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逆袭
繁体版

第二章 连对绝对成贵宾,崭露头角惊众人

    张小强来到大周朝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和观察,逐渐理清了当前的环境和形势。他明白,要想在这个陌生的时代生存下去,首先得解决温饱和生存问题。虽然他现在只有十五岁,且在这个时代只接受过一个月的蒙学教育,但他的灵魂却是来自21世纪的高级人才,对于书法、唐诗宋词、四书五经等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因此,他决定利用自己的这一优势,通过书法或诗词来赚取第一桶金,解决当下的生存问题。

    正值中秋佳节之际,京城热闹非凡,长安街上人流如织,各种猜灯谜、对对联的小摊琳琅满目。各大酒楼也推出了各种节日活动,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曲江池酒楼。这天,曲江池掌柜为了吸引顾客,特意推出了三副对联的上联,声称只要有人能对出其中一副的下联,就能免费享受他们中秋特推的中秋盛宴套餐;如果能对出三副下联,更将成为曲江池的特别顾客,以后来酒楼吃饭,饭菜、酒水全免。这个消息一传出,顿时吸引了众多才子佳人前来挑战。

    张小强也听说了这个消息,他觉得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对联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另一方面也能借此机会填饱肚子。于是,他整理了一下自己的破旧衣服,步行前往曲江池。虽然他的衣服看起来有些破旧,但经过他的整理,也显得整洁利落。

    张小强年方十五,已是貌若潘安的美男子。却见他身材修长,宛如初春之柳,挺拔而不失柔和。脸型俊朗,轮廓清晰,如同精雕细琢的玉雕,每一道线条都透露着优雅与完美。他的眼睛犹如夜空中最亮的星星,深邃、明亮,仿佛能吸引人的灵魂深陷其中。眉毛如新月般弯弯,既显得英气逼人,又不失少年的清秀。鼻子高挺,鼻翼轻轻翕动,仿佛每一次呼吸都在诉说着生命的活力。

    有诗为证:

    少年小强貌堂堂,貌若潘安胜玉郎。

    星目含情眉似月,鼻梁高挺气轩昂。

    唇红齿白如含玉,肤若凝脂胜雪霜。

    举止风流人共仰,貌非凡俗世无双。

    张小强之美貌,如同春日里盛开的花朵,令人惊艳。他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仿佛是大自然的恩赐,让人不禁想要一直凝视、欣赏。他的美貌与气质相得益彰,使他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仿佛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曲江池位于京城东面,那里是达官显贵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张小强要穿过西面的贫民区才能到达。沿途他见到人来人往、各种吆喝声、嬉笑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到了东市,环境明显提高了一大截,豪华气派,各类达官显贵穿梭于长安街头,或谈笑风生或悠闲自得。

    来到曲江池门口时并没有受到门口护卫的阻拦。虽然张小强此刻衣服破旧但经整理也显得整齐利落,气度不凡。而且掌柜也提前吩咐过今天广邀客人不论贵贱只要有才能对出对联即可进入。张小强从容地跨步进去只见里面人声鼎沸好不热闹。三幅对联高高挂在大堂正中央吸引着众人的目光。

    第一联是“进古泉喝十口白水”。乍看之下这联只有简单的八个字但仔细再看却会发现其中的精妙之处。上联中的“十口白水”正好组成了“古泉”二字寓意着进入古泉就能喝到清澈的泉水。这个上联既简单又巧妙让人不禁想要下联该如何对出。

    第二联是“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这联是一个典型的地理联通过重复的词语和巧妙的排列展示了大周朝地名中的趣味性和文化内涵。上联的核心是“通州”这个词而“南通州”和“北通州”分别指的是大周朝两个著名的地名即位于南方的江苏南通和位于北方的北京通州。通过“南”和“北”的修饰对联巧妙地表达了两个地理位置相对的城市。“南北通州通南北”则是对前面的总结和概括。这里的“通”字既表示了地理上的联通也暗含了交通便利、沟通顺畅的意味。同时这个横批也体现了对联的对称性和韵律美。

    第三联是“画上荷花和尚画”。这联富有禅意和诗意让人一看就能感受到其中的深意。上联的字面意思是一个和尚在画荷花这里的“和尚”指的是出家人而“荷花”则是一种常见的花卉通常与佛教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这联的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一位和尚正在绘制荷花。然而如果我们仔细品味这联会发现它还蕴含着更深层次的含义。通过倒装和重复的手法这联创造了一种回环往复、循环不息的意境。“画上荷花”与“和尚画”形成了巧妙的呼应使得整个句子既有节奏感又富有禅意。进一步地我们可以将这联与佛教的教义联系起来。荷花在佛教中象征着清净、纯洁和高雅而和尚则是佛教的修行者。因此这联也可以被解读为一位修行者在通过绘画荷花来表达自己对清净、纯洁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这三联的上联都是经典之作但对于张小强来说却并不算什么难题。在前世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他早就通过各种网络渠道了解过这些有名的千古绝对。他微微一笑走到书案前提起毛笔开始写下自己的下联。

    他的动作流畅而自然仿佛早已胸有成竹。周围的人见状纷纷围拢过来观看他的书写过程。只见他的笔尖在纸上舞动墨水流淌出优雅的字迹每一笔都充满了自信和力量。

    当第一句下联出现时,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惊呼。第一联的下联是“出半山分七口山林”。这句话与上联形成了完美的呼应“七口山林”正好组成了“半山”二字寓意着从半山出发就能分享到山林的美丽和宁静。这个下联不仅字数与上联相同而且意境深远让人拍案叫绝。

    张小强没有停下,他的笔尖继续飞舞,第二句下联“春读书秋读书春秋读书读春秋”跃然纸上。这句下联与上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相映成趣,不仅展现了时间的流转和学问的积累,更体现了张小强对于知识的热爱和追求。

    第三联的下联是“书临汉帖翰林书”。这句话与上联一样充满了禅意和诗意。“书临汉帖”指的是临摹汉代的书帖,而“翰林书”则是指翰林学士所写的字。整个下联的意思是说,翰林学士在临摹汉代书帖时,画出了荷花。这个下联既与上联的意境相呼应,又展示了张小强对于书法的深厚造诣。最后一句下联“书临汉帖翰林书”写完,整个大堂陷入了片刻的寂静。然后,爆发出更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此刻的张小强,仿佛成为了整个大堂的焦点。他的眼神中充满了自信和从容,仿佛一切尽在掌控之中。他的心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因为他知道,他已经迈出了在这个时代扬名立万的第一步。

    而在人群中,微服出宫的皇帝李民也被张小强的才华所深深吸引。他看着那个镇定自若、气定神闲的少年,心中不禁生出了几分赞赏和好奇。他暗自思忖:“此人年纪轻轻,便有如此才华,将来必定非同小可。”

    李民的决定在心中慢慢成形,他要将这个少年纳入自己的视线范围,看看他到底能走到哪一步。而这个决定,也在无形中为张小强未来的道路铺设了坚实的基石。

    此时的张小强,还沉浸在自己的喜悦之中,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然而,他相信,只要自己继续努力,不断追求进步,就一定能够在这个陌生的时代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