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圆巴黎
繁体版

63—70章

    63、诚实劳动家庭温馨

    马德顺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诚实经营,赢得了顾客们的信任,每天都有可观的收入。他驾驶着“DS.Latroïkaletourisme(德顺号旅游观光马车)”,奔驰在巴黎的大街小巷、风景名胜,迎来送往一批又一批客人;

    由于马德顺的马车,装饰成“中国花轿”的样子,深受巴黎华侨的喜爱!所以,他经常应约,在巴黎“中国城”参加中国式婚礼,迎送华人新娘和新郎!

    沿途常有许多老客户,向他招手,鼓掌致意;不少年轻的法国姑娘,回头张望,投以飞吻!就连有些交通警察也向他立正、敬礼!他总是微笑着跃马扬鞭,礼貌回应,为他赢来了滚滚的财源!

    每天黄昏收工回到家里,马德顺总是忘不了给母亲、妻子和孩子,带回可口的食物和礼品,家庭充满了温馨和欢乐的气氛!

    这时,两个孩子慢慢长大,正在开始蹒跚学步、呀呀学语,为了让他们不忘祖宗,马德顺每天收工回家后,都要抽出时间,教孩子们学习一句中国话!

    这一天黄昏,巴黎“布罗宁小街”300号“平房小院”,早就打开了大门,母亲阿兰陪同她的两个女儿安娜和丽莎,以及她们的孩子,正在门口等候亲人归来!

    这时,邻居玛丽阿姨带着她的女儿珍妮,从“跳蚤市场”收摊回家,经过这里,肩上背着两个摆地摊的空包裹。丽莎微笑着,首先与她们打招呼:

    “玛丽阿姨,珍妮妹妹,您们好!今天去什么地方啦?”

    “您们好!阿兰阿妈,安娜、丽莎!今天,我们去‘跳蚤市场’啦!”玛丽笑着回答。

    “生意好吗?”安娜接着问道。

    “生意好极啦!”珍妮高兴地回答说。

    “什么小商品最畅销?”丽莎又问了一句。

    “童装和童鞋!我们的童鞋,全部销售一空!”玛丽回答。

    “您们的童鞋,从哪儿进的货呀?”母亲阿兰饶有兴趣地问道。

    “我们自己手工做的!一个星期的产品,一天就卖完啦!”玛丽阿姨高兴地回答。

    不一会儿,远处走来了一个英俊、健壮的身影,他身穿黑色的礼服,头戴黑色的礼帽,雪白的衬衣领口下,打着鲜红的领结,这是“德顺号马车哥”的标准打扮,英俊潇洒,一表人才!“马车哥”双手,还提着两个大包!

    “爸爸回来啦!”小公主叫起来。

    “爸爸回来啦!”小王子也跟着叫起来。

    安娜和丽莎站起来,举着孩子的小手,跑向阿顺!孩子们手舞足蹈,嘴里不停地叫着、笑着,一头扑到爸爸的怀里!阿顺连忙将手里的两个大包,交给安娜和丽莎,抱着两个孩子,亲吻起来!

    走进家里,母亲阿兰立刻用毛巾,掸去马德顺身上的灰尘,关切地说:

    “阿顺,累了一天啦,肯定早就饿了,先洗手吃饭吧!”

    “妈咪,不着急!我不饿,先教孩子们学一句中国话吧!”阿顺说着,将两个孩子交给安娜和丽莎,自己站在前面比划起来,指着母亲阿兰对孩子们说:

    “外婆!外婆!”

    接连说了三遍,安娜和丽莎才发出声音来:

    “外婆!外婆!”

    接着两个孩子也发出了清脆的童音:

    “外婆!外婆!”

    阿兰站在旁边,乐得“哈哈”大笑!

    全家大人、小孩,前俯后仰,捧腹大笑!

    由于生活稳定,家庭温馨,马德顺开始怀念起,昔日喜爱的“中国厨艺”。特别是看见安娜,最近胃口不好,食量很少,人开始逐渐消瘦,想为她吊吊胃口。马德顺从精通医道的父亲那里,学得了不少治病的妙方,他立即为安娜“把脉”,察看“舌苔”,确认安娜身体虚弱,需要补养调理。然后,马德顺多次抽空跑遍了几个较大的巴黎“中国城”,找到了为数不多的几家“中药房”,按照母亲祖传的“川菜”调料秘方,终于配齐了十几味中药材,磨成“鲜香麻辣粉”;还为安娜买到了滋补调理的中药。回到家里,他高兴地对家人说:

    “妈咪,安娜,丽莎,今天我休息,让我露一手!请您们尝尝我的中国‘家乡菜:’!”

    马德顺系上围裙亲自下厨,做了“回锅肉”、“鱼香肉丝”、“夫妻肺片”、“麻婆豆腐”、“麻辣口水鸡”、“灯影牛肉”、“榨菜鸡蛋汤”和大米饭。没过多久饭菜上桌了,闻着扑鼻的香气,丽莎第一个叫起来:

    “哦哟!真香啊!我的口水都流出来啦!”

    “哎呀!我不会用筷子?怎么办?”安娜问道。

    “就用西餐叉和勺子吃吧!先尝尝味道再说!”母亲阿兰回答。

    阿顺端着饭碗,拿起筷子,一边教家人使用筷子,一边带头大吃起来!大家也慢慢、小心地跟着品尝起来!

    “好吃!真的很好吃!”丽莎说。

    “比巴黎‘中国餐馆’的饭菜好吃多啦!”安娜说着,胃口大增。

    “阿顺!您有什么绝招?为什么您做的菜这样好吃?”母亲阿兰问道。

    “我有祖传的‘川菜’调料秘方!对外保密!”阿顺微笑着回答,做出一个保密的手势。

    从此以后,阿顺经常在家里,烹饪味美、可口的中国四川“家乡菜”。安娜因为食欲大增,逐渐恢复了昔日的风采。安娜和丽莎丰姿卓越、体态轻盈,成为远近闻名的“美少妇”,全家的亲人们也慢慢学会了用中国的“筷子”吃饭!

    64、金凤艰难度日

    中国白沙,“千担岩小学”。

    张金凤老师,自从收到法国巴黎退回来的挂号信之后,心中一直闷闷不乐。虽然她表面上一如既往,正常到学校上班,从不迟到、早退,但她眉宇之间的忧伤,引起了传达室工友李晓亮师傅的注意。

    李晓亮原名王小强,出生在川北某县一个大户人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十八岁那年,家庭遭到仇人暗算,勾结土匪抄家灭族,将家财洗劫一空,父母双亲在混乱中死于非命,仇人还带着土匪,追杀在县城里上高中的王小强。无奈之下,王小强不得不改名换姓,远逃他方,流落到白沙镇“千担岩”乡下,经朋友介绍,投奔校长廖容光开办的“千担岩小学”,当上了传达室的一名“工友”。

    由于李晓亮师傅,有着苦难的命运和隐私的背景,因此,对弱者充满了同情之心,每当他在“千担岩小街”,遇见张金凤和她的母亲廖容芳时,总是主动帮扶,竭尽绵薄之力。

    这是一个星期天,李晓亮背着包,来到“千担岩小街”,购买生活必需品,看见张金凤老师的母亲廖容芳,也在集市上购买了一些油、盐、酱、醋,正在“米店”门前,询问米价。李晓亮走过去,亲切地招呼道:

    “张妈妈,您好!想买大米吗?”

    “小李师傅,您好!我问一下大米的价格。”廖容芳回答。

    “张老师怎么没有陪同您到街上来?”小李师傅问道。

    “她在家里备课!还要教孩子认字!下午才上街来买大米。”廖容芳回答。

    “您现在就买一袋吧,我顺路帮您扛回去!免得张老师下午再跑一趟!”

    “多不好意思?别累着您啦!”

    “不累,不累!我年轻!有的是力气!”

    “小李师傅,那就太谢谢您啦!”廖容芳连声感谢,买了一袋大米。

    李晓亮扛着大米口袋,跟着廖容芳,行进在山间小路上。廖容芳问道:

    “小李师傅,您家住在哪里?”

    “我家住在川北,离这里很远啦!”李晓亮回答。

    “家里爸爸、妈妈都好吗?”廖容芳又问。

    李晓亮沉默了几秒钟,伤感地回答:

    “爸爸、妈妈已经不在人世了!”

    “对不起,让您伤心啦!”廖容芳感到非常抱歉。

    一路上,双方沉默了很久,为了打破僵局,李晓亮主动说道:

    “张妈妈,我住在学校传达室后面,您家有什么事儿,就交给我吧!”

    “真不好意思!谢谢您的关心!”

    正说话间,快到廖容芳家门口,老远就听见张金凤教儿子认字的声音:

    “太阳”,“月亮”,“星星”,……。孩子唸完生字,抬起头,立刻高兴地叫起来:

    “妈妈,外婆回来啦!”

    “金宝,过来!”廖容芳拉着外孙的小手,说道:

    “快叫李叔叔好!”

    “李叔叔好!”金宝乖巧地叫起来。

    “李师傅,您好!”张金凤连忙站起来,接下大米口袋,继续说:

    “我正准备下午上街去买大米,没想到您就帮助扛回来了!真是辛苦您啦!”

    “举手之劳,不辛苦!”李晓亮放下大米口袋,接着说:

    “张老师,不用客气!我回学校去啦!”转身就要走。

    母亲廖容芳立刻拦住了他,说道:

    “小李师傅,在我家吃过午饭再走吧!”

    “不用,不用!时间还早着呐!”李晓亮说着,转身离去。

    “李师傅,喝口茶再走!”张金凤端起茶杯,李师傅已经不见踪影!

    母亲廖容芳,由于家庭变故,丈夫早逝,女儿不幸,身心遭受多重打击,四十多岁,就患上了严重的“心脏病”,最近,病情加重,已经卧床不起!这可急坏了女儿张金凤!她背起儿子,扶着母亲,到“千担岩小街”的乡村诊所看病,接连吃了好几付中药,也不见明显的效果。

    这一天晚上,张金凤正在为母亲熬中药,听见床上睡觉的儿子,连续不断地咳嗽了几声。她急忙来到床边,看见儿子马金宝双眼紧闭,脸色潮红,呼吸急促;摸摸孩子的额头,吓了一大跳,原来儿子正在发高烧!

    “妈!金宝正在发高烧!我要马上送他到诊所去!”金凤惊慌地对母亲说。

    这时,一道闪电划破夜空!“咔嚓”!响起一声惊雷!倾盆大雨从天而降!

    “快!快去找李师傅!他住在学校传达室后面!”母亲廖容芳挣扎着从床上坐起来,看见金凤还在犹豫,厉声对她说:

    “狂风暴雨,天黑路滑,深更半夜,太不安全!您不能一个人把金宝送到诊所去!”

    金凤别无选择,立即打着雨伞,向学校方向跑去!

    “砰!砰!砰!”一阵急促的敲窗声,把李晓亮从梦中惊醒!他打开窗户,借助闪电,看见张金凤站在窗外的狂风暴雨之中!立刻穿上衣服,打开校门,把张老师迎进屋里。

    “李师傅!救救我的儿子!”张金凤说:

    “他正在发高烧!必须马上送到诊所去!”

    李晓亮二话不说,立刻穿上雨衣,跑到金凤家里,抱起孩子,藏在雨衣下面,与金凤一道,奔向“千担岩小街”的乡村诊所!

    经过输液抢救,金宝的高烧退了!孩子转危为安!乡村医生说:

    “孩子得了‘急性肺炎’!如果再晚来一步,后果不堪设想!”

    65、飞来横祸

    法国,巴黎。由于马德顺的示范作用,巴黎市区很快出现了一批,各式各样的高级豪华型“旅游观光马车”,激烈、残酷的市场竞争开始啦!

    经过大约一年的努力,“DS.Latroïkaletourisme(德顺号旅游观光马车)”,在巴黎建立起品牌信誉,虽然有大量的竞争对手,但是,马德顺并不缺少顾客。每天早上,在巴黎火车站广场树荫下,总是有顾客提前来等候“德顺号”,即使有其他马车来拉客,顾客们也不愿意离去。

    这一天早上,那一对衣冠楚楚的老夫妻手挽着手,又来到树荫下,老先生说:

    “亲爱的,我们就在这里等候哪位中国小伙子吧!他服务热情,价格公道!”

    “乘坐他的马车旅游观光,简直就是一种超级的享受!”老太太接过话题,显得很兴奋。

    “特别是他唱的那首中国民歌,优美极啦,简直就是‘天籁之音’!”老先生说着,哼起了中国“康定情歌”的优美旋律:“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老太太合着节拍,也哼了起来。

    这时,一辆马车停在路边,一位“身穿红色外套”的男人跳下马车,走向老人问道:

    “两位老人家,是不是要去旅游观光?请上我的马车吧!”

    “对不起,我们已经预订了别人的马车。请看,他来啦!”老先生正说着,马德顺驾着漂亮的“德顺号马车”来到。

    马德顺下车搀扶两位老人上车后,与“身穿红色外套”的驾车人善意地招招手,微笑着点点头,快马扬鞭飞奔而去!

    “身穿红色外套”的中年男子,仍然站在那里,低着头,皱着眉,眼珠在不停地转动着。沉默了一会儿,他突然用力,把手里的马鞭折断,气愤地扔在地上,还狠狠地踩了一脚!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

    “我看你还能神气多久!”

    这一天黄昏,马德顺送走了最后一对客人,看看天色已晚,决定收工回家。当他驾驶着马车,经过巴黎火车站大门外时,正好听到“面包姑娘”熟悉的叫卖声:

    “Pain,dupain!Inéditpain!(面包,面包!新鲜的面包!)”

    马德顺停下马车,在车上对“面包姑娘”喊道:

    “嗨!姑娘!我要10个新鲜的夹肉大面包!夹牛肉片的!”

    “好的!马上就送到!”姑娘一边回答,一边包装放进纸袋里,快速送到马车跟前。

    “快到家了,就放在座位上吧!”马德顺一边说,一边付了10个法郎硬币。

    “谢谢大哥!再见!”姑娘高兴地挥手告别。

    “姑娘,再见!”马德顺微笑着,招手回应。

    马车缓缓启动,响着“铃铛”,开到了前面的下坡路段。

    突然,一个头戴黑色面罩,身穿红色外套的男人,窜到马路中央,向马匹挥动双手、大吼大叫!

    马匹受到惊吓,嘶叫着高高举起前蹄,将马德顺从驾驶座上甩了出去,撞在路边的一颗大树上,血流满面,顿时失去了知觉!

    由于下坡的惯性,马匹被马车推倒,车厢后轮从马头上碾压过去,重重地撞到另一颗大树上,车厢散架解体,刚买来的“夹肉大面包”散落一地,有的沿着斜坡滚下去!……

    不一会儿,两部“交通巡逻车”赶到出事现场,“身穿红色外套”的中年男人,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两名警察立即将满脸鲜血、奄奄一息的马德顺,抬上“巡逻车”,警长从马德顺的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张“旅游观光马车营业卡”,看一看卡片上的姓名和地址,交给身边的另一位警官,说道:

    “快去布罗宁小街300号,通知德顺•马的亲属,马上到巴黎医院抢救室!”然后登上巡逻车,命令司机:

    “快!送往巴黎医院抢救!”

    留下的警员,继续勘察事故现场。当他们检查躺在地上的马匹时,发现昔日健壮、剽悍的枣红马,七窍出血,已经没有了心跳、停止了呼吸。……

    66、“我们不能没有他!”

    布罗宁小街300号的“平房小院”,早就打开了大门,母亲阿兰和她的两个女儿,安娜和丽莎抱着自己的孩子,和往常一样坐在门口,等候着阿顺归来!

    这时,一辆老爷牌“交通巡逻车”,开到“平房小院”门前停下,从车上下来一位警官,看了看门牌号码:“布罗宁小街300号”,又对照一下手里的“营业卡片”。

    安娜和丽莎看在眼里,预感到大事不好,立即将自己的孩子交给母亲阿兰,双双跑出大门外,惊恐地站在警官面前,全身颤抖,焦急地张开大嘴,不敢问话!

    警官上前一步,立正敬礼!只小声问了一句:

    “这里是德顺•马的家吗?”

    安娜立刻镇静下来,反问道:

    “他怎么啦?”

    “他出了车祸!正在巴黎医院抢救!”

    丽莎闻讯,突然晕倒在地上,不省人事!安娜立刻扶起妹妹,大声喊道:

    “丽莎!您要挺住!”

    这时,阿兰放下两个孙辈,也来到门外,安娜焦急地对母亲说:“妈咪,阿顺出了车祸!情况危急!我必须马上到巴黎医院去!”

    “我也要去!”丽莎突然醒来,抓住安娜和警官的手说。

    “不行!您的身体不行!”警官说。

    “我已经没事啦!求求您,警官先生!”丽莎哀求道。

    “让她去吧!不然,她会发疯的!”安娜也在帮着妹妹说话。

    “好的!上车!”警官回答。

    “妈咪!您带好两个孩子!”安娜对母亲说。

    “我们两个人一起去,您就放心吧!”丽莎也补充说了一句。

    一辆“交通巡逻车”飞快地开进了“巴黎医院”,车刚停稳,安娜和丽莎就急忙跳下车,飞快地跑向“急诊抢救室”,只见大门紧闭,大门上方的“红灯”亮着,表示“手术正在进行中”,有一位警官在门外守候着。

    安娜和丽莎抓住警官的双手,焦急地问道:

    “伤者情况怎么样?警官先生!”安娜问。

    “他失去了知觉,正在抢救!”警官回答。

    “他哪里受伤?警官先生!”丽莎又问。

    “对不起,我还不知道!只看见他满脸鲜血!”警官摇着头,无奈地摊开了双手!

    安娜和丽莎在大门外,急得团团转!

    不一会儿,“抢救室”的大门开了,出来一位中年外科医生,手里拿着一张表格,问道:

    “谁是病人的家属?”

    “我们都是!”安娜和丽莎异口同声地回答。

    “病人还在昏迷之中,经过检查,发现头部受伤,必须马上进行手术。谁来签字?”外科医生问。

    “我们都签字!”安娜和丽莎同时回答。

    于是,安娜和丽莎分别在“家属”一栏中,签下自己的名字!

    “医生!求求您们!一定要治好他的伤!”安娜含着眼泪,一边签字,一边说。

    “他是我们家里的顶梁柱!我们不能没有他!”丽莎签完字,就泣不成声!

    这时,警官走上前来,对医生说:

    “请您们尽快做出伤情鉴定,给予伤者最好的治疗!”

    “放心吧!我们会尽力的!”医生说完,就关上了“抢救室”的大门。

    两小时以后,“抢救室”的大门开了,一张担架床被推了出来,床上的病人头部缠满绷带,只露出眼睛、鼻孔和嘴巴。安娜和丽莎立刻围上前去,含着热泪,轻声地叫着:

    “阿顺!醒醒啦!我爱您!”

    “亲爱的!您快醒醒啦!”

    马德顺紧闭着双眼,突然,嘴唇和鼻翼动了几下,泪水从眼角边流了出来!显然,他已经隐隐约约,听到了亲人的呼唤!想睁开眼睛说句话,但是无能为力!立刻被大家快速推进了病房!

    67、男子汉的职责

    第二天下午,马德顺从昏迷中醒来,看见安娜和丽莎守候在病床边,立即伸出双手,和亲人们拥抱在一起。

    “亲爱的,您终于醒来啦!我的上帝!”安娜含着眼泪,拉着阿顺的一只手,动情地说。

    “亲爱的,您把我吓坏啦!就像天塌下来一样!”丽莎握着阿顺的另一只手,失声痛哭。

    马德顺在两个妻子的搀扶下,慢慢坐起来,安慰她们说:

    “安娜,丽莎,不要难过!我没有事,就像美美地睡了一觉,做了一个梦,过几天就会好的!”停顿一下,阿顺问道:

    “我心爱的小公主和小王子,还好吗?”

    “很好,很好!外婆在家里带着呐!”丽莎回答说。

    “我们的枣红马和旅游车,怎么样啦?”阿顺继续问道。

    安娜和丽莎对视了一下,沉默了几秒钟,安娜回答说:

    “阿顺,您只管安心养伤,其他的事情,您就不必操心啦!”

    “不!我一定要知道情况!到底怎么啦?”阿顺穷追不舍。

    “今天上午,交通警官来通报了案情:枣红马已经死亡,旅游车彻底损毁,事故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安娜不得不如实回答。

    马德顺痛苦地沉默了几秒钟,突然挣扎着,要从病床上站起来,安娜连忙扶着他,吃惊地问道:

    “阿顺,您要干什么?”

    “我要找医生!”阿顺回答。

    “丽莎,快去叫医生!快!”安娜对妹妹说。

    丽莎飞快地跑到“医生值班室”,大声说道:

    “医生,八床病人,有紧急情况找您!”

    医生以为病人伤情恶化,立即跑步来到病房,看见病人已经从病床上起来,站到地面,这才松了一口气!还没有等医生开口,马德顺就先说话了:

    “医生,我要求出院!”

    “为什么?”医生问。

    “我的伤已经好啦!”马德顺说着,就要取下缠在头上的绷带。

    “不行!不行!您头上、脸上都有伤,难道不怕伤口感染、面部毁容吗?”医生反问道。

    马德顺这才停下手来,问医生:

    “我能不能回家休养,定期来医院换药?”

    “那也不行!外面环境卫生太差,伤口容易感染!”医生回答。

    这时,安娜开口说话了:

    “阿顺,听医生的话,安心在医院里养伤!家里的事,就不用您操心啦!”安娜说完,转过头去对医生继续说道:

    “医生,谢谢您!请回吧!”

    医生离开病房后,马德顺问安娜:

    “家里的事,怎么就不用我操心啦?医院每天的住院费、医疗费从哪里来?我们的枣红马死了、旅游车毁了,全家人的生活怎么办?我是一个男子汉,必须挑起这副担子!”

    “阿顺,为了给您治伤,安娜已经把他的首饰卖啦!”丽莎停顿一下,接着说:

    “为了卖首饰,我们姐妹俩都争着去卖,互不相让,不得不抛硬币决定命运!最后,安娜幸运地获得了卖首饰的机会!”

    听完丽莎的一番话,马德顺把拳头攥得更紧,又一次沉默了!

    几天以后,外科医生来到病房,为马德顺撤除头上的绷带。

    “谢天谢地!伤口愈合得很好!”外科医生风趣地继续说:

    “再观察几天,‘东方美男子’就可以出院了。”

    “谢谢您,医生!”马德顺紧紧握着医生的双手,也风趣地回应道:

    “请求您这位‘上帝’开恩:让我马上出院吧!”

    外科医生想了想,微笑着,点点头,说道:

    “出院可以,必须在家里保养十天!”

    办完出院手续,外科医生亲自护送病人,走出医院大门,目送着三位幸福的年轻人,远去的背影……!

    巴黎,布罗宁小街300号“平房小院”,早就打开了大门,母亲阿兰带着她的外孙女和小外孙,正在等候着亲人归来!

    不一会儿,远处出现了阿顺、安娜和丽莎的身影!两个刚会走路的孩子,从外婆怀了挣脱,爬出大门,蹒跚地“跑”了起来!嘴里还不停地叫着:

    “巴巴爸爸!妈妈马马!”“巴巴爸爸!妈妈马马!”

    外婆担心孩子们摔倒,连忙从后面追了上来!阿顺眼尖腿快,大步迎上前去,一把将两个宝贝抱起,左右开弓地亲吻起来!眼睛里滚动着泪花!

    安娜和丽莎连忙扶着母亲,回到家里,围绕在阿顺身边!

    全家人坐在客厅里,商讨着下一步的生计,马德顺说:

    “妈咪,安娜,丽莎,我对不起您们!没想到刚刚起步的‘旅游观光事业’,会遇到飞来横祸!”停顿一下,阿顺继续说:

    “现在,枣红马死了,旅游车毁了,事故原因还没有调查清楚,要想恢复旅游观光业务,资金投入太大,短期内无法实现!”

    “我提议!”丽莎举手站起来,说道:

    “把我的首饰卖了,为阿顺购买新的枣红马和旅游车!”

    “不行!不行!”阿顺站起来,表示反对,他说:

    “按照目前的行情,马车比老爷汽车还要贵!即使丽莎把首饰全卖了,也不一定能够买回新的枣红马和旅游车!另外,根据交通警官的初步调查,认为事故原因可能是‘蓄意谋害’!由于事故隐患没有消除,今后,还有可能再次发生,类似的‘蓄意谋害’事故!”停顿一下,阿顺继续说道:

    “所以,目前只能做一些少投入,或者不需要投入的工作,凭我的力量,先维持家里的正常生活!然后,再寻找新的发展机会!明天,我就出去找工作!”

    “不行!不行!”丽莎站起来反对,她说:

    “医生要求您,最少在家里保养十天!”

    “难道我们家里人,十天不吃饭?”阿顺反驳道。

    “我卖首饰的钱,最少还能维持一个月!”安娜说。

    “不能坐吃山空!我是一个男子汉!‘养家糊口’是男子汉的职责!我明天就出去找工作,谁也阻拦不了!”马德顺斩钉截铁地说!

    68、“东方苦力!”

    第二天,马德顺换上一身工作服,不顾家人的劝阻,外出寻找工作。

    他首先来到熟悉的“巴黎火车站”,走到月台尽头,想看一看,那些曾经和他在一起,装卸货物的工人,还有那位善良的“领班大叔”,看能不能找到工作机会!可是等了很久,也不见“装卸工人”和“领班大叔”的踪影!

    他不得不转身,来到美丽的“塞纳河”畔,走上雄伟的“亚历山大三世大桥”,看见远处有一个码头,几只木船停靠在岸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一些工人,正在装卸货物,他立刻快步赶了过去!

    《巴黎塞纳河第一码头》(Parisidelaseine)的招牌,赫然竖立在岸上,一位老板模样的中年男人,穿着一身整洁的旧军装,正在指挥两组工人,将两堆不同的货物,分别搬运到两艘木船上。

    马德顺走上前去,向老板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问道:

    “您好!老板!这里还需要装卸工吗?”

    老板转过身来,看着这位“细皮嫩肉”、“长相文雅”的年轻人,反问道:

    “这可是个‘苦力’活儿,你能干嘛?”

    “能干!”马德顺说着,解开上衣,露出健壮的身躯和发达的肌肉!还用拳头在胸脯上捶了几下,继续说道:

    “我有的是力气!无论什么‘苦力’活儿,我都能干!”

    老板看了看他那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长相,又问:

    “你从哪里来?”

    “我从东方来!”马德顺回答。

    “多大年纪?”

    “二十二岁!”

    “叫什么名字?”

    “东方苦力!”

    老板仔细地打量着这位“东方苦力”,见他英俊潇洒,一表人才,眼睛里闪烁着智慧和力量!心里想,这个人谈吐不凡,年轻力壮,又会讲法语,是个有用的人!于是,向干活儿的方向招手喊道:

    “里拉!过来一下!”

    一个中年男子,跑步来到面前,问道:

    “老板,有什么吩咐?”

    “这是新来的‘东方苦力’,分配到你们小组,让他试一试吧!”老板说着,转过头来,指着旁边一堆货物的包装箱,对马德顺说:

    “你到这个小组干活,里拉是你们的小组长,把包装箱运到船上,堆放整齐!注意安全!”

    “是!”马德顺立正,向老板和小组长里拉,分别各敬了一个“军礼”!立刻跟着里拉,参加到干活儿的工人队伍中!

    马德顺一下扛起两个包装箱,小跑着经过跳板,运到船上。其他干活儿的黑人、白人、阿拉伯人,都用疑惑不解的眼神看着他!只有小组长里拉,微笑着点点头!没过多久,岸上的这一堆货物,全部整齐地装到了船上,老板巴比亚终于开心地笑了!

    这时,太阳已经升到头顶,眼看午餐时间到了。一个戴着“遮阳帽”的餐馆外卖伙计,挑着两个箩筐,来到码头上,一边箩筐里装着面包,另一边箩筐里装着一小桶牛奶和一些铝合金杯子。

    巴比亚吹响了“口哨”,外卖伙计大喊一声:

    “开饭啦!”

    工人们纷纷走过来,排起了长队。

    一张大大的遮阳伞下,放着一张“食品桌”,巴比亚坐在一条长凳上,向工人们发放食物:每人两个面包、一杯牛奶!

    外卖伙计,蹲在地上,忙着帮助老板盛牛奶,嘴里大声说道:

    “喝完牛奶,请把杯子送回来,放进框里!谢谢!”

    69、为了寻找一条活路

    刚吃过午餐,工人们还来不及休息,巴比亚又吹响了“口哨”,大喊一声:

    “开工啦!”

    然后,指着另一艘装满麻袋包的木船,对站在身边的小组长里拉说:

    “今天天黑之前,你们这个小组,一定要将船上的麻袋包卸到岸上!”停顿一下,他又补充了一句:

    “这是紧急任务,除了工钱之外,每人再奖励两个法郎!”

    马德顺和其他工人,立刻开始紧张地工作起来!

    夕阳西下,晚霞映红了天边,美丽的塞纳河上,波光粼粼!

    装满麻袋包的木船,早已卸载完毕,空船提前起锚离开码头,去迎接新的运输任务。老板巴比亚非常高兴,正在给工人们发放当天的工资!

    “我说话算数,完成紧急任务,一定要给大家发奖金!”老板说着,取出一个装满硬币的口袋,在每个工人手里,除了钞票之外,又多放了两枚硬币。

    马德顺排在最后,领到了贰拾法郎钞票,和两个法郎硬币!正当他高兴地拿起衣服,准备离开码头时,老板巴比亚微笑着叫住了他:

    “嗨!东方苦力!过来说说话!”

    马德顺微笑着,来到老板面前。

    “您家在那里?”巴比亚问道。

    “我家在中国!”马德顺不假思索,立刻回答。

    “家里还有什么人?”

    “爸爸、妈妈去世了!两个姐姐已经出嫁!家里没有人啦!”

    “为什么来到巴黎?”巴比亚又问。

    “为了寻找一条活路!”马德顺回答。

    “上过学吗?”

    “上过!”

    “什么文化程度?”

    “高中毕业!”

    “您的法语讲得不错,在哪里学的?”巴比亚进一步追问。

    “我有专门的法语教师!”马德顺平静地回答。

    “哦,原来如此!”巴比亚停顿了一下,若有所思,继续问道:

    “您明天还要来做‘苦力’吗?您吃得了这份苦吗?”

    “当然还要来!我不怕吃苦!”

    “好的,明天再见!”巴比亚微笑着挥挥手!

    “明天再见!”马德顺挥挥手、点点头!大步离开了码头!

    巴黎“布罗宁小街300号”,母亲阿兰,女儿安娜和丽莎,带着她们的孩子,焦急地等候在大门口!一天过去了,阿顺杳无音讯,不知是否找到工作?中午吃饭没有?

    这时,远处出现了阿顺熟悉的身影,两只手上,依旧提着两大包东西!

    安娜和丽莎立即抱起孩子跑了过去,像久别重逢的亲人,激动得泪花滚滚!

    两个孩子,一头扑向爸爸的怀里!一股暖流,顿时穿透了阿顺的全身!

    回到家里,母亲阿兰亲切地问道:

    “阿顺,找到工作没有?”

    “妈咪,我找到一家贸易公司。”阿顺回答。

    “做什么工作?”安娜接着问。

    “仓库保管员。”阿顺回答。

    “工作累不累?”丽莎迫不及待地问。

    “不累!”阿顺停顿一下,接着对大家说:

    “工作很轻松!还提供免费午餐,请大家放心吧!”

    70、码头上的精彩情节

    第二天一大早,安娜和丽莎还在睡梦中,马德顺就起床了,对母亲阿兰说:

    “妈咪,我们公司离家比较远,我要提前吃早餐,步行去上班。”

    “好的,我马上为您准备早餐。”

    马德顺吃过早餐,匆匆赶到码头上,看见一些黑人、白人、阿拉伯人,正在陆续到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男性劳动力奇缺,“苦力”活儿基本上都是外来人口承担,大多数“苦力”没有文化,有的连法语都不会讲。像马德顺这样,身体健壮,既有文化,又会讲法语,长得又帅的小伙子,就成了稀有的“宝贝”。

    不一会儿,老板巴比亚乘坐一辆老爷轿车来到码头。下车后,他吹响了口哨,准备召开班前会,工人们纷纷围了上来,在老板的左右两边,相向整齐列队,报数。由于老板巴比亚是一名退伍的法军中尉,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处处以军人的作风,要求和训练工人,所以,两位组长分别向老板报告,颇有几分军事化的味道,马德顺感到非常新鲜!

    “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报数!”里拉向小组队列发出口令,转身跑向巴比亚,立正、敬礼:

    “报告老板!里拉小组,应到十二人,实到十二人,全部到齐。报告完毕!”

    “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报数!”玛卡向小组队列发出口令,转身跑向巴比亚,立正、敬礼:

    “报告老板!玛卡小组,应到十三人,实到十二人,一人请假。报告完毕!”

    两位小组长,跑步回到队列,站在左、右第一的位置上,等待老板发话。

    “稍息!”老板巴比亚说:

    “今天,我们首先卸载一批来自东方的货物,容易破碎,搬运时要特别小心!根据公司的规定:损坏货物,照价赔偿!”巴比亚接着安排任务:

    “里拉小组,负责一号船坞。玛卡小组负责二号船坞。开工吧!”

    巴比亚看着两个小组的工人,开始了正常工作,这才放心地钻进老爷轿车,一溜烟地开走了。

    快到中午时分,那辆老爷轿车又回到码头上,老板巴比亚从轿车里下来,看见两艘船上的货物,已经卸载一大半,码头上新增了两大堆摆放整齐的货物,巴比亚高兴地笑了!

    这时,戴着“遮阳帽”的餐馆外卖伙计,已经挑着两个箩筐,来到码头上,将装着面包和牛奶的箩筐放在遮阳伞下。

    巴比亚吹响了“口哨”,外卖伙计大喊一声:

    “开饭啦!”

    工人们纷纷过来,排队用餐。

    当马德顺最后一个走进遮阳伞,从老板手中接过面包和牛奶时,巴比亚说了一句:

    “小伙子,就坐在这里吃吧!”说着,将坐着的长凳让出一半。

    “谢谢!”马德顺谢过之后,毫不客气地坐在老板身边,大口吃起了午餐。

    “小伙子,能吃饱吗?”巴比亚问道。

    “能吃饱!如果再增加一点‘生菜’,就更好了!”马德顺回答。

    这时,从停在远处的老爷轿车的后排,下来一位中年女人和一位妙龄少女,在轿车附近来回走动,向遮阳伞方向不停地张望。

    马德顺吃完面包,喝光牛奶,将铝合金杯子放回到箩筐里,正准备起身前往工地干活时,巴比亚对他说:

    “小伙子,您到轿车里去,把我的笔记本拿来。”

    “笔记本放在什么地方?”马德顺问。

    “放在副驾驶座位上。”巴比亚回答。

    “好的!”马德顺立刻转身,跑向轿车。

    正在这时,两位女人从轿车旁边经过,一张手绢从妙龄少女手中,掉到地上!

    马德顺赶到轿车旁,立刻捡起手绢,追了上去,说道:

    “小姐,您的手绢掉啦!”

    两位女人转过身来,看着这位英俊潇洒,一表人才的东方美男子,顿时惊呆了!那位美丽的妙龄少女,宛然一笑,柔情地说了一声:

    “谢谢!”

    然后,伸手去接手绢,她多情的眼神与小伙子深邃的目光,交织在一起,像温暖的春风,吹进了少女萌动的心扉!像甘甜的春雨,滋润了少女久旱的心田!少女接过手绢,仍然站在原地不动,目送着这位“东方美男子”,从轿车里拿出笔记本,跑步送到巴比亚老板的手里!妙龄少女站在那里,痴痴地遥望着,久久不愿离去!

    这两位女人,正是巴比亚老板的妻子芭芭拉,和他们十八岁的宝贝女儿吉玛。

    原来,昨天晚上,老板巴比亚回到家里,神秘地对妻子说:

    “今天,码头上来了一位‘东方苦力’,英俊潇洒,一表人才!体魄健壮,高中文化,能讲一口流利的法语!”停顿一下,巴比亚接着说:

    “明天中午,您带着我们的宝贝女儿吉玛,到码头上去!”

    “去干什么?”妻子疑惑不解地问。

    “去看‘东方苦力’呀!”丈夫笑着说。

    妻子眼睛一亮,茅塞顿开,微笑着回应道:

    “好的!明天中午,您开车回家接我们!”

    刚才,在码头上老爷车旁,上演“掉手绢”的一幕,就是巴比亚老板夫妻两人,精心策划、共同导演的精彩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