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了,谁还当赘婿啊
繁体版

第15章 万万没想到

    没想到,确实没想到。

    等拿到自己的数学试卷的时候,就连韩绪自己都忍不住摇了摇头。

    他对自己的数学成绩特别有自知之明,所以昨天考试的时候都没敢随意估分,但他还是把区间氛围定在了72-75,本来确实也没办法考这么“高”没错,但他不是还特意写了五六个“解”吗?

    但现在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他甚至都没有考过70?

    “韩绪,我觉得你必须……”

    李丽平原本想说“你必须给我一个解释”,但话到嘴边又换上了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

    从业三十余年,偏科的学生她也不是没见过,但她还是第一次见到偏科偏得像韩绪这么离谱的。

    “算了……”

    她深深地吸入一口气,但看起来不像是在安慰韩绪,倒更像是在安慰她自己。

    的确,她也不是第一天教韩绪,所以也并不会对这位文科天才抱有太高的期待值,可是韩绪考59分都已经是半年前的事,这半年来他的数学成绩明明就有所长进,为何会在一夕之间又掉到了和原先差不多的水平?

    “韩绪,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说你。”

    气归气,但由于其他几个科目的老师此刻都恨不得把韩绪捧在手心,所以李丽平也不敢把话说太重,怕对这位偏科战神的心态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可是她的心态呢?谁来对她的心态负责?

    韩绪这个人虽然在学术界对她毫无威胁,但足以让她在教育界名声扫地,成为整个天逸中学、甚至是全市数学老师心目中的笑柄!

    “李老师……”

    “你不要跟我说对不起!”

    李丽平立马摆了摆手,示意自己实在是无福消受:

    “你这次光是语文和英语就考了263分,再往上一步,甚至都能拿下全省的语文和英语两个学科的状元!

    但我真的想问问你,你是不是对我这个老太婆有什么意见?你到底是怎么能够把我教你的科目考到68分这样的水平?”

    苏东省的素质教育卷归卷,但要是放在普通高中,数学考68分的人虽然也不会特别多,但总归能够挑出来不少。

    但这可是天逸!校长口中每年能够向全国各大985高校输送上百名学生的天逸中学!

    在这里C9甚至都不能算是第一序列,因为有些考生会在高中毕业就直奔英、美、加国的顶级学校,甚至在两年之后,许多学生会直接选择美国AP班的顶尖课程。

    “李老师,我……”

    韩绪才刚想说话,但气头上的李丽平已经再一次摆了摆手:

    “韩绪,你自己也知道,我从来就不会拿你在那些文科科目上取得的成绩来要求你。”

    李丽平说着说着,感觉虽然韩绪还没哭,但她自己这个“老太婆”都快要哭出来了:

    “我也不说要求你像理科班的那些状元一样,数学动不动就能考到158分,也不要求你跟其他文科班的数学状元看齐,让自己的数学成绩稳定在145,但是……”

    她顿了顿,饱含着一名对韩绪有着殷殷期望的长辈所特有的无奈还有心酸:

    “但是韩绪,你就不能稍微多花一点时间在数学这门科目上吗?你有这么聪明的大脑,哪怕只是考到100分、甚至是95分……你都能够被你最心仪的学校抢着录取。”

    每所重点高中都一样,会让学生亲手写下自己的理想高校,然后在教室最后的留言板上进行张贴。

    像是韩绪这样的文科天才自然是全校老师关注的重点,所以别说是李丽平,就是隔壁班的王晓燕都知道他最想考的是和海大学。

    “李老师,真的对不起。”

    虽然李丽平已经说了不要道歉,但韩绪仍旧态度十分诚恳地将这句话给说了出来。

    这无关乎他作为一位省城副处长的情商,而且他发自内心地觉得他辜负了这样一位长辈的殷殷期望,尤其是当他经历愈多、年龄愈长,就更加能够深刻地意识到这并不是像李丽平这种重点高中特级教师的义务。

    像他们的社会地位足以一辈子衣食无虞,所以完全没必要像是给自己买股票一样重点关注你。

    “我知道自己无论说什么都无法改变这样惨淡的结果,也知道您今天之所以跟我说这些,并不是为了打击针对,而是您真的对自己的学生非常放心,甚至能够把我们当作自己的孩子。”

    韩绪表现得情真意切:

    “事情既然已经发生,再去追悔已经于事无补,我只能从今天开始做好改变,我会重新梳理自己的复习计划,更多地关注和数学科目有关的内容,希望您可以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力求把自己的数学考到您刚刚说到的100分。”

    其实前世考了95分,这一世能够保证不退步都已经很好,但韩绪仍旧在李丽平面前定下了自己的目标。

    李丽平叹了一口气,见他的态度十分笃定,语气也实在诚恳,便拍了拍他的肩膀,似关怀又似叮嘱地继续往下说道:

    “咱们天逸中学跟普通的重点高中还不一样,因为学校层面总是在谋求创新,希望能够带给你们更好的改革。

    其实现在坦白来说,靠自己大幅度提高成绩已经不太现实,所以现在学校决定组织一些由各学科代表人牵头的学习小组,用来帮助你们做重点提升。

    你的数学成绩远远达不到进入学习小组的标准,甚至和其他同学相比有着极大的差距,但我还是想要给你一次机会。

    你回去好好准备,我会向校领导申请,带领数学学习小组的就是史地一班的老师。”

    “谢谢李老师,我明白了。”

    其实李丽平已经是苏东省数学教育方向的名师,但史地班的数学老师张滔还不一样,他是省级以上的专家学者。

    而之所以这么安排,学校领导其实也有他们的用意,因为史政班的学生大多会倾向于知识点的背诵,但史地班不一样,因为地理当中其实也会出现一些跟数学有关的内容。

    正因如此,在数学老师的配置上史地班的确要比史政班更强,但相对来说史政班的历史和语文老师就会比史地班更好。

    所以史地一班和史政一班之间其实都有对方羡慕的点,而学校的这一举措,某种程度上其实也是为了达到“两全”。

    “好了,其实我今天也需要特别恭喜你。”

    在明确自己的安排之后,李丽平再次转移了话题:

    “你可能还不知道,这次你的历史和政治拿到了双A+,作文也达到了接近满分的水平。

    评卷老师之所以没能给你满分,是因为你在前半段把调性拔得太高,后半段又突然话锋一转,虽然还不至于显得突兀,但他们都很好奇,你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