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所至,皆为大明
繁体版

第3章:五皇孙的发家史

    十五万石粮食。

    一直以来,朱高炽都觉得自己这个儿子在商业上的行为是小打小闹,虽然也知道他在贩盐,自己甚至还给了他便利,但他从没想过自己这个儿子能把财富积累到这种地步。

    十五万石粮食是什么概念?

    这么说吧,今年大明北征,一共动用将士十五万,民夫二十三万余,加起来将近四十万人。

    十五万石的粮食,足以支撑这四十万人消耗近二十天!

    “你怎么能调动这么多粮食!?”

    在短暂的震惊之后,朱高炽好似刚回过神似的问道。

    “您不知道?”朱瞻墡闻言耸了耸肩,一副你都知道的样子。

    ……

    朱高炽闻言默然。

    他的确是知道。

    大明自永乐四年定下了迁都一事,并且开始按照应天府为蓝本,开始修建顺天府,在永乐十八年的时候确定于次年迁都。

    迁都,对于大明来说是一件大事儿,在宏观层面来说,这代表着大明在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战略方面的一次大改变,在微观层次来说,这次迁都也影响着几乎每一个人。

    原本的芝麻小官,可能会随着迁都而一跃成为炙手可热的存在,原本微不足道的产业,价值也有可能会随着迁都而瞬间暴涨几十倍甚至是上百倍。

    此等权力和利益的变更,自然会引发人的贪念。

    所以,在迁都开始之前,大明就开始肃贪,而朱瞻墡正是乘着这股东风扶摇直上。

    钱和权从来都不分家,二者几乎如影随形,而随着朝廷整肃贪官,自然也就有不少的商人也被清理。

    因为身份的便利,朱瞻墡得以在两年的时间内让自己一跃成为北方最大的商业势力。

    垄断,一直以来都是最为暴利的一种行为,更别说他还靠着身份的便利插手了向来有着一本万利之称的食盐。

    这还是朱瞻墡有良心的情况下,很多的利益他都没有去碰,所以两年累积起这个身家,对于朱瞻墡来说真的不算多。

    ……

    “海运是不可能的。”在确定儿子真的能够调动这么多粮食之后,朱高炽立马就开始想怎么解决眼前的困难了。

    “禁海是祖训,不能破,况且如果要是走海运,朝廷的速度要比你更快。”

    “这样吧,这个月前线的粮草你负责运送,除了你这十五万石外,剩下的我让户部给你拨。”

    “行吧。”朱瞻墡砸了咂嘴,没有反对。

    ……

    其实朝廷真的缺这十五万石的粮食吗?缺,也不缺。

    十五万石的粮食,和大明庞大的税收比起来真的是杯水车薪,因为在永乐年间,大明税收虽然有所浮动,但基本是在两千七百万到三千万石之间。

    相比之下,真的不多。

    但是同样的,大明税收多,开销也大。

    战争是众所周知的烧钱机器,而这台庞大的烧钱机器却在永乐年间几乎是不间断的运转。

    截止永乐二十年为止,大明朝共计北征四次,其中朱棣三次御驾亲征。

    除了对北方草原的战争之外,还有对南方安南的战争,这个更是夸张,从永乐五年开始直到现在仍旧没有个结果。

    除此之外还有时不时进犯东南沿海的倭寇。

    除了战争,还有其他的花销,比如远洋宝船队。

    后世有很多人都说明朝下西洋是赚钱的,事实上后期的确如此,但不可否认的是下西洋也是有投资的。

    郑和去年才刚出发,带着古里、柯枝等三十余个国家的使臣。

    这些国家的使臣前来朝贡,大明也是需要给与他们赏赐的,而赏赐一定是比他们朝贡的贡品价值高的。

    最后,还有去年才落定的迁都一事。

    迁一国之都所需要的花费……不可谓不巨。

    这些乱七八糟的方面加在一起,这十五万石粮食对比起大明一年的税收虽然不多,但在这个关头却显得弥足珍贵。

    ……

    “那我就先回去了,我得收拾一下,这次我怕是得亲自跑一趟了。”

    眼看自己父亲就要吃完了,朱瞻墡也站起了身,准备回慈庆宫了。

    他还未成家,也没有被封爵,所以还是住在慈庆宫中的。

    “你亲自跑一趟?”朱高炽闻言声调猛然提了八度,震得朱瞻墡耳朵有些疼。

    “你疯了?以前你时不时的跑出宫我没说什么是因为觉得你不是储君,是想着等以后你就藩了就不能乱跑了,所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现在你还蹬鼻子上脸了?还想着出塞?”

    “那您有别的办法?”朱瞻墡双手一摊,一副我无所谓的样子。

    “您别忘了,人死了,但是人心没死。”

    “我是宗室,而且还是您的嫡子,虽然只是嫡三子,但理论上我是有继承皇位的可能的,虽然只是理论上,但也足够让一些人投鼠忌器了。”

    “眼下这种南方有乱,北方在打仗的情况下,没个有分量的人压着,您觉得会不会有人轻举妄动?”

    “您别忘了,当年那些被清掉的商贾可不全都只是因为和贪官勾结的。”

    ……

    朱高炽闻言哑然。

    的确,当年被肃清的商贾中,有一部分是和官员勾结,但还有一部分不是。

    以北方最大的商贾团体晋商为例,他们被肃清的主要原因是私自向草原出售粮食和茶叶等物品。

    虽然朝廷每年都会和草原互市,但是互市本身是对草原的一种限制,晋商所输送的货物无疑是在帮助草原打破朝廷的限制。

    清酒红人面,财帛动人心。

    这个世界上从来都不缺少胆子大的人,更不缺少为了利益铤而走险的人,更何况这个利益如此庞大。

    ……

    “所以啊,您眼下的首要问题,是怎么说服我娘。”见自己父亲不再开口,朱瞻墡幸灾乐祸地添了把火。

    “唉……”

    不说还好,朱瞻墡这么一说,朱高炽就感觉头疼。

    太子妃张氏,作为太子妃,她无愧于这个位置,可以说是朱高炽的贤内助,甚至在很多她本不该涉及到的地方都帮了朱高炽不少。

    但是同样的,太子妃这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