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留京,文工团里混日子
日子一晃,便又过了三天。
陆一帆三人,也几乎是连轴转地,参与了三天的各类会议。
会议主题,自然绝大多数都涉及到了,今后军贸生意的如何开展,各方面领导班组,都有哪些经验教训要吸取、总结。
陆一帆很识趣也很低调,没有在这些会议上,再发表任何的超前言论。
此一时、彼一时也。
眼下该唱主打歌的是郑主任郑新民。
再说了,论及军贸生意展开。
过去大家只所以思想保守不敢轻易跟外宾提条件要求。
一来是太过于迫切有求于人,急于达成交易。
所谓,上赶着不是买卖。
这初始起点不对头,就已经被人给拿捏死了。
二来则是,也的确如此前那梁振兴等人所说那样,部队里对搞军贸事业,存在严重的权责不明问题。
事儿干不成没多大问题。
反正就是混着过日子呗。
只要和外宾关系能够始终保持良好。
其他都不是事儿。
但谁要敢逞强,恶了与外宾之间的交往。
那可真就麻烦大了去。
反正就不太像是要正经八百儿在商言商的路子,那自然对外军贸中始终是磕磕碰碰,自缚手脚,不敢有所作为。
再一点那便是,自家人,对自家的军武装备优劣点,在国际市场上的身份定位认知严重不足。
就说这次跟那白象、巴巴羊两家的军贸谈判。
一个是万国牌照的所谓南亚霸王,一个是多年都在靠自家帮扶的小伙伴。
明明就是两个军武装备水平稀烂,实力各方面都严重弱于我方的谈判目标。
偏偏梁振兴那帮家伙,真就信了人家看不上眼咱家东西,一直强调来去‘别人想要的咱不能卖,咱想卖的别人看不上眼’。
这明显属于是认知障,先天性弱人一等的媚洋心态。
郑新民在会议上重点汇报的内容就是涉及这三方面。
相信有了这些建立在认知上的改变,其他具体该如何开展军贸外销业务,部队上有的是能人,比他陆一帆更加专业的大能人。
比如三天的会议期间。
他就认知了一位懂阿拉伯语,名叫张招忠的年轻海军干部。
两人会下闲聊,得知这位现在正就读于燕大东方语言系,在深造,那是颇为相见恨晚,加之两人年龄相仿,于是彼此间迅速结下了深厚友谊。
新时代,新征程。
国家缺少脚踏实地的实干人才。
但也更加是缺乏,让人才插上翅膀腾飞的天空。
三天紧锣密鼓的会议终于告一段落。
郑主任和王厂长都要坐火车返回秦西省了。
陆一帆却干脆不回去了。
来回跑这一趟,真挺不容易的,这年代的绿皮火车,从京城到秦西,至少也得在路上‘况且且’四十个小时往上。
再说大学开学时间在际,也就再不到两周时间,他就得在燕大、清大之间,做个终极了断决选了。
去火车站送走了郑主任和王厂长。
顺便让王厂长给家里捎了封信,他得把来不及安排的一些事情,在信里仔细给安排清楚。
需要专门写信做安排的事情。
其一那自然是小妹和堂弟强娃、孬娃他们七人的高考复习备考一事。
年前已经跟七个小家伙费力巴拉忙活了差不多两个月时间。
即便七人的文化课基础都相对较差,没有一个高中生,甚至初中生都不是。
想让七人全都成功复制他的高考逆袭人生路。
怕是没那么幸运。
但要说,让七个人里面出头那么两三人。
那绝对还是有希望的。
最大的机遇期,自然就是78年的高考考题,难度仍然不会多么高深,属于绝对可以咬牙发狠拼一把,便能成功上岸的黄金机遇期。
毕竟国家也很明白,目前积压多年的适龄考生,大家都是学业荒废严重,眼下头两三年高考,主要考查的,其实就是考生们的自学认知能力。
只要能够打败一大半的同期竞争对手,便有资格进高校、读大学,彻底改变人生未来。
第二件要特意写信做安排的事情。
那自然就是,年前答应了带姐夫许二和进京打拼。
他怕这不着调混子姐夫老毛病又犯,以为自己提前进了京,又不回去,不想带他出去了。
另外便是,年前突然被部队上征召出任务,从家里走得急。
他的两份大学录取通知书,以及积攒下的那点家底,小千把块钱的‘巨额财富’,同样也得跟家里安排好,重新做一下分配,一大半留给父母,分一些留给大姐,再留下小部分做路费,让姐夫家里做好安排之后,便拿上他的录取通知书,尽早来京城跟他做汇合……。
没曾真正离家远行之前。
他一门心思在念想着的,无非就是,给家里多少留下些补偿之后,从此便是远走高飞,几乎不可能再回到这个陌生家乡了。
但现在,两世为人的他,不知不觉之中,已经是彻底接纳了现如今的身份。
他陆一帆,如今就是秦西省富县龙岩公社仁和生产大队5组村民陆向荣家的小儿子,这一世,他的人生新起点,就是个普普通通乡村小青年,一个被漂亮知青媳妇儿弃若弊履的普普通通乡村小青年……
涉及军贸的总结会开完之后。
陆一帆自然是不能继续再留在部队招待所了。
按理他也得和郑主任、王厂长一块坐绿皮火车回秦西。
考虑到他的确情况特殊,再没多少天就要大学开学报到,上面领导在征询过他的意见之后,就给他临时借调去了总政文工团。
至于说,他为什么会获如此殊荣。
这不就想着,左右也是,已经在大哥跟前,展露过抄(搞)军(创)歌(作)的非凡天赋了嘛!
与其要等着大哥回了部队后,再辗转登载军报发表为己扬名。
既然如今都已经近距离欣赏过总政文工团漂亮姐姐们的美了。
他搞搞自助餐,很随意地自曝了一下,《十五的月亮》、《祖国不会忘记》这等经典金曲级别的军歌,想混入总政文工团当个临时编外人员,那还不真就是小菜一碟么。
所以在送别了郑主任、王厂长之后。
陆一帆很快就以临时借调、编外创作干事的身份,拎包直奔了总政文工团。
没奈何啊!
学校现在没开门,他也没带录取通知书,想提前做决选确定谁家才是京城第一名校,那也暂且没机会让他自由发挥不是么。
最主要也是,这年头来京,想以普通群众身份住宾馆、招待所什么的,第一先得要持有地方上公派进京介绍信,再就是各种的住宿花销,没钱没票没证件介绍信,那可不就是寸步难行么。
他到是想凭实力赚些外块什么的。
只是眼下给自己身上不知不觉叠的防护甲太多。
已经都是,海子里老人家跟前挂了号的人了,突然就跑去外面搞些捞外块没名堂事儿,它好说不好听啊!
所以,混入总政文工团待些日子,应该会是段很不错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