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逆袭
繁体版

第十五章 中秋诗会余波起,各方云动赞才华(三)

    雍王府,坐落于皇宫的西侧,与皇宫的庄严稳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它独特的雅致与宁静。王府的大门前,两根石狮威武而立,仿佛在守护着这座府邸的安宁。门楣上悬挂着一块金边镶玉的匾额,上面镌刻着“雍王府”三个大字,此乃当今皇帝李民所亲自书写,字迹龙飞凤舞,气势磅礴。

    走进府内,庭院深深,绿树成荫,花香扑鼻。府中的建筑布局合理,错落有致,既有宫廷的庄重,又不失文人的雅致。廊下的壁画描绘着山水花鸟,笔触细腻,色彩鲜艳,彰显出王府主人的品味与格调。

    二皇子李恪,封号雍王,是当朝淑妃赵氏所出,身份尊贵。他身材高大,面容儒雅,一双明亮的眼睛闪烁着睿智的光芒。他的气质从容而高贵,宛如山中的青松,挺拔而坚韧。李恪自小聪慧过人,饱读诗书,对诗词歌赋有着深厚的造诣。他素来广交天下大儒,时常在府中举办诗会,与士子们共襄风雅,因此在士子当中名声显著。

    昨夜,曲江池中秋诗会上的盛况仍历历在目。尤其是那位名不见经传的小书生张小强,以一己之力惊艳四座,创作出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破阵子》、《阿房宫赋》等诗句,更是让人叹为观止。这些诗句在士子间传颂开来,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今日,雍王府内的讨论正是围绕着张小强的四诗一文展开。李恪坐在书房的主位上,倾听着各位士子对张小强诗作的品评。他时而点头赞许,时而皱眉沉思,显然对这些诗句极为重视。

    “张小强此子真乃大才也!”一位年轻翰林忍不住赞叹道,“他的诗句意境深远,用词精妙,堪称诗中之瑰宝。”

    “确实如此!”另一位士子附和道,“能在一夜之间创作出如此佳作,实数罕见。此人必有大才,将来定能成为诗坛之翘楚。”

    听着众人的议论,李恪心中对张小强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意识到,这位年轻的书生不仅才华横溢,而且有着非凡的潜力和气魄。

    于是,李恪起了拉拢张小强为自己幕僚的心思。他想将这位天才书生纳入自己的麾下,共同谋划未来。他相信,有了张小强的辅佐,自己在朝中的地位和声望必将更上一层楼。

    于是,他微笑着开口道:“张小强此子确实非凡,他的诗作让人眼前一亮。不知各位可有办法联系到他?本王想亲自见一见这位天才书生。”

    众人闻言,纷纷表示愿意帮忙寻找张小强的下落。他们知道,能够得到雍王的青睐和拉拢,对于张小强来说无疑是一份莫大的荣幸。而他们也期待着能够与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书生结交,共同研讨诗词歌赋,提升自己的文学造诣。

    就这样,在雍王府内的一场讨论中,张小强的名声和地位再次得到了提升。而李恪也为自己未来的谋划埋下了伏笔。

    此刻的王家,显得异常寂静。与外面众人推崇张小强诗句的热闹场面形成鲜明对比,王翰林的书房内却是一片狼藉。满地的破碎瓷片、散乱的纸团、凌乱的笔墨,仿佛都在诉说着主人此刻的愤怒与绝望。

    书房的主人,王翰林,再也不是昨晚诗会上风度翩翩、温文尔雅的模样。此刻的他,双目通红,眼眶中闪烁着愤怒与不甘的火焰。扭曲的脸庞肌肉紧绷,仿佛要将所有的愤怒都凝聚成实质,化为杀人的利刃。他挥舞着手中的物件,疯狂地砸向四周的一切,好似书房内的每一件物品都成为了他的发泄对象,每一声破碎的声响都像是他心中怒火的释放。

    在书房的门口,王二像一只受了惊的鹌鹑,低垂着头,小心翼翼地搭拉着脑袋,大气都不敢喘一口。他的脸上带着几分惊恐,几分担忧,仿佛在等待着主人的下一步怒火。

    “气煞我也!混账东西误我!”王翰林怒吼着,将一块平时十分真爱的砚台狠狠地砸向王二。砚台在空中划出一道凌厉的弧线,最终砸在王二的额头上,顿时鲜血淋漓。然而,王二却不敢擦拭,他跪在地上,身体颤抖着,大气都不敢出。

    “要你何用,这点小事也办不好!”王翰林仍然觉得不解气,他抬脚对王二踢去。王二连忙躲避,但仍被踢中了肩膀,整个人跌倒在地。他痛苦地呻吟着,但仍然不敢有丝毫反抗。

    “少爷饶命,本来大事已成,奈何张小强过于狡诈,被他敷衍过去。”王二挣扎着跪起来,为自己辩解道。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委屈和无奈,仿佛这一切都不是他的错。

    “滚!”王翰林怒吼道,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愤怒和失望。王二不敢再停留,连忙连滚带爬地离开了书房。

    书房内再次恢复了寂静,只剩下王翰林一人。他怒视着门口,双手紧紧捏拳,青筋浮起,面部凶恶无比,仿佛是一头凶猛的饿狼,此刻正盯着猎物。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恨意和不甘,仿佛要将所有的愤怒都倾泻而出。

    “张小强!”他咬牙切齿地念出这个名字,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中挤出来的一般。他多年的“京城第一才子”的称号,在昨夜的诗会上竟然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子夺走了。他感到自己的尊严和声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威胁。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思考着如何挽回这一切。

    突然,他的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他脸上露出了一丝狡黠的笑容,仿佛已经找到了一个完美的计划。他朝门口喊道:“王二!”

    王二此刻正包扎着头上的伤口,听到喊声连忙跑进来。“少爷有何吩咐?”他小心翼翼地问道。

    “去联系洛阳的黄程伟,把张小强的诗文抄录给他。”王翰林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阴险和狡诈,“告诉他,无论如何都要让人知道张小强的诗文是抄袭别人的。”

    王二应声离去,王翰林则坐在书桌前,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他相信,这个计划一定能够让他重新夺回失去的一切,让张小强身败名裂。

    在繁华的曲江池酒楼中,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洒在张小强安静坐着的身影上。他刚从一场风波中抽身,此刻正独自坐在大堂的一角,享受着难得的宁静。酒楼内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但这一切似乎都与他无关,他的世界里只有这难得的平静。

    酒楼小二熟知张小强是酒楼的特别贵宾,因此他受掌柜之托,特意为张小强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早餐。这桌早餐堪称琳琅满目,各种美食应有尽有,宛如一场视觉与味觉的盛宴。

    豆豉酸芹的酸辣味扑鼻而来,那独特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让人不禁垂涎欲滴。盐水秋葵的清新令人心旷神怡,翠绿的色泽和爽脆的口感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的故事。桂花蜜枣糯米糕的甜香让人陶醉,那浓郁的桂花香与蜜枣的甜蜜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味道。炝拌藕片的爽脆更是让人欲罢不能,每一口都仿佛在舌尖上跳舞。

    此外,还有夹馅蒸饼的饱满、柿子饼的香甜、鸡蛋糕的细腻以及桂花糕的清香。这些美食不仅做工精致,样式也大方美观,足以让人一见之下便食指大动。羹是鲜美的羊肉羹,汤汁浓郁,羊肉鲜嫩可口;粥是绵密的南瓜粥,香甜软糯,入口即化。每一种食物都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美味。

    若是普通人看到这些精美的菜肴,恐怕早已垂涎三尺,迫不及待地想要品尝一番。然而,当张小强看到这些菜肴时,他的眉头却微微皱起。对于吃惯了后世真正美食的他来说,这些所谓的美食简直是浪费食材。他并非挑剔,而是深知美食的真谛在于食材的选择、烹饪的技巧和味道的和谐,而这些菜肴显然无法与他曾经品尝过的后世美食相提并论。

    尽管如此,张小强并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他明白,这是这个时代的食物,因缺乏酱油,辣椒、纯碱、孜然、味精……烹饪方法也有限。

    然而,对于此刻的他来说,他早已饥肠辘辘,心中只有填饱肚子的渴望。他无暇顾及食物是否合口味,也只是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对他来说,此刻桌子上精致的“美食”,却是对饥饿的解脱和对生活的满足。他大口大口地吃着,仿佛要将所有的食物都吞进肚子里,以缓解那饥饿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