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制霸全球
繁体版

第三十五章 蔡京上位

    且说那李寻欢玩了一把COSPLAY,扮演了一把包青天,为民除害,受民众景仰。大虫高衙内被罚三年挑大粪。唱了半首曲子,开封有个包青天,在民间受众极广,隐约有盖过,沧海一声笑的趋势。

    再说那南侠展昭,事后,才知,居然是一代剑术高手,金剑先生---李助。

    还有那都头杜壆,湖北襄阳人氏。一杆丈八蛇矛枪,马上功夫,无人能及。就连那林冲,单打独斗,也不是对手。

    李寻欢看过四大名著,深知,这两人都是当世一等一的大高手。

    好在一场抢演,为民作主,正义且光伟正的高大形像,深深折服了二人。一番武力比试之后,惺惺惜惺惺,英雄爱英雄。就多了两个大师级的兄弟兼手下。

    至于王朝马汉,张龙赵虎,以及那些差人,都回归本行。张龙倒也不错,被人推举为街头老大,保管那5000两银子,分派众人,进行街道的修缮与清洁卫生,维护秩序,等等。

    回到枢密院,李助与杜壆,都被安了个身份。成为了有编制的大宋枢密院公务员。

    惬意的喝了口茶,好事连连,一帅哥前来报道。原来是那神剪手花荣来了。

    一番寒喧,诚心结交后,给花荣派出任务。同石迁一起去送信。

    事情很快办完了。当天就接到了那蔡京的拜贴。

    一大一小,两头狐狸见面。相谈甚欢。蔡京也知道小李同学的能量,很痛快的愿意给100万两出来,并答应上位后,给最优惠的待遇。就此协议达成。

    李寻欢白捡100万两。当然,就算人老蔡啥也不给,也会很快的复相。只是老蔡不知道呀,直到死,都还念李寻欢的情,认为是李寻欢帮了大忙。

    文举武举,都快到了。加上这天南海北的武功高手们,或,自认为是武功高手们,都在朝东京赶来。

    东京城,是一个人口超过100万的人超级大都市,实为当时,地球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没有之一。是的,没有之一。

    赵挺之的日子,最近有些烦,有些烦,有些烦,这小日子过的,有点难堪……

    自己的儿媳妇,虽然和离了,但还是风云人物,自带流量,粉丝无数。本身和离就有点面子上不好过了,却又不知矜持,当晚跟那李寻欢睡了。

    你说你睡就睡吧,又写什么诗哟。又唱什么歌哟。

    一下子,好事之人,特别是李清照的粉丝们,打鸡血一样的,传唱那,侠骨柔情的:沧海一声笑。文人士子们,却一个个的念叨那什么:凤凰台上忆吹萧。

    当然,不管李清照怎么解释,众人皆认为,这词肯定是李清照写的,怎么可能是李寻欢写的嘛。同时又感慨,一代婉约大师李清照就这么被李寻欢给收入房中,真是郎才女貌,两人都是大才,总之,那是完美,远胜于嫁那赵明诚。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这赵明诚要说也是才高八斗这辈,但跟人家文抄公李寻欢一比,高上立判。货比货得扔呀,人比人得气死。

    不光老赵,赵挺之难过,这小赵,赵明诚也难过。

    赵明诚本来去青楼,想喝点花酒,作作诗词,听小姐姐们唱歌,以解心中郁闷,不曾想,听的却是什么,沧海一声笑,开封有个包青天。

    当即,酒也不香了,心情也抑郁了,看谁都觉得,别人盯着自己的眼神,有点怪怪的。实在受不了那个气氛,回家里喝闷酒,睡闷觉吧。

    时光就这么过着,没多久,官家是实在受不了,这乌烟瘴气的朝堂,当然,主要是木得钱进帐,乱糟糟的,罢了老赵的相国之位,让捞钱好手蔡京归位。

    蔡京系,树大根深,老蔡接手相位后,立马就着手理顺朝中各种关系。暂时算是稳住了乱糟糟的朝堂。

    这下子,正好是到了正和元年,也就是1111年,老蔡复相,又抖起来了。

    李寻欢也在快速的有条不紊的准备着。抄家收的地租、房子、商铺一一整合。人才四处招揽,大量买粮食,布匹。流民中,进行施粥。

    渐渐的,李寻欢多了个江湖名号:雪中炭,大善人。

    江湖中人,有急难者来投,一律的,好吃好喝,临走,送包银子。

    慢慢的,江湖中,赛孟常,雪中炭,大善人,诸如此类的好名声,就被这江湖好汉以及有心人的大力宣传下,越传越广。甚至有些好汉,慕名来投。

    李寻欢整合了不少房子,人手多了起来,房子也就不再空荡荡。作事,也流畅了许多。不再像以前那样,身居高位,光杆司令,办个事,也没个心腹之人。

    从皇宫偷出来的女人们,也有了各自己的屋子,小院。只是她们身份过于敏感,不敢让其与外界接触。李清照和小武,则是一天天自由的很。

    三个女人一台戏,李寻欢也终于尝到了,女人多的苦恼。福至心灵之下,文抄了,麻将与扑克牌。一种新的玩法,在引流大神李清照的带领下,风靡大宋。

    李寻欢也终于开起了会所,作起了各种生意。把各路人才,慢慢的安排岗位。

    反正手上的银钱多,李寻欢大量的买房子,别人大老远的来投奔自己,不能搞的连个住的地方都没得吧。

    对于田租这块,更是夸张。被抄之人家中,收出来的地契,李寻欢让这些佃户们,只用出3成。多出来的粮食,按市价回收。至于往年所欠的欠条,一把火了帐。

    雪中炭、大善人之名就出于此。更是很多人在家中,不拜佛来不拜神,都是给李寻欢立了长生牌位,拜那李大善人。

    在闻军师的暗中操作下,像很多流莺,说书人,江湖人,闲汉,天南地北的生意人,酒坊,等等,到处都有打点,进行刻意传播。

    民间养望渐成。

    天气渐凉,秋意越来越浓了。

    恩科快开始了,各路学子,武举,陆陆续续的来到了这东京汴梁城。好不热闹。

    李寻欢找了一个临街的茶楼,看着街上人流涌动,轻摇纸扇,嘴里哼着:“吾在那成楼观风景,却听那城外闹纷纷~~,原来是那司马懿带来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