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从返城知青开始
繁体版

第三十八章:学习

    记忆中,八十年代初期,江苏的中考录取线是三百六十分。

    人家还是教育发达省份,卷得要命。

    唐均又问道:“平时有没有补习,,刷没有刷题?”

    补课和刷题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唯一办法,名师和海量的作业练习是必由之路,没有捷径可走。

    话一说出口,唐均却一拍自己额头,叫:“糊涂了。“

    工厂里的老师都是混混,找他们补习就是误人子弟。

    至于去县城寻名师,你是谁啊?

    你出补课费吧,人家不敢收,特殊年代刚过去,大家都怕了。

    再说到刷题,现在的新华书店里只卖文学类书籍和连环画,还没有教辅教材一说。

    他琢磨着,自己这不是要去省城领奖吗,到时候问问任姐能不能弄一套初中的题集。

    大都市不同于小地方,资源确实要丰富得多。

    唐宁不解:“哥,你在说什么?“

    唐均认真的问唐宁:“二妹,我就问你一句,你想不想读高中?“

    唐宁直接脱口而出:“哥让我读我就读。“

    “不是我让你读,是你自己想读。”

    唐均直接扯上高度:“世界很大,你想不想出去看看。不走出去,你会以为,身边就是全世界。窝在一个地方的人生,毫无意义。”

    唐宁想了想认真说道:“我想啊,我想跟哥一样去县城,去省城,吃很多好吃的没有看到过的东西。“

    “你有这个心就好,我来想办法。”唐均又想了想,其实二妹从小就是个机灵的女娃娃,很聪明,正因为她聪明,遇到人生的大坎,反容易想不通。

    “好的,哥。”唐宁挖了一勺白糖喂进唐均嘴里。

    唐均咽下嘴里的白糖,说道:“我不吃甜食,齁死了。“

    距离唐宁中考还有半年多时间,要在这么短的时间提高她的学习成绩,唐均感觉到时间的紧迫。

    一担心,便冲淡了获奖后的喜悦。

    晚上,唐均对父母说起自己请假去成都领奖的事情。

    二老自然非常高兴,说你领多少奖金不要紧,关键是要拿荣誉,有奖状没有?

    唐均说谁知道呢,他也不晓得这个年头的文学奖究竟是奖杯、奖牌还是奖状,这不重要。

    许梦娟开始幻想上了:“绝对有奖状的,到时候咱们往墙上一贴,多风光啊。不,不能贴墙上,会被弄坏的,我再去做个相框崁了。”

    唐家就是普通人家,三代人都没有得过任何一个奖励,就连厂里每年大派送的“先进工作者“的搪瓷缸子也没领过。

    至于丁子发,人家每年都能拿三好学生奖状,满满贴了一面墙壁。

    许梦娟愤愤不平,看正在冲糖水吃的唐宁越看越生气。

    聊了半天,唐德文忽然问:“有钱拿没有?“

    “关键是荣誉。”唐均又开始上升高度,想存下点钱花花。

    唐德文完全不买账:“你少特么废话,多少奖金,别逼我动手。”

    唐均无奈:“也没多少,二百块钱。”

    唐德文眼睛瞪得像杠铃,上个月儿子才拿了一百三十块稿费,这个月不减反增,变两百块了。

    这他妈比县长的工资还高,不,相当于地高官了。

    唐父也不废话,直接起身关上门窗,郑重宣布:“唐均,下个月生活费涨了,每月交二十……不,三十……”

    唐均叫屈:“爸,我一个月才三十块工资,你这是一网打尽,还给不给人活路了……妈,妈,你怎么了?”

    却见,母亲许梦娟捂着心口额头渗出细汗:“小均,我心里好慌,慌死了。”

    儿子每个月赚别人一年工资,她害怕了。

    唐均连忙对着二妹说道:“小宁,快去买一根冰棍回来。”

    唐德文:“唐均你这个畜生,看把你妈急成什么样了?”

    唐均扶着母亲,委屈:“怪我头上了,没道理。”

    唐德文怒目而视:“还说?”

    抬手就打。

    唐均一大早就把孟卫军叫起来,让他骑自行车送自己去县城汽车站。

    天已经冷下去了,浓雾弥漫,能见度不过十米。

    四川湿气重,两发小如同在水里游泳的鱼,不片刻,头发里面都是水。

    公路边的农田也看不见了,只田埂上的桑树把一片乳白色分成一块又一块方格。

    等骑近了,才看到田里的油菜。

    花已经开了,金黄的花瓣和绿色油菜叶子上全是露水,和五十年前的每个冬季早晨一样。

    到车站,两人说了一会儿话,站里才开始卖票。

    老乡们一涌而上,行李多得吓死人,连过道都被塞满了。

    有妇女同志大喊:“鸡蛋,鸡蛋,我包里有鸡蛋。”

    人缝隙中传来“嘎嘎”声,不知道哪个该死的把一只鸭子带上车来。

    带鸭子的老乡就坐唐均身边,鸭子不停拉屎,从西关拉到成都,很臭。

    相比起鸭屎,更让唐均无法忍受的是满车的人都在抽烟。

    两小时车程之后,唐同志就好像是刚熏出来的腊肉,浑身散发着人间烟火的味道。

    唐均到新南门车站后,并没有直接去金牛宾馆,而是乘了两路公交车去了天府广场,现在叫人民南路广场边上的新华书店。

    他想看看能不能给二妹买一套补习资料和习题集什么的,编辑早迟都能见到,但小宁的学业却拖不得。

    老家书店全是文学读物,教辅教材一本也无,只能省城看看。

    CD市新华书店果然大,上下三层,书籍品类也多。

    其中也有很多专业类书籍,比如法律的、思想政治的、全套马恩列斯毛、工程机械什么的。

    可惜还是没有中学生教辅教材,问书店的销售,人家也是不理。

    唐均心中嘀咕:“邪了门,偌大一个蓉城,难道就找不到一本复习资料?”

    “咕咚....”

    肚子饿了,书店自然逛不动,就在饭店吃了份馅儿里几乎没有肉的钟水饺,这才赶去金牛宾馆。

    新华书店在人民南路,金牛宾馆则在金牛区,隔这半座城市,等他到地头,已是下午。

    金牛宾馆算是八十年代成都最好的宾馆酒店之一,排名在锦江宾馆和岷山饭店之后。

    这里有个特色,就是地方大,适合举办各种大型会议。

    宾馆在城郊,占地估摸着上百亩,里面绿化很好,到处是斑竹和高大乔木,犹如一座大公园。

    据说,朱老总在世的时候,每年都会回川探亲,他的老家在仪陇县,离这里很远,所以都会在成都中转,每次都住金牛宾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