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医女种田忙,禁欲夫君扛不住
繁体版

第3章我能治好哑巴

    这样的经历让苏毓对喜儿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因为她也曾被亲生父母遗弃在山野,幸好遇到恩师收养,才得以成长至今。

    对于江子陵,苏毓心中的好感又增几分。

    她轻轻抚摸喜儿的小脸,微笑着打招呼:“你好呀,喜儿!”

    喜儿却吓得躲到江子陵身后,只探出一只眼睛偷偷打量苏毓。

    “她不会说话,从出生就不会哭出声。”江子陵坦然道。

    苏毓听闻一愣,立刻捕捉到关键信息。

    “连哭都没声音?”

    见苏毓面色严肃,江子陵点点头:“有什么问题吗?”

    “让她配合一下我,我要给她检查。”

    在江子陵的耐心安抚下,喜儿渐渐不再害怕苏毓。

    这一幕让苏毓更加确定自己的判断:

    世间多数哑巴源于耳聋,而这孩子能听到声音却无法言语,极可能是因后天所致。

    经过一番仔细检查,苏毓得到结论:“她并非天生哑巴,而是后天被人下哑药。”

    江子陵震惊:“什么?有解药吗?”

    苏毓惋惜地摇头:“看来她在刚出生时就被喂了药,我也不敢保证一定能治愈。”

    江子陵急得眼眶泛红,竟要向苏毓下跪,被苏毓急忙阻止:“你这是做什么?”

    “我的腿不治都可以,但喜儿只是个孩子,求你一定想办法帮她。”

    苏毓无奈答应:“放心,我会竭尽全力的。还有你的腿,是否治疗,还需我详细检查后再做决定。”

    赵氏未能如愿看到江子陵出丑,心中愤愤不平。

    “小贱人,我看你能撑多久!”

    苏毓全然不顾她的腹诽,已经开始利索地处理鱼肉。

    此刻,这对父女都是残疾人,苏毓自然不指望他们能烹制出什么佳肴来款待自己。

    可家中食材匮乏,翻箱倒柜只找出一点面粉和调料。

    好在上好的食材只需最简单的烹饪手法。

    片刻工夫,苏毓便熬出一锅色泽雪白的鱼汤,搭配自制的手擀面,那滋味,堪称一绝。

    香气瞬间弥漫整个院子,赵氏也嗅到,但碍于苏毓先前的态度,她不便上前讨要。

    苏毓看着江子陵和喜儿津津有味地吃面,心中满是成就感。

    前世跟随口刁的师傅,苏毓的厨艺早已练就得炉火纯青。

    饭饱酒足后,苏毓不忘履行承诺,给江子陵的大哥沈长平送去一碗。

    只见沈长平虽卧病在床,但衣着整洁,房间内并无异味,苏毓便知他被照料得极好。

    一女子接过了苏毓递来的面条,感激地道:“谢谢弟妹,咱家穷,没能给你办个像样的迎娶仪式,但好在老二这人心眼实诚,对你肯定错不了。”

    苏毓轻轻点头,心中赞同:江子陵确实是难得的好人。

    她们边吃边聊,苏毓得知这女子叫谢杏花,膝下有仨闺女,此时正跟着爷爷在田里忙活呢。

    她还打听了家里其他人的状况,得知兄弟俩的伤都源于多年前上山打猎时遭遇野猪袭击。

    更让苏毓震惊的是,当年江子陵为了救大哥,才导致自己腿部受伤。

    尽管大哥因此瘫痪,但若非他及时出手,大哥怕是早已不在人世。

    然而,有人却恶意散播谣言,说他命中带灾,不仅克死母亲,还连累大哥。

    他本人又不爱解释,所以直到二十五岁仍未能成家。

    看这边聊得热络和谐,赵氏在一旁气得咬牙切齿。

    她怒气冲冲地走过来,对谢杏花冷嘲热讽:“你个不下蛋的母鸡废物,也配吃这种好东西?”

    谢杏花眼中泛起泪花,强忍委屈:“这是弟妹特意为长平补身子做的。”

    赵氏瞥了一眼床上的病人,鄙夷道:“他那破身子补什么?补了就能干活不成?”

    “我孙子大壮正在长身体,这就该拿给他吃。”

    说着,她便要去夺谢杏花手里的碗,却被苏毓挡住。

    苏毓无语,这老太太怎么总喜欢抢人家的东西?

    “我看你是自己想吃,脸皮真厚的老家伙。”

    被人如此直白地戳穿心思,赵氏脸色瞬间挂不住:“你胡说什么!”

    “我胡说?你那宝贝孙子才几个月大,他能吃面条吗?”

    “这鱼是我下河抓的,这面是我亲手煮的,专门给大哥补身子,我看今天谁敢动!”

    苏毓语气强硬,态度决绝。

    从谢杏花那里了解到,赵氏简直是个恶毒婆婆,最擅长得寸进尺,苏毓可不吃她那一套。

    见硬抢不成,赵氏竟开始撒泼耍赖,拍着大腿哭喊起来:“我不活了,新媳妇刚进门就虐待我这老婆子,没有天理了!”

    她凄厉的哭声引来村民们探头张望,想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

    见人围过来,赵氏哭得愈发卖力:“大家都来评评理啊,后妈难做啊,我含辛茹苦把他们兄弟俩拉扯大。”

    “如今我只是想为奶水不足的孙子讨碗鱼汤补身体,就被如此欺负,真是蛇蝎心肠啊!”

    “我命好苦啊……”

    面对赵氏的嚎啕大哭和江子陵的满脸焦虑,苏毓却镇定自若。

    她双手抱胸,看着眼前这场闹剧,暗自感叹:真行啊,几句话就能搅动是非,混淆黑白!

    不过,造谣嘛,谁还不会呢?苏毓也不含糊,扯起嗓子便演了起来:“乡亲们,你们既然都来了,就给评评这理吧。”

    她挤出几滴泪花,“我和子陵,既无父母的指婚,也没媒人的牵线,更别提那些个婚嫁习俗,我们就是两个苦哈哈,搭伴熬日子。”

    “可就是这样,婆婆她偏要找茬,硬是要夺走我们辛苦抓来的鱼自己享用。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还有个哑巴娃饿得直哭,我能答应吗?哪晓得她竟这般恶毒,往我身上泼脏水!”

    “我刚过门就被这么对待,分明是想吓唬我离开,好让子陵一辈子打光棍儿!”

    苏毓愤然道,“虽说是继子,也不能这么狠心呐!您到底安的什么心哪?”

    这一席话,苏毓说得声情并茂,哭得那叫一个楚楚可怜。

    对这群只爱围观不爱动脑筋的村民们来说,足以引发他们的热烈讨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