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总有朕想害刁民
繁体版

第四十章 长安君好音律

    两日后正午。

    长安君的专属马车在新郑内行驶,秦国的马车样式与韩国有所区别。

    这架自咸阳来的马车,如今再次在新郑道路上奔驰,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尤其是当众人注意到马车上坐着一位女人。

    她的身姿温婉如水,宫装黄绿色交织,如同初春的柳叶与嫩草,给人一种温婉而清新的美感。

    多番打听之下,有消息来源的才逐渐明白。

    长安君成蟜特请紫兰轩琴师弄玉到府上弹奏,马车府上的女人正是弄玉。

    明白了这些,反而不少人没有了兴趣。

    谁都听说过成蟜与紫兰轩弄玉的事情,为此成蟜还在紫兰轩大闹了一场。

    如今请到府上弹奏,只不过是一件平常之事。

    反倒是坐在马车上的弄玉,此时的心情略有些复杂。

    此刻,温婉佳人带着几分忐忑,皙白小手微微攥紧,显露出紧张与期待。她的容颜如花初绽,美丽动人,然而面庞上却带着些许不安和忧虑,似乎在静候未知的命运。那份忐忑情愫,宛如春风掠过湖面,荡起层层涟漪,为她的美更添生动与真实。

    她知道自己在紧张什么,也知道自己在内心挣扎着什么。

    谁都没有想到,成蟜的邀请会来的这么快。

    她不知道是成蟜有了消息,还是单纯只是想让她弹奏一番。

    更甚至,她还因为紫女的吩咐,使得内心多了些忐忑和抗拒。

    紫女想要让她记录在成蟜府上的所见所闻,但想到成蟜为她的作为,她是真的不想这么做。

    从紫兰轩到韩王宫的距离并不远,但却彷佛走了一个世纪那么久。

    “弄玉姑娘,请下车。”

    百夫长康的声音恭敬,自车外清晰地传入车内。

    “好!”车内传来一声轻柔的应答。

    随着车帘被轻轻掀开,露出一张温婉如玉的面容。

    弄玉轻盈地迈出车厢,她的动作优雅而从容,仿佛每一步都踏在云端之上。阳光洒在她身上,为她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晖,使她看起来更加美丽动人。

    她的脸上已不见之前的复杂情绪,取而代之的是一抹如春日阳光般璀璨的笑容,温暖而明亮,仿佛能照亮周围的一切。

    在侍从的悉心引导下,弄玉莲步轻移,独自走入了成蟜居住的侧殿。

    穿过长廊,来到会客厅内,目光所及之处,都是精致而华贵的陈设。

    当弄玉的视线落在坐于主座上品茶的成蟜身上时,她微微躬身,声音清脆如珠落玉盘:

    “弄玉见过君上。”

    成蟜抬起头,目光在弄玉身上流转,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放下手中的茶杯,微笑着站起身来:

    “来我这里不用客气,前两天我在姬将军府上赴宴,他知晓我热爱品茶与抚琴,便赠送了我两斤珍贵的雪顶银梭茶叶和一张上好的古琴。我已有自己钟爱的琴,因此决定将这张好琴转赠给弄玉姑娘。

    “今日特邀姑娘前来,便是为了试弹这张新琴。”

    说着,他毫不避讳地拉起弄玉的手,引领她走向一旁的桌案。

    两人的手指轻轻触碰,仿佛有一股电流传递,让弄玉的心神随之微微颤动。

    然而,她很快便镇定下来,随着成蟜的步伐,一同走到了那张崭新的古琴旁。

    二人眼前,古朴典雅的七弦琴静卧香木案上,金黄色的面板如同千年阳光沉淀其中,精湛漆艺使琴身如镜面般光滑。银色的琴弦宛如七条溪流,在金色河床上闪烁着冷光,每根弦都经过精心调制,坚韧而富有弹性。

    琴头云纹精致,仿佛天边飘渺的云朵,象征着音乐飘荡至云端,触动天籁。而琴尾的莲花雕刻栩栩如生,仿佛随风摇曳。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琴身侧面镶嵌的晶莹剔透的玉石,内含天然纹理,如山水画般静谧深远,光线照射下散发出淡淡光芒,宛如蕴藏无尽音乐灵魂。

    初见此琴,弄玉便感受到它散发出的独特韵味,心中已然明了,这绝非寻常之琴。

    她细细打量,每一寸都透露着古朴与典雅。当弄玉注意到琴身侧面镶嵌的玉石时,忽然捂住了嘴,双眼闪烁着难以置信的光芒,脱口而出:

    “玉音凝华!”

    这四个字仿佛带有魔力,让弄玉的身体微微颤抖。若非成蟜眼疾手快,在一旁稳稳扶住,她几乎要跌坐于地。

    “怎么?虽然这张琴确有不凡,但弄玉姑娘的反应似乎过于强烈了些。”成蟜细心将弄玉扶起。

    他当然洞悉弄玉如此失态的缘由,然而他并未直接点破,只是静静地看着对方,等待她平复情绪。

    许久过去。

    “君上乃是懂琴之人,应当知晓玉音凝华之典故。”

    弄玉轻启红唇,幽幽一叹,娓娓道来:

    “昔年晋昭公好音律,楚平王芈弃疾欲与晋交好,乃遣才女瑾萱,以琴艺进献于晋。瑾萱至晋,以其琴艺高超,名声鹊起。晋昭公闻其琴声,甚喜,召之入宫。瑾萱奏琴于昭公前,声如清泉流石,引人陶醉。昭公大悦,赐以玉音凝华。”

    “晋昭公热爱音律,我亦如此。晋昭公赐琴于瑾萱,传为佳话;今日朕赐琴于弄玉姑娘,亦将成就另一段美谈。”成蟜微笑回应。

    听到这番话,弄玉却是幽幽叹道:

    “晋昭公赐琴于瑾萱之所以是佳话,乃因瑾萱是楚之细作,既感念昭公之知遇,又心系故国。最终,瑾萱不堪其苦,遗书一封,言明心志。书毕,抱“玉音凝华”之琴,赴宫旁之湖。”

    说完玉音凝华的典故以及成名原因,弄玉的心情就更加复杂了。

    她此次的来意,又何尝不是像瑾萱一般呢。

    成蟜欣赏她的才华,以琴会友,为她提供了一方庇护。

    然而,她因受紫女的恩情,不得不暗中探查监听成蟜。

    如今的她,又何尝不是处在煎熬之中呢。

    幸运的是,在马车之上,她已经做出了抉择。

    她既不打算向成蟜坦白原委,也不准备将探听到的关键信息透露给紫女。她选择独自承担这一切,宁愿被双方误解。

    “好了,别愣着了,快坐下试试琴吧,今天可不止这一件事。”

    成蟜似乎并未察觉到弄玉内心的波澜,只是笑着拉她坐在古琴前,示意她开始试奏。

    他与弄玉仅有几面之缘,情感自然无法与紫女相提并论。

    从一开始,他的初衷就只是想把这把好琴赠予弄玉,至于弄玉每次看到这把琴会想到什么,卫庄和紫女看到后又会作何感想,那便不是他所能关心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