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鸟!
繁体版

第二十五章:重逢

    徐美菊也很关心徐清风的孩子,也为他的孩子安排过工作,却被徐清风直接拒绝了。

    徐明山亲自来劝他:“都几十年了,你还不能原谅她。她都安排好了,你就为了孩子的前途,去一趟吧。为了孩子,什么委屈不能忍啊。”

    “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们现在比我们那时的条件好多了。他们可以自己创业,不需要她帮助。”

    为了孩子的前途和工作,杨芳也和徐清风大吵小闹过无数回了,寻死上吊过,下跪哭求过,绝食住院过,都不能让徐清风低一次头,去求一次徐美菊。

    杨芳最后只能咬牙切齿地骂道:

    “徐清风,你真是铁石心肠啊,世界上从来没有你这样的父亲。谁不是为了自己的儿女好啊,人家的儿女,都是进机关当干部,前途光明,只有我们家的儿女上市场摆大排档,你就不心疼啊,你的心就不是肉长的。他们现在一个是县高官,一个是县里部长,他们稍微动一下嘴,我们的孩子,就要少吃多少苦啊。你这么多年村里书记真是白当了。”

    “做市场摆大排档,有什么不好?早上进货,晚上进账,自由自在,钱来得干净,晚上睡觉安稳,收入还比我工资高几倍。他们就不是进机关当干部的料。”

    杨芳哭够了,闹过了,没有改变徐清风,只是把几个孩子和徐清风的关系闹僵了,有的孩子愤恨地说:“他心里只有徐村,没有我们,就不要怪我们心里没有他这个父亲。”

    徐海洋开着警车翻过了红军岭,整个徐村已经尽收眼帘。他一眼就发现了山头上,那四个显目的大字“共同富裕”。

    徐海洋立即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惊叫道:“爸,徐清风什么时候,把这四个大字改了啊?”

    “今天早上才改的。”

    徐美菊一边拿手机拍着那四个字,一边说道:

    “几十年了,徐清风还是大山里的土疙瘩,他还相信这个?有钱的人都润到国外去了,谁来跟他共富啊?”

    徐明山听到她又说徐清风是土疙瘩,心里就来气了。他最不愿意听她说徐清风是土疙瘩,于是就回道:“我们山里人都是土疙瘩,土疙瘩也有土疙瘩的活法。有到国外的,也有回来的。”

    徐美菊知道他心里还有气,就笑道:“哥,我活到现在还是喜欢我们山里人的真实纯朴。听说徐清风建起了一个新祠堂,还招来了一个台湾富婆,他还是很有工作能力的。”

    “姑姑,那个台湾富婆叫冯丽华,她来我们徐村转让了三千亩土地,现在办了许多企业,还办了一个食用菌基地,就在前面,我带你去看看。”

    徐海洋指着前面的一大片塑料大棚说道。

    “我在电子地图上看到过,有几百亩的面积吧。这里的气候,确实适合食用菌的生长。我走遍了世界各地,还是感觉这里的山水最美最亲。”

    徐海洋一边朝塑料大棚开去,一边说道:“姑姑,这些塑料大棚种植的都是香菇,现在远销BJ上海深圳,还有出口的。那些冷冻车,都是来远输鲜菇的。”

    “我知道,我在国外就见到过徐村香菇。”

    几百亩的塑料大棚整齐排列,就像是一片白色的海洋。正是收摘香菇的时候,每一个塑料大棚里,遍地都是刚刚冒出土的鲜菇,像一朵朵漂亮的小花伞,密密麻麻,甚是可爱。

    “姑姑这些大棚都是覆土香菇,是把香菇棒覆在土下出菇的,还有一些大棚里面是架子菇,都是放在架子上出菇的。”

    徐美菊把鲜菇放在嘴边,闻着嗅着道:“还是这些透着香土气息的香菇味道好啊。”

    许多采收香菇的村民,正在忙忙碌碌,不停地把一框框刚刚采收的鲜菇,送到路边的冷藏车里。

    有人看到了他们的到来,就对徐明山说道:“老书记,你是来找徐书记吧,他就在前面那个大棚里。今天的鲜菇特别多,来不及采收,他还在安排人。”

    徐美菊看到大棚里那么多采菇人,不解地问道:“你们这么多人还来不及采啊?”

    “这两天天气变化大,所有的菇棚都突然爆长,出现菇潮了,必须在两三个小时里采收,送进冷库。不然时间长了,鲜菇开花了,品质下降,就不值钱了。”

    徐美菊跟着徐明山和徐海洋,看了几个蘑菇棚,就听见里面传来徐清风在大声打电话:“冯总,我已经组织一百多人采菇了,我还在组织人手。你放心,我保证一定在最佳采摘期采完,不会让一个香菇开花。”

    听到徐清风熟悉的声音,徐美菊心里感到一阵颤栗。

    几十年过去了,他的声音还是那么熟悉亲切。她知道几十年来,他一直都在回避着自己,就是自己为他的子女安排工作,都被他拒绝了。他就是这么固执倔强的男人。

    徐美菊一时不知道自己是进是退。冒然相见,他又会怎么对待自己。

    徐明山在旁说道:“他们今天这么忙,我们还是先回家吧。”

    “爸,姑姑从美国回来,我从县里回来,他在忙,也要跟我们见一面吧。这个蘑菇基地是冯总的,又不是村里的,他来忙什么?”

    “蘑菇基地是冯总的,也是村里的。冯总不在的时候,组织人都是村里安排的。”

    徐美菊笑道:“徐清风真是服务到家了,成为冯总的后勤部长了。”

    这时,徐清风听说老书记来了,已经在朝他们走过来。

    他看到徐明山,首先有点歉意地说道:“师傅,我早上按照你的意见,已经把山头的大字换了。冯总这边急需人采摘香菇,我还没有来得及向你汇报。”

    徐清风淡淡的一句话,就把徐明山早上憋在心里的不快,全都吹散了。他连忙说道:“你想做的事,就去做。冯总不在,村里就应该帮他解决困难。她解决了许多村民就业,增加了村民们的收入。”

    徐美菊看到徐清风过来,心里还是难免有些波动。这么多年没见,徐清风还是那么高大威武,那走路的身影步伐,还是那么熟悉。几十年来,她一直都想能给徐清风一个解释。可是,他一直没有给过自己任何机会。

    她知道徐清风就是因为自己的背离,才退伍回家的。他本来在部队是很有发展前途的。她一直担心自己会毁了他的一生,后来看到他坚强地挺了过来,把徐村的各项事业,都搞得风风火火,心里才释然了。这说明,她一直没有看错徐清风。

    徐美菊一直没有搞清,自己当年面对蔡铭的强暴,自己没有拼命反抗,那是一时冲动,还是心有所动。如果他们当时不是被人抓住,她就不会跟着蔡铭离开。那时的徐清风在她心里就像是一座大山一样,牢固的不可移动,充满了她的整个心间。她最后跟着蔡铭逃离,也是不敢再面对徐清风,不敢去和他做任何解释。

    徐美菊看到徐清风的眼神跟自己一扫而过,微微一笑。但愿这几十年的难堪,就在这一笑中而过。

    徐清风走过来,对徐海洋恭喜道:“徐局长,听到你又高升局长了,又给我们徐村争光了。恭喜你啊。”

    “清风叔啊,我们家早都是正职了,只有我还是副局长,我以后还会努力的,一定给徐村争光。”

    “你已经进步很大了,你现在已经是全县最年轻的局长了。”

    “这都是我姑姑教育的好。我当副局长后,还是第一次回村,我姑姑也是刚从美国回来。你这个书记,应该招待我一回吧。”

    徐清风笑道:“我招待你去喝豆浆,吃油条,你局长会不会给面子呀。”

    “清风叔啊,能吃到你请的豆浆油条,就已经是最大的面子了。”

    徐明山看到徐海洋一副得意的样子,心里又来气了,就又对他训斥道:“你当局长了,就要更注意影响了。你以后回来,再开着警笛招摇,我就把你的警笛,扔到水沟里去。”

    “爸,这算什么事呀。姑姑回来了,我是给姑姑鸣笛开道啊。”

    “海洋,哥的教育是对的,你还是要多向你清风叔学习,工作作风要踏实些。家里已经准备好了,在等我们回去吃饭。”徐美菊说道。

    “好的,家里的饭菜,我都已经准备好了。清风叔,我和姑姑好容易回来一趟,你就跟我们去陪一下吧。不需要你请客的,你请的豆浆油条,我下次回来吃。”

    徐清风朝他们笑笑:“师傅,今天来了一百多人采蘑菇,我真的走不开。你们先回家去团聚吧。”

    徐明山点点头说:“他是闲人不知忙人的事,你去忙吧,忙完了去我家坐坐。”

    徐明山说完,就和徐美菊一起上了车。徐美菊在车窗口又和徐清风微微一笑。

    徐清风也朝他们微笑着,挥手送他们的警车远去。他顿时感到心里有点空虚。

    几十年了,他一直都是在回避徐美菊,不想和她相遇,还是不期相遇了。在看到她的一瞬间,他甚至想转身回去,只是看到徐明山站在那里,才勉强地走了过来。

    她那轻轻的一个不照而宣的微笑,怎么能抚平他内心的伤痛。

    当年,他得知徐美菊跟着上海下放学生蔡铭跑了,他整个人都崩溃了。他顾不得任何军纪军法,狂奔几千公里跑回家,却再也没有见到徐美菊。他却因为自己的冲动,擅自离开军营,失去了提干的机会,提前退伍回家。

    在这段失魂落魄的日子里,是师傅徐明山给予了他力量,把他从痛苦中拉了出来,扶他走上了正确的人生道路。

    几十年了,徐明山也是坚定地和他站在一起,许多年都是不让徐美菊回村。有次,已经是县领导的蔡铭,要带队到徐村开现场会,徐明山亲自打电话,对着县里大发雷霆:“县里任何领导都可以来,蔡铭不能来。他敢来我徐村显摆,我们这个会就不开了。徐村永远不欢迎他进村。”

    从此,蔡铭真的没有再来过徐村,徐美菊也很少回来,就是偶尔回来,也是悄悄地来回,有意和徐清风避开。

    前几年听说徐美菊已经出国去美国定居,不回来了。大家都说徐美菊是因为蔡铭被抓,跑到美国不敢回来了。徐清风还在心里为她担心了很长时间,怕她也牵连进去。

    当时听她去了美国,徐清风心里感到一阵轻松。她这辈子永远不回来才好。

    他们互相躲避了几十年,还是突然就相遇了。这么多年过去了,见到徐美菊,徐清风心里还有难免起了一些波澜,埋藏在心里的许多事,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徐清风不敢多想了,他没有时间回味过去的往事,又回到各个大棚里,巡查村民们采菇。

    一些采完香菇的村民,已经开始成群结队地回去了。她们见到徐清风都在热情地打招呼:“书记,以后忙再叫我们。”

    冯丽华也给徐清风打来电话:“徐书记,感谢你今天帮我组织了这么多人,采收了这次菇潮。这些鲜菇及时采收入库,保持了好价格。”

    “不用谢,冯总,这是我应该做的。我也代表村民感谢你,给他们带来了增加收入的机会。以后遇到困难,还找我。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我一定帮你解决。”

    徐清风把所有的蘑菇大棚,都选查了一遍。他才放心地往村里走去。他突然感觉到一种巨大的满足和欣慰,他早已习惯了这种从早忙到黑的忙绿生活。

    他一直就把冯丽华的蘑菇基地当成自己家的一样,每次看到她遇到困难,就比自己家里出了问题还要着急。

    其实,他一直都是这样,几十年如一日,把村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件事情,都看得比自己家里的还重。

    他每天都是这样,天亮时出家,迎着升起的太阳,走遍全村的每一块角落,直到太阳落山,天黑时回家。

    他每次走在这片土地上,心里都会有一种神圣的责任感。他总是感觉到,徐村是千年古村,是著名的红军村,祖先们留下了那么多的名胜古迹,有着那么辉煌的过去,出过那么多著名的人物和英雄,现在到了自己手里,自己有责任守护好这个村子,各方面工作都不能落伍,绝不能给祖先们丢脸,绝不能对不起子孙后代。

    徐清风走回徐村时,没有去徐明山家,而是去找皱校长和果果。刚才冯丽华来电话时,又在提起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