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所至,皆为大明
繁体版

第13章:少年心性

    “是……”面对朱瞻墡的问题,海撒男答奚虽然心有不甘,但还是点头承认了。

    “你都知道了,此次阿鲁台南下袭扰,我们三卫都出了一部分的力,粮食和士兵都有。”

    “不过,因为你们曾经在七年前就有过调兵北伐的举动,但最后因为瓦剌马哈木的死而暂停北伐,所以我们都知道你们这些年是积蓄了一些力量的,因此阿鲁台也给自己留了后手。”

    “他的妻子是朵颜卫指挥使老察罕的女儿,所以在临出发之前,他将自己的妻子和四个儿子都安顿在了朵颜卫。”

    “很好,你很识时务。”听了海撒男答奚的回答,朱瞻墡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虽然还不知道海撒男答奚所说的消息是真还是假,亦或者几分真几分假,但这对于朱瞻墡来说根本就无所谓。

    他需要的是一个南下朵颜卫的理由,就如同他冲入福余卫,利用俘虏做饵引海撒男答奚上钩一样。

    消息是假的又何妨?反正海撒男答奚的身份摆在这里,就算消息是假的,到时候锅也是海撒男答奚背,跟他朱瞻墡有什么关系。

    “好了,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你暂时得到了活命的机会。”

    看着面前颓丧的海撒男答奚,朱瞻墡开口“安慰”道。

    “接下来,需要你跟我走一趟朵颜卫了。”

    说完,朱瞻墡直起身,对着身边的朱安做了个手势。

    得到命令的朱安迅速从身边的一名士兵手中拿过了一枚红色的令旗挥舞了起来,而随着令旗的挥舞,一阵虽然低沉但穿透力却极强的号角声也随之响起。

    号角声就是冲锋的信号,早就将福余卫整个包围起来的将士在听到号角声之后立刻策马扬鞭,朝着人群冲去。

    ……

    “你!”听到号角声的海撒男答奚猛地抬起头,在看到明军士兵冲锋的景象后立刻转头看向了朱瞻墡,目眦欲裂。

    “怎么,有什么问题?”和几近疯狂的海撒男答奚相比,朱瞻墡是恰如其反的平静。

    “我只说能够保证你有机会活下去,但是没保证所有人都有这个机会。”

    “况且,在生气之前,你不如先看看你的身后?”

    ……

    随着朱瞻墡的目光从自己身上离开,海撒男答奚的身体一僵,顿时不再言语。

    因为在他身后的,是他的家眷。

    现在闭嘴,他和他的家眷都能……不,是都有机会活下去,但如果他继续任性下去的话,恐怕连自己和家眷的性命都保不住了。

    正所谓形势比人强,如今福余卫已经一败涂地,最终的结局如何是被朱瞻墡掌握的,而不是他海撒男答奚。

    他已经失去了福余卫,就算是此时发怒,也换不回福余卫的百姓,反而会将自己和自己的家眷都搭进去。

    权衡利弊之下,海撒男答奚再次垂首,选择了默不作声。

    -----------------

    胪朐河,乔巴山。

    就在朱瞻墡在福余卫大开杀戒的时候,乔巴山也是充满了紧张的气氛。

    不过,这里的紧张并不是战局不利所导致的,而是明军的蠢蠢欲动。

    随着五天前大军赶到乔巴山与三千营会合,所有人都在死死地盯着乔巴山那唯一的出入口。

    所有人都知道,军功在那里,自己子孙后代不再如同自己一般饱受战乱之苦的希望也在那里。

    不过,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抱着这样的心情在等待着。

    中军大帐。

    “爷爷……”

    看着陈懋、郑亨和柳升等一众武将离开之后,朱瞻基忍不住开口道。

    “瞻墡他……”

    “瞻基。”朱瞻基的话还没有说完,朱棣就开口打断了这个孙子,目光也随之投在了这个孙子的身上。

    “爷爷早就跟你说过,有些时候牺牲是必要的,况且爷爷也不是让瞻墡去送死,只是让他去办事,最重要的是……这件事是他自己揽下来的。”

    “其实爷爷很高兴,高兴你有这么一个弟弟,这么一个愿意为了大明……或者说愿意为了你而蹚进泥塘的弟弟。”

    “现在爷爷问你,你知道瞻墡这么做的结果是什么吗?”

    ……

    朱棣的问题就宛如刀子一般锋利,不给朱瞻基任何反驳的机会。

    朱瞻基低着头,久久不做声,而朱棣也没有催促他,就这么静静地等着。

    “三种可能。”不知道过了多久,朱瞻基才低声开口,嗓音喑哑。

    “第一种,瞻墡顺利将阿鲁台的家眷带到这乔巴山,成为奠定我大明此次北征胜利最重要的一块基石。”

    “第二种,瞻墡猜测错误,不仅带不回阿鲁台的家眷,还会因为影响大明和兀良哈三卫之间的关系而获罪。”

    “第三种,瞻墡被兀良哈三卫埋伏……”

    “那你说说,这三种可能性的最终结局都是什么。”没有给这个自己寄以厚望的孙子准备时间,朱棣紧接着发问道。

    “无论成功与否,瞻墡要么为了大明背上千古骂名,要么……”

    朱瞻基虽然回答的很快,但声音却越来越小,甚至连话都没说完就已经到了微不可闻的地步了。

    “所以,你应该感到高兴。”虽然没听清,但朱棣知道这个自己寄予厚望的孙子已经明白了所有。

    “当年靖难,自进入应天府的那一刻开始,爷爷就已经是万古不易的贼了。”

    “若是当年爷爷如你一般有瞻墡这么一个弟弟,虽然这话说起来很残忍,但事实是爷爷如今的处境会好很多。”

    “不用因为建文的下落不明而寝食难安,不用因为顾忌天下人的看法而兢兢业业,也不用害怕见到你太爷爷时无言面对而接连三次御驾亲征。”

    “所以,现在……不,是以后的你要想的,是怎么样才能不辜负这份情谊,而不是在这里寝食难安的担忧。”

    “爷爷告诉你一句话,这句话是瞻墡出发之前说的,也正是因为这句话,爷爷才被他说服了。”

    听到朱棣这么说,朱瞻基这才缓缓地抬起头来。

    “当日我与瞻墡说,他这么做会把他给逼上绝路的,而瞻墡却说……”

    “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可人参要有,大黄也要有。”

    “若有一日,他行至绝处,就让我们从绝处,去读他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