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混娱乐那个圈
繁体版

第六十二章 拍摄与杀青

    五月二十五日,电锯惊魂没有惊动任何人,低调开机。

    第一天没有正式拍摄,而是进行剧本围读,包括今年的这边的龙套,今天也参加了剧本围读。

    他们虽然镜头不多,但是要让他们明白自己在拍摄期间的定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以及拍摄时候需要做出那些努力。

    拍摄筹备越周全,拍摄时候就能越省钱。

    很多外行认为导演很简单,就是坐在摄影机后面看监控,喊开始结束。

    但其实,导演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干得了的。

    导演需要三大能力,第一就是艺术审美和艺术表达,这一点决定了导演的潜力和高度。

    每一个镜头,还没有拍出来,导演心里其实就已经有了印象。

    而且还不能是一个镜头,而是所有镜头都要有一个风格。

    要不然,电影就会呈现割裂感。

    冯裤子的非诚2为什么被骂?就是因为他应付差事,电影前后割裂,根本不像一部电影。

    就连普通人都能看出是拼凑出来的,说明他的准备工作做的太敷衍了事。

    妮基卡罗的花木兰虽然拍的节奏很差,意识形态在东西方都不讨好,可是这部电影筹备期就超过一年。

    电影里需要拍那些镜头,她前后四次来华夏,费了两个月的时间,才确定下来每一个镜头如何拍。

    很多人骂电影框架歪了,但是每天否认里面的画面,包括武打设计都很美,很精彩。

    导演前期筹备需要耗费的精力,普通人根本想不到。

    雷朋这次筹备这么轻松,一方面是摄影师是他大伯,他们两個人都清楚地知道对方的能力,少了许多沟通环节。

    其次就是这部电影几乎在一个摄影棚里面就能拍完,不用耗费几个月时间取景。

    要是拍极速家族,这个程序就不能省心。

    导演需要的第二能力就是管理能力,一个剧组最少几十人,多的甚至几千上万人,如何调度,怎么让所有人听你的安排,派出想要的画面,没有管理能力可不行。

    相比之下,最后一个技术能力,其实有很多人可以替代了。

    摄影有摄影师,化妆有化妆师,剪辑有剪辑师,配音有配音师,管好他们,影片的基本线就有了提升。

    当然,最后达到什么高度,还是要看导演的。

    剧本围读除了对台词,关键的是让每个人找准定位,所以哪怕这部电影的台词不多,依旧讲了一天。

    大部分时候,都是雷朋在跟每一个演员交流。

    所有人一开始还有些忐忑,觉得雷朋这个人太年轻,但是通过这次交流,他们也能一定程度了解导演的水平。

    这个剧组就是雷朋说的算,没有人会傻傻地挑战他的权威。

    第二天,就开始了正式拍摄,首先拍摄的是少数外景。

    拍摄很顺利,雷朋与大伯配合默契,用了三天时间,加拿大这边的龙套们基本上就完成了拍摄。

    不到一周,关于警察,医生老婆,绑架者,医院的场景就全部拍完。

    接下来,不赶时间了,就开始了摄影棚里的拍摄。

    瑞安雷诺兹现在当然没有以后的天赋,但是现在的他也没有开发出喜剧天赋,让他扮演一个陷入绝境的苦大仇深的角色,还是能完成要求的。

    相比之下,医生戈登的演技要求更高,他要有层次地将一个穷途末路的角色演活,NG的很多次。

    而另一位主演托宾贝尔,他的相貌本就是演恶人的特型演员,演了一辈子坏人。

    他站在镜头前面,不用演就像一个恶人。

    关于他的镜头几乎都是一次过,便宜又好用。

    又是一周的时间,耗费二十天,实际拍摄十四天,整部电影杀青。

    对这部电影,雷朋不是很在乎,但也不想出任何纰漏。

    他每一天拍摄完,就会将所有镜头重新拷贝一份原始胶片,从头到尾浏览一遍。

    而陈耳和大为也是如此,三人交叉检查有没有穿帮的镜头,有没有需要补拍的镜头,有没有录上人声。

    只有完成了这些工作,他才能睡一会儿。

    大为和陈耳现在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雷朋虽然是个新人,可是在片场展现出来了娴熟的管控能力。

    他拍片会做好细致的准备工作,每一个光线照射的镜头,需要角色露出多少轮廓,阴影对比比例,都会先一一试验好,找准每一个位置。

    等到拍摄的时候,几乎都是一遍过。

    这个能力,是他们都没有学会的。

    陈耳和大为就心甘情愿地当光替,希望通过亲身体会,掌握到拍摄过程中的技巧。

    这些技巧是在学校里根本学不到的,只有雷江这样有几十年经验的摄影师,才能把握好分寸。

    让他们更佩服是不仅仅是这些经验,还有雷江拍摄时候的举重若轻。

    他特制的摄影机把手可以从左右,下方单手握持,稳定又奇异地变换拍摄角度。

    比如拍摄戈登医生锯自己的腿,一般摄影师都会采取双机位拍摄。

    他们也是双机位,可是雷江在拍摄的时候三度换手,把摄影机从远到近,从人脸的不同角度,不同方位拍摄,形成了一个流畅的恐怖画面。

    看到拍摄的素材,就能给人沉重的压力,氛围制造的出神入化。

    不过这个能力即使知道,也学不来。

    首先没有雷江的稳定性,其次也没有他那么大力气。

    单摄影机带胶片大约十三公斤,一般人一只手就拿不动,更不要说保持稳定。

    如果带上支架,稳定器,更是几十公斤重,需要专门的滑轨与吊轨吊起来。

    可是雷江快七十岁了,依旧能扛着笨重的设备拍摄。

    不论摄影技术高低,光是力气都学不来。

    他这个大师级别的摄影师,用在一部室内小成本恐怖片,真的是浪费啊!

    他们也误会了一点,认为雷朋的能力都是他大伯教的。

    但是实际上,他的管理能力是前世在探索频道担任纪录片制片人的时候积累的经验。

    而且艺术设计,也是大伯教不了他的。

    但是雷朋对大伯的敬意,没有半点打折,他的一切,都是大伯带给他的,传授给他的。

    电影杀青的时候,雷朋长舒了一口气,只有一种轻松的感觉。

    可是大伯呢?开心的像个孩子,脸上洋溢着幸福与满足的笑容。

    (电锯惊魂的情节诸位读者老爷都很熟了,拍摄过程就不细写。雷朋的第一部短片,第一部极速家族,到时候会好好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