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圆巴黎
繁体版

109—114章

    109、亨利别墅,我们回来了!

    一转眼,五年过去了。

    “巴黎餐馆集团公司”扩大了实力,又兴办了一家“马车旅游观光公司”和一家“码头搬运公司”。年方三十岁的马德顺,跻身巴黎千万富翁行列,在巴黎华人圈里,影响越来越大。当年年初,“巴黎华人商会”改选,马德顺高票当选为“巴黎华人商会”会长。

    这一天,巴黎各大报纸,均在头版头条,刊登出《巴黎华人商会改选》的特大新闻:《年轻有为的商界奇才马德顺,当选巴黎华人商会会长》,同时配发了“马德顺的大照片”。

    马德顺正在办公室,浏览报纸的主要新闻,对头版头条,并不在意,一笑了之。忽然,他看见巴黎各大报纸,头版的右下角,都刊登出了一则《拍卖公告》:

    《Lacirculairedel’enchère》:

    “Paris,quisetiendraauxenchèresdèsle25septembre1928,à9heures,heuredeparis,àparis,lapremièremaisondeventeauxenchèresdel’enchère,enchèrespubliquesouestdeparis,etlesœuvresd’arthenryvilla,l’acquisitiondetousleshorizons,aprisunepartactive.Ilest.”

    “巴黎拍卖行,定于公元1928年9月25日,巴黎时间上午9时正,在巴黎拍卖行第一拍卖大厅,公开拍卖巴黎西郊亨利别墅,和相关艺术品,欢迎各界人士,踊跃参加竞拍。特此公告。”

    马德顺敏感地意识到,续回“亨利别墅”的机会,终于到来了!他立刻按照“拍卖公告”上的联系信息,打电话,报名参加竞拍:

    “您好,巴黎拍卖行吗?我是‘巴黎餐馆’的总经理马德顺。您们的‘拍卖公告’,我已经拜读了。我决定报名参加‘亨利别墅和相关艺术品’的竞拍!所需‘信用预付款’,我今天就打入,您们指定的银行账户!谢谢!”

    拍卖大会那天,宽阔的“拍卖大厅”,灯火辉煌,座无虚席。拍卖标的物:“亨利别墅和相关艺术品”的大幅照片,悬挂在拍卖大厅的几面墙上,任人参观、拍照。大会工作人员,正在向与会的嘉宾,发放宣传材料。马德顺早早就来到拍卖大厅,手里拿着10号竞价牌,坐在前排正中间,表情严肃而自信。他暗地里下定决心:“志在必得”,冷静地期待着,即将到来的一场激战!

    上午9时正,开盘钟声响起。“巴黎拍卖行”首席拍卖师,手握金色的“拍卖槌”,登上高高的“拍卖台”,大声宣布:

    “巴黎拍卖行,根据国家拍卖法,受客户的委托,依法公开拍卖巴黎西郊的亨利别墅,和相关艺术品。起拍价为:120万法郎,现在竞价开始。请举牌报价!”

    “140万法郎!”“160万法郎!”“180万法郎!”“200万法郎!”

    会场上,竞争异常激烈,竞价一路飙升至200万法郎以后,速度开始放慢。

    “210万法郎!”

    “250万法郎!”马德顺第一次举起10号牌,大声报价。

    “270万法郎!”

    “300万法郎!”马德顺又一次举起10号牌,大声报价。

    “320万法郎!”

    “350万法郎!”马德顺再一次举起10号牌,大声报价,再也没有人敢于继续竞价。

    “350万法郎,第一次!”拍卖师说。

    “350万法郎,第二次!”拍卖师大声说。

    “350万法郎,第三次!”金色拍卖槌“啪”的一声,砸在“拍卖台”上!

    首席拍卖师,拍卖槌指向马德顺,大声宣布:

    “亨利别墅和相关艺术品,由10号买家,竞拍成功!”

    全场起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三天以后,风和日丽,晴空万里。马德顺带岳母阿兰、妻子安娜和丽莎、两位可爱的孩子,以及大批送行的朋友和同事,开着三辆轿车和四辆马车,浩浩荡荡,搬回了久别的“亨利别墅”!

    走进别墅大门,马德顺张开手臂,大声高喊:

    “亨利别墅,我们回来了!”

    丽莎打开钢琴的“琴盖”,亲吻着黑、白分明的“琴键”,深情地对女儿萝拉说:

    “孩子,您的妈妈就是弹着这架钢琴,把您从天上带到人间,诞生在这座别墅里!”

    丽莎抚摸着油画“维纳斯诞生”中的小天使,激动地对儿子亨利•马说:

    “儿子,就是这位长着翅膀的小天使,亲手把您送给妈妈,降临到这座别墅里!”

    母亲阿兰,揭开世界名画“最后的晚餐”,将装着“古老圣经”的木盒,放入“壁橱”里,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八年磨难,苍天有眼,我们又回来啦!”

    全家搬回“亨利别墅”以后,马德顺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全家,到豪华的“巴黎金店”,给岳母阿兰,购买了一枚15克拉的大钻石戒指;给妻子丽莎,购买了两枚10克拉的钻石戒指。马德顺微笑着,将一枚10克拉的“钻石戒子”,戴在丽莎左手的无名指上。

    马德顺拿起另一枚10克拉的“钻石戒指”说:“丽莎,这枚‘钻石戒指’是买给安娜的,她为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枚‘钻石戒子’,暂时由您保管。等到安娜的女儿长大成人,再送给她!”丽莎高兴地点点头。

    马德顺给两个可爱的孩子,分别购买了“出生纪念金币”,刻上了他们的出生年、月、日;

    最后,给自己购买了红、蓝宝石戒子各一枚。了结了全家的心愿!

    腾出的布罗宁小街300号“平房小院”,拨给“童装加工厂”,扩大再生产。

    两个孩子已经九岁,在巴黎三区中国城的“华人子弟学校”,住校就读法文、中文双语三年级,每周星期六放学后,丽莎开车接孩子回家团圆;星期日下午,再送回学校住宿。

    马德顺工作繁忙,独自开车办理业务、应酬客户。但是,不管再忙,星期六晚上和星期天,他必定会留在“亨利别墅”,陪同全家,共度周末。

    从布尔曼家里,传来“布尔曼病重”的消息。马德顺立刻带着丽莎,来到布尔曼家里。布尔曼躺在病床上,双目紧闭,病入膏肓。

    马德顺说:“布尔曼大叔,得到您病重的消息,我和丽莎马上就赶来了。可惜安娜,五年前挺身而出,为我挡住子弹,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不能再来看您了!这是五千法郎,送给您治病。”

    布尔曼艰难地睁开眼睛,痛苦地说:“阿顺,我对不起您们全家!五年前那场骗局,是我精心策划的!那个骗子保安波拉,是我在大牢里同监舍的流氓!本来只想骗一点钱,没想到,把我的亲侄女安娜也害死了!我有罪!我该死!上帝绝不会饶恕我!……”

    布尔曼说完,就带着罪孽,闭上眼睛,停止呼吸,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110、心系祖国魂归故里

    “巴黎餐馆”生意兴隆,财源滚滚,“四川名菜”的需求量猛增。由于祖传的川菜调料秘方,“鲜香麻辣粉”的成分和比例,掌握在马德顺的手里,厨师们只会使用“鲜香麻辣粉”,但是,不知道是如何配制出来的。“川菜调料”用量太大,巴黎中国城,仅有的几家中药房,已经无法满足“巴黎餐馆”的需要,马德顺萌发了回中国,采购中药材的念头。

    马德顺与家人商量之后,决定回中国一趟。临行前,他召开了“巴黎餐馆集团公司”高层会议,公司旗下各单位的负责人,都参加了会议。马德顺说:

    “各位厂长、经理、馆长:我们集团公司,最近扩大了规模,今天,各单位的负责人,都参加了会议,我借此机会,给大家介绍一下,以便今后联系工作。被介绍的单位负责人,请主动站起来,与大家认识一下。”接着,马德顺介绍说:

    “巴黎餐馆,常务经理丽莎;布罗宁童装厂,厂长苏菲;豆腐工厂,厂长杨正福;跳蚤市场小吃铺,经理朱大伟;马车观光旅游公司,经理伏尔泰;码头搬运公司,经理米拉;中华武馆,馆长刘忠全。”介绍完毕,马德顺停顿一下,接着说:

    “我这次回中国,主要是采购川菜调料,‘鲜香麻辣粉’的中药材;同时,考察新的商机,扩大集团公司的业务范围。大家有什么好主意,请畅所欲言。”

    “中国的瓷器,天下第一,选一些漂亮的中国餐具,让我们的餐馆,旧貌换新颜。同时,也可以向其他餐馆,销售中国瓷器。”丽莎首先发言。

    “中国的丝绸,世界闻名,选一点新品种带回来,我们试做旗袍,把童装厂,扩大为服装厂,加工、销售男女成人的服装,产量和利润,可以扩大一倍以上。”苏菲接着发言。

    “国内的豆腐生产,听说又有了很多新的品种,请马总回家打听一下,我等着您带回来好消息。”杨正福接着说。……

    几天以后,马德顺登上巴黎开往马赛的火车,开始了回国的旅程。妻子丽莎,两个可爱的孩子,还有杨正福和妻子吉玛,以及他们的儿子,都到巴黎火车站送行。

    马德顺从马赛港,登上开往中国上海的“豪华客轮”,一个月后,到达上海外滩的“十六铺码头”。在阔别祖国十年之后,他第一次踏上了自己祖国的土地!

    马德顺归心似箭,只在上海停留了三天,抓紧办好了相关的业务:将采购好的中药材、绫罗绸缎、精美瓷器,托运到法国巴黎,还与各位供应商,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

    马德顺立即动身,回归自己魂牵梦绕的故乡,去寻找青梅竹马的恋人——金凤姑娘!

    晚上,从上海开往重庆的客轮一靠岸,马德顺没有离开码头,立即转乘开往白沙的小轮船,第二天早晨,小轮船就安全停靠在白沙码头!

    马德顺提着皮箱,走出船舱,举目望去,一排排依山傍水的“吊脚楼群”,映入眼帘。这是多么熟悉的地方啊!这就是我的故乡,生我、养我的千年古镇——白沙!

    白沙的轮船码头上,出现一位身穿休闲便服,英俊潇洒,戴着墨镜,提着皮箱的陌生客人,吸引了人们好奇的目光。一群挑夫和滑竿哥围上来,争抢着生意。

    “老板,我来给您扛皮箱。好不好?”一位挑夫抢先说。

    “请问老板到哪里?请上我们的滑竿!”一位滑竿哥大声说。

    “我们这副滑竿最安逸!保证老板坐得舒服!”另一位滑竿哥也大声说。

    马德顺坐上了靠得最近的一个滑竿,说了一声:

    “到‘望江台’!走吧!”

    两位年轻力壮的滑竿哥,抬起滑竿,踏上了白沙古老、崎岖的石板小路。

    这是多么难忘的地方啊!马德顺看见白沙景色依旧,物是人非,市场繁荣,感慨万千!为了避免碰见熟人,他用折叠扇半掩着面孔,催促滑竿哥说:

    “快点!再快点!”

    滑竿哥一路小跑,很快就来到了“望江台”的吊脚楼下。

    “到了,请停下!”马德顺走下滑竿,掏出两个银元,付给一人一个,接着说:

    “钱不用找了,谢谢您们!”

    两个滑竿哥,惊喜异常!向老板深深地鞠了一躬,高兴地快速离去。

    马德顺绕过熟悉的“望江台”吊脚楼,首先来到老邻居,杨正福父母的家门口。

    “咚咚咚!”马德顺取下墨镜,敲门三下。

    门开了一个缝,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大爷,探出头来,看见一位陌生人,站在门口,惊异地问道:

    “请问,您找谁?”

    马德顺一眼就认出,这是杨正福的父亲杨万年,虽然岁月为他增添了白发。

    “杨叔叔,我是您的小德顺呀!您的儿子正福,托我看您们来啦!”马德顺说。

    “请进!快请进!”马德顺进门后,杨万年关上门,向里屋喊道:

    “正福他妈,小德顺回来啦!”杨正福的母亲,立刻迎了出来。

    三个人在堂屋坐下,马德顺从皮箱里,取出几样东西,对两位老人家说:

    “您们的儿子正福,托我为他办三件事。”马德顺停顿一下,继续说:

    “第一件,这是您们儿子的亲笔信,还有儿子、媳妇和孙子,最近拍的照片。正福现在和我在一起工作,是我们集团公司,豆腐工厂的厂长。”老两口拿起照片,左看右看,只见儿子和洋媳妇中间,抱着一个小孙子,对着他们微笑,老两口高兴得合不上嘴。

    “第二件,这是正福托我,给您们带回来的钱。我已经为您们兑换成了银元,一共一千块大洋!这是银票,在白沙的银行里,就可以兑取!”杨万年高兴地,收下了银票。

    “第三件,正福想了解,家乡有什么豆腐的新品种?请您们把经验传给他!”

    “托您的福!前一阵子,儿子写信回来说,您对他照顾得很好,他那漂亮的洋媳妇,还是您给他介绍的呐!”杨万年停了一下,激动地说:

    “我家的豆腐作坊,早就交给小儿子打理,等一会,我叫他写个材料交给您。好吗?”

    “好的!我临走之前,再来一趟!”马德顺慢慢将谈话,引向正题:

    “请问,您们知道‘绸缎商店’张老板的情况吗?”

    “哎呀!他们家可惨啦!”杨万年叹息一声,接着说:

    “听说,张老板在进货的路上,遭到土匪抢劫!绸缎商店,被迫抵押给债主!不久,张老板就气绝生亡!可怜他的老婆、孩子不得不流落到乡下!”

    马德顺听到这里,心如刀绞!迫不及待地追问道:

    “他的老婆、孩子,流落到哪里去啦?”

    “好像听说,流落到千担岩大山里去啦!到底在哪里,我也说不清楚?”杨万年回答。

    “再问一句,白沙‘袍哥会’,情况怎么样了?”

    “袍哥会变化大啦!舵把子王浪如,十年前,不知道被哪个仇家扳倒,成为一具活僵尸,几个老婆都跟别人跑了,财产也被分得精光。没有两年,王浪如就死了!去年,袍哥会内斗,大管家、毛三都被杀死了!袍哥会完全换了一帮新人!”

    摸清了基本情况,马德顺匆匆告别杨正福的父母,就近租了一副“滑竿”,直奔“千担岩”大山里,去寻找他青梅竹马的恋人金凤姑娘!

    111、荡气回肠的重逢

    十月的山间,天高云淡,空中出现了两行南飞的大雁。

    两位体魄健壮的滑竿哥,抬着马德顺,行进在崇山峻岭、羊肠小道上,只见一个个古代汉墓洞穴,整齐地排列在高高的悬崖绝壁之上。马德顺无心观赏这些巧夺天工的奇迹,焦急地坐在滑竿上,不停地看着手表。

    这时,前面过来一位戴着草帽,背着“背篼”的老大爷,马德顺立刻让“滑竿”停下,上前问路:

    “老大爷,请问:到千担岩大山里,怎么走?我要寻找一位青梅竹马的姑娘?”

    “千担岩大山,大着呐!方圆好几十里,要找一个人,太难了!您先到千担岩小街,去问一问吧!”老大爷回答,用手指着“千担岩小街”的方向。

    “谢谢老大爷!”马德顺告别老人,重新坐上滑竿,催促道:

    “劳驾两位大哥,请你们加快速度!赶到千担岩小街,谢谢!”

    两位滑竿哥抬起滑竿,在崎岖的山路上,小跑起来!没有过多长时间,就到达了“千担岩小街”。

    “大哥,请停一停!我要下来问一问路!”马德顺说。

    这是一个只有十几家门面,狭窄的山村小街,地面上铺着石板路,两边是低矮的小瓦房。街上行人稀少,大家都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这位陌生人。在这穷乡僻壤的地方,人们还从来没有见过,像这样穿着时髦休闲装的老板!

    马德顺问一位过路的大娘:“您好!请问大娘,附近有没有一位,名叫张金凤的姑娘?她是从白沙搬过来的。”

    “没有!我不认识!”大娘回答。

    马德顺一连问了好几个路人,都说不认识。他只好来到附近一家“米店”门口,问道:

    “请问老板娘,您认不认识,一位名叫张金凤的姑娘?从白沙镇上搬过来的?”

    “从白沙镇上来的,只有一位张老师,经常和她的母亲,到我们店里来买米!就是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米店的老板娘大声回答。

    正在这时,隔壁“食品杂货店”的老板娘听见了,伸过头来搭上了话:

    “张老师就叫张金凤,是我儿子的班主任,她到我们家里来家访过!”

    “请问她的家住在哪里?”马德顺迫不及待地追问道。

    “没有多远!从前面街口下去,向右走,拐两个弯就到了!”食品杂货店老板娘回答。

    马德顺喜出望外!立刻去与坐在路边休息的滑竿哥结账:

    “滑竿哥,我已经到达目的地。你们说,要多少钱?”

    “老板,这么远的山路,路又不好走,我们两个人,一共要两块大洋!”滑竿哥回答。

    “我给你们每人两块大洋!一共四块大洋,好吗?”

    “太好了!谢谢老板!”滑竿哥收下大洋,高兴地离去。

    马德顺看了看手表,已经十一点多了。他立刻提着皮箱,从前面街口下去,向右走,拐了一个弯,走了好一阵,又拐一个弯,才看见一幢土墙、黑瓦的平房,坐落在小路边的树丛中。马德顺放慢了脚步,忐忑不安地向平房走去!

    平房的大门开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妈妈,带着老花眼镜,坐在大门口,一边做针线活儿,一边不时抬起头,望一望对面的小山坡,好像是在等什么人。

    随着距离越来越近,马德顺终于认出来:“这就是金凤的母亲廖容芳啊!十年不见,她为什么变得这样苍老?”马德顺在心中,默默地想着。

    马德顺放慢了脚步,怀着忐忑的心情,终于走到大门口,停下了脚步。廖容芳抬起头来,看见一位英俊潇洒的陌生人,站在门口。她本能地站起来,取下老花眼镜,仔细地打量着对方。突然,廖容芳眼睛一亮,热泪盈眶,欲言又止!

    “张妈妈!我是德顺啊!金凤在哪里?我找您们来啦!”马德顺“扑通”一声,跪在金凤母亲面前!

    “孩子,快起来!进屋里坐!金凤学校刚打过最后一节下课铃,马上就回来了!”廖容芳扶起马德顺,激动地说。

    马德顺走进屋里,看见房屋破旧,陈设简单,心里非常难受!

    正在这时,小山坡上响起了,金凤银铃般的声音:

    “金宝慢点儿跑!妈妈追不上了!”

    随后,一个清脆的童音响起来:

    “妈妈快跑!我们到家啦!”

    马德顺立刻来到大门口,以万分焦急的心情,期待着金凤的出现!

    金凤身穿淡蓝色旗袍,外罩一件白色镂空对襟毛线外套,依然一头短发,高挑的身段,白皙的肌肤,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端庄宁静,楚楚动人,风韵不减当年!只见她,牵着一个背着书包,大约十来岁的小男孩,蹦蹦跳跳,沿着山坡小路,慢慢跑回家中!

    “金凤,您看谁来啦?”母亲廖容芳小声说。

    金凤睁大眼睛,楞了一下,立刻清醒过来,大喊一声:

    “德顺哥!”情不自禁地扑向马德顺的怀里,失声痛哭!

    金凤泪流满面,带着神秘的“微笑”,问道:

    “德顺哥,您从哪儿冒出来的呀?”

    德顺拥抱着金凤,两眼闪着泪花,深情地说:

    “金凤啊!我找您们,找得好苦哇!”

    这时,金凤拉着身边小男孩的手,对他说:

    “金宝,这就是您日夜想念的爸爸!”然后转过身来,对德顺说:

    “德顺哥,这是您的儿子!名叫马金宝!”停顿一下,金凤对儿子说:

    “金宝,快叫爸爸!”

    “爸爸!”一声清脆的童音,冲进了德顺的心田,一股暖流,顿时传遍全身!

    随后,金凤取下戴在儿子胸前的“小银锁”,对儿子说:

    “金宝,把您的‘长命锁’送给爸爸!再给爸爸磕三个响头!”

    聪明的金宝,立刻双手捧着“小银锁”,高高举过头顶,放到爸爸手里,然后跪下,给爸爸磕了三个响头!

    德顺捧起儿子送给他的“小银锁”,仔细端详,看见“小银锁”上面,刻着清晰的小字:

    “马金宝,1919年1月生。”

    马德顺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还有一个儿子,留在祖国的故乡!这个从天而降的喜讯,让他激动万分!他抱起儿子,亲吻着孩子的脸蛋儿和头发!含着热泪,哽咽地对儿子说:

    “金宝,您们受苦啦!爸爸对不起您们!”

    112、魂牵梦绕的离别

    中午,马德顺第一次与自己的儿子一道吃饭,心中感慨万千。关切地问道:

    “金宝,上几年级了?成绩好吗?”说着,就不断地往儿子碗里夹菜。

    “上五年级了,成绩全班第一!”金宝腼腆地回答。

    吃完饭,廖容芳拉着小外孙金宝,对马德顺说:

    “德顺,今天是星期六,金宝班级要开联欢会,他是班长,要提前到学校去布置教室!金凤下午没有课,您们在家里好好聊吧!我送金宝上学去啦!”说着,拉着金宝走出了家门。

    “爸爸、妈妈,再见!”金宝回头,向父母挥手告别!

    “金宝,再见!”马德顺向儿子,微笑着挥手。

    德顺打开皮箱,取出三个精致的首饰盒,打开第一个,微笑着对金凤说:

    “金凤,这是一枚10克拉的钻石戒指,送给您,我青梅竹马的恋人!”金凤微笑着,没有说话,也没有伸手去接钻石戒子。

    德顺打开第二个首饰盒,接着说:

    “这是一枚石榴红的宝石戒指,送给您的母亲,报答她对您的养育之恩!”

    德顺接着打开第三个首饰盒,继续说:

    “这是一枚橄榄绿的宝石戒指,原计划送给您的父亲,因为他老人家已经过世,暂时由您保管,待儿子金宝长大以后,送给儿子!”停顿一下,德顺接着说:

    “金凤,这是我从巴黎最著名的珠宝商店,专门给您们买回来的!试一试吧!”

    说着,就把闪闪发光的“钻石戒指”,亲自戴在金凤左手的无名指上!

    “金凤啊!这么多年,您们是怎么过来的呀?”德顺拉着金凤的手,深情地问道。

    “德顺哥,说来话长啊!”金凤开口,讲起了自己苦难的经历,像放电影一样,展现在德顺哥的眼前。

    金凤从德顺哥走后,坚决拒绝媒婆提亲;后来,发现自己怀孕,坚决与父母抗争,保住“德顺哥的骨肉”讲起;为了生活,从“聚奎书院”毕业后,到舅舅办的“千担岩小学”当老师;分娩遭遇难产,九死一生;产后没有奶,母亲每天上山割草喂奶羊,挤羊奶喂养孩子;与母亲相依为命,艰难度日;雷雨交加的深夜,在朋友的帮助下,抢救重病儿子的生命;一直讲到父亲病危,临终前才交给她德顺哥的“巴黎来信”。讲到这里,金凤已经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德顺哥,当年,看到您的巴黎来信,我曾经悲痛欲绝,想一死了之!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晚上,正当我挂好绳索,站上凳子,准备悬梁自尽时,突然,借着闪电的亮光,看见我们的儿子,在床上翻身!正是这个可怜的小生命,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深深吸了一口气,金凤接着说:

    “我下定决心,勇敢地活下去!一定要把我们的儿子,抚养成人,培育成才!”

    德顺听到这里,热泪夺眶而出,“扑通”一声,跪在金凤面前,声泪俱下地说:

    “金凤啊,我对不起您呀!身在异国他乡,我实在没有办法!”这时,德顺从怀里,取出金凤送给他的,那个装着“一缕黑发”的红布包,满面泪痕,无比痛苦地说:

    “金凤啊,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您!您不知道,我的心里有多苦!”

    金凤也从怀里,取出德顺哥送给她的,那只怀表,“扑通”一声,跪在德顺哥面前,声泪俱下地说:

    “德顺哥,我和您一样啊!……”金凤悲痛得说不下去,两人跪在地上,抱头痛哭!

    经过尽情地宣泄和释放,双方的情绪逐渐平静下来。两位有情人,相互搀扶起对方,坐在凳子上。金凤搽干眼泪,强做“微笑”地对德顺说:

    “德顺哥,我后来想通了,给您回了一封信,还寄去了我和金宝合影的照片。没想到,两个月之后,那封信被退回来了!背后贴了一张便函,说‘原地址查无此人’?”金凤深情地望着德顺哥,想听一听他的说法。

    “那是我们最悲惨的日子!我被国际大骗子,骗走了200万法郎!亨利别墅被强行拍卖,我们全家,走投无路,差一点就流落街头!”德顺停顿一下,接着说:

    “现在好了,一切都过去了!我们多次跌倒,又多次从头再来!终于打出了一片天地!不久以前,我们全家,又搬回了那难忘的‘亨利别墅’!”

    “我能想到,您一定吃了很多的苦!但我始终相信,您一定会成功的!我清楚地记得,您爸爸五十大寿那一天,曾经说过: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金凤说。

    德顺握着金凤的双手,苦苦哀求地说道:

    “金凤,求求您,跟我一起到法国巴黎去吧!带着您的母亲和我们的儿子!”德顺停顿一下,接着说:

    “我曾经给家里人讲过,我和您青梅竹马的故事,他们都非常感动!我相信,他们一定会接受您,接受我们的孩子!”

    “不!我不能去!那里有您的家庭,有您的妻子和孩子,还有您辉煌的事业!我不能去给您添乱!”金凤冷静地回答。

    “要不,让金宝跟我去!我会让他享受最好的生活,接受最好的教育!”

    “儿子,是我的一切!没有他,我不能活命!”金凤坚决地回答。……

    德顺万般无奈,不得不对金凤说:

    “金凤,我给您留下一笔钱!已经在上海,兑换成了国内通用的货币,总共一万大洋。这是银票,在白沙的银行里,就能任意兑现!”

    金凤默默地收下了这张银票。

    德顺看看手表,已经下午四点。离别的时刻终于来到了,金凤和她的德顺哥,再次抱头痛哭,难舍难分!

    “金凤,您是我永恒的初恋!您永远在我的心中!我会经常给您写信!希望能看到您和儿子的回信!”德顺泪水横流,泣不成声!

    “德顺哥!……!”金凤频频点着头,泪流满面,已经伤心得说不出话来!

    德顺坐上了返回白沙的“滑竿”,金凤带着母亲和儿子,站在高高的山岗上,与德顺挥泪告别,直到德顺乘坐的“滑竿”,慢慢消失在崇山峻岭之中!

    夕阳西下,晚霞染红了天边,长江流水,波光粼粼。马德顺乘坐的“滑竿”,在天黑之前,回到了故乡白沙。

    他很快住进了当年离别的“滨江旅馆”,去杨正福的父亲家里,取走了“豆腐新产品”的资料,和父亲写给儿子杨正福的亲笔信。

    第二天一大早,马德顺穿上一身便装,到商店购买了香烛、纸钱、鞭炮、贡品,赶到“大旗山”上,去拜祭父母双亲的坟墓!

    随后,马德顺又分别来到大姐、二姐原来的住处探望,邻居告知,他们几年以前,就搬家离开白沙,下落不明。

    马德顺带着太多、太多的遗憾,离别了魂牵梦绕的故乡,启程返回法国巴黎!

    113、李晓亮慷慨助人

    中国白沙镇,“千担岩小学”

    这是一个星期天,学校传达室工友李晓亮师傅,在“千担岩小街”购买生活用品,正巧遇见张金凤带着孩子,和母亲廖容芳一道,在小街上购买了一捆劈柴,正在与樵夫商量。

    廖容芳说:“大哥,麻烦您帮我们送一下,我们母女俩带着孩子,的确有困难。”

    樵夫问:“路有多远?”

    张金凤说:“不远,前面路口下去,转两个弯就到了。”

    樵夫说:“再加五毛钱,我就给你们送。”

    张金凤正准备付钱,李晓亮走上前去说道:

    “张老师,不要付钱了,我顺路帮您们扛回去。”说着,就把一捆劈柴扛在肩上。

    “不行!不行!李师傅,不要累着您啦!”张金凤说着,连忙把劈柴往下拉。

    “不累!不累!我有的是力气,这不过是举手之劳!”李师傅已经迈步向前走去。

    “李师傅,您手里的东西,我帮您拿着。”廖容芳立刻接过小李手中的肥皂和牙膏。

    到家以后,李晓亮放下劈柴,说道:

    “张妈妈,快放寒假了,我有的是时间,您们家有什么事,就叫我一声!”

    “李师傅,歇一会儿吧,吃过中饭再走!”张金凤立刻挽留他。

    “不用啦,张老师,时间还早着呐。”李晓亮说着,接过肥皂、牙膏,就快步离去。

    学校放寒假的第一天,李晓亮到“千担岩小街”的杂货店里,买了一把砍刀,一根扁担,两条绳索;又在路边小摊上买了几个烧饼,就进山去了。……

    黄昏时分,李晓亮挑着两大捆劈柴回来,送到张金凤家里,对母亲廖容芳说:

    “张妈妈,我砍了一点劈柴,给您们慢慢烧,用完了我再去砍。”

    “使不得!使不得!不能让您白累一天。”廖容芳话音未落,张金凤已经掏出两块银元,放进李晓亮的口袋里。李师傅立刻从口袋里取出银元,放在桌上,生气地说:

    “张老师,您太小看我了!我诚心诚意帮助您们,难道就是为了钱?”

    “李师傅,请不要误会,我没有恶意。您付出劳动,是应当得到报酬的。”张金凤说。

    “您要是付钱,我马上把劈柴挑走!再也不会到您们家来!”

    廖容芳微笑着说:“李师傅,不要生气,劈柴我收下,但是,您必须在我们家吃晚饭!”

    “张妈妈,饭就不吃了。我带进山去的烧饼,还没有吃完呐!”李晓亮说。

    张金凤微笑着说:“烧饼您留着,明天早上吃。今天晚上,吃我烧的饭!”

    李晓亮气消了,微笑着再也没有说话。张金凤立刻系着围裙,走进了厨房。

    利用寒假,李晓亮多次进山,砍了不少劈柴,给张金凤家的厨房,堆了大半屋子。实在堆不下了,李晓亮就把多余的劈柴,挑到小街集市上去卖,遇见一位卖药材的老人。

    “老人家,今年高寿啦?”李晓亮主动问话。

    “六十岁啦!”老人回答。

    “看不出来!您满面红光,精神抖擞,哪里像六十岁的人呐!”李晓亮说。

    “山上树木茂盛,空气清新,还有人参、灵芝补养,山里人都健康长寿!”老人说。

    “人参?灵芝?是野生的吗?”李晓亮问。

    “有野生的,也可以自己种!那东西,可值钱了!种一年人参,拿到城里去卖,十年也花不完啦!”老人回答。

    这时,有人来买劈柴,李晓亮卖掉劈柴,与老人挥手告别。

    转眼就到了中国农历的春节,廖容芳对女儿说:

    “金凤,小李师傅的爸爸妈妈都不在了,无家可归,一个人孤苦伶仃的,是不是请他到我们家来过年?”

    张金凤迟疑了一会儿,勉强地回答:“可以。”

    “您去叫他一下,好吗?”廖容芳接着说。

    金凤犹豫一下,说声:“好的。”然后,走出家门。

    不一会儿,李晓亮跟着张金凤回到家里,一进门,就跪在地上给廖容芳磕头三个:

    “张妈妈,小辈给您拜年啦!”说完,就递上一个红包。

    “起来,起来!拜年我接受,红包您留下!”廖容芳说着,就要扶起小李。

    “红包,您一定要收下,否则,我绝不起来!”李晓亮说。

    廖容芳无可奈何,只好收下红包。李晓亮转身,抱起金凤十岁的儿子马金宝说:

    “金宝,叔叔送您一件礼物。”从怀里掏出一对银手镯,问道,“喜欢吗?”

    金宝回头看一看妈妈,张金凤犹豫了一下,对儿子说:

    “金宝,快谢谢李叔叔!”

    “谢谢李叔叔!”马金宝天真无邪的童音,打破了寒冬的寂寞!李晓亮给马金宝带上手镯,带他在门前放起了鞭炮!笑声和欢呼声,又充满了这个山间小土屋!

    114、种人参大山寻梦

    冬去春来,山村恢复了勃勃生机,树木发芽,桃花盛开,蜜蜂飞舞,一片春意盎然!

    学校早已开学,李晓亮经常利用星期天,帮助张金凤家里,干一些挑水、买米、劈柴之类的体力活儿,与家里的大人、小孩慢慢熟悉起来!

    每当学校放学的“铃铛”响过,李晓亮就在传达室窗口,静静地等候着张金凤老师的出现,盼望着与她点点头、招招手,目送着她走出校门!随着时间流逝,李晓亮的“静静等侯”,变成了“焦急等待”;一天看不见美丽的张老师,他心里就非常难受;看见了张金凤,他又不敢对视,心跳加快,热血沸腾!李晓亮明白,他爱上了这位比自己小一岁的,高雅、端庄的女神!只好痛苦地压抑在心中,不敢流露出来!

    因为,李晓亮听说:张金凤老师的丈夫,在法国留学。但是,不久以前,张老师寄往法国的挂号信,为什么又被退了回来了呢?退信便函上写着:“原地址查无此人”?难道丈夫抛弃了,美丽的妻子和可爱的孩子?躲藏起来了?李晓亮百思不得其解!

    这一天黄昏,学校放学的“铃铛,早已响过,迟迟不见张金凤走出校门。等到全校师生都走完了,李晓亮想:是不是张老师在办公室里加班?他跑到“综合教研室”门口一看,大门紧闭,室内电灯不亮;再走近窗口一看,屋里没有一个人!

    “是不是张老师下午没有到学校?他家里出了什么事?”想到这里,李晓亮向张金凤家里飞奔而去!

    大门开着,李晓亮冲进里屋,看见张金凤流着眼泪,端着茶杯,正要给母亲喂药!廖容芳躺在床上,两眼紧闭,呼吸急促,脸色潮红!外孙马金宝,也在床边哭泣!

    “张妈妈,怎么啦?”李晓亮问。

    “妈妈病了!我下午请假到乡村诊所去拿药!刚回来,没想到病情加重了!”

    李晓亮摸了摸廖容芳的额头,发现很烫,急忙说:

    “张妈妈正在发高烧,吃点药解决不了问题,必须马上送到诊所去打点滴!”说着,扶起廖容芳,对金凤说,“给她加一件棉袄,我背着他去,外面风大,病人怕冷!”

    张金凤把儿子锁在屋里睡觉,跟着李晓亮,护送母亲来到乡村诊所,医生经过检查,立刻为病人输液,一直忙到半夜,廖容芳病情得到缓解,高烧退了,慢慢睁开了眼睛。医生为病人重新开了药,李晓亮又背着廖容芳,借着星光,艰难地行进在乡间小路上。

    回到家里,张金凤给母亲喂了一点稀饭,吃了一遍药,扶着母亲睡下。李晓亮走到床边,对廖容芳说:“张妈妈,您好好休息,我回学校去了。”

    “且慢!”廖容芳拉着李晓亮的手,吃力地说,“我已经风烛残年,可能不久于人世!”她转过头来,继续对女儿说,“金凤,扶我坐起来!”她拉着金凤的手,对李晓亮说:

    “晓亮,我把金凤托付给您!如果我有个三长两短,您要好好待她!”说着,将张金凤的手,放到李晓亮的手里!金凤痛哭流涕,泣不成声!

    很快到了学校放暑假,李晓亮又上山砍柴,挑到小街集市上去卖,又一次遇见了那位卖药材的老人。

    “老人家,又遇见您啦,我们真是有缘分!”李晓亮说。

    “小伙子,古人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见面不相识!”老人回答。

    “老大爷,说心里话,我还真的想跟您,进大山里去种人参。”李晓亮说。

    “此话当真?”老人问。

    “当真!”李晓亮回答。

    “那好,十天以后,我还会来卖药材,您做好准备,跟我进大山!”

    李晓亮向校长辞去了传达室的工作,积极做好出行的准备,临行前,来到张金凤家里。

    “金凤,我决心进大山种人参,等我挣了大钱,回来娶您!”李晓亮对金凤说。

    “晓亮,您要慎重,大山里,人生地不熟,如何立足?”母亲廖容芳问。

    “张妈妈,不用担心,有一位种药材的老师傅带着我!”李晓亮回答。

    “学校的工作,怎么办?”张金凤问。

    “我已经向校长辞职了!”李晓亮回答。

    十天以后,年轻气盛的李晓亮,果然跟着“药材老人”走进了深山老林,开始了“种人参,发大财”的梦想之旅!

    第一年,一帆风顺,李晓亮经常写信回来,向母女二人报喜,不时汇一点钱回来。第二年,来信逐渐减少,后来就没有音讯了。

    很久以后,从大山里传来消息:李晓亮在大山里挖人参,不小心掉下山沟,摔断了一条大腿。是“药材老人”和他的小女儿,救了他一条命!

    李晓亮在老人的“森林小屋”养伤,由老人的小女儿精心照料。日久生情,李晓亮伤愈后,就与老人的小女儿结为夫妻!定居在大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