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东土大唐写西游记
繁体版

29.老君山

    第二日,已时三刻。

    天还有些阴,天光还未完全洒落。

    在一座山势陡峭、高耸入云的山峰上,厚厚的云层笼罩着整个山顶,山峰上遍布奇峰异石,银装素裹,分外妖娆,落在一层厚重的青黑底色上,使得整座山峰宛如一幅大笔浓墨绘制而成的巨大山水画,唯有铁顶一抹金色光芒,照亮了整个画面。

    分外夺人眼目。

    铁顶之上,祥瑞之光,摇曳生姿,五彩祥云,绵绵不绝,白鹤声鸣,响彻九霄,紫气东来,霞光万道,云蒸霞蔚的彩云间,突然有道白光破开一道虚空,从中飞射而出,现出一尊仙人,相貌堂堂,卓尔不群。

    他仿佛脚踩祥云,浮在空中,朝四周略一扫视,闭上双目,似将神念缓缓放出,扫过整座山峰。

    片刻后,他睁开双眼,随后掐一法决,纵身一跃,有人若立于山巅便能看到他踩的不是云彩,而是一柄纯阳剑,破云御剑而行,御剑腾挪之间,他绕过一片云山,朝着不远处一片瑞霭缭绕的山巅落了下去。

    他落地后,向前走了没多远,在绕过一棵粗壮的古柏树后,就看到前方白雾蒙蒙之中的玉皇顶上插着一面金旗,上面绣着五个篆书大字“玉皇通天令”,横批四个小字“日月天地”,左右绣飞龙在天,上绣阴阳太极图。

    金旗猎猎作响。

    仿佛在宣告着什么。

    紧接着,仙人脚踩仙山,俯瞰着绵延八百里的伏牛山脉,想到唐太宗皇帝感念道祖老子归隐于此,便命令能工巧匠重修景室山铁顶老君庙,赐名为“老君山”,并于贞观年间封为天下名山,立“诏谕碑”为证。

    从此,老君山,作为老子的道场,成为天下大道之“源头”,所有道门之“祖庭”。

    “一亿年拔地擎天,看势起伏牛,腾云跃马,霞飞金顶,月晓玉皇,我道家人,怀德传道,泽润十方。”

    他心有所感,一面念起青词,一面缓缓拔出山顶的金旗,往天空轻轻一抛,大喝一声:“玉皇通天令,起!——”。

    “通天地!”

    “迎众生!”

    随着仙人的话音落下,亮宝台上,依星宿、五行方位,立着三十六位身着道袍的仙人,立时见令如见人,围着中间一尊二人高的紫金炼丹炉,踏罡步斗,手持桃木剑,衣袍振振,对天齐齐一喝。

    “玉皇顶!——开!——”

    霎时间,常年笼罩在玉皇顶的迷雾,随着一道由南至北的罡风,开始层层翻滚涌动起来,宛如一个巨大的铁顶结界缓缓打开,万道霞光射出中,逐渐显露出一座被铁顶覆盖的仙宫。

    一时之间,整个伏牛山脉都莫名地颤动起来,阵阵威压从山林中传来,方圆百里内的所有生灵,在这一瞬间都感受到了此地的异常。

    数股强大的气息,自山林内出现,有老怪物从猫了月余过冬的洞穴里钻出,有人从草庐中挽袖而出,也有人一扫露珠从原石上拂衣起身,背起他的古琴,还有人身穿蓑衣,从河边收起他的鱼竿和鱼篓,拎着两条大青鱼……

    向着老君山纷至踏步而来。

    他们每一步,都胜过凡人十步。

    似缩地成寸,化作一道道如梦幻影,穿梭于山林之间。

    “快!——”

    “玉皇通天结界开了!——”

    在绝壁上蹲守了数日的黑衣尊者,在寒风中囫囵吞下最后一口胡饼,就连嘴上的残渣都来不及擦拭,便一飞冲天而起。

    身着白衣的尊者也咽下一捧松枝上的白雪,紧随其后,但他在纵身起落之间,低头只见山脚下的寨子里出现一黄衫仙子,便又停顿身形,喊了一声:“师兄,你看,那个黄衫仙子可是玉道师叔?”

    “我们要叫她一起回太清宫吗?”

    “在外游历一年,收获颇丰,我们若回山晚了,等交完供奉,清虚子师伯祖的仙丹怕是早分完了,玉道师叔有天然师叔祖做靠山,就算去晚了也不怕。”

    黑衣尊者手脚不停,看也不看,循着绝壁,手脚并用,攀登仙山而上。

    白衣尊者也深吸一气,再不多言,身子一动,如离弦之箭般冲天而起,几个纵身一跃,徒手抓住一处绝壁,纵身而上。

    他们离开没多久,紧接着,数道身影如流星一般向山顶竟相攀登飞跃而上,甚至有青牛从放牧的田野里向山上漫步而来,牛角之上停着彩雀,背上坐着横吹牧笛的童子。

    在他们身后有几条五彩斑斓的大蛇循着某种熟悉的香味,也钻出地洞,曲曲折折,跟在其后,吓坏了一路登山的人家。

    “啊!有蛇!”

    “还有猛虎!豹子!豺狼!”

    “莫道人人都道仙山好,咸有人上仙山来。壁立千丈,虎豹豺狼当道,蛇虫鼠蚁遍地,求仙之道,于我凡人,难如登天。”

    胆小的攀登者已经吓得仓皇退去。

    只有有武功高强的部曲护卫的富贵人家,还在继续攀登仙山,与其说是攀登上去的,不如说是坐在武士肩头扛上去的。

    ……

    此时,下界山林中。

    伏牛山寨内一片烟火宁静。

    绿树丛中,掩映着错落有致的建筑,还有石头茅草屋牛舍猪圈。

    一片民居屋前的空地上,晾晒着五颜六色的衣物,随风飘动。山寨的中心是一个平整的广场,四周环绕着石屋和木栅栏,甚至有乡民将自家的特产拿出来以物换物,形成一个小小的市集。

    广场上有一口大井,井水清凉透明。

    妇女和儿童在井边快乐的取水,准备回家生火烧饭。

    在广场的另一侧,摆放着一长排自制的破旧武器和农具,显示出伏牛山寨的彪悍与强大。

    众人刚刚填饱肚子,换了身衣衫,正准备白日补觉休息一日再行上路的唐棣,便忽闻九天之外传来一声遥响,声声回荡在山林之间:“诸位道友,明日上元佳节,我们该回太清了……”

    这声呼喊犹如晨钟暮鼓,悠悠长鸣,响彻整个山寨,使得正在犁地的乡民们纷纷放下手中的锄头,驻足倾听。那些在山寨中巡逻的山贼们也停下脚步,伸长脖子,好奇地张望着声音传来的方向。

    须臾,一众山贼惊呼出声,此起彼伏。

    “玉皇山顶大开了!”

    牛不巽牛不才兄弟二人也听闻动静走出聚义堂,见此盛景,跃跃欲试:“大哥,今年我们又可以拜见仙人了!”

    “叫兄弟们上山!”

    牛不巽跃上高台,振臂一呼,招呼山寨里出来看热闹的新来父老兄弟们,道:“今日玉皇顶大开,明日上元佳节,天官即将赐福,是我等伏牛山寨乡民独有的大机缘大福禄。若想求仙问道卜惑,获得长生不老丹者,都各凭本事,玉皇顶上相见。”

    “好!”

    唐棣只见一众山寨山贼乡民纷纷叫好,然后回家,开始准备行囊干粮,登山工具,背负刀斧,脚踩兽靴,浩浩荡荡,准备上山,有上千众,甚至携家带口。

    规模之大,难以相信。

    唐棣看着乡民和山贼眼中的期待和激动,心中也不由得升起了一丝期待,从未登过老君山的他讶异道:“不过这么多人上山,玉皇顶上站的下吗?”

    “哈哈……唐贤弟问得好。”

    牛不巽闻言而来,大笑:“这么多人上山,自然是站不下的。可仙山毕竟是仙山,不是人人可以登上的。上去千者能有百,就是非凡人,百者再有十,能得天上仙人赐福就是莫大福缘。”

    “多数者,中途便知难而退。”

    “一生无缘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