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公主奔现,男友家乡卷麻了!
繁体版

第二十二章 医者仁心,人造神迹

    “总归是有些担心的嘛,毕竟,我完全不懂医术,就连那个什么‘高通气综合征’,那也是言你说出来的,我完全不知道还有这种疾病。”

    她一边逗弄着周涵雅,一边给林言解释:“所以啦,我是真的很担心啊。万一那位高主任误诊了怎么办?你想啊,言,他总共才诊断了2分钟,就断言说涵雅身体健康,只要注意调养身体就行,我当然会感到害怕啊!”

    林言问:“难道在你心目中,这种问诊应该要十几分钟甚至半小时起步?”

    “那不然呢!”

    玛莎委屈巴巴地说道:“不仔细问诊,哪能知道到底是什么病啊?我相信确实有些艺术水平很高的医生,他们经验丰富,给无数人诊断过疾病,所以很简单几句话就能做出专业的判断——可那些医生,不都是年岁已高,只供职于私立医院,享受优渥薪酬的顶级名医吗?”

    “而那位高主任,看上去年纪才50不到,还是一家公立医院的医生,这让我怎么信得过来?公立医院每天就诊这么多患者,恐怕每个医生对每名患者都只能有十分钟不到的诊断时间,我很难相信他们真的是在认真诊断,而不是为了自己的‘业绩’信口开河!”

    林言忍俊不禁笑了起来。

    玛莎更疑惑了:“言,你又在笑什么啊。我说的哪里有问题吗?”

    林言轻咳一声:“嗯……严格说来,其实没有问题。我相信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你的担心都是有道理的,你认为的‘医院’简直放之四海而皆准——唯独在华夏例外。”

    又是华夏例外?

    玛莎眼睛里都快闪出光来了。

    “言,你可不能骗我!”

    玛莎嘟嘴道:“你们华夏真的很神奇,一次次超乎我的预想,仅仅几个小时我就已经见过很多次了!但,那些神奇说到底也还是人的领域!华夏人始终只是人,不是神!”

    “一天坐诊近百名患者,每人都要在十分钟之内准确诊断出他们的病症——这不是人能办到的事情!哪怕是蓝星最顶尖的医生都做不到!这完全是神迹,只有神才能办到这种‘不可能’!”

    林言笑着说道:

    “华夏人确实是人,并不是无所不能的神,甚至完全相反,华夏最不感冒的就是所谓的‘神’。不过华夏也同样有一点非常不感冒,那就是我们从来不相信‘不可能’。”

    “我给你讲个故事吧,在华夏宋代的时候,曾经有一位卖油翁,他有这么一番故事……”

    林言将《卖油翁》的故事讲给玛莎听。

    “无他,唯手熟尔——卖油翁的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外人看来不可能的事情并非真的不可能做到。只要你日复一日勤加手艺,别人认为的‘不可能’在你身上就会像吃饭喝水一样正常。”

    “你认为不可能的华夏医疗速度,也是同理。”

    “其实,玛莎你刚才那些话已经把你的疑惑全部解开了,只是你自己没有意识到,或不愿意去相信而已。”

    玛莎歪头:“哪儿?”

    林言答:“你自己也提到了,华夏的医生一天坐诊近百名患者,并在十分钟之内给出准确的诊断。你认为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但实际上因果逻辑恰好颠倒了,正因为我们华夏的医生们做到了,所以这一切才可能发生。”

    “一开始的时候,他们确实手忙脚乱,对所有的病症都不能准确做出判断,得去询问自己的师父师兄师姐,对着教科书上的知识谨慎诊断。这样,他们每天能接待的患者也只有很少很少的人,大概就三十来人吧。要是超过这个范围,就会变成你担心的那样,信口开河。”

    30人!?

    听到这个数字,玛莎差点吓得把自己舌头咬掉。

    又来了,华夏人独有的装逼法门!

    华夏人认为的“少”、“弱”、“不够”,在外人看来完全是高到不可理喻的超级标准!

    每位医生每天诊断30人?这放在全世界任何其他国家都要被医生罢工抗议工作强度的好吗?

    可在你们华夏,这才是刚起步?

    是华夏医生疯了还是这个世界疯了?

    “若不这样,华夏会出大乱子的。”

    林言轻叹:“玛莎,哪怕是从百年之前,华夏积贫积弱的那段时间开始算,华夏也有着4亿以上的庞大人口。这么巨量的人口基数之下,每天生病的人不计其数,我们当然需要医生,需要很多很多的医生。”

    “可是哪有这么多医生?”

    “一位医学生的培养,刚才阿连酋老哥也说过了,很不容易。我们华夏虽然比起百年前已经大有改观,但我们真正过上‘饿不死’的日子甚至都还是最近三十年才做到,我们哪培养得起这么多医学生?”

    “在其他发达国家,一位医生正常的工作强度是每天10人到20人,就算工作强度再翻一倍,算每天40人吧,也远远满足不了华夏的人口基数要求。”

    他竖起一根手指:

    “就拿这间京海第三人民医院来说,这家医院每天有记录的门诊人数稳定超过1万,可你知道这家医院登记在案的职业医师有多少人吗?”

    什么!?一万?

    这个数字真正将玛莎吓了一跳!

    她以为自己估算的每日接诊人数已经很夸张了,没想到林言口中的真实数字还要更离谱!

    日均1万以上的接诊量?这、如果每个人都不排队几个月,而是当天到,当天治的话……哪怕是阿连酋最顶级的医院也要当场瘫痪!再把排第二第三的医院一起拉过来都未必够用!

    玛莎艰难开口:

    “一万的日均接诊,那我猜……执业医生应该有一千?不……700?500?”

    林言摇头。

    “如果只算临床一线医师,只有300出头。”

    三、百……?

    “这300位伟大的医生,他们也是人,不是可以7*24一直工作的神,他们需要休息,他们需要休假,他们更需要每天满足超过1万的门诊需求量。”

    “其他的医院,差不多也是这样的情况,有些医院医生多些,有些医院少些。但他们需要面对的患者数量,却并不差太多。”

    “其他国家的医生面对这种情况,他们许多人会很自然说出,他们已经尽力了,这么多患者超出了他们工作范围的极限,他们很遗憾无力处理。”

    “站在他们的角度,这或许是对的吧。”

    “但是作为代价,这么多的患者会得不到治疗,他们会生活在病痛与危险之中。如果只是一家医院几百几千患者这样,那也许还能闭上眼睛装作看不到。可一旦范围扩大到十多亿华夏子民,每家医院每天都有好几千好几千的患者得不到治疗,不得不忍受病痛,那会是怎么样的景象?”

    “所以,我们华夏的医生做出了这个堪称伟大的决定。正因如此,他们是我们华夏最值得被敬重的人之一。”

    “他们舍弃了优渥的待遇,拒绝了安逸的生活,投身在每天无止境的忙碌之中,每天负担远远超出自己工资所得的繁重工作。他们这一切,不过是四个字的信念而已。”

    “医者仁心。他们,最是心软,最是见不得世间尚有病痛折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