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以德服人
繁体版

第082章 快跑

    荆州地处湖北,周边水资源丰富,不仅有长江水系还有洪湖、虎度河大大小小湖泊三四十个。

    而且这个地方还是平原,良田众多,湖广熟、天下足说的就是这个地方。

    虽然此时产粮还没有明清时期那么多,却也是大唐不可多得的产粮地。

    如今荆州等地在秋收之际受灾,影响的不仅仅是山南道,还影响到整个大唐,以及东征情况。

    李泰上前一步:“大哥,我愿亲自带着粮草前往荆州救灾。”

    “没必要!”

    李承乾果断拒绝:“三弟就在淮南道安州,离荆州不过相隔一州之地。

    这次我会让三弟前往,你还有其他事要做。”

    闻言,于志宁上前一步:“启奏太子,吴王并无救灾经历,朝廷还需要派遣大臣前往。

    臣提议萧特进前往荆州,配合吴王进行救灾。”

    李承乾眉毛一挑,淡淡出声:“诸位觉得如何?”

    “臣反对!萧特进年纪已大,不适合长途跋涉。”

    “褚大夫何意?荆州离长安并不远,哪来的长途跋涉。”

    “救灾之事何等急迫,吾等当快马加鞭前往荆州,难道萧特进还能骑马吗?”

    “……”

    随着双方争论不休,李承乾眼神逐渐变得冰冷,冷冷扫视一圈最后停留在长孙无忌身上:

    “舅舅,你有什么看法?”

    “一切听太子殿下吩咐。”

    “那就好!”

    话到这,李承乾脸色严肃看着下方众人,语气变得森冷:

    “收起你们的小心思,谁敢在这时候争权,别怪孤不给他面子。

    接下来你们什么也不用说,听孤诏令即可。”

    高士廉也适时出声附和:“陛下不在,太子有权调动一切用来救灾。

    吾敬告诸位,千万不要阳奉阴违。”

    “一切听从太子殿下吩咐!”

    有高士廉站台,不管是褚遂良还是于志宁都不敢放肆。

    眼瞧着众臣和李泰都没有任何意见,李承乾深吸一口气后沉声开口:

    “令:吴王恪、安州州学博士苏勖,收集山南道和淮南道粮草前去救灾,两道官员无条件配合救灾,违令者斩!

    荆州等地佛寺、道观打开山门,接纳受灾百姓,此事由黄门侍郎褚遂良负责。

    山南道所有兵马进入受灾地区防止有人利用灾情作乱。

    庐州的医师和道士暂时不要回去,令他们全部前往灾区防止疫情发生。

    ……”

    一道道指令下达,众臣也个個领到自己的任务。

    等李承乾说完,李泰眼中带着狐疑出声询问:

    “为何要让苏驸马前去救灾,他只是博士,并无救灾经验。”

    “露布!”

    李承乾瞥了眼李泰,随后淡淡开口解释:

    “用露布向百姓传递朝廷之意,用露布安抚民心。

    孤给百姓的第一道诏令,你听好了传给苏驸马。

    任何人敢在灾情期间囤积居奇、犯上作乱、违反律法的,全部记录户籍,并将其所作所为传遍居住地和祖籍,三年不息。

    严重者,禁止其子孙后代参与科举,战场立功永不升迁。

    记住,不论是谁,哪怕李氏族人也一样。”

    “轰!”

    此言一出,所有人脑子嗡嗡嗡的响,纷纷露出骇然之色。

    李泰怔怔看着李承乾,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却什么也说不出口。

    还是高士廉率先回过神,出声劝谏:

    “太子殿下,这种处罚太过严重,是否再考虑一二?”

    “不!”

    李承乾目光闪过一丝寒芒:“乱世用重典,我不允许任何人在东征期间作乱。

    舅爷,救灾一事就拜托你全权负责了。”

    “行!”

    李承乾没想到荆州会发生水灾,这让他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计划,准备提前让木制印刷术出世。

    可是一旦提前出世,他的布置将会暴露在所有人眼中,很有可能让计划失败。

    若是不用木制印刷术,单靠安州那些读书人,把手抄断了也抄不了多少邸报。

    百姓慢一天知道朝廷救灾政策,就会多一批准备作乱之人。

    他也可以不管不顾,可这样一来,他劝说宗室的话都变成狗屁,没有任何宗室敢再相信他。

    ‘算了!希望刻碑一事能盖过木制印刷术,实在不行加上族谱。’

    想到此,李承乾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

    “青雀,单靠安州读书人,可抄不了十州之地所用的露布,文学馆读书人也多,要不要送一批过去安州?”

    李泰一脸正义:“大哥说的是,我立刻回去安排,……”

    话未说完,就有大臣跳出来反对:

    “文学馆学子都是为修《武德大典》聚集在一起,殿下万万不可在这时候让他们前往。”

    “臣附议!山南道、淮南道读书人众多,又不是修书,抄写而已随意都能找到一批。”

    “臣附议……”

    李泰转身看向一个个出声反对之人,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他知道这些人的孩子都在文学馆中。

    他们是怕自己的儿子在灾区出了什么事,不说会不会出现反贼乱民。

    单单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这句话,足以让他们害怕。

    就在此时,李承乾向站在最后面的李淳风递了个眼神。

    紧接着李淳风朗声开口:“无需派遣读书人前往,臣有拓印之术,可以在三天内完成十州所用的露布。”

    “雕刻露布内容就需要几个月时间,等几个月还要不要救灾?”

    李淳风脸色不变,语气中充满自信:

    “无需雕刻,在修《武德大典》前,臣奉魏王殿下之令,钻研拓印之术。

    如今拓印之术可以随意排列刻字,不论是《五经》还是佛经、亦或者道经,都可以在一天之内拓印出上千卷。”

    “好!好!好!”

    李承乾满脸兴奋:“不愧是青雀,为了替阿翁修书,连拓印之术都想到。

    李太常,就由你带着拓印之术前往安州,配合吴王和苏驸马行事。

    一定要在最短时间内将朝廷救灾章程传遍山南道。”

    话到这,李承乾眼中满是赞叹:

    “青雀此举不仅给受灾百姓希望,也让天下万民不再为书籍发愁,我大唐文治此后定是历朝历代之最。

    李太常,灾情结束,你在当地印刷一批五经送给读书人。

    每本书封面都要写上魏王泰赠,让天下读书人都知道,魏王的功绩!”

    “是!”

    “今日就到这里,我还有事先走。”

    在众人一脸震惊的目光中,李承乾大步向门外走去,仿佛后面有人在追。

    等其他人反应过来时,李承乾和李淳风早已不见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