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化天地意化阴阳
繁体版

第10章 武经纪要填根基

    太阳从东边群山中一跃而起,朝日紫气叫醒万物。

    洗漱完的纪承安,身上从未如此轻松过,心思通明,意平神安就是他现在的精神状态。

    既然决定暂缓入江湖,紧张的神经便松懈下来,人也仿佛卸下了千钧重担一般。

    距上次聚餐已经有半个多月,这半个多月来纪承安一直潜心在自己的房间看书,不闻窗外事,有时纪承安都不得不庆幸自己的运气,要不然,生在山村哪有如此好的条件让自己走武道之路。

    回到房间看着两口二尺见方的箱子,纪承安心中温热䁔煦。

    这些书都是张逸仙托人从万里之外的肃州带回来的,全是关于武道知识的汇编,很多都是她师门中收录的古籍孤本抄摹的。

    两箱武道典籍中最珍贵的当属那套《武经纪要》,这套书囊括了武道中最基础的知识,还有许多常人无法接触到的秘闻。

    武道纪要的开篇便是武道功法的真义,又以武道筑基讲的最为详尽。

    何谓人道?

    天地分阴阳,阴阳纳五行,人为天地之灵,集阴炼阳,炼阳凝虚,归虚返神,化神纳气,炼气成精,化精铸形,形成为人。

    何谓大道?

    逆返而上,眼中含日月,胸中藏五行,真龙养天地,三宫蕴真神。

    一曰为天,紫俯神宫以驻神魂,是为天宫。

    二曰为地,精俯命宫以驻精元,是为地俯。

    三曰为人,黄庭意宫以驻意气,是为人殿。

    三宫转阴阳,成乾坤,纳五行,返先天,铸真灵,结真胎,踏九霄,入长生。

    何谓武道?

    武为术,术为技,技为意。

    道为境,境为功,功为法。

    功法始于气血蕴骨膜,通天地二桥,化气凝真聚灵,行功参玄蜕去凡人之躯,入天人之境,做那天上之人。

    武道之初始又起于人体之精,练精化气谓之气血。

    立于筋骨皮的磨皮、炼肉、锻骨外练三境。

    生于脏腑气的练脏、洗髓、换血内练三境。

    通于脉络窍穴的炼气、通脉、养窍内气三境。

    此九境为炼体九境,亦为武道之始的筑基境。

    此乃武道初始九境,亦为登天之柱。

    在感应到气血之后的外练三境和内练三境,这两大阶段是筑基中的筑基,对身体的负荷很大,需要大量的五谷肉食和药剂补充不断消耗的气血,如若不然便会气血亏空后衰亡。

    外练三境须以特定的招式引动气血对身体进行全方位的锻和炼,重点便是锻骨境,既要锻骨还要开筋拉膜,更为耗时耗力。

    看似外练的三境,实则是用气血对身体进行全方位的锤炼,更重在‘养’和‘藏’上。

    除了锻炼身体和塑造身体的柔韧度、强度外,便是为了让身体更能养气血、藏气血来壮大己身的底蕴,由外而内不断的引动气血入五脏六腑,甚至是经脉窍穴之中。

    根骨的好坏,决定了外练三境的极限,这一境想要练到极致所耗时间、资源远远不是常人能承受的,哪怕仅仅是到水准线,要么根骨异于常人,要么用资源的消耗去堆砌。

    纪承安在传承之地便是在感应到气血后的外练三境时,被那群天骄用各种天材地宝给他打熬身体,这才筑就了气血狼烟的武道之基。

    在这个筑基过程中,他们还会用自身的气血引导纪承安的气血去消化那些天材地宝的药力,并推动气血入五脏六腑,让五脏六腑更加的有活力,内练之时五脏六腑才会诞生出更加的强大的脏气出来。

    同时以气血刺激纪承安的身体窍穴和经脉,让纪承安的气血应激之下遁入窍穴经脉之中,起到气血蕴养窍穴和经脉的作用,这样到了内气境后,经脉和窍穴才能更加的粗大、圆润。

    这一阶段取得的成就,决定了日后武道之路是否能走的长远,这一阶段将身体锻炼、打熬的越强,蕴藏的气血就越浓郁,气血衍生的就越快,炼化而来的内力、内气就越强,内力、内气炼化的速度也就越快。

    到了内练三境这一步,便要开始炼化气血为内力,以内力游走全身经骨血脉后入五脏六腑、洗髓换血,对脏腑进行锤炼,直到脏腑锤炼到发出气血雷鸣声之后,以迸发出的脏气引动全身的气血,使之如火焰般灼烧身体内的各种杂质、疏通经骨。

    等内练三境过了之后,这个时候便要将内力炼化成内气,进入到内气三境,而这三境便是对武道筑基最后的补充。

    炼气境、通脉境和养窍境这三境最重一个‘稳’字,心急者内气运转周天通脉时一个不慎便会经脉具裂,这三境最终的目的便是以内气勾通体内的主要经脉和窍穴。

    逐字逐句的看着这套来自不易的典籍,纪承安原本许多不明白地方瞬息贯通。

    特别是关于意境方面,意境大致分三种,其余的意境都与这三种关系甚密。

    一为道境,便是平时所说的境界,以天地之道化己身之道,循道而上,是以天地演化己身的武道之本。

    二为势境,这种正是武道中人口中常说的意境,将某一类武学招式臻入化境,明悟其中的真意后,再与自我武道意志相融,是自我武道意志的延伸,能以武学招式激发、御使天地之势,天地之力。

    三为心境,是为修心,即为人之精、气、神和武道意志的融合,契合于天地间,明心归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玄、空二门口中的天人合一之境便是此境,是武道三境中最难修的境界。

    三境合一方能筑天地灵胎,入万化归一的大道极境,悟己身大道,与天地争辉。

    从某些方面来讲,三境合一便所悟的己身之道为天道的延续和补充,据闻宗师之上的存在便是三境合一的存在。

    经过与理智不断的推敲,认为那疯癫老道当时给他灌注的意境应该是后二者的结合,这种意境涵盖了攻与守的极致意境,并非人所能感悟出来的意境,更像是攻守极道的意境。

    攻杀意境中对对手的解析,完全不是人的心、眼所能明晰发现的,每个对手的弱点在攻杀意境之下能纤毫毕露,什么人能洞彻天地间所有的生灵结构、武学招式,并能融入到意境中去?

    防守意境同样恐怖,任何攻击临身前便能点划出躲避路线、防御结点,甚至打断对方的攻击。

    攻守意境之力一旦使出,比传说中的七窍玲珑心和天慧灵心更加能洞彻天地万物的优缺点,更像是在利用天地本源的力量在对面前的对手进解析。

    按照以往使用意境之后的情形来看,不能完全的融合意境是受灵魂强度和心神不够所限,要想融合攻守意境,大概率要将心神凝结成灵识,并将其凝炼成神识,灵魂进阶为神魂后,方能融合这极道意境。

    否则天地之力不仅会榨干魂力和精神力,甚至能将灵魂化为天地元气。

    “神魂到还好,经年虫兽总能凝练出一两缕的魂力,只是这神识就难多了,心神凝炼为灵识,灵识蜕变为神识,心神的蜕变又与心境息息相关,心神早期完全无法快速精进,哪怕有道门高手愿意以走火入魔的风险,以自身心境来引导,要不然就只能看机缘了,也许一次空灵顿悟后便能心神化灵识,只要凝炼出灵识后就简单多了,唉,万事开头难啊。”

    一番推论后,纪承安忽然发现,为什么这么多人会在这武道之路上急流勇退了,不说元神,能把心神凝炼成灵识那都是雄极一方的高手了,更何况更进一步的神识。

    “原来他们真的是将我当成了小兄弟啊,这神魔铸体凝甲术中的气血凝罡之法竟然如此高深,也不知道是什么来头,修炼的路子和其他的修炼之法相差如此巨大。”

    看着武经纪要里对气血的阐述,纪承安有种自己是气运之子的感触。

    不管武道之途走的有多远,不管是内气化真气,真气化真元,还是真元灵化为灵力,又一点始终无法避开,那便是气血,气血是永久长存的。

    武道苦海,身为舟,气为帆,神为舵,身不坚则没,气不盈则慢,神不明则失。

    气血强固是为血罡,血罡分阴阳是为天罡,天罡入灵是为灵罡,灵罡蕴神是为神罡。

    筑基极境便是气血神罡,只有到了这一步方可鱼跃龙门,扶摇直上九万里,成就天地龙骨,心海结炉,武道天堑化通途,最终成就万劫不灭之躯,渡九重墟海。

    “也许,有了这方大鼎和意境为助力,我真的可以走筑基极境的路,能让武经纪要如此着重叙述,顺便看看天地龙骨和心海熔炉有何威能,至于万劫不灭之躯真的存么,还是先辈臆想出来的。”

    对于身为舟的比喻纪承安还是能接受,毕竟前世不管是玄门道宗,还是空门佛宗都有这类隐喻,可这万劫不灭是什么存在?

    仙、神?亦或是妖、魔?

    哪怕前世玄门道宗的神话体系中,万劫不灭都是观想中的存在,只存在于内观世界中。

    而这方世界虽然有仙、神、妖、魔的传说,也如同前世一样,也只是传说,很多的神庙和仙观也只是象征,哪怕是飞天遁地、移山填海的武道高手也从未传出有人成仙成神。

    纪承安合上最后一页,心思通明。

    不管仙也好,神也罢,纪承安此时的心中的武道之路终于明晰,也终于计定了自己要走的路,以前盲目按天骄规划的路走,终归是云里雾里前路不清,自己走的茫然没有目标,现在他要走自己的筑基极境之路,有了目标,路线自然更加明了。

    既然决定了自己将来的武道之路,功法他决定还是以神魔铸体凝甲术为根,向上繁衍树杆枝叶,这本功法与武经纪要里的重点都很契合,也免了还要另寻他法的麻烦。

    至于后续的功法,就更加简单了,没有哪个武道宗师是完全走的前人之路,那都是开创了自己本源功法的存在,他人能行,纪承安不相信以自己的悟性和众多的分身推衍不出自己的本源功法来。

    万般武学不离拳脚刀剑,武学还是以七武演宗为祖,向外繁续。

    兵器决定以刀为主,剑为辅,等有了人脉请高明的铸兵师为自己量身打造一柄兵器,这柄兵器要有刀的霸道、剑的中正。

    其他的功法武学做为自己的武道资粮,成为自己武道路上的薪柴,增加自己的武道底蕴,以助日后推衍出自己本源功法和武学出来。

    “他人不成仙,我便为登天临仙第一人。”

    发下宏大的誓愿后,纪承安开始准备自己的气血大计。

    在望川镇开一间制药坊,望川镇地处大牯山边缘,从不缺少药材,却从没有制药师来望川镇做处理药材的生意。

    处理过的药材,在行内称之为熟药,未处理的药材统称为生药。

    而很多采药人和药农出售的药材,都只是经过简单处理的生药,这样售价并不会太高,而这些药材商人还会雇专业的制药师对药材进行处理,只有处理好的熟药才会对外出售。

    因每一种药材的药性都不一样,药材的处理也颇为麻烦,导致很多制药师并不会处理普通的药材,多以老药为主。

    一株药材处理好了,能把药力激发出五成便是此道的高手,而这五成的药力大约能被人体吸收的会有六成左右,大约是总药力的三成,最顶尖的制药师能让激发出来的药力被人体吸收七至八成以上,也就是总药力的三成五以上,而且药力还不会生猛如虎。

    如果不处理的药材,一株药材的总药力只能被人体吸收两成,不仅浪费药力,制约药效,很多药的力太过生猛,对人体本身有很大的副作用,就像虚不受补一样。

    收取一定的药材处理费为望川镇的采药人、药农加工药材,增加这十里八乡乡亲们的收入。

    这样既不会堕了老爹的名声,自己也能得大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