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449嘉靖的土木堡
繁体版

第四十三章 如鲠在喉

    郭敬下令卖粮的当日,大同镇东城门便有大量马车鱼贯而出,

    这些马车各个载满了辎重粮草,压得大明官道都喘不过气,直呼太多了、太重了、压得喘不过气了。

    大明官道上的动静之大,让附近的蒙古探子都忍不住侧目而观。

    不等天黑,这情报便传到了瓦剌军中。

    “报!”

    “太师,大同镇突然有大量马车出城,各个皆运载大量物资。”

    “探子们不敢贸然靠近,只是远远观望了几眼,目测马车上应该是粮草军需。”

    也先听完了手下的人汇报,双眉瞬间交叉在一起,心中犯起了嘀咕:

    本太师集合四路大军南下攻明,世人皆知大同镇是此战的重中之重。

    南人不去增驰大同镇,怎么反过来还削减大同镇储粮。

    难不成是南人在用空城计?亦或者是其他疑兵之法?

    也先太师的副将们没读过什么兵书,他们听完后没有感到任何奇怪之处,直接开始嘲笑大明人。

    “一群懦弱的南人,见咱们的铁骑南下,便直接要弃城而逃。”

    “哈哈哈,也真符合太师对南人的形容,如此胆小之人,拿什么配得上长生天的赐福。”

    “我估摸咱们瓦剌大军一到,南人的将领定然吓到肝胆俱裂,直接开城门向咱们投降。”

    “太师,咱们快快南下去大同,要是去晚了,可能轮不到咱们第一个进城了。”

    也先太师纵然心中有再多疑虑,此时也不能表现出来。

    草原的雄鹰们,才不会认一个胆小犹豫的统帅。

    “儿郎们,本太师觉得你们说的对,”

    “南人们的胆子比老鼠都小,听了咱们瓦剌大军的威名后,弃城而逃也是正常。”

    “儿郎们放心,有本太师带队,咱们定然是几路大军中,最先拿下大同镇的。”

    “若是拿下了大同镇,本太师许先登者五日不封刀,助攻者三日不封刀!”

    一听可以放开手脚劫掠,副将们瞬间如打了鸡血般兴奋起来。

    “太师英明!”

    “太师威武!”

    “哦啦啦!大同镇定然是我部最先拿下!”

    看着斗志昂扬的副将们,也先压下了心中的疑虑。

    大同镇!那可是大同镇!

    这座北方重镇,对于瓦剌以及蒙古来说,简直是如鲠在喉,

    鱼饵太大了,明知可能是南人的计谋,也先太师也不介意将计就计,去大同镇城下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船到桥头自然直,等瓦剌大军打到了大同镇城下时,一切便可真相大白。

    若是南人诱敌深入之计,也先自持瓦剌骑兵在野战方面无一合之敌,

    也先完全可以在大同镇城下只围不攻,静观其变,

    甚至可以围点打援,轻松虐杀长途奔袭而来的援军;

    若是南人真弃城而逃,导致大同镇外强中干、空虚无比,

    也先也不介意将大同镇收入囊中,

    与历史上不同,历史上也先不知大同镇守备空虚,第一次打到大同城下时,也先见大同城城坚壁厚,便直接退回草原了。

    如今大同镇主动外运军需,不论是真是假,最起码也先感觉瓦剌有机会拿下大同,

    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也先也要试着去围攻一下大同,

    假设真拿下了大同,瓦剌便可以大同为支点,鲸吞整个大明的华北。

    -----------------

    此时的北伐大军中,于冕正吃着小吃,乐呵呵的随军前行。

    昨日去了趟集市,于冕虽没有购得大同婆姨与扬州瘦马,也买得了不少小吃消遣时光。

    于冕举起一只烤鸭腿,伸向了张辅。

    “英国公,吃两口不?”

    “谢过于监正的好意,大军出行在外,我身为三军统帅,不可带头做出无视军纪之举。”

    “不吃算了。”

    于冕将鸭腿收回,狠狠的咬上了一口,完全没有听懂张辅所说的“无视军纪之举”。

    于冕吃了没两口,一名传令兵策马来到了众将领面前。

    “英国公,昨日瓦剌奇袭阳和旁的一处长城关隘,长城守军奋力抵抗无果,被瓦剌艰难攻破。”

    “根据探子情报,此军乃也先太师亲率,攻破长城后便往大同镇方向急行军。”

    “大同镇?!”

    传令兵话还没说完,各位将领表情便凝重了起来。

    大同镇若有了闪失,京师乃至整个华北都岌岌可危。

    于冕倒无所谓,掏出一块大饼吃了起来。

    在于冕眼中这次出征必败,大同丢不丢都一样。

    于冕此时的心态,和前世破罐破摔的考生一样,反正肯定考不过,有什么好担忧的。

    张辅等一众将领的心态,则是成绩及格线上下的学子心态,最为担忧战争的走向。

    张辅赶忙从怀中取出一副小舆图,与众将领一起分析起来了形势。

    “阳和往东有天镇、宣府、土木堡、内长城等诸多阻碍,”

    “往南便是大同镇,大同乃塞北最为稳固的重镇,”

    “从阳和一带进攻我大明,很难取得后续进展,也先为何要选择从此进攻。”

    “会不会也先是想要围点打援?”

    “假意进攻大同,实则伏击援军,靠野战消磨我大明的有生力量。”

    “有这种可能。”

    几位将领点了点头,一同思考起如何应对瓦剌的围点打援。

    山西多山多丘陵不假,可大同镇附近一带皆是平原,若瓦剌真在平原上围点打援,明军很有可能去多少,死多少。

    在诸将一筹莫展之际,驸马井源想出来了个办法。

    “英国公以及诸君,我认为我大军应该以逸待劳,不理会瓦剌围城。”

    “此话怎讲?”

    “大同镇乃是边塞九镇中,最为坚固的一镇,非久围不可下。”

    “而瓦剌远征而来,恰好没有久围的能力,短期内咱们根本不用担心大同被攻破。”

    总将领听着井源的话,认同的点了点头。

    “瓦剌若真要围攻大同,咱们应当放任不管。”

    “瓦剌军全为野蛮的牧民,只需十来日,瓦剌军队定会因为围城而士气大跌。”

    “等到那时,我大军再与大同守军里应外合,一同夹击瓦剌,定然能杀个瓦剌片甲不留!”

    “言之有理。”

    包括张辅在内,都认同井源的推论,认为瓦剌之事不可操之过急。

    众位将领全然不知一件事——大同真的是非久围而不下吗?

    郭敬可是在王山的暗示下,加大了偷运军粮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