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圆巴黎
繁体版

22—27章

    22、重庆告别恩人

    从白沙开来的小轮船,当天傍晚停靠在重庆“朝天门”码头。

    马德顺等一行三人,跟着上海老板,来到“朝天门旅馆”。在那里,汇合了从其它地区招聘来的学员之后,上海老板决定第二天,换乘大轮船,前往上海。并在旅馆大门口,贴出了《重要通知》:

    “第一批赴法兰西学员,定于明天下午二时,换乘大轮船,由重庆直达上海。相关人员,必须于明天下午一时,在旅馆门口集合,清点人数,出发上船。过时不等,后果自负,特此通知。”

    山城重庆,这是一个多么难忘的地方!为了搭救蒙冤入狱的父亲,马德顺曾经化妆、秘密来到这里,寻找恩人袁律师!

    是他,在法庭上仗义执言,伸张正义,才使得案情大逆转,水落石出,真相大白!如今,要离开故乡到法国去工作,绝对不能忘了去向恩人告别!

    利用在重庆停留半天的机会,马德顺借口请假去看亲戚,来到了朝天门101号,“重庆法理律师事务所”。

    那位漂亮的前台秘书小姐,热情地接待了他。

    “您好,年轻人!是找袁律师吗?”秘书问。

    “是的。”马德顺回答。

    秘书小姐拨通了电话,说道:

    “所长,白沙那位年轻人来找您,有时间吗?”

    秘书放下电话,对马德顺说:“请您稍等。”

    说话间,袁律师已经亲自出来,迎接这位不幸的年轻人。

    “袁律师好!”马德顺紧紧握住恩人的双手,激动地说。

    “小马,请到我办公室里去坐吧。”袁律师说着,扶着马德顺走进那间熟悉的办公室。

    “袁律师,我要到法国去工作了。”坐定之后,马德顺说:

    “这次决定远走法国,事出有因,实属无奈。”

    “怎么回事?”袁律师问道。

    “我父亲是被人谋杀的!我看到了确凿的证据!”

    “请您详细介绍一下吧!”袁律师说。

    马德顺怀着满腔的悲愤,简要介绍了:在火灾现场,意外发现父亲被人谋杀的证据,到警察所报案不被受理,请杨剑琴老师到火灾现场取证,发现“证据”意外消失。到“川主庙”拜神求签,黑山老道告诫“大祸临头,路在西天!”最后巧遇上海老板,到白沙招聘赴法兰西学员,……等等。然后说:

    “父母的血海深仇未报,我不愿意离开家乡。但是,证据消失,无从下手!离开故乡之前,又遭到蒙面歹徒的追杀,幸亏我会一点武功,才逃过了这一场劫难!”

    “小马,离开白沙这个是非之地,是明智之举!您在明处,他们在暗处,随时都可能对您大开杀戒,斩草除根,防不胜防!”停顿了一下,袁律师接着说:

    “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袁叔叔,您的话我永远铭记在心里。”马德顺渴望继续请教,接着问道:

    “我没有出过远门,更没有出过国;您是从法国留学回来的,请您给我指教一下,到了那边,应当注意些什么问题?”

    “法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法兰西民族非常优秀;他们创造了光辉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世界花都,法国巴黎,有举世闻名的凯旋门、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卢浮宫、凡尔赛宫……。在那里,能学习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停顿了一会儿,袁律师接着说:

    “到那里去,首先要解决语言问题,学好法语,学会与人沟通、理解和包容。当然,那里也有坏人,要学会保护自己!总之,遇事要多动脑筋!”袁律师最后说:“年轻人,祝您法国之行,一路顺风!”

    23、上海出国培训

    当天下午,上海老板带着马德顺等一行十人,乘坐开往上海的客轮,由重庆朝天门码头出发,顺长江而下,穿三峡,经武汉、过南京,几天之后,到达上海外滩的“十六铺”码头。

    傍晚时分,华灯初放,上海街头,灯红酒绿,车水马龙。马德顺这一群没有出过远门的小伙子,对眼前这一片光怪陆离的景象,感到新鲜、惊异、目不暇接。转过几条街巷,上海老板把他们带到了一处院子里。院子的大门口,挂着一块醒目的招牌:

    “上海涉外人员培训班”。

    在“培训班”里,马德顺会合了从其它地方招募来的学员,这批学员大约有六十多人,在上海接受短期的培训。

    第二天,举行了《赴法兰西学员培训班开学典礼》,培训班的严主任讲话,他说:

    “同学们,大家好!您们即将代表祖国,奔赴法兰西学习和工作。出发之前,要在这里进行短期的培训:学习简单的法国语言,了解法国的历史、风俗习惯和社交礼仪。预祝同学们学习努力,身体健康,顺利出国,为国争光!”

    这一天,马德顺和他的同伴们,正在上“法语”课,一位金发碧眼、打扮时髦的中年外国女人,走上讲台。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爱丽丝,从今天开始,教您们讲法语!”爱丽丝用生硬的中国话,讲起了开场白。

    然后,在黑板上挂出一张,用中文和法文写下的《中法日常用语对照表》,一字一句,带着大家唸读:

    “您好,Bonjour,”“谢谢,Merci,”

    “对不起,pardon,”“我是中国人,Jesuischinois,”

    在另一个房间里,学员们正在接受“穿西装、打领带”的训练。

    在餐厅里,学员们用左手拿着西餐叉,右手拿着西餐刀,正在学习吃西餐。

    学习结束前,他们在‘法国驻上海领事馆’办理了签证手续,领到了出国“护照”。

    最后,学员们被重新混合编组,马德顺所在的小组,共有十个人,分别来自不同的省份,互不相识。

    学习结束的当天晚上,那个上海老板,就带着马德顺这个小组,上了一艘法国货轮,交给了一个身材肥胖的法国佬——路易斯。

    第二天,当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法国货轮已经从上海外滩的“十六铺”码头起锚,顺着黄浦江东下,经长江吴淞口驶入东海。

    马德顺和他的同伴们,默默地站在甲板上,遥望着渐渐远去的祖国,静听着海浪拍打船舷的波涛声,心潮澎湃,思绪万千,热泪盈眶。

    马德顺解开内衣胸口处,夹层上的两个纽扣,取出“黑山老道”送给他的“黑山神石”,和金凤姑娘送给他的“一缕黑发”,抚摸着、亲吻着,口中喃喃地念道:

    “这是我的祖国!我的故乡!还有我心爱的金凤姑娘!”

    中国,白沙镇“石坝街88号”,金凤姑娘家里。

    父亲张家良正在对女儿威逼利诱:

    “金凤,不要哭了。马德顺已经出国这么长时间,连个信都没有,不会再回来啦!您就死了这条心吧!白沙酒厂的陈老板,已经托媒来提亲啦!”

    “不!我非德顺哥不嫁!”金凤坚决回应道。

    “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自古以来,就是如此!这可由不得你!”父亲的态度更加严厉。

    “你非要逼我,我就死给你看!”金凤抓起一把剪刀,就要往心口上戳。

    母亲廖容芳,立刻抓住女儿的手,对丈夫大哭大叫起来:

    “金凤他爸!你就少说两句吧!金凤要有个三长两短!我就跟你拼命!”

    “好女儿!千万!千万不要乱来!我走!我走还不行吗?”父亲张家良,看见女儿如此强硬,害怕发生意外,不得不软下来,立刻退出了房间。

    突然,金凤感到一阵恶心,想呕吐又吐不出来。

    “金凤!您怎么啦?是不是?……?”母亲慌了手脚,不知所措。

    金凤不说话,从怀里取出德顺哥送给她的“怀表”,泪如泉涌!……!

    母亲廖荣芳,已经猜出了几分隐情,立刻抱住女儿,放声大哭:

    “我可怜的金凤!您的命好苦啊!”……!

    24、货轮上的搏斗

    法国货轮开足马力驶进了公海,那个法国佬路易斯,腰间别着手枪,手里挥着皮鞭,趾高气扬地站在船头上,用生硬的中国话大声吆喝:

    “下去!下去!统统滚到下面去!”

    有两个动作慢一点的中国小伙子,还被狠狠地踢了一脚,抽了一皮鞭。

    马德顺敏感地意识到:厄运可能已经来临!

    从那时候起,他们就像被人贩运的“牲口”一样,关押在阴暗、潮湿的甲板仓底下,每天只能得到一点发霉的面包和淡水,勉强维持着生命,稍不如易,就会遭到路易斯的漫骂和毒打。

    这一天中午,到了开饭的时间。路易斯提着一筐面包和一壶水,走进甲板仓,用生硬的中国话吆喝着:“开饭啦!开饭啦!”

    学员们拿着水杯,每人领取了一个面包和一点淡水。瘦弱的学员张晓明,看见面包上长出了白色的霉点,说了一句:

    “面包都发霉了,怎么吃呀?”

    “有面包吃就不错啦!小猪仔!”路易斯骂道。

    “这样吃了要生病的!”张晓明又回应了一句。

    “不吃拉倒!”路易斯一巴掌,把面包打落在地上,还踩了一脚,抽出皮鞭,就要打张晓明。

    “不准打人!”马德顺立刻站出来,拦在两人中间,大声说道:

    “面包发霉,吃了就是要生病嘛!他说的没错!”

    这时,又有两位高大的学员冲过来,站在马德顺的身后,握紧了拳头。路易斯见势不妙,用皮鞭指着马德顺,恶狠狠地骂了一句:

    “小猪仔,我记住你啦!”说着,就赶紧退出门外,“硄”的一声,把铁门锁上。

    法国货轮,航行在浩瀚无边的大海上。十个中国学员,仍然被关押在阴暗、潮湿的甲板仓下面。

    由于生活条件太差,有的学员生病了,其中,身材瘦小、体质较弱的学员张晓明病情最重;只见他,全身高烧,嘴唇干裂,双眼紧闭,神志不清;嘴里不停地喊着:

    “水!水!水!”

    同伴们,立即把剩下的一点淡水,送到他那干裂的嘴唇上。

    马德顺赶紧跑到门口,把铁门拍打得“铛铛”作响,大声高喊:

    “有人生病啦!快请医生!快请医生!”

    不一会儿,铁门开了,路易斯大摇大摆地走进来,用脚踢了踢躺在地铺上的张晓明,嘴里叫着:

    “起来!起来!不准装病!”说着,举起皮鞭,狠狠地抽在病人身上,张晓明疼得满地打滚。眼看着路易斯再一次举起皮鞭,没等他第二鞭抽下来,马德顺立刻拦了上去。

    “不准打人!”马德顺大声说:

    “他生病啦!全身高烧!快请医生!”

    路易斯睁大了双眼,望着面前这个愤怒的年轻人,吼叫着:

    “又是你?小猪仔,不准多嘴!”将皮鞭狠狠地抽打在马德顺的身上。

    马德顺咬紧牙关,忍着疼痛,毫不示弱!冲上前去,夺过皮鞭,凭着在“聚奎书院”练就的一身“中国武功”,与路易斯扭打起来!

    马德顺打算使出杀手锏“四步八卦掌”,运气、收腹、转身、准备击掌。闪念一想:

    “我已经跨出了国门,应当留一手!不到万不得已,不出绝招!”他伸出的八卦掌又缩了回来。

    路易斯气急败坏,掏出手枪,对准马德顺的胸口,扣动了扳机,只听得“砰”的一声枪响,马德顺应声倒下!

    路易斯正要调转枪口,动作敏捷的学员刘忠全,“啪”的一脚,将手枪踢飞;身材魁梧的学员李宝亮,顺势扑了上去,抱住路易斯。

    血气方刚的中国的小伙子们,蜂拥而上,拳打脚踢,将这个恶棍制服!路易斯寡不敌众,不得不跪在地上苦苦求饶!被学员们捆绑起来。

    25、海上斗争的胜利

    制服了货轮上的恶棍路易斯,同伴们连忙扶起中弹倒下的马德顺,发现他胸口的衣服上,有一个弹孔,但是未见流血。解开上衣,才发现他内衣的胸口部位,有一个夹层,解开夹层上的两个纽扣,发现夹层里有一块巴掌大的黑石头,取出来一看,石头上面出现了一个被子弹冲击的弹坑,正是这块黑石头,救了马德顺的一条命!

    由于子弹的冲击力太大,将马德顺击倒,暂时失去了知觉。

    “马德顺!你醒醒!”“快醒醒啦!”……

    在同伴们的呼喊声中,马德顺才渐渐苏醒过来,慢慢睁开了眼睛。

    法国货轮甲板仓下的枪声和搏斗声,惊动了船长。他立刻吹响了哨子,带着两名打手,拿着短枪,气势汹汹地来到甲板仓,企图开枪镇压。

    当他看见被捆绑的路易斯,耷拉着脑袋,浑身发抖的狼狈相;又看见,怒气冲天的中国小伙子们,决心反抗到底的气势;知道情况已经非常严重,为了不让事态变得不可收拾,他立刻“软”了下来,用缓和的口气问道:

    “Pourquoi?Pourquoi?(这是为什么?这是为什么?)”

    船长通过法国翻译,了解事件的起因。翻译对大家说:

    “船长问,为什么会闹到这个局面?”

    “路易斯随便打人、杀人!”李宝亮回答。

    “他开枪杀害我们的同伴,大家不得不奋起自卫!”刘忠全回答。

    这时,马德顺强忍疼痛,慢慢地站起来,走到船长面前,斩钉截铁地说道:

    “送我们回中国去!”

    “送我们回中国去!送我们回中国去!……”中国小伙子们义愤填膺,挥动拳头,齐声高喊口号!

    船长急得满头大汗,自言自语,原地打转,像热锅上的蚂蚁。这时,翻译站出来。代替船长说话了:

    “船长说,货轮已经离开中国很远,很远,不可能再返回中国去。船上货物的交货期,迫在眉睫,如果延误了交货期,船长就要倾家荡产!”停顿一下,翻译接着说:

    “你们这批中国青年,到了法国以后,绝对会安排最好的工作,享不完的荣华富贵!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说到“动情”之处,船长左手取下头上的大盖帽,向中国小伙子们连连鞠躬,右手在胸前划着十字,嘴里还不停地“嘟嘟嚷嚷”,说个不停。那个精明的法国翻译,立刻出来借题发挥,大声地说道:

    “船长求你们行行好,不要再闹了!马上放了路易斯,有问题可以好好商量嘛!”

    船长的花言巧语,暂时平息了事态。

    学员们立刻聚集到马德顺的周围,商量对策,一致推举马德顺,代表中国学员,与船长进行谈判。

    最后,马德顺走到船长面前,说道:

    “我代表中国学员,提出了几点严正要求:

    第一、立即派医生,为中国学员治病。

    第二、恢复自由,不能再关在甲板仓下面,要求调换到居住条件较好的水手仓。

    第三、改善生活条件,不吃发霉的面包,配上新鲜蔬菜和水果。

    第四、和法国水手一样,每天提供早、中、晚三顿伙食。

    第五、任何人不得打骂、虐待、歧视中国学员。”

    法国翻译,立刻将中国学员的要求,逐条翻译给船长听。

    船长害怕事态再次闹大,影响货轮安全航行,延误了他的交货期,不得不答应中国学员的全部要求。

    海上斗争的胜利,大大鼓舞了中国学员们的信心,马德顺在大家的心目中,树立起了崇高的威望。

    26、同仇敌忾抗击海盗

    由于海上斗争的胜利,中国学员们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从阴暗、潮湿的甲板舱下面,搬到了甲板上的“水手舱”。每五个人一个房间,虽然还是打地铺,但是门不再上锁,学员们可以到甲板上自由活动。

    马德顺为了照顾体弱多病的张晓明,选择和他住在一起,同宿舍的还有:河南来的刘忠全,安徽来的李宝亮和福建来的何朝富。

    每天早、中、晚三顿饭,仍然是大胖子路易斯来送,但是,已经失去了昔日的“威风”,为了防止再次发生动乱,路易斯别在腰间的手枪和皮鞭,被船长“没收”。每次送饭,除了面包和淡水之外,又增加了一个苹果,路易斯总是皮笑肉不笑地假装献殷勤。

    货轮在浩瀚无边的大海上,航行了二十多天,到达亚丁湾附近的索马里海域,这里是航海人称为“死亡之海”的“魔鬼海域”!

    因为,这里靠近赤道,气候炎热,天气变化无常,时而风平浪静,晴空万里;刹那间,狂风暴雨,巨浪滔天!更加危险的是,这一带常有“海盗”出没,杀人、劫船、抢夺财宝,无恶不作!

    这一天早上,船长带着翻译,亲自来到马德顺所在的宿舍,握着小伙子的手说:

    “马先生,货轮已经进入‘魔鬼海域’!随时都可能发生危险!请告诉您的同伴们,呆在宿舍里,不要外出!如果遇上‘海盗’,请动员大家,保卫货轮,参加战斗!谢谢!”

    “好的,船长先生!我马上通知大家!请您放心吧!”马德顺回答。

    船长安排两个保安船员,在左、右船舷,前、后甲板,来回巡逻,自己登上驾驶台,用望远镜观察海上的动静。突然,身边的大副惊叫起来:

    “南方的海面上,发现桅杆!”

    船长立刻将望远镜转向南方,看见圆弧形的海面上,冒出了两根桅杆顶,慢慢露出了风帆和船身,借助强劲的南风,朝货轮方向急驶而来!船长立即命令舵手:

    “右满舵!向正西方向,全速前进!”

    从南面急驶而来的两艘帆船,越来越近,已经清楚地看见桅杆上,没有悬挂任何旗帜,无法判断是哪个国家的船只?是货轮还是客轮?是商船还是军舰?船长开始紧张起来!脸上冒出了汗珠!

    突然,前面一只帆船的船头上出现一个人,拿着红、绿两色旗帜,打出“旗语”:

    “原地抛锚,停船检查!”

    船长根据多年海上航行的经验,立刻做出判断,果断下达命令:

    “遭遇海盗,全船动员,准备战斗!全速前进,甩掉海盗船!”并亲自拉响了警报!

    “呜”!货轮上汽笛刺耳的尖叫声,惊动了宿舍里的中国学员,马德顺立刻组织大家,集中到甲板上!看见货轮上的六个负责保安的船员,已经根据“紧急预案”,拿起武器,埋伏在甲板左、右两边船舷的射击孔后面,准备战斗!

    这时,风云突变,电闪雷鸣,倾盆大雨,从天而降!大海在咆哮,狂风掀起巨浪,打到甲板上,令人无法站立,摇摇欲坠!马德顺高声鼓励大家:

    “学员们,注意安全!分两边参加战斗!我马上给大家发放武器!”马德顺说完,立刻跑到储藏室,拿来了:鱼叉、抓钩、砍刀、锤子、木棍、……,发给人手一件。

    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两只海盗船越来越近,迂回到货轮的左、右两边,鸣枪警告!海盗用“抓钩”钩住两边的船舷,几个凶猛海盗,挥舞弯刀,拿着手枪,顺着“绳梯”开始向上爬!马德顺大声喊道:

    “学员们,不要怕!我们的货船大,海盗的贼船小,他们要想爬上来,我们就把他打下去!保安们手里有枪,没等海盗爬上来,就一枪送他下大海!”

    左边船舷,有一个海盗爬上来,刚露出一个头,马德顺眼尖手快,抡起木棍,将海盗打下大海!保安向第二个还没有露头的海盗开枪,海盗中弹,一命呜呼!

    右边船舷,被“抓钩”钩住,挂上了“绳梯”,河南学员刘忠全,挥起砍刀,将“绳梯”砍断,正在向上爬的几个海盗,全部掉进海里!

    有一个大胡子海盗,越过左舷跳上甲板,右手挥动弯刀,左手拿着手枪,冲向货轮的“驾驶台”,企图控制货轮的指挥中心!船长见状,惊叫起来:

    “拦住他!不让海盗靠近驾驶台!”

    安徽学员李宝亮,举起鱼叉,从背后投向海盗,刺中屁股!大胡子海盗疼得“嗷嗷”大叫,立刻转身,向李宝亮开枪射击!马德顺一个箭步,窜到侧翼,抡起木棍,打在手枪上,耳听得“砰!”的一声,手枪飞向空中打响!保安海员开枪射击,将大胡子海盗击毙!

    海盗一连发起了几次进攻,都无法突破中国学员的顽强抵抗!保安海员们英勇杀敌,海盗接连败下阵来!还搭上了几条海盗的性命!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货轮鸣着长长的汽笛,烟囱冒着浓浓的烟雾,乘风破浪,凯旋而去!

    中法两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海盗,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船长来到中国学员的宿舍里,摘下大盖帽,深深地鞠了一躬,翘起大拇指说:

    “Leschinois,étonnant!(中国人,了不起!)”

    船长下令:“给予中国朋友们,最高的贵宾礼节,最好的生活待遇!”

    27、“新郎”展销拍卖会

    海上航行大约一个月之后,货轮到达了法国南部,地中海的海滨城市马赛港。

    码头上,早有专人“迎候”这批中国小伙子。马德顺和他的同伴们,被一个兰眼睛、鹰勾鼻、身材高大、相貌可怖、长着棕色长头发的大胡子马车夫,用双套马车拉到一家戒备森严的旅馆里。

    有人给中国学员们准备了可口的西餐,带他们洗澡,理发,换上西装,每件西装的上衣口袋上,都有一块事先缝好的长方形白布,印着黑色的号码,马德顺是“NO:124”。

    中国学员们被关在旅馆里,不准外出,每天面包牛奶,大鱼大肉,葡萄美酒,尽情吃喝,补养身体,美其名曰:“封闭式追肥”!这些本来就年轻力壮、血气方刚的中国小伙子,经过十天的滋补,元气恢复,红光满面,个个精神抖擞,神采奕奕,配上西装革履,风流潇洒,一表人才。

    第十一天,旅馆里来了一个穿学生装的中国翻译,据说是在法国读书的中国留学生,他把马德顺等人召集到大厅里,操着字正腔圆的北京话说:

    “同胞们,您们很快就要分配工作了,今天带大家到城里去开开眼界,见见世面,看看异国风情。”

    于是,马德顺和他的同伴们,高高兴兴地坐上那辆,拉他们到旅馆来的双套马车,到了市区的繁华地段,只见灯红酒绿,车水马龙,这陌生的异国情调,使他们倍感新鲜。

    马车到达市中心广场停了下来,当他们走下马车时,看见广场上已经聚集了上百个像他们这样的中国小伙子,相互一打听才知道,都是来等待分配工作的。有来自BJ的、上海的、福建的、广东的、四川的、安徽的、山东的……。在异国他乡,看见了中国同胞,大家都非常激动。

    广场的四周摆满了一圈花盆,盛开的鲜花,散发出醉人的清香。鲜花的外围,挤满了密密麻麻的人群,多数是金发碧眼的法国女人,只见少数几个衣冠楚楚的法国男士,在女人中间来回穿行,好像在忙碌着什么。

    马德顺一行,由那个长着棕色长头发的大胡子马车夫,和中国留学生翻译带领着,参观广场上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遗留下来的一组又一组著名雕塑。那位中国翻译俨然像一位博学多才的艺术评论家,滔滔不绝地介绍这些雕塑的作者,历史背景和奇闻轶事,不厌其烦地回答中国小伙子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

    马德顺因为在“聚奎书院”念书多年,接触过一些欧洲的知识,听说法国是一个崇尚艺术的国家。他虽然不知道什么罗丹、达•芬奇、巴尔扎克、米开朗基罗……,这些姓名古怪的洋人艺术大师,却也听说过孔夫子、唐太宗、李白、杜甫、孙中山……,等等中国名人。他还清楚地记得,孔夫子穿着长袍、拱手肃立的青铜雕像,就供奉在“聚奎书院”的中堂里。表情严肃的“聚奎书院”刘院长,带着学生们顶礼膜拜,奉若神明。

    而眼前这些裸体雕像,身上一丝不挂,男男女女,亲亲昵昵,与孔夫子的形象相差甚远,令人难以接受。马德顺突然向那位中国翻译,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这些雕塑为什么不穿衣服和裤子?赤身裸体站在广场上,是不是有伤风化?”

    中国翻译笑了笑,耐心地解释道:

    “这是艺术、这是真正的美,这种美是神圣的、伟大的、崇高的……”

    马德顺和他的同伴们,越来越听不懂那些高深的美学理论,迷惑不解地摇着头。

    突然,马德顺看见远处的人群之中,有一位漂亮的法国金发女郎,用手指了指他,那炙热的眼神与他碰撞了一下,就转过头去,向旁边的男士说了些什么,然后就匆匆消失在茫茫的人海之中。

    那位衣冠楚楚的法国男士,是马赛港中心广场的销售总监。他走进广场中央,来到马德顺跟前,摘下高高的礼帽,微微鞠了一个躬,笑眯眯地看了一下,马德顺胸前佩戴的白布条上的号码《NO:124》,什么话也没有说,然后非常有礼貌的退回到广场外面。

    当天晚饭后,马德顺胸前的号码《NO:124》被取下,领到了一张去巴黎的软卧火车票,和一张“工作岗位报道卡”。

    那位中国翻译,笑眯眯地告诉马德顺:

    “恭喜您!就要分配工作啦!”

    “在什么地方?”马德顺高兴地问。

    “巴黎!”中国翻译回答。

    马德顺翻来覆去地看着那张卡片,除了标题是中文“工作岗位报道卡”之外,其余全是铅印的法文,他只认识上面用钢笔填写上去的号码“NO:124”,知道这就是自己的代码,当然也就是自己的工作介绍信,心中非常高兴。

    当天晚上,马德顺由一位法国中年男士陪同,上了去巴黎的火车。在舒适豪华的软卧车厢里,马德顺躺在软绵绵的床上,静听着车轮与钢轨摩擦的声音,好像留声机里演奏的“欢乐交响曲”,他幢憬着即将到达的工作岗位,甜甜美美,迷迷糊糊地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