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的普通20年
繁体版

小康生活比蜜甜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诗·大雅·民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真的伟大——

    经历了多年的艰辛打拼,父母终于在我高中时一举步入了小康生活。

    什么是小康呢?

    在我看来,父母还清了房贷,靠gjj买了新房,父亲换了心仪的新车,家里伙食更加自由,我的生活待遇也更好了。

    在我看来,这就是我的小康生活~

    搬家—

    高一时,我仍在天一居住,每天早晚乘坐校车。但由于诸多原因,我的上学之路非常麻烦,浪费了许多时间。

    或许是为了让我上学更方便,也因为父母对一楼的老式小区的心仪,我在第二年春天时搬家到了新的家。

    说起我现在的家,那是一个非常经典的老式小区。

    它建立于50年代初,是春城一五计划建设汽车厂的配套住宅区,是典型的苏式建筑。

    高顶棚,小窗户,厚墙体,大方楼,物理冬暖夏凉。加上门口就是小花园,我很喜欢这样的环境。

    关于这些小区,也有一些经典的趣事。

    在与我家一墙之隔的隔壁小区,一位已经去世的国家领导人曾在那里工作居住。

    小区里也曾有爆款年代剧来此取景。家中的窗户甚至被政府要求不可以私自改造。

    生活—

    从城乡结合部的闹市区,到了一汽周围的居民区,我的生活仿佛一下子变缓了。

    我开始喜欢上了散步,甚至成为了一种忍不住的本能。

    我喜欢和母亲一同走路从高中回家,在路上和母亲分享每天生活的趣事。

    是的,母校离家仅不到2公里。

    平时周末,我也喜欢在家门口的公园散步,看退休叔叔阿姨们跳交际舞,扭秧歌。

    高考时,公园散步是我消解压力的重要方式。我常在父亲开车接我回家时要求提前在公园下车,散步半小时后再回家睡觉。

    老式小区很多方面都是非常有年代感的生活。我喜欢家门口早餐摊的油条豆腐脑小笼包,喜欢周末起早去早市吃早餐买菜,喜欢看家旁边的小学生们每天上学放学。

    家的港湾在高中和大学期间对我非常重要。

    有轨电车—

    在家旁边不远,是春城唯一保留的有轨电车线路。

    它叫54路电车,是连接城区外环和市区中心的一趟车。

    它是我去商圈玩耍最方便的路线。

    去年冬天这趟线路火了一波,还好,它的车票没涨价~

    厨师—

    高中的假期我的厨艺也有了显著的增长。初中时我的菜谱还局限于母亲帮助备菜和一定程度的预制菜。

    我常在休息时间和母亲钻研菜谱,让父亲和奶奶品尝,是非常愉快的活动。煲汤,蒸鱼,炒蒜蓉……

    由于条件的转告,母亲在买菜时变得更加开明,食材质量也好了许多,我终于可以时常点菜制作,这是很高的待遇。

    当然,我最爱的食物其实不是我的菜,是母亲的饺子。

    韭菜饺子的故事——

    韭菜鸡蛋虾仁饺子是我唯一最爱的饺子,没有之一

    从小我就喜欢吃母亲包的韭菜鸡蛋饺子,此处没有虾仁。而升级版的饺子只有过年过节或者家里来客人的才有机会吃到。

    每次包饺子时,我和父亲都会迫使母亲包两个馅,父亲爱吃韭菜肉,我喜欢韭菜鸡蛋,母亲为了让我能够吃得开心,总是在包饺子时把我叫到餐桌旁,让我眼看着每一个饺子里都有切好的虾仁。

    因为数量有限,每次饺子都是有数的,除了我的饺子,剩下的母亲无法保证足料。

    直到现在我也很喜欢看母亲包饺子,现在是plus版的,母亲要考虑的是加多少虾仁不会破坏整体的味道。

    为此母亲花了很大的力气为我争取,因为父亲最初认为过年吃虾寓意不好……

    过了好几年,我才被允许在年夜饭吃到虾。

    饺子馆—

    现在我已经想不起来那家饺子馆的名字了。

    母亲第一次带我去那家店吃饭时,我吃到了非常美味的饺子,里面大块的虾仁和精确的调口让母亲也非常认可。

    因此,后来我和母亲经常去吃。

    结果,一个月后,虾仁从大块变成了碎粒,又几个月后。已经只能吃出虾皮的味道,但价格还是不变。

    母亲说“这家店快黄了”

    是的,不久以后这家店就没有了,但这段故事我一直记得。

    上车饺子下车饺—

    母亲的饺子是最拿得出手的菜谱,是我心中最最美味的食物。

    无论生日。过节,庆祝,离家前,回家后,我在电话里都只有一句。“妈,给我包饺子呗”

    我真的超爱。

    狂野的饺子—

    总有人质疑东北人的饭量,觉得饺子这种食物一小碗就可以吃饱。

    而我在初中的时候,就曾一顿吃了56个饺子~

    后面我一直保持着约40个饺子的实力—两满盘。也不是吃不下了,是因为配的熟食小菜比曾经更加占据胃口。

    执着—

    韭菜鸡蛋饺子成本不高,但我就是喜欢,以至于“挑食”。甚至于我其实很不喜欢吃肉馅的饺子。

    是的,我一个虎背熊腰的大汉,不喜欢肉饺子。这个习惯一直到了现在,我很少能吃肉饺子超过20个。

    酱油—

    来到大学,总有同在北方饺子区的朋友们质疑我为什么吃饺子用酱油不用醋。

    思考了一下,可能和习惯有关系吧。

    东北的饺子调味很淡,不沾酱油吃起来味道不够厚重。重盐也适合东北的环境。

    饺子—终

    我曾和母亲开过一个玩笑。

    “等我以后结婚了,妈一定要教会我未来的另一半怎么包饺子”

    在我的心里,这就是家的具现。

    风波——

    在新家的生活并非没有波折,也经历了许多尴尬的事情。

    比如父亲养在阳台的鸟险些被流浪猫偷吃。

    我听着发情母猫的声音问奶奶怎么外面天天有小孩哭。

    家楼门口发生过小型火灾。

    父母房间的楼上漏水严重把家里变成了水帘洞,墙皮下午一样的哗哗掉落。

    冬天市内因积水潮湿而冷到不行。

    楼栋因流浪动物传播跳蚤泛滥,把我的两条小腿咬出了几十个包。—直到现在我的小腿还能看到跳蚤留下的瘢痕。

    和父亲在家里的几次角斗甚至

    磕坏了床头柜。

    为了让家庭稳定,让父亲和奶奶更加和睦,家里还供奉了东北知名的“保家仙”。

    每逢初一十五需要供奉烧鸡。白天供奉,晚上归我和父亲~

    家族聚会—

    高中期间父亲应酬的频率大大降低,家里最多的活动是家族聚会。长辈们常在年节聚在一起。吃吃饭,喝喝茶,打一会麻将,聊一会家常。

    这也是我高中生活的调剂之一。

    其实从温饱到小康的过程中,家里的幸福是一直不变的,但经济条件的好转让父母在改善生活时能够更加的到位,在有各种各样的需求时能够更好的满足,没有过多的顾虑。

    知足常乐,我真的一直非常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