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女君记
繁体版

第四章:北伐前奏

    此刻宫中灯火璀璨,赵炅(赵光义继位后给自己改的名字,为区分以后都这样称呼)一身得体威风的锦红帝王燕居服,正双手叉腰,目若悬河,站在这福宁殿的中心处,昂首提胸、颇有一副睥睨天下、气吞山河之像。

    当然,只是看起来。

    此刻在赵炅面前的帘子上,赫然是一张占地足有三丈方圆的手绘大地图,其上所绘之地便是燕云十六州的各州。

    燕云十六州以太行山为界,分为山前七州和山后九州,山前七州以幽州为首,山后九州以云州为主,故而简称之为幽云十六州,而后辽国改幽州为燕州,故而得名。

    此刻在赵炅的周边,分列左右站着鲁国公曹彬、代国公潘美、节度使米信、节度使田重进、观察使杨业等一众沙场宿将,都在准备聆听现任赵宋一把手亲自拟订的伟大的战前战术指导。

    赵炅的计划是三路齐发,不过他虽然在亲征上出过大丑,毕竟也是从五代乱世过来的,好歹知道要动员二十万大军不可能一朝一夕完成,战略布局也要提前规划。

    所以他提出以东路军自雄、霸地区实施佯动,声言进取幽州,吸引辽军主力于幽州以南,使其主力无暇西顾,保障中、西两路攻取山后(今河北太行山、军都山和燕山)诸州,尔后三路会攻幽州。

    只要宋军能够顺利拿下幽州,山前七州便是囊中之物,而拿下山前七州之后,山后九州也不是不能想一想的。

    平心而论,这不算一个很差的计划,但是执行起来嘛,各位将领谁也不好说。因为这位官家有个两个爱好,一个是喜欢临阵瞎指挥,第二个是发明各种阵法。

    也不知道赵炅是不是太崇拜诸葛亮了,早年间就爱研究阵法,后来高粱河之后潜心研究出平戎万全阵。

    太平兴国四年,辽国大举进攻宋朝,崔翰等即将率军出击时,赵炅就“赐阵图,分为八阵,傅以从事”。

    刚过去的满城之战中,赵炅又犯了老毛病,赐给将领阵图,要求他们按照布置打仗。可是“阵相去百步,士众疑惧,略无斗志”,方阵与方阵之间的间隔能有上百步之遥。这个距离就是前面去送死、中间被吓死、后面赶紧跑。于是,久经战阵的河北诸将一看,立即没了斗志。也多亏这次的将领中有赵炅的大舅子,李皇后的哥哥李继隆。此人脑子清楚,没听赵炅的,不然又是一场大败。

    可是将领们不说话,却有人有话说,“官家所定之策,委实高明,武侯不能及。此战我军必可大胜,一举击破契丹,扬我皇宋国威!”

    说话之人,是当下枢密院的一把手,枢密使王显。

    王显这一番马屁出口,曹彬、潘美、杨业等几人,虽然脸上没有表情变化,但眼底皆鄙视,只是当着官家的面垂首而已。

    这些人谁不知道,王显早年就是殿前司一小吏,后来投机进了晋王府侍奉赵炅,凭借体察上意跟王继恩争宠的功夫成为了赵二心腹亲信。

    可以说是既无科举之才,亦无斩首指挥之能。

    可就是这么一个什么都没硬货的人物,在赵炅成功上位之后,升官如上梯,仅是短短六七年时间,竟从一闲杂人员,一跃成为了军队中枢的一把手。

    这就是赵炅上位后一贯的用人风格,也可以说是不得不采用的用人方式。

    毕竟是通过不那么正常手段上位,又在军事上证明了自己的无能。为了保证屁股下的这把龙椅,核心位置的人宁可没有本事,也要绝对忠诚啊。

    历史记载,赵炅曾经把自己的裤子赏赐给王显,抠门是真抠门,可证明两人也是真亲近啊!

    “辽主虽死,可辽军兵盛,近年改革锅里搭赠,官家万不可大意。”

    潘美瞥了眼王显,淡淡开口。

    他其实也是无语,官家你搞内政确实一把好手,不论是增加进士人数还是废除奴婢制度,乃至于雪中送炭收买民心,都干的很好,为啥非要在兵家之事上强行为之呢?

    当然是因为缺什么心里虚,更是因为赵炅心里有个过不去的劫,就是渴望通过燕云十六州来证明自己不比哥哥差。

    曹彬出于爱惜士卒之心,也跟着劝了几句,可是有人非要找事。

    “当年太祖皇帝与各位商定军略之时,两位国公从未有过这般质疑,皆是唯太祖之命遵从。今日怎么不一样了?”

    王显说完,潘美和曹彬再也忍不住了,狠狠瞪了他一眼。要是在御前,高低得给两下子。

    谁不知道官家面前,最怕别人说他不如太祖皇帝。虽然他确实不如。

    但出乎意料,赵炅这次只是皱了皱眉头,居然没有借题发挥,而是道:

    “当年太祖之所以选择了朕,是因为相信朕能使得大宋富强,四海姓赵。当今中原天下,仅剩燕云未归,朕无时无刻,不在思虑此事。”

    “待到燕云之地归我大宋版图之日,朕定当亲往永昌陵祭奠兄长,以告慰先兄在天之灵!”

    也不知道他兄长是不是听到了,李神佑的声音这个时候从外面响起,道:“官家,官家,大事不好了。”

    赵炅一阵厌烦,“贱婢,胡说什么,朕在和各位将军议事,谁许你打扰,赶紧滚,让王继恩来见朕。”

    潘美等人面面相觑,这连进军路线都没敲定,粮秣都没准备好,监军就要派出去了?

    而且还是这个死太监,哪怕是秦翰也比他强啊,真是晦气。

    可是李神佑不敢滚啊,他几乎是哭着说:

    “官家,奴婢该死。可是襄王带着永国公主进宫了,公主……浑身是血,说她见辱于家奴,若是陛下不为她做主。她就去永昌陵撞死,去地下傍依父亲。”

    你看话真不能乱说吧。

    这才是他着急欲死的原因,虽说赵炅杀人不手软,可是他不敢承担一个公主死了的后果,何况还牵扯襄王。

    襄王赵元侃,赵炅第三子,后来的宋真宗。性格比较温厚,这大家都是知道的,可是永国公主是谁,诸位沙场悍将面面相觑,一时半会还真没想起来。

    不过听话音儿,应该是太祖皇帝的遗孤吧!

    就连赵炅也是愣了一下,方才道:“兄长家的小六,她才几岁,知道什么?让她赶紧回去,有事请开宝皇后做主,别要死要活的,有没有点公主的样子!”

    “叔父,连一个家奴都不把我当公主了,侄女那还有公主的样子?”童音稚语,却含着别样的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