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抹去的岁月
繁体版

第二十章 大合唱

    班务会上,一场大合唱正在紧张的排练,作为国庆节的一场大型歌咏比赛,班主任经过与音乐老师多次沟通,最终选定了以张藜作词、秦咏诚作曲的爱国主义歌曲《我和我的祖国》,由任红举和贺东久作词,朱南溪作曲的《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作为初一(1)班的参赛歌曲。

    对于这次歌咏比赛,无论是对学校还是每个班级都至关重要,不仅是为国庆献礼,同时也是对每个班综合实力的考验,正是基于此,每个班更是“摩拳擦掌”,“激流涌动”。

    权衡之下,选拔合唱的总指挥便成了本次赛事的重点。初一(1)班更是“责无旁贷”,接连占用五个课时,逐一在全班进行了“海选”,每唱完一段,将替换一个“总指挥”,无论男生或女生,无一例外,无论是从“喊口号”的洪亮程度,还是打拍子的手势,甚至是在台上的“抑扬顿挫”还是面部表情,都一一进行赛选和比对,班主任拿着花名册,音乐老师则逐个给每位参与模拟“总指挥”的同学打着分数,从第一位到最后一位,就这样,经过全班每人二次的展示和筛选,平时不爱说话,上课经常打瞌睡的文生竟“脱颖而出”,对于这个有着56人的大班而言算是一大“奇迹”,对于这个结果,无论从班长、班副、学习委员、科代表、小组长等班干部都难以接受,就连与他同桌的“劳动委员”也投来异样的眼光,毕竟文生只是他们其中任何一个班干部手下的“一个兵”,这次竟然“鬼使神差”的被班主任和音乐老师“选中”,这无疑又是一个“笑谈”。

    接下来的日子,每天下午的最后一节课,文生便成了主角,先是列队,接着报数,然后由小到大,成阶梯状排列,仅此一项,就让文生头痛,老师不在,班干部不听,李明和张虎不愿站在一起、刘燕个子太高挡住了后排的眼睛,班副不愿站在边上等等,面对这些是是非非,文生总是耐心调整,对大家提出的要求也尽量去满足,至于对那些在排练中“调皮捣蛋”的学生,他经常会在放学后与他们“谈心”,至于怎么谈,谈的什么,或者是用什么方法去谈,大家不得而知,但班里的几个“刺儿头”似乎再没有捣乱,每次到了排练时间,经常会看见班长和学习委员忙前忙后,一会儿点名,一会儿在整理队形,就连“劳动委员”在散场后也组织大家整理起了桌凳,打扫卫生,即便是放学铃响,也没有人喊着放学,不知道是团队的力量,还是大家的思想觉悟有了提高,这些都无从考证,但有一点,大家唱的越来越好,放学后,跟在文生后面的学生越来越多,更有甚者,虽不同路,绕道也要随行。

    时间在一天天的流逝,比赛在一天天的临近,一切都按照既定的目标在稳步推进。比赛的前两天,班主任对本次参赛人员的服饰提出要求,班里所有人员穿白衬衣,蓝裤子,黄胶鞋,只有“总指挥”可以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服装,不作具体要求。

    对于班主任这个没有要求的要求,文生犯难了,平时他已经习惯了那种“衣来遮体”的岁月,突然让他拿出一件象样的新衣裳来参加这么大的比赛,这比语文考个高分还难。

    练完赛前的最后一次合唱,文生便独自早早回家,一路小跑,跨过河渠,穿过他熟悉的玉米地,沿着地里的田埂,他的脑中飞速的“筛选”着他曾经穿过的每一件衣裳,从上衣到裤子,再到鞋,始终没有一样上心的“物件”。他径直来到与哥哥同屋的那个大炕,打开炕上的木柜,自上而下翻找着,一件又一件,唯有哥哥穿过的一件军黄色上衣勉强可穿,唯一的优势是,这是一件没有补丁的衣裳,至于大小,他已顾不上许多,至于裤子,他选了一条前面没有补丁的涤卡裤,虽然屁股上已磨的发白,但至少可以对付,在箱底,他找到了一直舍不得穿的一双新布鞋,算是凑齐了所有“家当”。

    一切准备就序,各班已按抽签顺序列队,作为第16支参赛的班级,文生一直站在全班的最后,任凭班主任在队伍的前面不停地向他招手,试图让他站在最前排,他仍装作没看见,他担心他的着装会让班主任血压升高。

    至于前面各班的大合唱唱了些啥,得了多少分,文生的脑中一片空白,直到广播里重复了一遍,请16号初一(1)班上场,他才如梦初醒,从侧队的边缝中冲了上去,站在队伍的前排,一个标准的:“全体都有,齐步走”,那时,他已无暇顾及班主任的眼光,带着初一(1)班,喊着嘹亮的口号,登上主席台,待队伍呈台阶式列队完毕,文生很礼貌的向评委席鞠躬,然后向音响老师示意,那只粘满汗的指挥棒在秋风挥舞,修长的袖管几次从挽着的胳膊上滑落,即便如此,他还是完美地完成了两首歌的合唱,当他转过身的那个瞬间,整个操场掌声雷动,他隐隐可以感觉得到汗滴顺着脸颊,沿着脖子顺流而下……。

    比赛仍在继续,文生借着去搬凳子的空隙溜出会场,没有敢去教室,他担心遇到音乐老师,更担心遇到那个视荣誉为生命的班主任。就这样,他独自来到渠边,一个人静静地听着水声,看着飞速的水流,不时地将石头扔进河里,听着“扑通、扑通”的水声。直到由远及近的戏闹声和“红校”的叫喊声,他才站了起来,“文生,你这下牛日它了,你们班比赛第一名”,这时的文生有些木纳,很久回不过神,直到其他的同学都来证实,他才确信。

    第二天的班务会上,老师对这次歌咏比赛取得的成绩很是满意,并表示了肯定,唯一提出批评的是,个别同学的着装不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