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当你把事情做到极致
繁体版

第15章 绝望中的一线生机?!(求收藏,求追读)

    晚上八点二十七分,手外科练功房。

    周岩青看着老师龚毅都被师弟发微信信息“惊动”,特意从家里穿了一套睡衣就匆匆赶来练功房,看向范子为,语气严肃:“子为你这不是多此一举嘛?”

    “今天让师父看到和明天让师父看到,不一个道理么?”

    周岩青面对着范子为耍起了师兄威严,马上让范子为紧张立正起来。

    但龚毅却双手一边揉着眼眶,一边笑骂:“周岩青你这架子比我还大是吧?现在就开始摆起谱了。”

    “我告诉你,今天看到和明天看到还真不一样,现场看到和视频看到,那又是两种概念!”

    说完,龚毅正好揉完了眼眶,平静大口呼吸了好几次。

    又才说:“岩青你知不知道,我们组的李钟、董主任的新晋博士朱勤,现在都才到皮冻缝合这一关,他们的年纪,已经接近三十岁!”

    “而你,现在才二十六!”

    周岩青本科五年,硕士第三年,刚好到二十六岁。

    “仅论缝合术,都快接近将博导变‘技师’的标准,你真以为,这种读书梯子真的那么好跨过啊?”

    “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我们医院的手外科青云之梯,就仅仅比你现在的缝合术水平高两个层级。而它,是特意为来我们手外科的博士,拿更多的人才引进费用而准备的。”龚毅的思维,此刻非常清醒。

    医术不是游戏,医生的人生更不是简单的打怪升级,医术的每一步提升,都是长年累月的水磨工夫!

    当然,这个世界是有特殊天才的,‘他们’虽然少,但也存在。

    “皮冻,皮冻,又买来了!”龚毅说完话后,小规培赵圭端来了制式皮冻。

    龚毅看了,捋起袖子,不耽搁任何时间:“师父亲自给你切口子。”

    说完,龚毅拧起一把柳叶刀,下手非常稳健地给周岩青切了三条口子。

    偏头看周岩青欲言又止,将手术刀一放,大手一挥:“不要怕浪费,虽然平时你们练皮冻缝合的时候,一方块是切八刀九块。”

    “但没关系,岩青,你以后再练习的时候,就按照这个标准切,我们就切三刀四块,师父给你报销。”

    看着龚毅的欣慰与高兴之色,周岩青便点了点头,不再多废话,而是直接开始操作起来。

    豆腐深浅缝合完成后,就来到了拉伸皮筋缝合的前一关,也就是皮冻缝合。

    皮冻质脆,更易被缝针勾裂。

    这一关,是成熟医生的象征,是本院的主治李钟,手外科的博士朱勤,用前三十年苦修换来的结果,它并非是小打小闹。

    天赋一般的人,想要到这一步,也只能和李钟等人一样,用年纪、用汗水慢慢熬练,天才则是用自己的绝对天资,领先一步。

    周岩青一针一针勾勒,一步一步慢慢缝合!

    龚毅、范子为、赵圭三人,则是屏住呼吸,争取不打扰。

    其实,周岩青之前已经缝合了几次,都已经达到了超高的水平。

    这一关闯过去,需要的是三刀四块口,正反两面六个口子,共计九十针缝合,标准缝合率达到95%,也就是其实还有两到三针的容错率。

    之前,周岩青的“翻针”率仅一针到两针!

    时间如水,一晃就是四十多分钟过去。

    九十针,一针二十秒,不休息、无间断、缝线无限长、缝针无限锋利。也需要一千八百秒,半个小时的时间。

    现实不是理论。

    但即便是等候的时间不短,龚毅看到了缝合的结果后,满脸都是欣慰之色,整张脸差点笑成菊花……

    “师父,缝完了!”周岩青竖立,等候老师的检验。

    龚毅点头,说:“缝合得很好……”

    然后看向范子为和赵圭,雨露均沾般说:“剩下的皮冻,你们两个玩一下吧,玩坏了也没关系,下去尽情买,看到什么耗材买什么,等会儿给我发账单我来报销。”

    “我找你们师兄有点事情。”

    龚毅领着周岩青就要往外走。

    范子为闻言点头,接着轻声说:“我师父要带我师兄钻小树林了……”

    “你说什么?”龚毅回头,小跑着轻踹了范子为屁股一下。

    “师父,我错了……”范子为就一个蠢逗比。

    开始念咒语:“我爱吃皮冻,我吃皮冻不吐肥肉皮,我……”

    ……

    机能学实验室大楼外,暗幕四寂,今日无星,唯有路灯的微薄亮光,如黑夜里的荧光之火。

    “岩青,师父,其实很愧疚。”龚毅突然变得安静,平日里灵动的小眼都平静下来,语气也逐渐缓和。

    周岩青抬了抬眼皮,语气略疑惑:“师父,您别这么说…”

    硕士研究生复试阶段,分复试和调剂两个阶段。

    复试期间,研究生导师和科室,是知道你初试的笔试考了多少分的,而调剂的话,大家都只关心谁会来,而不会关注你是怎么来的。

    所以,知道周岩青是积水潭笔试第一调剂回衡大附一的人非常非常少,可能科室里就只有董丛跃和龚毅两人知道。

    进步是综合因素,学生的资质、教师的资历和火候、学习的资源环境等,都会影响进步的速度。

    “如果你遇到的导师不是我的话,甚至是董主任,可能你现在就不需要这么难了。”龚毅的双眼中,满是心疼。

    龚毅只是个硕士生导师,拿到的科研经费就只是省级的那么二三十万。

    就这么些,还得均匀地分给自己下面的鸡崽子们,周岩青的师兄,周岩青师兄的师兄,周岩青。

    周岩青的资质极好,早早地就把配额花完了,换算成了一篇三区论著类型的基础科研sci文章。

    sci,论著,基础科研。

    这种级别的文章,发表的难度非常大,含金量也很高。

    中南大学的博士毕业规定,就只要两篇即可。

    然而?

    现在的医学太卷了,庞大的基数下,总有一些资质卓越的人,在硕士期间,就会发表二区甚至一区的sci论文。

    周岩青为什么没发呢?

    没钱。

    周岩青自己没钱,龚毅也没钱,龚毅也要不到更多的钱,能力就这么点!

    龚毅更知道,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带教周岩青。

    而大型教学医院里的教学规模,十分顺畅,博士师兄小讲课,两三天一次,主治副教授中讲课,一周一次,大老板偶尔小讲课,一个月一次。

    衡大附一这里,没讲课,全靠自由练习,自主发挥,给你讲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没了!

    资源在进步中占据的比例会很大,周岩青,逐渐沦为了普通的平凡人,他的操作进度、文章数量,竟然与刘东阳、郭聪煜等人相当。

    “师父,现在或许,能看得到点希望了……”周岩青的情绪十分稳定。

    这种事,他已经消化了很多年。

    更何况,大家都是普通人,普通人就是被惊涛拍打,随波逐流。有强的人来战,就只能硬扛,扛不过就换个位置,换个方向,灰头土脸。

    小硕士,在医学殿堂里,就是普通的芸芸众生,不是什么高学历人才。

    龚毅点头:“是啊,是有点希望了。”

    抬头,看着这路灯,仿若暗夜中唯一的启明灯,它不大,却至少可以让周岩青和龚毅二人勉强识得清楚方向。

    龚毅,主任医师,在医学的殿堂里,不过就是稍微高级点的芸芸众生,他还能将一个天才磨灭成类普通人。

    “今天还去练功房吗?”龚毅问。

    “去,时间还早,我再练练。师父您早点休息吧。”周岩青还有切开术一万次的任务,每一点的时间都觉得很紧迫。

    周岩青往练功房里走,龚毅则骑上小电驴往家方向赶。

    周岩青没有回头,龚毅则是一拧电阀三回头,直至周岩青的身影消失不见,龚毅才径直冲进了黑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