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之宋时行
繁体版

第五十二章 鲜橙蟹酿

    天色微微亮的时候,秦二老爷已经在城中一个巷子口等了好一会儿了,身后跟着两个小厮,捧着满当当的礼盒,站的脚都有些麻了。

    不是他不敲门,而是敲了没人理会。

    秦二老爷只得等着。

    这是一间毫不起眼的宅院,就如同那些普通人家一样,但秦二老爷却不敢有一丝不敬。

    因为这是他老师张载张子厚的洛阳别院,如果仅仅是别院也就罢了,现如今里面住进去了一个老者。

    张载的老父一个月前从东京汴梁回来,特意回别居安住些时日。

    日升三竿,秦二老爷再次示意小厮上前叫门,这一次过了一时门内有人回应了。

    “谁啊,这么早?”老旧的门打开,走出一个颤巍巍的老眼昏花的老苍头。

    这还早!都已经快要到午饭时候了。

    秦二老爷含笑施礼说道:“在下秦汮,是横渠先生的弟子,曾来拜访过老先生。”

    张载曾在洛阳学宫开馆讲学数载,如今被请入京中太学讲学,弟子遍布天下,尊师敬道,虽然张载已经离开此地很久,家中亲眷也多搬入京中,但这里的别院每年还是有很多学生来探访,或者游学特意到此。或者途径而过。

    尤其是张载老父归来,前一段很是热闹一番,如果不是张老父被扰不耐烦发了脾气,这热闹只怕今日还在持续。

    老苍头显然很熟悉这一切说道:“不巧,老先生一早出门去了。尚未归来。”

    这么早!秦二老爷很吃惊。

    这时候是秦乐吃早饭的时候,鸾儿将食盒推过来。

    除了一碗白粥小菜,还有几个制作精美的鲜橙瓮,掀开盖,鲜香扑鼻。

    鸾儿小心的从中端了个添给秦乐。

    秦乐伸手接过,略沾了盐醋吃了一口便放下了。

    “公子,是做的不行吗?”鸾儿有些惶惶问道。

    “肉不够柔嫩,蟹黄不够足,酒不够好。味不够正,实在难以下咽。”秦乐说道,看着鸾儿的脸色,又微微一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与你无关。”

    鸾儿稍微释然说道:“等我进城再挑好的来,家里送来的不行。”

    秦乐并没有说不用太麻烦之类的,而是点点头说道:“挑到好材料再做吧,无好料便不用费功夫。”

    鸾儿应声是看着秦乐慢慢的吃完白粥和小菜,收拾了食盒。

    秦乐拿过书接着看,这本从家带来的大宋繁盛录,他终于看完一页了。

    鸾儿站在一旁拉开帘帐,回头看秦乐。

    安安静静,一如既往,似乎那晚的事从来没发生过,似乎那两个人不是被杀死了而是从来就没存在过…

    死人了呢,还是两个,就那么突然之间就死了....

    鸾儿忍不住颤颤抖了几下。

    “公子。”鸾儿忍不住喃喃了声。

    秦乐没抬头嗯了声,却久久听不到鸾儿再说话,秦乐翻过一页书,说道:“天作孽,尤可活,自作孽,不可活,人不管,天也要收,那两人自作孽遭雷劈,是天收了他们的命,你可记住了。”

    鸾儿忙转身跪下颤声说道:“是,奴婢记得,不是,奴婢,知道。”

    她知道了,原来杀人不一定要亲自动手,原来天,也是可以驱使的。

    她始终不明白,怎么房上安个铁棍,挂个纸鹞,扔下绳子,就能引来雷火。

    她也不明白,公子怎么知道那时会下雨会打雷。

    但这都不重要,她只要知道,听公子话,就可以了。

    鸾儿捧着食盒走出来,遇到两个小道童送水来。

    “鸾儿姐姐。”他们恭敬的施礼。

    这个姐姐可是当初在山上出手救人的善人。

    而且接触这几日来看,平易近人果然是个仁心仁义的好姑娘。

    不论年长还是年幼,观里的人都喜欢她。

    鸾儿冲他们笑着道谢,如今他们依旧是单独开火做饭,引着两个小道童将打来的山泉水倒入水瓮里。

    一个小道童闻着厨房里散发的香味不由好奇,不住吸吸鼻子说道“好香啊。”

    鸾儿哦了声,将食盒递过来说道:“这是一些小食,你们拿去吃吧。”

    两个道童吓了一跳忙摆手说道:“不敢不敢,让公子吃吧。”

    “公子不喜,我做了好些,放着就糟蹋了。”鸾儿说道。

    这么香,怎么会不喜欢呢?

    看来傻子果然跟常人不同。

    见她如此说,再加上香气诱人,两个道童道了谢便接过来。

    老者神清气爽的从山上迈步下来,身后除了上一次跟着的老仆,还多了一个小厮。

    “老爷,可以回去了吧?”老仆问道。

    “大夫都说没事了没事了,我这次出来吃过饭了,不会再有事了。”老者笑道。

    老仆面色忧愁说道:“可是,老爷你到底吃的不多。”

    老者哈哈笑着只当没听到,伸手指着半山。

    “几日不见,山林都变了,上次来那家道观还没修缮呢。”他随口转移话题说道。

    “那家道观被雷劈了。”小厮忙说道,有些眉飞色舞,“众人都说那观主是个狐精化的呢,所以引了天雷来,当时好大的雷火呢,还有人亲眼看到雷公电母呢。”

    民间趣谈便是这般夸张,老者哈哈大笑,目光落在不远处的下清宫。

    看到这里。嘴角微微有些泛酸,想起那日吃的糖桔球,回去之后他也让厨娘试着做了,看似简单的糖桔,做出来却总是不对味,不知道是自己当日病着的缘故,还是果然就是小食也有妙法。

    “既然来了,就去那里讨碗水喝。”他说道,自己大步先迈过去。

    看着老者迈进门内,正在扫地的小道童咦了声忍不住说道:“是那个饿病了的老丈。”

    如此说真是太不敬了,旁边的道士忙伸手阻止他,一面忙迎接过来。

    “善人。”他施礼说道。

    老者自然听到小道童的话,只是一笑说道:“这次不饿了,来讨碗水吃。”

    小道童有些羞的笑了,扔下扫帚忙取来铺垫。又蹬蹬去倒水来。

    “师兄,你看我拿来了什么好东西。”

    院后有两个小道士笑说着快步走来,手里捧着一个食盒,看到坐在廊下的老丈,也咦了声,其中一个忙说道:“老丈,您来了,太好了,那次山上遇到的姑娘,就在这里呢。”

    老者以及老仆都很惊讶,老丈说道,本要起身。想到是女子,便又坐下来道:“哦,那太好了,劳烦道长去问一问,可否一见。”

    道士应声是,转身向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