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品之变
繁体版

第22章 自寻死路

    “振工商”则欲借鉴“江宁府”成功经验,鼓励工商业发展,激活经济活力。

    笔尖在纸上疾走,林越倾诉改革之路上的孤独与艰辛。他忆及在“龙潭寺”求签时,签文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此语如洪钟大吕,激励他在改革道路上坚守信念,无畏前行。

    接着,林越恳请赵芳支持改革。他深知赵芳在朝中威望,其一言一行,足以影响政局走向。

    他以“雁门关”边疆战事为例,指出国家危难之际,更需上下一心,共谋变革。他希望赵芳能以国家大局为重,摒弃私利,共同推动“丰州”乃至全国的改革进程。

    信末,林越以诗作结,诗云:“身居陋室思苍生,笔走龙蛇绘宏图。望赵公鉴此志,共挽狂澜于既倒。”字里行间,尽显他对改革事业的执着与期待。

    次日清晨,林越将信郑重封缄,遣心腹家丁“阿福”送往赵芳府邸。

    阿福快马加鞭,穿越“云梦泽”,跨过“长河桥”,终将信函递至赵芳手中。

    赵芳对林越的那一套根本不感兴趣,于是就把信扔在了书桌上。

    夜幕低垂,赵府书房内灯火通明。赵大人——秦朝权倾朝野的重臣,独自坐于书案前,手中握着林越的遗书,嘴角勾起一抹冷冽弧度。

    “自作孽,不可活。”他轻声低语,眼中闪烁着不屑与冷漠。遗书中,林越详述了自己为国捐躯的决心,以及对赵大人等权贵的失望与控诉。

    赵大人随手将遗书扔进铜制火盆中,看它在火焰中化为灰烬。火光映照在他铁青的脸庞上,显得愈发阴鸷。

    “林越,你既选择以死明志,就休怪我等无情。”他冷哼一声,端起茶盏,轻抿一口,心中并无半分愧疚。

    夜深人静,赵府后院的梅园中,赵大人独坐凉亭,月光洒落,斑驳树影摇曳。

    他仰望星空,想起林越生前的种种抗争,不禁冷笑:“蚍蜉撼树,不自量力。”

    次日清晨,赵大人步入朝堂,步伐沉稳,面无表情。金碧辉煌的大殿内,群臣恭立两侧,无人敢直视他那双犀利如鹰的眼眸。

    “禀皇上,林越之死只是一个小事。”赵大人向龙椅上的皇帝禀报,语气平静得仿佛在叙述一件无关紧要之事。

    “此人私德有亏,竟妄图挑战朝廷权威,实属咎由自取。”他微微躬身,看似恭顺,实则傲然。

    午后,赵府书房再度迎来访客——同为权贵的李尚书。两人相对而坐,品茗论事,看似闲聊,实则各怀心机。

    “林越之死,怕是会激起民怨啊。”李尚书试探道,目光闪烁。

    赵大人冷笑:“民怨?一群无知愚民,懂什么国家大事。林越自寻死路,与我等何干?”他放下茶杯,手指轻轻敲击桌面,节奏分明,透出无尽威严。

    权贵赵芳与李尚书于“翠竹园”密室会谈,谈及刺杀林越之事。赵芳面露惋惜:“林越虽除,可惜了赵无极一家。”

    李尚书叹道:“赵无极忠心耿耿,却因家族大计,连累妻儿。此事我等心中有愧。”

    赵芳目光坚定:“无极之死,我赵家必厚恤其家属,保证其后半生无忧。”

    李尚书赞同:“我已安排人在‘金银岛’购置田产宅邸,供赵无极遗孀及子女安居。”

    赵芳点头:“钱财之外,还需关注其子女教育。可请‘翰林院’刘大学士亲自教导,以示重视。”

    李尚书应道:“此事已与刘大学士协商妥当,他愿亲自教导无极子女,助其成才。”

    赵芳满意:“如此甚好。此外,赵无极之名,不可因刺杀之事蒙尘。”

    李尚书提议:“可于‘英烈祠’为其立碑,表彰其忠勇,安抚民心。”

    赵芳点头:“就依你所言。赵无极一家的牺牲,我赵家必铭记于心,永世不忘。”

    李尚书感慨:“但愿林越之事早日平息,赵家能重回平静。”

    赵芳举杯:“愿如此。来,为赵无极一家,干杯!”

    赵芳与李尚书密谋刺杀林越,虽牺牲了赵无极一家,但他们承诺厚恤遗属,确保其后半生无忧。

    同时,他们积极采取措施,安抚民心,维护赵家声誉。

    这场权谋斗争,揭示了权贵们在追求权力的同时,对家族成员的复杂情感与责任担当。

    黄昏时分,赵府家宴,高朋满座,丝竹之声不绝于耳。

    席间,赵大人举杯敬酒,谈笑风生,全然不见因林越之死而有任何情绪波动。

    “林越之死,乃其个人选择,与朝廷、与我等皆无关联。”他面向众人朗声道,声音洪亮,充满自信,“我等当以国事为重,勿让一介草民之死扰了大局。”

    深夜,赵府书房内烛火摇曳,赵大人独自研读奏章,眉宇间隐现疲惫。

    忽闻门外传来轻微动静,他抬眼望去,只见管家匆匆走进,低声禀报道:“大人,民间对林越之死议论纷纷,恐有动荡。”

    赵大人闻言,眉头微皱,但很快恢复镇定:“无妨,派些人去压制舆论,再散布些林越生前贪腐、谋逆的谣言。记住,死人是不会说话的。”

    他挥挥手,示意管家退下,继续埋首于案牍之中。

    数日后,京城最大的酒楼——醉仙居内,赵大人与一众权贵饮酒作乐。席间,有人提起林越之死,言语间充满嘲讽。

    赵大人举杯,淡然一笑:“林越以死明志,倒也算有种。只可惜,他错估了形势,不知天高地厚。”他一饮而尽,目光扫过众人,无人敢与他对视。

    夜深,赵府后院荷花池畔,赵大人独坐石凳,手中把玩着一只玉扳指,目光却凝视着水面。月光洒在荷叶上,泛起一片银白。

    “林越,你若安分守己,何至于此?”他轻叹一声,语气中带着一丝惋惜,“怪只怪你妄图挑战我等权贵,自寻死路,又能怨得了谁?”

    “所有权贵能有今天,也是无数头颅与鲜血换来的。你要挑战他们,就拿你来祭旗吧。”

    赵大人起身,拂袖离去,留下寂静的荷花池与他那冰冷的话语回荡在夜色中:“林越已死,此事就此作罢。我等只需稳住朝局,莫让一桩小事影响了我大秦的千秋大业。”

    在一片荒凉的山谷中,林越躺在简陋的草庐里,面色苍白。他的身体遍布伤痕,生命垂危。

    就在这时,一位神秘的神医出现在他的身边,正是传说中的扁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