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教个书怎么了?
繁体版

第25章 不甘心的朱元璋

    中华大地上经历了漫漫千年的历史,无数的王朝在此兴亡更迭,就如同沧海中的浪花,此起彼伏。

    自古以来,帝王先贤们都在追寻一个问题的答案。

    冥冥之中,究竟是何种力量在主宰着天下王朝的更替?

    王朝气运,究竟如何流转呢?

    夜观天象者有之,占卜算术者有之,但千百年来,没有人能够解释得清楚,更多的是归结于天命。

    今天,杨炎竟然将王朝兴亡的规律给推演出来了?

    他找到了王朝气运的真谛?

    刘基精神受到巨大的冲击,以至于额头冒出微微细汗而不自觉。

    然而……

    一旁的朱元璋却敏锐的觉察到了刘基的异样,不由得转头看了一眼,低声问道:“伯温,怎么了?”

    “啊……”

    刘基回过神来,低声回道:“大帅可曾听说过推演之术?”

    朱元璋点了点头,他如何会没听说过呢?

    刘基继续低声道:“推演之术,由来已久,伏羲作八卦,文王演周易,《奇门遁甲》更是历来称为帝王之学,前有诸葛孔明夜观天象,点天灯续命,再有唐袁天罡与李淳风合力著作《推背图》,可预言后世兴旺治乱之事!”

    “实不相瞒,臣对此也略有研究。”

    “然而,王朝气运,终究虚无飘渺,难以窥探,但刚刚杨炎的推演,似乎已经窥见了王朝气运!”

    话音落下,朱元璋猛然绷直了腰,直勾勾看向刘基。

    “你说什么?”

    刘基压低声音回道:“臣说,杨炎刚刚的推演,似乎已经推演出了王朝气运!”

    听罢,朱元璋的眼中已尽是惊疑凝重之色,将目光转向讲台上侃侃而谈的杨炎……

    ……

    杨炎道:“所以,王朝更迭的规律是什么?”

    “王朝创立,土地和财富重新分配,休养生息,鼓励农耕,经济复苏,王朝中期放松土地兼并,兼并公开和大规模进行,土地兼并矛盾不可调和,农民起义,王朝内忧外患,王朝灭亡,新王朝创立,土地和财富再一次重新分配……”

    “如此往复循环,如果不打破这个循环,就会一直这样循环向前。”

    刘基和同学们陷入了思考之中。

    这难道真的就是王朝更迭的规律吗?如果不是,可他们又找不出任何反驳的理由。

    这时,朱元璋突然举手。

    杨炎看了一眼朱元璋,示意他站起来。

    朱元璋站起来,面色凝重的问道:“按照先生所言,朱大帅开创的新朝,也一样逃不过这个循环,一样不过三百年,是吗?”

    杨炎点了点头。

    面对杨炎肯定的回答,朱元璋不服,又问:“如果新朝代代明君呢,亦是如此吗?”

    杨炎道:“谁能保证代代明君?如果一直是朱家世袭的天下,那就不可能代代明君!”

    朱元璋还是不服:“如果,咱说如果代代明君呢?”

    杨炎回道:“即使如你所说的那样,代代明君,一样难逃这个规律,最多多延续王朝气运几十年,最终一样无法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走向灭亡。”

    杨炎并非危言耸听。

    来自后世的他,当然知道朱大帅即将开创的朝代叫做明朝。

    后世都说,明朝昏君多。

    但实则不然,那只是后面的辫子朝的污名化罢了。

    就像是朱元璋的画像,如果真是丑陋的鞋拔子脸,试问当时的红巾军领袖郭子兴又怎么会将义女马氏嫁给一个鞋拔子脸而且藉藉无名的朱元璋?朱家的后世皇帝又哪怕有一个鞋拔子脸?

    说回昏君,有明一朝传位一十六帝,事实上,过于昏聩的君主其实并不多,至少绝大部分是在及格线以上。

    前面的暂且不说,都说明之亡,实亡于神宗,所以就从神宗说起。

    神宗,即明朝的第十三位皇帝,万历皇帝朱翊钧。

    朱翊钧在继位的前十年,奋发图强,使明王朝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就是在万历年间,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到中后期,万历皇帝虽然不上早朝,对大明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但是,在万历皇帝不上朝之后,大明内部并没有宦官之乱,也没有外戚干政,同样也没有严嵩这样的奸臣,朝内党争被万历皇帝牢牢控制。

    而且万历皇帝对于倭寇攻打高丽,女真入侵和梃击案都有反应,这表明他虽然忽略一般朝政,但还是关心国家大事,并透过一定的方式在控制着朝局。

    皇帝的制衡之术,万历皇帝可谓登峰造极。

    万历皇帝在位期间,明朝没有显现出明显的颓态,而且先后进行的三次大规模战役,都取得了不错的战果。

    明神宗之后是明光宗朱常洛。

    朱常洛年号泰昌,在位期间,任用贤臣,革除弊政,积极改革,罢除矿税、榷税,拨乱反正,重振朝廷纲纪。

    但问题是,他“惑于女宠”、“导以荒淫”,仅仅即位一个多月,就在服用鸿胪寺丞李可灼所进之“红丸”之后驾崩,对大明的影响有限。

    真正称得上昏君的,是明朝的第十五皇帝,也就是鼎鼎大名的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

    朱由校年号天启,他没有学识没有能力,却喜好男色,沉迷于木工建筑,在位期间,宦官干政,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山东郓城一带爆发了徐鸿儒起义,各地的兵变也不断发生,农民的反抗日益激烈,为大明的灭亡埋下了炸药。

    但是,这位荒诞的木匠皇帝也仅仅在位七年而已。

    大明的第十六位皇帝,也是大明的末代皇帝,他便是为后世所熟知,自吊于煤山歪脖子树上的崇祯皇帝朱由检。

    朱由检博学多才,立志明君,一心想要重振大明,即位之初,便迅速铲除了权宦魏忠贤及其党羽,勤于政事,厉行节俭,施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制度,力图实现大明王朝的中兴。

    但奈何此时整个大明王朝已经积重难返,就像是一台严重老化,锈迹斑驳的机器,艰难的运转着。

    “朕愿督师,以决一战,即身死沙场,亦所不顾,但死不瞑目!”

    “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为亡国之臣!”

    “国君死社稷,义之正也。朕志决矣!”

    “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声声悲愤的呐喊,足见这位大明末代皇帝的悲壮与不甘心,但大明还是不可避免的走向灭亡。

    大明国祚276年,依然没有过三百年。

    代代明君那是不可能的,但即使代代明君,王朝仍旧不可控制的走向灭亡。

    杨炎的回答,让朱元璋沉默良久。

    “为什么?”

    朱元璋突然抬起头,虎目盯着杨炎:“为什么先生已经推演出了结果,就不能设法去改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