早在击破董旻的时候,洛阳就将李余传的神乎其神,甚至不仅是洛阳,天下谁不知道李少府一人计败十万兵的壮举?

    别人一看你张辽凭什么有先生的兵法?

    然后张辽拗不过别人,在征得李余的同意之后,便任由别人抄了几卷。

    毕竟李余根本不觉得这几卷书能有什么问题。

    然而无论是李余还是张辽都没有想到,就是这几卷书竟然出现了人传人的现象。

    如今洛阳的将领几乎人手一卷,随着时间的推移,少府兵法甚至传到了洛阳之外。

    那些诸侯与谋士几乎是人手一本,钻研李余的兵法。

    这可把李余吓坏了,谁会想到这也算是教育呢?

    学习这玩意对于李余来说是没有什么,毕竟这年头不是都喜欢看什么先贤哲言什么的。

    然而李余跟那些先贤不一样啊,人家是真的先贤,自己不过是一个冒牌的。

    这些大汉的将领如果真学习自己的书,学成了智障了怎么办?

    这书和九年义务不同,九年义务是耗尽心力编纂出来的书,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但这玩意完全就是李余信口胡说的。

    这要是出现了问题,那可就是大问题了。

    李余不敢想象。

    以后两军交的时候,无论是进攻方还是防守方,都没有人。

    一个城里面站着主帅,一个营寨里面站着主帅,就等着别人来攻城或者袭营的场景。

    想到这样的场景,李余就下定决心。

    不行!

    一定要制止张辽带起来的这股刻苦钻研的不良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