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从返城知青开始
繁体版

第四十八章:阅历

    邵舵爷想了想道:“转正一般都是县委推荐,常委会讨论通过后,报省里批准。你是知识分子,特殊人才,本来要通过组织提名和考核并不难。但你说你是全国知名作家吧,得把本本儿拿出来。”

    唐均有些疑惑:“什么本本儿?”

    邵舵爷说道:“作协会员证啊,最好是全国那种,才能服众。”

    唐均脑袋开始疼起来,这绕了半天又绕到入会上面。

    要想入作协,得靠作品,至少两本正式出版的单行本。

    妈的,还是得写长篇小说。

    前一阵子忙着小妹的学习,加上手头宽裕,人也懒了,一摸到笔就头疼。

    结果现在急需一个会员证,看来,得抓紧时间搞新书了。

    下来后,他又去了三叔公那里一趟。

    三叔公也是同样的意见,让他尽快拿出过硬的作品,弄个证,转正式干部的事他可以助一把力。

    不然,光凭两扇嘴皮子,说服不了县领导们。

    既然要搞新书,还是得去一趟成都,请教一下任大姐。

    她那里虽然不收长篇小说,但在圈子里人面广,或许能够给些有价值的意见。

    刚向邵舵爷请了三天假,一个老朋友的信就寄到唐均手头。

    来信的是久违的最爱吃蹄花蹄花大爷,内容是感恩唐均一直以来对自己的帮助和鼓励,让自己在文学这条路上走下去。

    前番他不是痛哭自己命运的悲惨吗,现在不但从距离县城三十公里的山区厂里调回城,还成为在编的国家干部,如今在县文化馆当创作员,朝九晚五,屁事没有,不知道多快乐。

    至于为什么人生发生这么巨大的改变,那是因为自己在星星诗刊获得大奖后,又上了报纸,成了新闻人物,产生一定影响。

    出版社找到他,出了两本诗集,顺利入了SC省作家协会,也解决了干部指标。

    蹄花大爷对唐均非常感激,给他寄来了他出版的两本诗集和一斤酒米,让唐同志有空去找他玩。

    蹄花字句中,满满都是志得意满。

    诗集就是两本薄薄的小册子,和新华书店里卖的《飞鸟集》《园丁集》仿佛。

    唐均很替老朋友高兴,这小子,以前看到他写了四千多首诗的时候,自己还笑话他疯了。

    结果现在需要出书的时候,人家轻易就能挑上百首,结集成册。

    可见,天道酬勤,付出总会有收获。

    “唐均啊,唐均,你也要努力了。”唐均捏了捏拳头。

    到了成都,唐均见到了任月萍、牛沙河和叶延兵,请他们吃了顿饭,一台大酒下去,叶编辑也消了气,跟唐均重回于好。

    叶延兵是蹄花的责任编辑,听说蹄花大爷提了干,很高兴,感慨道:“知识改变命运,态度改变命运,唐均,努力写吧。”

    写肯定是要写的,但不是诗。

    任月萍对唐均要弄长篇小说的事倒不是太支持:“长篇小说是文学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是文学艺术的最高形式。不但吃天赋,也吃作家的写作经验和人生阅历,唐均你还年轻,需要沉淀个十年八年,对人生有了切肤之痛,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后,再动笔不迟。”

    在这个时代,陕西作家群已经发力,贾平凹、路遥、陈忠实等青年作家形成集团效应,在国内造成不小的影响,被人称之为陕军。

    但现阶段的他们还都以短篇小说创作为主,正在积蓄能量。

    要等过个十年八年,才会有《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等文学史上的佳作如超新星一样爆发。

    唐均心中却不以为然,长篇小说怎么也成文学皇冠上的明珠了,上回不是说诗歌才是吗,这明珠也太多了。

    至于人生阅历,我都七十多岁的人,阅历还不够?

    再说了,我只是想出两本实体书,赚点钱,进作协,当干部,艺术不艺术的,不重要。

    任月萍见唐均一心搞长篇小说,知道苦劝无用,就说:“我下来会推荐几家刊载长篇小说的刊物的编辑给你认识。”

    旁边的牛沙河道:“小唐,你过年是不是要回乡下,我听你说过老家的名字,周克勤不就在隔壁县,你去请教请教他呀,让他帮你把稿子递去《红岩》。前几天老周来成都的时候,我跟他提起过你的名字,尽管去找。”

    “《红岩》?那感情好。”唐均大喜,一口干掉杯中酒。

    过年需要买年货,唐均又去了火车北站那边的五块石找老梁问买羊肉的事情,结果没有碰到人。

    找附近的街坊邻居打听半天,一位老阿姨说:“被逮了。”

    原来,老梁靠着火车站吃饭,投机倒把,只要能赚钱,什么生意都做。

    所谓久走夜路必撞鬼,老头失手了,被关进拘留所了。

    唐均大吃一惊,却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如果梁老头一年前被逮,搞不好会以投机倒把罪判上两年,但最近报纸上连篇累牍刊载解放思想的文章,社会风气进一步宽松。

    老梁估计被关上十天半月,教育教育就会释放。

    没办法,老头身体不行,这天儿又冷,真在看守所病倒,你还得带他去看医生那么麻烦。

    只是,羊肉却吃不成了。

    唐均正郁闷地要走,却被老阿姨拉住,盘查了半天。

    阿姨盯着唐均说:“物以类聚,来找梁老头的一定也是坏人。”

    很快,她身边聚拢了许多人,连联防队的也来了。

    唐均很无奈,解释了半天,又掏出工作证给他们看。

    唐均以工代干后,工作证换了个新的,职位一栏写的是干部,政治面貌是预备党员。

    众人核实后,这才放行。

    唐均遇到这事,对转为正式国家干部这事更是心热。

    在任何时代,有体制内身份,很多事情都方便得多。

    从成都回到家中,工厂也公布了春节放假事宜。

    按照国家政策,春节只放三天,而不是后世的黄金周。

    最操蛋的是,大年三十还正常上班。

    至于一线工人,因为窑子里的火不能停,大家自己调整轮休。

    唐均他们工会平时本来就是个耍耍工作,休多久都是邵舵爷说了算,自己安排假期。

    实在还想休息,补一张假条就行。

    但老爹老妈那边却麻烦。

    唐家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已经两年没有回老家,今年动了心思要返乡,可三天时间根本不够,而且还得轮岗。

    老两口唉声叹气,很郁闷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