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从返城知青开始
繁体版

第十四章:头版

    没有血泪控诉,没有知识青年对自身命运的嗟叹,没有苦大仇深。

    有的只是生活的趣味,和年轻人特有的开朗和热情。

    这书看得真让人高兴啊,还有就是……让人饿。

    在以前,写美食写吃穿享受,甚至写日升日落、花开花谢,写生活中的小确幸都属于资产阶级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是要被批判的。

    第一本美食题材,苏州作家陆文夫的《美食家》要在两年后才会发表。

    至于汪曾祺的螺蛳、太湖三白、高邮咸鸭蛋、湖州粽子,系列美食散文发表出版,已经是十年以后的事情。

    《棋王》可谓是开了美食题材的先河。

    任月萍自然知道开创新题材在文学创作中意味着什么,这位青年作家脑子究竟是怎么做的,竟然能够想出这种东西。

    寻常作家能够想出美食题材已经是相当了不起的,而这位作家还在此书中开创了棋类竞技题材。

    任月萍想到这里,不禁跌足:“美食和象棋竞技都可以写两本书了,结果被合进一部小说里,这是随意浪费自己的天才,这是犯罪啊!”

    岂有此理,是可忍孰不可!

    不觉中,任月萍心里已经拿唐均当一个合格的作家看待。

    虽然气恼、虽然惋惜,但还是津津有味地读着,一读都收不住。

    其实,如果《棋王》单纯写美食,写象棋,也就是一本一流的小说,如果结尾不深化主题的话。

    但看作家这老练的笔触,这从容的文字节奏,应该不会不这么写。

    果然,等任月萍看到文中主角王一生说他学的是“道家的棋”时,面上顿时露出微笑。

    “果然,开始了。”

    小说最后一章是王一生和同伴去参加县运动会,同时和九位高手下棋,最后和一位不世出的高人打成平手时是这么写的。

    “王一生已经睡死。我却感觉耳边人声嚷动,眼前灯火通明,山民们铁青着脸,啊啊地唱着。我笑起来,心想:不做俗人,哪儿会知道这般乐趣?每日荷锄,却自有真人生在里面。识到了,即是幸,即是福。衣事是本,既有人类……”

    主题出来了,那就是生活,好好生活。

    任月萍呆呆地看着窗外,心里说不出的滋味,她被震撼了。

    很独特的阅读体验。

    半响,她才走进执行副总编办公室。

    “总编,我这里有个投稿,希望能够赶上创刊号,希望能发头版,对,就放在巴老致辞后面。稿费给最高标准。”

    在一个大型文学杂志社,总编通常都是文化名人或者文学大家挂个名,做为单位的排面,其实并不管具体的工作。

    比如《收获》的主编就是巴金。

    巴老现在都八十多岁,早已退休,再让人早九晚五上班不人道。

    因此,执行副总编才是单位真正的老大。

    副总编看了看作者简历,有点惊讶:“头版,不合适吧?”

    那是要留给名家的。

    任月萍一字一句地说:“头版,这是我的初审意见,也是我的请求。你马上看,现在!”

    副总编知道任月萍很执拗,在工作上很强势,被她缠上,非把你脑壳搞爆炸不可。

    得,先看稿。

    反正也就一万来字,对职业编辑来说,也就二十来分钟的事情。

    刚开始看的时候一目十行,很块,只看了片刻,眼睛就亮了。

    阅读速度就慢下来,越来越慢,最后更是一字一句地咂摸。

    副总编读着书,任月萍在对面盯着。

    却见领导的喉结时不时滚动一下,口中发出吞咽唾沫的声音。

    显然是读到其中的美食描写。

    任月萍心中好笑,却强忍着。

    渐渐地,副总编喉结滚动停止,脖子后面的鸡皮疙瘩生起来,有一丛头发悄悄竖起。

    又过了半天,副总编竟长长吐出一口浊气,停下来,将手轻轻抚摸着稿子。

    任月萍知道他已经被这篇稿子征服,心中得意,却故意问:“如何?”

    “还真看饿了。”

    “究竟怎么样,用不用啊?“

    “可用。让大家加班,重新排版。确实是好东西,月萍,你刚来我们社就弄来这本稿子,不愧是资深,了不起!”

    副总编哈哈大笑:“下月的创刊号有巴老的寄语,规格已经很高了,再有这篇稿子在,《青年作家》总算是万里长征走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放头版的事怎么样?“

    “还用问吗?“

    任月萍舒了一口气,微笑。

    《青年作家》编辑部所发生的一幕唐均自然无从知道,他并不知道自己的稿子差点被扔进废纸篓,因为能否上头版,责编和副总编还扯了半天。

    对于《棋王》的质量唐均绝对有信心,这可是寻根文学的鼻祖,开山怪的威力没人抵挡得住。

    唐均现在烦恼的是自己和孟卫军一直没有说话,因为《窗》这首诗的误会,两发小闹到这个地步实在没来头。

    本来唐均还想找孟卫军好好谈谈,但孟卫军这段时间夜班,根本就照不了面。

    那么,只有等见着人再说了。

    《棋王》写完,静候佳音,等着拿稿费,接下来就该考虑下一步该怎么办,也就是说抄哪一本书,又能给自己带来好处。

    这本书毕竟只是短篇小说,字数有限,稿费也有限。

    接下来要抄就得抄一部长篇小说,多赚点。

    又是一个星期天,唐均最近瞌睡很多,十九岁嘛,不贪睡不是年轻人。

    正当唐均睡得舒服,许梦娟把他叫醒:“小均,你怎么这么懒啊,起来了,咱们去砖机房窑口那里。”

    唐均睁开眼睛,就看到母亲许梦娟和妹妹唐宁都换上厚实的劳动布衣服,脑袋上还扣着一顶帽子,各自背着一个背篼,手里还拿着一个铁火钳。

    这才记起今天是去抢炭渣的日子。

    顿时醒了,一骨碌起身。

    “走走走。”

    机砖厂的做砖瓦的工艺流程是这样的,先把山上的页岩挖下来,粉碎,和上粘土和煤粉,做成砖瓦坯。

    等到坯子晾干,就放上台车,送进窑里烧上几个小时,等出窑就是成品了。

    在烧制砖瓦的过程中需要用大量的煤炭,煤炭还没烧干净就被排出来。

    于是全厂的职工家属都会到窑尾处把炭渣扒拉进背篼,带回家生火做饭,每个月左右能节约几块钱的蜂窝煤。

    这年头,小集体职工才十四块一个月,几块钱足以让人拼命了,唐均家也不能免俗。

    唐均母子三人打扮停当,急冲冲到了机砖车间窑尾。

    就看到正好有一车红砖出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