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抹去的岁月
繁体版

第四十四章 相约一起爬山

    周六下午放学前,几个要好的同学便聚在一起,相约一起去爬山,对于这件事,大家已经“蓄谋已久”,但一直未能如愿,不是家里有事,就是凑不到合适的车子,要么是父母不太愿意,故而一拖再拖,直到这周,按照两人一辆的自行车配置总算凑齐,解决了基本的交通工具,大家才凑到一起,商量具体的事宜,至于目的地,不用多说,那就是距离文生家20公里开外,当地人耳熟能详的著名景点崆峒山。

    崆峒山,位于GS省PL市崆峒区西郊15公里,自古就有“中华道教第一山”的美誉,是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西接六盘山,东望关中平原,南依关山,北峙萧关。泾河与胭脂河南北环抱,交汇于崆峒山主峰望驾山前。海拔高度在1456—2123.5米之间,垂直高度为667.5米,主峰海拔2123米。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总面积83.6平方千米。

    传说,被尊为人文始祖的轩辕黄帝曾亲临崆峒山,向智者广成子请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秦始皇、汉武帝亦慕名登临,司马迁、杜甫、白居易、赵时春、林则徐、谭嗣同等文人墨客多有赞誉。崆峒武术被誉为中国五大武术流派之一。

    大清早,文生趁家人不注意,便悄悄的推出了那辆“凤凰牌”的自行车,与其一起随行的还有那个军绿色的挎包和水壶,刚出家门,文生便迅速跨上“宝驾”,风驰电掣的赶往盘旋路汇合,老远文生就看到已经早到的两个同学站在那里,刚停稳车子,没来得及寒暄,眼明手快的“冬明”就发现从解放路方向赶来的“勇勇”,手里提着一个录音机,背着鼓鼓囊囊挎包,边走边向这里招手,四个人围在车子周围,边聊边等,按约定,还有两个同学迟迟未见,大家猜测着,是不是家里不让出门,还是去买东西耽搁了时间,就这样,直到大家快要失去耐心的时候,从另外一个方向,同伴看到了两个熟悉的身影,没错,一个骑着车子后面还带着另外一个。汇合后,迟来的两个同学解释着,“为了买十几个酥馍,就光排队也花费了大把的时间,实在是对不住哥几个”,大家相视一笑。

    “冬明”一声出发,便跃上车子,带着一个同学率先出发,文生接过“勇勇”手中的录音机,抱在怀中,“还是你来,咱手艺不行,你带我”,“勇勇”也不推辞,接过车子,笑了笑说:“你抱这么大的东西,我就是骑上走了,你也坐不上后坐,干脆你先坐好,我从前面的车梁上上车,这样就没麻达了”,就这一招,让文生佩服的五体投地,坐在后座,文生不停地问着,啥时候也教教我,腿从前面上车,“勇勇”有些“飘”,随口便是,“不用选时间了,今天在山上请我喝瓶汽水,回来的时候就教你”,文生爽快的答应了,一路上你追我赶,飞驰电掣,虽然未曾约定,但一场车子大赛却是“暗流涌动”,一会你超我,过一会他又超了你,除了文生,其余的两组不停地替换着“司机”,文生暗下决心,即便是不爬山,今天也要把骑年带人这一手学会,虽然没人嘲笑和鄙视,但他的内心却不是滋味。自从上次学会自行车之后,文生几乎平时没有机会接触,别说带人技术,就是单骑,也只能算得上勉勉强强。就这样,车子一路向西,直到寨子街,“勇勇”才提议下车休整,补充一下能量,别说其他两组,“勇勇”已经汗流浃背,就连坐在后座的文生也感到双腿发麻,站立不稳。找了一颗大树,几个人放好车子,便围坐在一起,文生取出身后吊着的水壶,几个人传递着,喝着,大口地喘着粗气,没等同学掏出酥馍,文生便从挎包中取出妈妈用平底锅烙的干粮,除了麦香,还有淡淡的辣香味,大伙边吃边赞扬:“文生,你妈妈的手艺真好,下次上学别忘了给哥们几个多拿点,比锅盔好吃”,不知是谁补充了一句,这水壶的茶也不错,茉莉花茶香味浓郁,喝着清爽解渴,文生笑了笑,也不知道大家的口味,早上走的匆忙,胡乱抓了一把,只要解渴就行。大家议论着,吃着,直到身上的汗水慢慢的散去。

    在经历过市区城门坡、乏牛坡等各种不同的陡坡之后,剩下的路显得异常轻松,平坦的沙石路,虽然一路慢上坡,但必定平滑,没费多大功夫,三辆车子便陆续抵达景区外场,站在崆峒大坝向上望去,几百个台阶让人看着都有点双腿发抖,推着车子转了好几个圈圈,也没找到一个存放点,商量了半天,大家还是决定将车子全部放到坝下的小树林,然后便沿着坝面的台阶拾级而上,遇到缓冲的平台,大伙都会坐下来调整一下体力,俯视下面,别说看车子,就连树林也显得其小无比,侧面的水电站在肆虐的排着洪水,偶尔也能看到“蚂蚁般的小人”由远及近。登上坝面,一阵凉风迎面吹来,那叫一个舒服。开阔的坝面,碧波荡漾,两山环抱,其景如画,妙不可言,沿着湖面绕山而行,一种“人在画中走,画在景中游”的意境油然而生。绕过一块巨石,便到崆峒山的第一站“问道宫”,当时不解其意,只是浅意的理解为问路。走廊的石碑上用楷书篆刻着几行碑文“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于空同之上,故往见之”。看了许久,文生不解,直到多年后才得已领悟。

    拜过“问道宫”,出门发现一条小路,为了走捷径,大家你拉我,我拽着你,刚走了不久,因为山陡路窄,又扛着录音机,实在无法前行,又原路退了回来,后来得知,其沟名为“候旨沟”

    顺着湖面的山路继续前行,在两个山峦之间,几层彩绘的建筑映入眼帘,沿着被山水冲刷过的山路,伙伴们来到了“王母宫”,木制的阁楼,精巧的做工,庄严的雕像,飘渺的烟云,加上道观那淡淡的香火气,让人蓦然起敬。走出院落,顺着墙角,沿着沙石路继续前行,穿梭林间,一点也不觉得疲惫,虽然有点吃力,但无法压抑伙伴们高昂的情绪,走了不知多久,一块巨石吸引了伙伴们的眼球,“冬明”提议休息,大家这才感到双腿无力,坐在这块巨石上,文生竟意外地发现,在大石的中央尽然镶嵌着一块明亮的石头,看似人为,却浑然一体,看碑文,几个大字豁然醒目,题名“日月石”,细细品味,石如其名,甚是感慨。就在大家补充水分的间隙,“勇勇”的录音机也发挥了作用,一曲“酒干倘卖无”让大伙随即来了精神,拍了拍身上的土,扛着录音机,沿着林间小道,一直过了“打儿窝”和“赵时春读书处”,才算见到“久为的阳光”,一条由两条树根形成的千年龙树,其形其貌,甚至连同龙须也是栩栩如生,尾北头南,正对弹筝湖,向龙吸水,让人敬畏,若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何为“自然天成”,同学们围着这条“巨龙”上下打量着,赞叹着……。

    刚到“紫霄宫”门口,大伙已经听到了喧嚣的吵闹声,没顾上停留,一鼓作气,一下子就上到了中台,若大的平台,或三五成群,或铺开报纸围坐一团,边吃边聊,相比之下,照相的居多,在“三皇楼”正前方的石碑前,面东靠西,既能照到“崆峒山”的标志性石碑,又能照到崆峒山主峰那种层林尽染的壮观场面,正是因为这个原由,为数不多的几个门店,主要以经营“乐凯”和“柯达”胶卷的巨多,照相摊至少不下六处。大伙找了一个阴凉的树荫坐了下来,商议着行走线路,是先上主峰“一览众山小”还是从矗立东台俯瞰全城。“冬明”提了个建议,引得大伙产生共鸣,既然要转,就分为二步,这一次先转主峰,下次再专程转剩下的景点,这样既能转全,也不至于身体上吃不消,这个建议既合理有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说话间,文生已从商店中抱来六瓶汽水,“勇勇”一下明白了其中的含义,接过递过来的汽水,炫耀着:“伙伴们,你们几个沾了我的光,要不是今天给某人承诺,今天大家喝汽水的机会也没有”,“冬明”不解,想知道其中的原由,不停地追问,“勇勇”打了一个“官腔”,下山后你就明白了,到时间还要你帮忙,负责把录音机抱上,说完便脖子一扬,汽水一饮而尽……

    穿过中台,大伙向西进发,刚到朝天门,文生用手指了指,谁能猜到这几个字出自何人之手,大伙一脸茫然,难道你知道,那是当然,这个人不仅我认识,大伙都认识。说话间,“冬明”便骑在了一个石羊的身上,双脚离地,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文生刚准备宣布这个神密书法家时,身后的“勇勇”不知何时已登上阁楼,“秀民题”,难道是我们学校的张老师,文生笑了,还算你有心,知道去阁楼看答案,不错,就是那个“名不见经传”的体育老师,厉害吧!大伙在惊讶的同时,赞口不绝,那是我们学校的骄傲,也算是我们学校的一块“金字招牌”,不仅在当地,就连外地的书法界也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勇勇”带领大家拾级而上,唯有文生看着“朝天门”牌匾下的石羊有所不解,四只石羊,每只石羊后面都有几块砖,此为何意,为了探个究竟,他在一块碑文上找到了相关的记载,读完后便顺着台阶追了上去,也就半袋烟的功夫,几个同伴已爬到“上天梯”,由下而上,直冲云霄,算得上是名副其实,369级台阶喻意着“三星高照”“六六大顺”和“九九归一”的寓意。爬至半山腰,一块“黄帝问道处”的石碑映入眼帘,台头仰望,悬崖峭壁上的一处玄关清晰可见,那是当年黄帝问道广成子的典故缩影,历经多年,仍栩栩如生,画面逼真,这或许便是多年以来游客入织的原由,也算是崆峒山传承多年经久不衰的深厚底蕴之所在。再往上爬,在半山腰的黑虎灵官洞中供奉的赵公明和他的坐骑黑虎,赵公明因其头戴铁冠、手执铁鞭、面黑而多须、身跨黑虎,故又称“黑虎玄坛”或“黑虎灵官”,民间又称为“财神殿”。

    顺着天梯,钻过玉女洞,折而向北前行,同伴们被一块巨大的岩石挡住了去路,这里就是磨针岩。磨针岩平台上,有一座塔庙式建筑,其上飞檐斗拱,上覆青天瓦,朝东开一门,内塑有无量祖师和骊山老母像,这个建筑叫“磨针观”,相传无量祖师在绝顶苦心修炼,而未得道,有点心灰意冷,准备下山返俗,当他经过磨针岩时,看到一位老媪手拿一根铁杵,在岩石上磨来磨去,他好奇地问道:“你磨铁杵干啥?”回答:“磨针”。于是,老媪借题发挥,给他讲了“下得苦功夫,铁杵磨成针”的道理。无量祖师听后,坚定了信念,便重新回到山上修炼,终成正果。

    站在此处远眺,无论是塔院的凌空塔,还是北台的观音堂,尽收眼底,向下看,凤凰岭犹如一只开屏的凤凰,色彩斑斓,羽翼丰满,品种繁多的植物加之极高的森林覆盖率,给这块净土赋予了如诗的美感,峰峦叠嶂,美不胜收。转过身,雷声峰近在咫尺,它是主峰马鬃山向南延伸的一条支脉,宛如主峰的一条右臂,舒展而下,指向涛涛的前峡河水。这条山脊目测约200米,较高处不过5米,整个山体均为丹色石质,其东西两侧下临绝涧,南面的绝壁上有人工开凿的石级,可通向棋盘岭。古人形容雷声峰比喻鱼脊,鳌背,鹤膝,蜂腰一点也不为过。由于雷声峰由北而南,山势逐渐变低,因此,峰顶的道宫建筑依顺山势,错落有致,构成一副美丽的图画。雷声峰岩壁陡峭,下临深渊,在雷雨时节雷声在空谷依栏而望,崆峒激荡,犹如山崩地裂,惊人心魄,故取名“雷声峰”。游人至雷声峰顶,诸峰历历在目,山峰碧绿,平湖如镜,俯视脚下,悬崖千丈,令人头晕目眩,如果依山而下,或拾石级,或穿石洞,确有“一步一个移景”的感受。

    信步而行,途经“三教洞”,伙伴们甚是好奇,便进去一探究竟,三教洞始建于明代,是一个半圆形的石洞,深约6米,宽约4米,洞内供奉有释迦牟尼、太上老君、孔老夫子的塑像,展现了佛、道、儒三教的共尊共荣,这不仅是三教共处相容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华文化包容万物、雍容大度的和谐气氛与兼收并蓄的传统,“三教洞”反映了中国土生文化和外来佛教文化从冲突到融合的过程,最终形成了和谐、多样的中华民族文化。让同伴们赞叹不已。

    拜别“三教洞”,登上主峰皇城,又称太和宫、绝顶,在马鬃山的绝顶上,是崆峒山主峰,海拔2038米,是崆峒山规模最大的道观。内有太和宫、真武殿、玉皇殿、黄篆殿、药王殿、老君殿、太白楼、灵官洞、“峻极于天”木枋门。北侧另有天仙宫。皇城建筑为崆峒山寺观之首,殿宇富丽堂皇,宛如古代的皇宫,其内部结构和外观,让同伴们为之惊叹,也算是不枉此行。

    走出灵官洞,来到“峻极于天”的木枋门下,同伴们拿出随身携带的所有“家底”,无论是酥馍、干粮还有水,边吃边喝,此时的同伴,已变得不那么“斯文”,拿过就吃,端起就喝,一顿“风卷残云”过后,稍做调整,原计划一鼓作气,挑战最高峰香山,不知是谁提了一句,自行车放到林子里面不会有问题吧!几个人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哎呀,净顾了看景,把这事竟然给忘了,没有人看管,要是丢了,就把天给捅破了,不由分说,大家调转方向,顺着雷声峰的方向开始下山,从雷祖殿开始沿阶而下,途经三官殿,玉皇楼,穿过三星殿的地洞,来到了圣父圣母殿,原本以为这个时段下山的人较少,可当大伙来到圣父圣母殿时,大殿的平台上已站满了游人,几个胆大的游客正拽着崖壁上的铁链往上攀爬,“勇勇”挤进人群,去打探情况,才得知,在这个崖壁的下方有一个小圆洞,就是崆峒山有名的“洗眼泉”,凡是用此泉洗过眼的不仅能明目,且神清气爽。“冬明”尖叫了一声,“就这里”,上山前妈妈再三叮咛,无论如何也要用“洗眼泉”的水洗洗眼,提高一下视力,其他的几个伙伴将信将疑,正在这个时候,执殿的道士接上了话茬,这个年轻人的妈妈说的对,“相传明代八大才子之一的赵时春,小时候家很穷,根本进不了学堂,可是他特别勤奋,总是白天干活晚上通宵看书学习,日久天长视力就变得模糊。但他勤奋好学的诚心打动了神仙,赤松子大仙便赐给他一眼明目清泉,让他早晚擦拭眼睛。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赵时春考取了功名,并成为当时著名的才子。从那以后‘洗眼泉’就流传开了,凡是到崆峒山游玩的朋友,都要下去洗洗眼,感受一下来自天宫的甘露。这的确不假”,听完道士的故事,人群中有个年龄较长的香客接着说了一句,大家给让个道,让这几个学生先洗,他们正是成天用眼的时候,“冬明”自然不肯放弃这个机会,还没等下边的几个游客上来,便挤到崖边,一边帮忙拽着客人,一边示意大伙靠前,就这样,大伙儿依次抓着铁链,在半山腰的“洗眼泉”中感受了来自天宫的甘露,不知道是故事的作用,还是心理作用,文生的确感到神清气爽,眼睛也明亮了许多。谢过那群游客,大伙贴着崖壁,沿着石阶继续前行,棋盘岭的迎客松前依稀站着几个游客,背靠松树,面朝棋盘,摆着各种姿势,用相机记录着这精美的瞬间。相传“棋盘岭”是广成子与赤松子下棋的地方,距今已有五干多年,位于雷声峰之南翼,是靠贴孤岩的兀立悬壁,南面是弹筝峡,泾河水从西向东流过。棋盘岭占地三百多平方,平台中央有两株千年巨松,高耸云天,巨松下曾是广成子与赤松子诵经堂。平台东南悬壁上沿,有松拱围如观者,下留青石古棋盘一座。棋盘岭三面凌空,纵目四望云卷云舒,风来风往,早霞迟晖,不觉使人心襟开阔,是广成子与赤松子养心对弈之处。

    时间的原因,“冬明”一直催促着,绕过“四海龙君殿”,穿过崆峒“一线天”,又回到上天梯半山腰,抓着铁链,无暇顾及双腿,一路狂奔,提前跑到“朝天门”的几个同伴已早早地骑在石羊上等候,文生后面才赶了过来,看到这个场景,文生有点生气,快下来,别骑在石羊身上,大家有些不解,难道是因为没有等他,或者没有他坐的地方,至于发这么大的火,文生没有解释,等听完这四只石羊的故事,你们就明白了。原本还打算骑到石羊身上休整一下的同伴一下没有了底气,边走边嘟囔,但当文生讲起,这几只石山羊是为了记念最初修建宫观和道路的“功臣”时,伙伴们才感觉有些羞愧,最初,由于山势陡峭崎岖,依靠人力要把建筑材料运送上去那是非常困难,因为山羊是偶形蹄,擅长走羊肠小道,所以人们便让山羊承担了驮送材料的工作,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山羊对崆峒山的贡献,才把它塑在了这里。“冬明”不解,咱们一起上山,你前面怎么没有提说。文生这才卖了卖“官腔”,“你们先上了,我也是后面在那块记事碑上才了解到的,你们看景,我看介绍,难道这能有错?”紧绷着脸的几个同伴一下笑出了声:“难怪你走的慢,害的我们一直在等你,下去后请我们一人喝瓶沙棘汁,这事就算抹平了”,文生笑着,“就大家不说,我的嗓子也快冒烟了。”一路上,大家替换着“勇勇”扛着录音机,虽然觉得有些疲惫,但音乐让大家快乐,那种所谓的“上山容易下山难”在大伙的心里正好相反,可能是因为惦记自行车的安全,虽然大伙再没有提起,但从下山的速度,足可印证一切。就这样,一行几人,在曼妙的音乐中,大家返回到了坝面,直到见到树林中的那几辆车子,大伙才像泄了气的皮球,一下子瘫坐在地上,直到此时,大家才算松了一口气,“勇勇”还在不停的取笑,要是贼偷,不说别的,就这近千辆的车子,都不知道怎么个偷法,大伙笑的前合后仰,差点喘不过气来。

    回家的路上,“勇勇”兑现了他的承诺,按照他教的动作要领,先将车子滑行,借着惯性,将右脚迅速跨过横梁,当屁股坐稳后,两脚配合,形成合力,按稳手把,就可以实现上下自由,关键是克服心里恐惧,熟能生巧,说话间,“勇勇”在助推中已跃上后坐,车子稍有摆动,但很快驶入主道,一路上,一场赛车又重新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