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总有朕想害刁民
繁体版

第七章 赵姬的转变,吕相怒

    见吕不韦竟越过自己直接征询赵姬的意见,嬴政内心腾起一股怒火。

    然而他深知,时下的自己尚无决策之权,只得隐忍。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怒火,目光也转向了赵姬。

    即便先前成蟜投来安抚的眼神,但吕不韦的咄咄逼人,仍让他感到些许不安。

    原本安心坐在座位上看戏的赵姬,在听到吕不韦命令式的话语后,忽然想到了前不久成蟜对她说的话。

    “吕相贵为丞相,自当有权臣之威仪。”

    呵,好一个权臣的威仪。

    想到这里,赵姬凤眸中掠过一丝旁人难以察觉的不满。

    特别是当她看到吕不韦那副自以为是的神情,似乎已经完全吃定了她,她内心深处突然涌起了一股难以名状的反感。

    回想成蟜在她面前所表现出的谦和与顺从,再比对吕不韦如今这副自命不凡的模样,仿佛只将她视作满足权欲的工具。

    赵姬心中的天平开始倾斜。

    “权势犹如鸩酒,非惟致人疯狂,更能令人迷失方向,不知所处之位。”

    赵姬的脑海中又忽地浮现出成蟜的另一句箴言。她微微闭眼,仿佛在回味这句话的深意。

    这是当初询问成蟜对权势的看法,对方给她的答案。

    如今回想起来,成蟜说出这话时的洒脱和不屑,倒是让她心中升起了一股认同感。

    再对上吕不韦那不耐且看似将她视作工具的眼神,赵姬不禁内心自嘲一笑。她微微扬起头,目光中闪过一丝决绝。

    这一次,她不想如吕不韦的愿了。

    赵姬的目光在吕不韦身上流转,仿佛要看穿他的内心。

    她想起了当年在赵国邯郸的艰难岁月。

    那时候的吕不韦和嬴子楚,曾经是她心中的光。

    然而,她早该想到,当他们为了权势抛下她们孤儿寡母时,她心目中的那道光就已经彻底消失了。

    再次相见,她一直以来的奢望,或许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这一刻,她开始厌恶吕不韦看向自己的眼神,那种目光总让她回想起过去的卑微和屈辱。

    面对那两束如同光的存在,她似乎一直把自己摆在卑微的位置,只想着去讨好他们。

    然而现在,她已经不愿再屈从于那种卑微了。

    忽的,赵姬的脑海中闪过一道身影。

    亦或是说,她这个一直需要依赖她人的寄生虫,似乎又找到新的光。

    赵姬深吸一口气,调整一下坐姿,让自己更加端庄威严。

    她看向吕不韦的眼神逐渐淡漠而坚定,仿佛在看一个陌生人。紧接着她声音平缓而有力地说道:

    “以哀家之见,成蟜之策可减少大秦之损失,朕附议其谋。”

    赵姬并非没关注两方的矛盾,只不过无论伐赵与否,她都不怎么在意,更别说伐赵的细节了。不过既然双方各有理据且均有支持者,说明这件事没有对错之分,那么她作为王权的代表,只需根据自己的喜好做出选择即可。

    她的话音刚落,吕不韦浑身一颤,惊愕地望向赵姬。

    这是第一次,他有了一种局势脱离掌握的感觉。

    上次是王室的私事,他也只是眼神提示,所以赵姬的无视他没有放在心上。

    但这一次,在他说出想法后,赵姬居然还站在了他的对立面。

    为什么?

    她不该!

    吕不韦的眼中带起了几抹怒色,以他的养气功夫都差点没有忍住。

    他能接受自己短暂被压制,但不能接受背叛。

    赵姬,难道你忘了是我让你有机会成为大秦最尊贵的女人吗?

    “太后!”

    吕不韦的目光冷冽地射向赵姬,其中暗藏着难以掩饰的怒意。

    赵姬被这样的眼神锁定,心底不由自主地掠过一丝惧意。

    内心刚刚升腾起的火焰,仿佛被一股寒意悄然侵蚀。

    然而,就在这一触即发的紧张时刻,成蟜那沉稳的声音如清泉般响起,打破了这凝固的气氛:

    “昌平君,蒙将军,汝等今何以观之?”

    他的话语一出,整个殿内的气氛为之一缓。

    所有人的目光看向了昌平君和蒙骜。

    要是这两人同意的话,吕不韦的意见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更何况,只要赵姬没有改口,事情也就定下来了。

    “既是太后之意,臣自当遵从。”

    昌平君的语气里听不出任何情感,将置身事外和见风使舵做到了极致。

    与此同时,蒙骜快速地瞥了吕不韦一眼,也毫不犹豫地表明立场:“末将亦同此见。”

    如果是讨论,他不介意说说自己的看法。

    如果是站队,他必不会站在吕不韦这一边。

    他可以自傲于其余六国,但唯独不会在秦国不尊王权。

    蒙骜自认再怎么优秀,也不会强于曾经的武安君。

    意见输出完后,众人面色各异。

    吕不韦的面容如同乌云密布,阴沉而凝重。昌平君等人仿佛戴上了面具,面无表情地站立一旁,仿佛置身事外。

    与此同时,嬴政的嘴角轻轻上扬,悄然勾起一抹深不可测的弧度。而成蟜则向赵姬投去了一个安抚的眼神,让她感到一丝莫名的安心。

    因为昌平君和蒙骜的表态,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心知肚明,吕不韦已经败了。

    这么多人支持的情况下,吕不韦已然不可能再让赵姬改口。

    嬴政见时机成熟,适时作出总结:

    “成蟜所提之策有利于秦,欲在伐赵之时,亦向列国出使以陈其由。今当商议出使之人。”

    他的话像是一个句点,为之前的争论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吕不韦听到这话,仿佛泄了气的皮球,背部微微佝偻。

    但短短数秒后,他又恢复了往日的冷静与深沉,仿佛一切都没发生过。

    只不过是一时的失利,还不至于令他彻底失态。

    另一边,成蟜与赵姬的目光相遇。

    在成蟜眼中,赵姬读到了关切,这让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似乎这还是第一次,有她在意的人如此在意她的感受。

    更重要的是,这一次是她在意的人主动帮她解围,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总是她被迫支持着她在意的人。这种角色的转变,让她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臣弟昌文君可出使楚国。”

    应对嬴政说的出使人选,昌平君反而第一个站了出来。

    既然刚刚表态支持了王权,那么这会他自然得给吕不韦一个机会。

    “昌文君乃楚考烈王之子,可当重担。”

    吕不韦声音波澜不惊,就好像之前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只是以最客观的态度来考量。

    但旋即,他的视线转到了身后的成蟜身上:

    “大秦与韩国战争频发,欲阻韩国与赵国结盟,非遣一有分量之使者不可。且此人须确保于赵战争终结之前,恒守于韩。综观大秦之群英,唯长安君堪当此任。”

    注意到赵姬的不对劲,再加上昌平君的助攻,他及时调整了策略。

    赵姬近期接触最多的人便是成蟜,既然在朝堂上无法拿捏对方,那就拿出对方不能拒绝的理由,让对方离开朝堂。

    成蟜的出身同昌文君类似,只不过成蟜是上任秦王血脉,同时母系是韩王室一脉。

    出使韩楚的政策本就是成蟜提出,再加上成蟜母系的身份,整个大秦确实没有比成蟜更适合的人。

    只要成蟜离开秦国,他轻易就能让大秦朝堂回到之前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