猗园旧事
繁体版

第三十二章 炸麻馓子

    人们收获了田里的各种作物之后,不管是打面吃还是榨油,都会精筛细选、多次翻晒,清理干净。

    选一个晴朗的日子,用驾车子带着柴火,就兴高采烈的榨油去了。

    三爷爷家就在隔壁有一间不大不小的作坊。每当榨油的人拉着架车子带着柴火和花生芝麻等东西来的时候,是三爷爷家最热闹的时候。有一段时间,爸爸常给三爷爷做帮工,娟子就在三爷爷家里玩儿。他们家永远弥漫着一股香香的味道。

    榨油的第一步是筛选。如果有人的芝麻或油菜不是很干净,就需要用一个巨大的筛子来筛干净,这个大筛子是长方形的,需要两个人面对面站着不动、两人默契配合着双手前后移动,娟子就看见干净的油菜像波浪雨一样均匀的落下。

    风吹走了上面的壳,筛子筛下了泥土的颗粒,干干净净的粮食就出现了。如果是花生,还要把花生壳全部剥掉,烂花生捡出来。烂花生里面的黄曲霉,不仅会影响榨油的口感,还会使人生病。

    第二步就是翻炒。三爷家大门西旁紧挨着的一口巨锅,上面悬挂着一把大洋锹。粮食倒进去之后,这时总会有猗园的人,让娟子拿红薯来烧着吃。锅底下的火要烧很久,足够把大红薯烧透。虽然烧完之后,外表已经是黑乎乎的一层黑炭,但里面喷香喷香的。

    粮食炒熟以后就铲进蒸笼了。那是一个单独的锅灶,还要继续烧锅。把炒好的东西放在蒸笼里面蒸。三爷爷那个红色的漂亮小闹钟,这时候又派上了用场。

    最后就是装模包裹、压榨。从蒸笼里拿下来的热乎乎的东西,要把它们倒在模具里包装成一包一包的,外面箍上了圆形的铁环。娟子总觉得那是一个特别费体力的工作,因为很多时候用手直接包又烫手又放不进去,来帮工的爸爸就会用脚隔着层层包裹往里面收,用力踩进铁箍里面。爸爸工作时干净的单鞋总带着芝麻的香。

    箍好的包裹就被放进一台长长的红色机器里,每家粮食多少不一,包裹数量有多有少,最后一个包裹的末尾被紧紧的扣住之后,这台机器其中就有一个像千斤顶或者压水井那样的长长的把手,大家就轮流往下压。直到看到下面的油槽里面油油缓缓的滴下,最终流到末尾的油桶里。直到多年以后,娟子看到几乎能够全自动一人可操纵的榨油机,才明白那时人们所需要付出的劳动是多么艰辛。

    油终于炸好了。

    人们把炸好的油装进有盖的塑料桶,大大小小的壶。空壶而来,满壶而去。

    回到家之后,若是年末,很多人家接下来会炸麻馓子,这种麻馓子是用芝麻油、花生油炸的,有的时候和面加入芝麻粒,更香。

    冬季最期待的事情开始了。刘庙村的人们用一个棕红色的大盆开始和面。

    和面非常的费劲,一斤面四两水,不知是因为面比较多,还是因为比较黏,娟子,总看见和面的人,他们的手背因为反复的粘起,而产生了红色的细纹,开裂了。面要多活两遍,因为量大,比蒸馒头要累得多。和好的面还要醒上一段时间,一般人们头天晚上和面,第二天刚好用,免去等待。

    第二天,至少要动员三个人干活。把粗粗的面稍微揉一揉,瘫放在案板上,然后用刀从外往里螺旋状划出长条形,划好了之后抹上猪油防粘,就让这长条越搓越细,直到比小指头还细。末端的那个人就准备好了一盆猪油,从中心开始,网盘里螺旋状的摆放,每摆一层抹一层猪油,猪油不会使他们粘在一起。

    看面的软硬程度,大约两小时后,在锅里烧上由把盘好的馓子条,拽起两根绕在自己的左手上,绕满一个手腕,然后用双手缓慢的把他们撑开,越拉越长越拉越长,就像拉面那样。当锅里的油热之后,可以丢一根进去试试油温。试完了这一根,就丢进锅底下,第一口先给灶王爷。

    可以开始炸了,就用馓撑子——结实的寨树枝,实在没有用桑树或者槐树也行。从里面两端撑起,在锅里反复预热,直到能把它抖开。差不多了之后,就把右端放在左端的后面合并,就形成了一把完整的馓子。

    炸好成型了,色泽鲜亮,非常诱人。但是如果烧锅的人柴火不均匀,麻馓子就会一把黑、一把白了,这些卖相不好的馓子,以后吃的时候会被家里人率先吃掉。

    人们把炸好的馓子放在大薄窂子里,那是一个直径约两米的藤编的浅筐。炸好的馓子堆放在里面,抬到了院子里。

    这时候,在小院子里敬老天爷,刘庙村的人会说:“老天爷你吃俺今年炸的麻馓子,明年多给俺一点儿红芋片子”。然后自家人才能吃。

    炸好的麻馓子有各种各样的吃法:直接用开水冲泡,可以当作一顿饭。娟子去镇上演讲那天,早上就吃了泡麻馓子当早餐。

    再比如炒菜,炒菠菜、白菜,味道很好;喝羊肉汤、撒汤的时候加进去,又别有风味;哪怕干吃,都可以成为美味的零食——如果能够装进幸运方便面袋子里面加入幸运方便面材料,那才真叫完美——娟子和小伙伴都喜欢幸运方便面,即使只有幸运方便面材料,也能干吃,真是美味啊!

    除了炸麻馓子,刘庙村所在地也有很多美食。有道是:方集的馓子、会龙的辣椒、黄岗的柳编、赵集的油果子、郜台的板鸭、土坡的麻花儿……都是美味啊!

    有一天,娟子还在书上看到一句话:怀远石榴砀山梨,不如大田集恋思萝卜皮。那说的就是恋思萝卜了,青绿色的圆圆的萝卜,清甜可口,没有辛辣,掉在地上会碎成三四瓣。只因为离开了故乡就无法种成,故而取思恋故土之意,叫恋思萝卜。

    多年以后,当娟子在异乡的夜晚想起童年,还会唾液津溢,难以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