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所至,皆为大明
繁体版

第11章:请从绝处,读我决心

    “大哥。”

    看着面前的乔巴山,又看了看一脸愁容的大哥,朱瞻墡缓缓开口道。

    “如今已经不是你我能够做主的了,还是要通知爷爷才是。”

    “我知道。”朱瞻基长叹一声。

    作为皇太孙,朱瞻基虽然备受瞩目,也备受青睐,但他在武事上却没有半分建树,唯一一次率军追击,还被鞑靼围困于九龙口,若不是老爷子派锦衣卫在后面跟着,他能不能活到现在还是两说。

    除此之外,他的父亲朱高炽一直以来都是文官的主心骨,和武将几乎没有什么来往,所以也就导致了朱瞻基急切地想要拉拢武将。

    他很清楚自己那个二叔在武将心中的威望。

    所以,在追击到乔巴山下的时候,他第一时间想的并不是要通知老爷子,而是想着在只用三千营的前提下,怎么攻破乔巴山这个乌龟壳。

    然而现实却残酷的摆在他的面前。

    ……

    “你回去吧。”沉默良久,朱瞻基再次开口。

    “你回去通禀皇爷爷,把这里的情况告诉他老人家,让他老人家提早做准备。”

    “你确定?”听着大哥的话,朱瞻墡愣了一下。

    朱瞻墡很聪明,他瞬间就想到了,自家大哥是想把自己择出去。

    其实,想要打碎乔巴山这个乌龟壳子并不难,难是难在了方法上。

    简单来说,一个火攻就能够起到效果,先让人收集马粪等可燃物,点燃后从山顶扔进山谷,就算是不会燃起大火,烟雾也能把阿鲁台熏得够呛。

    但是,这法子好用是好用,却不是“君子”的行为,而朱瞻基作为皇太孙,自然是不能落下个坏名声的。

    在皇太孙亲自带兵的情况下没有取得战果,到时候肯定会有人质疑其能力,朱瞻墡也会被一并质疑。

    但如果让朱瞻墡回去汇报,就能说在将敌人逼进乔巴山之后朱瞻墡就回来通风报信了,从而让朱瞻墡不受流言蜚语影响。

    ……

    “去吧。”朱瞻基洒然一笑,这时候他也想明白了,自家弟弟总是要护着的。

    更何况,这次如果不是这个弟弟的话,现在的明军怕是已经在班师回朝的路上了。

    能够削弱,甚至是消灭阿鲁台部,这对于朱瞻基来说是一件大好事,而这里面的好处,是朱瞻墡所享受不到的。

    “我知道了。”朱瞻墡深吸一口气,扯动手中的缰绳,调转马头。

    看着弟弟离开的方向,想着弟弟离开时的语气,朱瞻基轻叹一声。

    他知道,自家弟弟是猜到了自己的想法了。

    ……

    离开乔巴山后,朱瞻墡是马不停蹄,哪怕已经日落西山月上高天,他仍旧没有停下脚步。

    最终,在临近亥时的时候,他终于是和后面的大军汇合了。

    ……

    中军大帐内。

    朱棣看着面前的孙子一边汇报,一边大口啃咬着干粮的样子,当下轻叹一声。

    在知道阿鲁台被逼到了乔巴山内后,朱棣就不着急了,因为他知道阿鲁台已经是瓮中之鳖,虽然可能要付出一些代价,比如名声,但想要拿下阿鲁台却并不难。

    相比之下,朱棣知道面前这个孙子真的是遭罪了。

    送来十五万石粮食,而且这还只是一半,最重要的是……这都是这个孙子的私人财产,但却因为昨天的事情遭了这样的罪……

    朱棣舍得让孙子吃苦,那是因为他知道玉不琢不成器,而朱瞻墡本不应该吃这个苦的。

    ……

    “嗝……”在朱棣的注视下,朱瞻墡打了个饱嗝。

    “吃饱了?”朱棣笑着说道。

    “嗯,吃饱了。”朱瞻墡点点头。

    “爷爷,您打算怎么办?”

    刚吃饱,朱瞻墡就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老爷子的应对办法。

    火攻,是最好的办法,但也会落人口舌,朱瞻墡很清楚,这是老爷子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靖难一役,虽然在登基之后已经极尽渲染,可说到底那也是在遮掩,事实终究还是燕王一脉得位不正。

    朱瞻墡很清楚,因为这个原因,老爷子穷极一生都在努力。

    下西洋、编写《永乐大典》以及御驾亲征,都是老爷子在试图得到人们的认可,也是在试图得到九泉之下那位老人的认可。

    因此朱瞻墡知道,若非是迫不得已,老爷子不会让自己本就不干净的羽毛再沾染上污渍。

    可历史告诉朱瞻墡,阿鲁台是草原一大患,老爷子穷极一生六飞五渡,其中四次都是因为阿鲁台,只有一次是为了瓦剌。

    甚至可以说,如果不是因为阿鲁台,老爷子恐怕也不会病逝在榆木川。

    再加上今天自家大哥的决定,让朱瞻墡迫切的想要知道老爷子有什么对策。

    然而……

    “回去休息吧,这个你就别操心了。”朱棣拍了拍孙子的肩膀,并没有回答他的问题。

    “爷爷……”眼看着老爷子就要赶他走,朱瞻墡急忙拉住了老爷子的衣袖。

    “孙儿有一策,但需要您做决定。”

    “嗯?”朱棣闻言皱起眉头,看向孙子的目光中充满了怀疑。

    “自永乐十三年瓦剌马哈木死后,阿鲁台就趁机壮大,年年掠我大明边关,而瓦剌曾在阿鲁台幼年时期欺辱过他,因此瓦剌和阿鲁台可以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但兀良哈三卫则不一样,兀良哈三卫是阿鲁台的老丈人,阿鲁台能够在瓦剌失势之后迅速壮大,这和兀良哈三卫脱不了关系,从此次北征我们所抓到的俘虏都是兀良哈人也能证明这一点。”

    “阿鲁台龟缩于乔巴山,易守难攻,但同时他想出来也难,我们不如趁着这个机会兵发兀良哈!”

    “孙儿认为,阿鲁台能够在草原上肆无忌惮的奔袭,那必然是提前安顿好了后方,从他敢龟缩进乔巴山和我们玩儿拖字诀来看,他可能不是将家眷留在斡难河了。”

    “因为如果是这样的话,他无法保证我们会不会将他困在乔巴山中,然后趁机抄他的老家!”

    “所以,孙儿觉得,阿鲁台极有可能是将自己的家眷安顿在了兀良哈!”

    ……

    “嗯,有可能。”听着孙子的分析,朱棣点了点头,然而……

    “可我们要怎么做呢?想也知道兀良哈是肯定不会承认的。”

    “杀!”朱瞻墡语气铿锵,眼神坚定。

    “爷爷,请您将那十余名兀良哈俘虏交予孙儿,您率领中军、神机营和左右掖军前往乔巴山驰援大哥,孙儿则率领左右哨军前往兀良哈。”

    “相信孙儿,定会将阿鲁台的家眷带到乔巴山的!”

    ……

    听着孙子的话,朱棣陷入了沉默。

    办法不错,但是……太狠了。

    “孩子……”沉默良久后,朱棣缓缓开口。

    “你这么做,会把自己逼上绝路的,以后无论你怎么样,史书都会一直戳着你的脊梁骨的。”

    “爷爷。”朱瞻墡深吸一口气。

    “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

    “但人参要有,大黄也不能少。”

    “若有一日,孙儿行至绝处,那就……请从绝处,读我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