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449嘉靖的土木堡
繁体版

第三十四章 新时代大学生

    于冕昏昏入睡之际,写有于冕计划的公文进入了乾清宫。

    王振手捧公文,站在嘉靖面前宣读。

    王振念完了公文后,嘉靖眼皮都不睁开,用手中法仗虚指王振。

    “有趣,让户部直接出面,去各地采买大军所需军粮。”

    “王振,你怎么看这件事?”

    “可行否。”

    “陛下,奴婢连伺候您的技巧,都要日夜学习才差强人意。”

    “哪里有时间去摸索兵事之道?”

    “奴婢完全不懂兵事,实在是给不出您什么意见。”

    别的事王振可能会评论几句,但兵事不一样。

    王振第一天敢对兵事点评,第二天便会和昨日的小太监一样。

    这点轻重,王振还是称的准。

    嘉靖也不继续追问,话题一转,转问起了另一个问题。

    “署名的都有谁?”

    “主署名有张辅、于冕、王山三人,底下还跟有一众随军将领的名字。”

    王振明明念过了公文上的署名,此时王振只好复述一遍。

    嘉靖将法杖收回,睁开双眼瞥了一眼王振。

    “去,你去把六部尚书、内阁、京师内的国公,都给朕叫过来。”

    “让他们来议议看,这个法子可行不可行。”

    “奴婢遵旨。”

    王振拱手应下,转身走出了乾清宫。

    出了乾清宫后,王振一边派人去请各位大人,一边命令后下誊抄于冕的计划。

    誊抄一般公文是不需要誊抄署名的,但王振在嘉靖的“提醒”下,特意让下人将署名也誊抄在显眼处。

    大约过了一刻钟多一点的时间,大明权力中枢最核心的人员,齐聚乾清宫大殿。

    嘉靖则是一如既往的坐在屏风后,并不露面。

    王振将誊抄好的公文分发下去,等大家伙看的差不多了,王振向众人问道:

    “诸君,这份提案是否可行。”

    “我认为可行。”

    最先发言的是邝埜,身为兵部尚书的邝埜也理应第一个发言。

    “大军吃什么粮不是粮食,朝廷完全可以从民户采买粮食,”

    “反正对于户部来说,出粮出钱也没什么区别。”

    “而且要是大军能就近购买粮食,还能帮户部省下一笔废耗。”

    众人顺着邝埜的话看向户部尚书王佐,王佐却不认可邝埜的理由。

    “邝尚书此言差矣。”

    “户部去各地采买民间粮草,先不说钱粮交接过程中,需要多少人力物力,”

    “即便是户部顺利买下来了,如何保证粮草质量?”

    “其次,户部官员去各地采办,再各自给大军运粮,无法有效统一管理的话,还会增加运粮时的变数。”

    “更重要的是,此事有违祖制惯例,若我们开了这个先河,后世便皆去用采买来解决军粮补给。”

    “短时间还好,等时间久了,民众会习惯于买卖粮食,甚至发展到私下大量买卖粮食,”

    “才乃动摇国本之举。”

    嘉靖听着王佐反对的理由,在屏风后忍不住的抽笑了一下。

    除了朝廷,还有谁会去大量采买粮食?

    无非是在灾年囤积粮食的商人,和准备造反起义地方政权。

    难不成户部不去采买军粮,这两种行为便断然不会出现吗?

    王佐话音未结束,其他官员便纷纷发言,一时间大殿之内嘈杂无比。

    “英国公缺粮,军镇也缺粮,让户部采买一些又如何?”

    “就是、就是,运输粮食还废耗颇多,当地采买能省下一大笔钱。”

    “我认为粮乃国本中的国本,任何影响农粮之事,都万万不可乱开先河。”

    “只要规定好价格,不强买强卖,有什么动摇国本的。”

    “擅动祖制,乃不忠不孝之举……”

    支持者多为阉党与勋贵,只有邝埜一名清流,

    很多国公较为年轻,看不懂此策影响,只是单纯看在张辅的名字上,支持此策,

    反对者则清一色为清流派系。

    “Duang~”

    一声悠长的礕声打断了众人的争论。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嘉靖再一次说出了这句名诗,让在场的大臣们有些摸不清头脑了。

    这句诗是形容农夫耕地辛苦的,怎么也和户部买军粮搭不上关系吧。

    嘉靖坐上龙椅,用法杖指向王佐。

    “王佐,朕只问一个问题。”

    “还请王尚书赐教。”

    王佐一听嘉靖说这话,立马跪倒在地,嘉靖这话说的也太重了。

    “臣不敢当!能为圣上解惑乃是臣万世荣幸,万万担当不起赐教二字。”

    “朕让你担当的起,你便担当的起。”

    “朕只想问你,此策到底能不能为大明国库节省开支?”

    嘉靖话已经到这个地步上了,众人再傻也知道嘉靖想要通过此策了。

    “回禀圣上,此方法若运用监管得当、不出意外的话,是可以节省一点点微乎其微的开支。”

    “但相较于风险、以及饮鸩止渴的后果,臣以为……”

    不等王佐说完,嘉靖面露不耐烦的样子,打断了王佐的话。

    “又是风险,又是后果的,”

    “朕只是你一个问题,你罗里吧嗦的说这么多。”

    “是不是朕没说清楚,还是你没听清楚?”

    “是臣冒失了,还请陛下宽恕。”

    王佐将俯首的身子埋的更深,有些胆颤的向嘉靖回话。

    “朕再问你一遍,此策到底能不能为大明国库节省开支?”

    “能。”

    王佐用尽力气,从牙缝里蹦出了一个他不想说的字。

    “但……”

    “但什么但,能省不去省,你是要糟蹋作践民户税赋吗?”

    嘉靖一个大帽子扣下来,王佐不敢出声反对了。

    整个大殿也瞬间鸦雀无声,没有任何人再敢出言反对。

    嘉靖甩出来的这个帽子,没人扛得起。

    刚刚一直支持此策的邝埜,打破了沉默。

    “臣有奏!”

    “准。”

    嘉靖在场,发言便需要守一些规矩了。

    “臣以为王尚书的担忧合情合理,此策必须有一个能臣统筹此事,”

    “否则不仅不能为朝堂节约开支,反而会成为败战之根、甚至是亡国亡朝之源。”

    “哦,这么说邝尚书你反对此策了?”

    “你身为兵部尚书,你对兵事见解定然不俗,把你反对的理由给朕说来听听。”

    嘉靖前一刻还是绝对支持的态度,现在又变得模棱两可起来,

    搞得在场众人又摸不清头脑了,嘉靖到底是准这个政策,还是不准这个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