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沟通风开始修行
繁体版

第41章:安排

    “土地太多是取祸之道。”

    醒过来之后,刘辰第一句话就是这。

    顿时,师母张氏就感觉心里一凉,稍微有些不好的预感。

    “辰儿,按照惯例,这些豪强迁徙之后,他们留下的土地,一半收归朝廷所有,用来安置无地流民,另外一半则是出售给民间。”

    “如今,包括县令在内,很多人都等着你呢。”

    你不拿我怎么拿?

    黄府不拿,县令怎么拿?

    县令不拿,县丞怎么拿?

    县丞不拿,县衙里的小吏怎么拿?底下的乡长、村长们怎么拿?

    做官的不拿,残存的豪强怎么拿?

    豪强们不拿,富商们怎么拿?

    谁先拿,拿多少,那都是有规矩的。

    如果黄府真的高风亮节,一亩土地都不拿,其他人只会觉得黄府有问题,而不会觉得黄府高风亮节。

    一旦得罪了这些人,就相当于得罪了整个益阳县上上下下。

    监察御史本人离开之后,威慑还能持续多久?

    刘辰前往洛阳之后,威慑还能剩下多少?

    外地的修士,终究比不上本地的修士。

    一年之后,数年之后,得罪了全县上下的黄府,还能讨得了好?

    “所以,原本黄府可以拿多少呢?”刘辰直接问道。

    “县里原本有三十五家豪强,多的有八九万亩地,少的也有两三万亩地。”

    “这一次有十八家都被连根拔起,剩下的十七家里面,也有七家交出了一半以上的土地,安然无恙的只有两家。”

    “光是豪强自身空出来的土地就有一百四十万亩,如果再加上依附豪强们的豪商手里的土地,估摸着能有三百万亩。朝廷拿了一百五十万亩,也还有一百五十万亩发卖。”

    “按照黄府如今的实力,吃下两成很正常。而且,如果我们不买,那兴许这一次就卖不上价,也会导致朝廷亏损。”

    听着张氏这有些急促的声音,刘辰就忍不住在心里叹息一声。

    师母其实平时的时候都挺好的,对师兄弟们虽然谈不上像母亲一样维护,但表面功夫也都能做到位,该有的关心也都有。

    对刘辰,也挺好的。

    就连之前黄纯当着她的面说要把未来的授箓名额留给刘辰,也没有公开表示过反对。

    从师母的角度来看,真的已经很好很好了。

    唯一的缺点,就是有些贪财。因为贪财,导致很多时候眼界还是浅了些。

    不过,这也不怪师母。

    好在周围也没有外人,也就郑山、杨远、师母,刘辰四人而已。所以,有什么话都可以说开。

    “师母,豪强百年之后要么迁徙,要么分家,这是第一。”

    “第二,朝廷明着打压豪强,这一次三十五家豪强,平安无事的只有两家,这两家是耕读传家,平日里名声也还行,有实力也不招摇。但这两家豪强,之所以这么老实,是因为二十年前那次监察御史巡查的时候,当时的家主全家都死了。”

    “第三,三十万亩地如果一口气吞下,黄府就会成为长沙郡土地最多的豪强。”

    黄府从此以后被太守盯上,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儿。

    “我这次也不打算给府里留很多土地,如今府里有五千亩,再买上三千亩,凑齐八千亩就行。”

    听到这里,张氏就有些急了。

    才八千亩,这怎么可以?

    起码也得弄个几万亩地啊!

    不过她相信刘辰,所以就想等着刘辰说完了再说。

    “师父生前很看重慈幼局,可以购买五万亩地,捐给慈幼局,作为慈幼局的日常花销,咱们黄府只是代为经营管理,收点儿辛苦钱即可。这钱或许不多,但是细水长流。一百亩地由一户孤儿负责耕种,也能安置五百户,胜在稳定。”

    说是辛苦钱,但是管理费雷打不动每亩地收成的一成,多吗?

    不多!

    谁来了都会觉得少。

    五万亩地的一成收入,如果全是水田且一年两熟,那就是四万石粮食,四千两银子。

    “师父生前还是教谕,也很关心学子,所以可以再购买五万亩地,捐给县学,作为县学未来的经费。比照慈幼局即可,这又可以至少安置五百户。”

    听到这里,张氏掐指一算,两个四万石,那就是八万石粮食。

    黄府到时候还有八千亩地,收一半,那也有三万两千石粮食,这就是十一万两千石粮食,好像也还可以。

    “然后,再购买十万亩地,论功行赏,给诸位师兄弟。”

    “就比如你们俩,一人给个五千亩。”

    “普通的师兄弟,只要这次来了,哪怕什么实力都没有,一个人给五十亩,甲士实力的,一个人给三百亩,筑基一个人给两千亩……”

    “还有府上的老人,只要这次没有逃走的,哪怕是仆役,也解除奴籍,给二十亩地。”

    “虽然散出去了二十万亩地,但是黄府却获得了未来二十年的名声和口碑。”

    “有了这二十年,师弟师妹也该成长起来了。”

    听到这里,师母张氏缓缓点头。

    “另外,还可以再购买十万亩地,捐给一家新成立的书院。”

    “这家书院由黄府成立,师父是名誉院长,主要负责教育、传播导引术。”

    “慈幼局出身的、黄府名下商人们的子女,所有师兄弟的子女,都可以前往这家书院学习。”

    “这所书院,除了正常的导引术之外,还传播我最近撰写的部分心得。”

    “这也传?”

    不仅仅师母张氏有些震惊,杨远也张大了嘴巴,郑山倒是好一点,他表情管理很到位,不惊不喜的,就是捏着杯子的手稍微用力了一些。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说着,刘辰就闭上了眼睛。

    “黄府一家独大,不是好事。”

    “到时候我去洛阳了,黄府成了新的豪强,变得和其他豪强一样,欺压百姓,无恶不作,我又该怎么做呢?”

    直接依照汉律处置了黄府?

    可如果犯错的是师父黄纯留下的那一双儿女呢?

    “这一次,整顿完本地豪强之后,确实留下了大量的土地、财富。”

    “但很多东西,是没法长久传承下去的。”

    朝廷对豪强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

    这种时候,还想着独霸益阳县的利益,那就是和朝廷过不去了。

    这一瞬,刘辰的脑海里就出现了一种又一种制度。可还是觉得不靠谱,这年头制度都靠人执行。所以,关键是自己去洛阳之后,多久回来一次,以及自己去洛阳之后,还能保持初心多久。

    所以,思前想后,就有了书院。

    “书院不一样,有了这座书院,黄府的名声就能源源不断的流传下去。”

    “而且,有我书写的心得作为吸引,就不愁没人报名。”

    “对内,自己人可以成本价或者免费前往书院上学。”

    “对外,少年天才可以直接免费入学。其他人,咱们一视同仁,交钱。”

    这种心得,过去都得是郡里的世家才有,还都是核心机密,一般人都不给你看。

    如今,只要愿意掏钱,就能直接加入书院,就有机会借阅,谁不愿意啊?

    “等到书院正式成立,附近其他县城的豪强,肯定也会送儿子女儿过来学习。还有很多郡吏也会把孩子送过来,对于师弟师妹而言,这些人都是他们的同窗、学长、学弟。”

    有了名声,有了人脉。

    未来的师弟师妹,只要不烂到一定地步,黄府一定可以安然无恙的传承下去。

    况且,刘辰又不是放手不管了。

    “可是,对于辰哥儿你来说,这损失实在是太大了。”

    虽然张氏很心动,但还是摇了摇头。

    “这些心得体验,本来应该是你留给未来孩儿们的最大财富,可是如今却直接放到书院,向众人公开,不妥,确实不妥。”

    “其实,书院就已经很好了。哪怕没有修行相关的心得体验,也挺好的,能长远的传承下去,还很安稳,师母已经知足了。”

    “师母替你两位师弟师妹谢谢你,但是真不用。”

    刘辰笑着摇了摇头:“其实,这也是我的一个实验。”

    “当今修行界,大体上分为天人派和道德派,我个人目前倾向于道德派。对我而言,这个书院就是一次实践个人理念的机会。”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都很重要。”

    无论是天人派还是道德派,都需要实践。

    十万亩论功行赏,收买人心,团结内部。

    十万亩捐给慈幼局和县学,作为黄府的保底。

    十万亩捐给新成立的书院,作为黄府的未来。

    有实力,有口碑,有希望,有保底,自己未来还会写信回来,应该没啥问题了吧。刘辰默默的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