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449嘉靖的土木堡
繁体版

第二十八章 大明不止有京师

    目送大军离开视线后,嘉靖走下南城门,坐上圣轿便要回紫禁城。

    京师南城门距离奉天门不远,一刻钟的时间都不到,嘉靖的圣轿便到了奉天门前。

    奉天门前和前几日一样,一群大臣跪在那里哭诉。

    群臣来奉天门哭诉也不是随意哭的,按照礼节他们是不能在奉天门前聚集。

    谁能说得准你是真为国为民哭诉呢?还是聚集在紫禁城门口意图造反。

    现在腌狗当道,还冒出来了一个于冕,大臣们不敢贸然犯礼节上的错误。

    所以群臣只能借着上早朝的借口,聚集在奉天门前哭诉。

    嘉靖离开紫禁城的时候还比较早,没到规定的早朝时间,

    现在嘉靖回来了,正巧遇见了一帮大臣哭诉。

    除了哭诉的大臣外,还有一部分大臣正在把自己的奏折交给内阁。

    嘉靖只是懒到日日不上朝,却没傻到日日不亲政,

    从嘉靖不上朝的当天开始,嘉靖便提前几十年把内阁的权力放大。

    在嘉靖的一番操作下,原来奉天门前等早朝的环节,变成了一部分官员交奏折、一部分官员哭诉了。

    圣轿路过大臣们时,不少大臣放大了哭喊声。

    “圣上!圣上!”

    “不能让大军出动啊!快让大军回来。”

    “我大明连年饥灾,受灾地区百姓饿殍满道、易子而食,”

    “朝堂不去救灾,怎么反而开始穷兵黩武!”

    “……”

    嘉靖坐在轿子里,突然睁开双目,用手中的法杖撩开了圣轿门帘的一角。

    “王振。”

    “奴婢在。”

    “告诉这些人别哭哭啼啼的了,收拾、收拾衣容,准备来乾清宫上早朝。”

    “朕可不想看他们衣服脏兮兮的,脸上还一脸哭丧样。”

    “奴婢遵旨。”

    王振拱手应下,心中吃了一惊,嘉靖居然要开早朝。

    王振从圣轿护卫中穿身而出,走到了哭诉大臣们的面前。

    “咳咳。”

    王振轻咳两声,哭诉的大臣们慢慢安静了下来,齐刷刷看向王振。

    见群臣安静了下来,王振便向群臣说道:

    “各位大人都别哭了,各位大人都是咱们大明的顶梁柱,哭哭啼啼像什么样……。”

    “腌狗!你把我大明害至如此,我要杀了你!”

    大臣中不是没有直臣、忠臣,一名在翰林院里待了十几年的老学究,站起身来便向王振冲去。

    可惜老学究高估了自己的腿脚,还没等老学究走出群臣之间,便被两名紫禁城卫兵拦下了去路。

    “荣大人,年纪大了别这么冲动,你要是真对咱家有什么不满,可以跟圣上说。”

    “你这条腌狗堵塞圣听,我哪有机会去和圣上说。”

    “我今日便要食你肉、啖你骨!”

    这名被王振称为荣大人的老学究,不顾身边两个持枪大汉,强行向王振挤去。

    “荣大人,你可别诽谤咱家,咱家自先帝时期起,便开始服侍圣上,”

    “陛下登基也有十五年有余了,荣大人你何时见咱家堵塞过圣听?”

    王振倒也说的没错,王振得宠专政了十几年,从来没有过“堵塞圣听”。

    老学究可管不了那么多,在他眼中,不让圣贤书里走出来的人当权,便是祸国殃民!

    “呸!呸!呸!”

    老学究见自己没办法走过去,便开始对着王振吐唾沫,王振则全当没看见,向诸位大臣继续说道。

    “更何况咱家今日来诸位大人面前,便是来通知诸位大臣上早朝的,等等咱家还要去带大家去面圣。”

    “咦?”

    王振此言一出,所有哭诉的大臣都停下了哭泣,今天居然要上早朝。

    “王公公,此言当真?圣上要上早朝?”

    “这里可是紫禁城门口,哪个不要命的敢在这里撒谎,还是撒圣上的谎。”

    “咱家顺便提醒一下各位,都收拾收拾形象,你们也不希望御前失礼吧。”

    “是、是、是,王公公说的对,我们这就收拾收拾,等等去和圣上明谏天下事。”

    哭诉的大臣们赶忙起身,各自拍了拍自己身上的尘土,还相互聊了起来。

    “你们说,为啥陛下今天突然又开早朝了呢?”

    “我哪能知道圣上想什么。”

    “会不会是王公公出力了,才让咱们今天有机会上早朝、面圣。”

    “我看像,王公公在司礼监也待了十几年了,圣上不是日日开早朝吗?”

    “不只是今天,我觉得王公公应该一直在劝圣上开早朝,好让咱们有机会面圣议事。”

    “那为什么拖到今天才开早朝?”

    “今日有什么特殊吗?”

    群臣们聊着聊着,便想到了今日随军出征的于冕。

    “今日大军刚刚出征,圣上便要出征,难不成是……”

    “你是说?”

    “这话可不兴乱说,等等咱们见了圣上,一切不就真相大白了。”

    闲话大臣们嘴上是不说了,眼神却齐刷刷看向了于谦,整齐程度比刚刚看王振还整齐。

    大家哪怕没明说,讨论后也一致认为——于冕才是那个堵塞圣听的人。

    此时的于谦刚把奏折交给内阁,整理了整理衣冠准备上早朝。

    于谦也很疑惑,群臣怎么都看向了自己,不少人眼神中还带有了一丝丝杀意。

    也不怪群臣们误会,属实是今天上早朝的时机有点巧妙,王振的话也颇有误导性。

    大部分大臣害怕得罪于冕,老学究可没那么好脾气,直接对着于谦便开始骂人。

    “于侍郎啊于侍郎,亏我以前还认为,你是朝中为数不多的忠臣。”

    “没想到如今,你儿子仰仗圣眷去堵塞圣听、祸乱朝纲、危害大明、祸国殃民!”

    “此等作为,简直是大明朝的王莽、秦桧,”

    “我要是生出来这种儿子,早恨不得一头撞死自己,你怎么还有脸站在这里!”

    民间有句俗话:当着爹面骂人家的儿子,人家不和你打起来就怪了。

    群臣看着两个于谦,生怕于谦动起火气和老学究打起来。

    可没想到于谦不仅不恼怒,反而眼中流出了感动的泪水,上前一把抱住了老学究。

    “知音啊!知音啊!”

    “荣大人您正是我的知音啊!”

    于谦之前忍太久了,于谦在官场宁折不屈,导致没什么朋友,为数不多的朋友邝埜还很看好于冕,

    其他人畏惧于冕,不敢当着于谦面前说于冕坏话。

    今天还是于谦第一次,遇到了一个能一起骂于冕的知音。

    于谦一时间情难自禁,抱住老学究开始放声大哭。

    这一哭,可把群臣哭懵逼了。

    在他们心中,这对父子好像脑子都有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