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牛的巨蟹
繁体版

第17章 消失的小朋友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院子里的小朋友越来越少了,第一个搬家的是大鹏、还有晨晨,后来也逐步的人都搬走了,后来我们家也搬走了,我家搬走是因为小舅结婚,五楼的房子给小舅做婚房了,于是我爸妈便被赶了出来,开始租房子,后来爸爸单位分了房子,这在后面故事会提到。一开始我都不知道小朋友们去哪里了,那时候的搬家,就意味着分离,以后几乎再也见不到,那时候也没有手机,电话座机一般家庭根本安装不起,我记爸爸工资300多的时候,装一部电话要一万元,那时候都是国有单位里面才有电话,外面的商店里面有公用电话亭,外地亲戚们联系都是去邮局发电报,电报这个东西我小时候没操作过,等我长大了,电报也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后来看抗日剧的时候经常看到通讯兵或者间谍在敲打电报,滴答滴答的传输信息,感觉就是最早的电子信息设备吧。院子里小朋友们搬家的背景,其实也反应了当时西安城市发展的历程,第一波搬迁的都是政府当官和做生意的私人老板,第一波搬迁的区域,主要都搬去了高新区,那时候高新区只有高科花园、紫薇田园都市等等,他们的孩子也都去了什么高新一中二中的,那时候我们老城区的学校都是XX路小学、XX数字中学,高新这两个字对我们是陌生的,以前还以为高新就是高薪高工资呢。第二波搬迁的家庭几乎都是工厂上班的,那时候因为厂子搬迁,大多数搬到长安县、草滩,于是很多家属院也搬到了厂区附近。后面没有搬家的,基本都是没有稳定工作的年轻人和一些留守的老人,到我高中的时候,院子里除了老人外,几乎没有认识的人了,院子的房子大多数都租给了外来打工、做小买卖的人。后来我工作了无意间进入了房地产行业,那时候才了解到,第一波搬到高新区的有钱人们,后来又在秦岭边的别墅大量置业,再后来又来到了曲江,高新第一批的房子也在有钱人变得更有钱以后抛弃,没有变得更有钱的人留守了高新,甚至变得没落,有些小区又成了新的贫民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