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所至,皆为大明
繁体版

第17章:熟人相见

    胪朐河,乔巴山。

    距离朱瞻墡前往兀良哈三卫已经过了一个半月的时间了,朱瞻基已经急的坐不住了。

    其实按理来说,从乔巴山到兀良哈三卫,哪怕是日夜行军,五天也就是极限的时间了,所以说光是往返两地就得要十天的时间,前提还是不吃不喝的行军。

    一个半月,再减去朱瞻墡解决问题的时间,真的已经算是很短了。

    相反,朱棣就没有朱瞻基那么着急。

    其实人活一世,很少有从不后悔的人,哪怕是朱棣也曾经后悔过。

    要说让朱瞻墡这个孙子去解决兀良哈三卫,甚至是给这次的北征画上一个休止符,当初朱棣在做这个决定的时候觉得没什么。

    想要成就大业,牺牲是在所难免的事情嘛。

    但在朱瞻墡出发之后,也就是朱棣冷静下来,开始用皇帝和长辈的双重身份去看待这件事的时候,他也不免有些后悔。

    牺牲的确是在所难免的事情,但是没有谁是天生注定就要被牺牲的,所谓的牺牲也没有什么值得不值得、应该不应该。

    只是朱棣的这些情绪从来都不曾表现出来罢了。

    “报!”

    就在朱棣和朱瞻基祖孙二人各自担心但却又不开口的时候,帐外突然传来了锦衣卫的声音。

    “进来!”朱棣沉声说道。

    “启禀陛下!”锦衣卫指挥使塞哈智自帐外闪身进来,跪在地上。

    “五皇孙殿下已经返回!且带回了阿鲁台的妻子和四个儿子!现在正在帐外听宣!”

    ……

    朱棣噌的一下站了起来,和旁边的大孙子朱瞻基对视了一眼,然后二人同时抬步朝着帐外走去。

    “皇爷爷。”

    帐外,刚刚翻身下马的朱瞻墡露出了一口大白牙。

    其实按照规矩来说,可以说除了朱棣之外的所有人,在进入大营之后都要下马步行,战时除外。

    朱瞻墡骑马进入大营,显然是不符合规矩,但这种情况就是发生了。

    这是因为谁都只知道朱瞻墡带回来的人有多重要,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将士们对朱瞻墡的敬佩。

    以十六岁的年纪左右了一场战争的走向,虽然他们不知道朱瞻墡在兀良哈三卫都经历了什么,但猜也能猜到,这个过程必然不会平静。

    “没受伤吧?”来到朱瞻墡的面前,朱棣第一时间就是打量这个孙子的全身上下。

    “没有。”朱瞻墡笑着摇头,然后对着身后的朱平和朱安招了招手。

    “皇爷爷,幸不辱命,这是阿鲁台的妻子以及他的四个儿子。”

    “至于这位……应该不用孙儿介绍了。”

    ……

    随着孙子的动作,朱棣这才转头看向了被朱平朱安看押着的五个人。

    在扫视阿鲁台的妻儿时,朱棣只是微微点头,但在看到最后一人时,朱棣则是笑了起来。

    “老察罕。”看着面前的察罕达鲁花,朱棣开口说道。

    “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回陛下,没有。”察罕达鲁花低着头,也不知道是不敢,还是没脸抬头。

    ……

    “皇爷爷。”看着老爷子和察罕达鲁花似乎没有交谈下去的意思,朱瞻墡这才开口说道。

    “因为兀良哈三卫私通鞑靼太师阿鲁台,藏匿阿鲁台的家眷,所以孙儿动用了一些手段。”

    “如今……”

    朱瞻墡指着察罕达鲁花,对着老爷子投去了一个眼神,但没有再继续说下去。

    虽然朱瞻墡不在意,但有些事情……能不背锅还是不背的好,毕竟谁又愿意背锅呢?

    朱棣见状微微点头,开口说道:“嗯,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你辛苦了,回去休息吧。”

    朱棣哪里不知道自己这个孙子想要说什么?事实上,在朱瞻墡前往兀良哈三卫的这段时间里,来往于乔巴山河兀良哈三卫的锦衣卫就没断过,不停的在为朱棣汇报着兀良哈三卫的情况。

    福余卫和泰宁卫遭受重创,几乎被全灭的事情他早就知道了。

    只不过,朱瞻基还不知道。

    看了看自己的爷爷,又看了看退下去的弟弟,朱瞻基微微低头,缓缓地退了下去。

    对于自己这个大孙子的小动作,朱棣并不是没有发现,但是却并没有阻止,而是坐视两个孙子的离开。

    在两个孙子离开之后,朱棣才将目光重新投在了面前的察罕达鲁花的身上。

    “老察罕……”看着面前的老人,朱棣的心情多少还是有些复杂的。

    “多少年没见了?”

    “回大皇帝陛下,十七年了。”察罕达鲁花低着头回道。

    “是啊,十七年了。”朱棣轻叹一声,仰头望天。

    当年,他起兵靖难,可以说全天下都没有几个人看好他,所以靖难之初的他其实是相当难过的。

    在靖难的路上,他曾经得到过很多将领的归降,也得到了一些援助,其中最出名的大概就是宁王朱权的帮助了。

    呃……的确是帮助,虽然不是自愿的。

    而除了宁王朱权之外,就是兀良哈三卫了。

    没错,当年兀良哈三卫曾经出兵帮助朱棣靖难,虽然兀良哈三卫的功劳可能占不到很大的比例,但不得不说,他们的帮助也是朱棣成功的重要助力。

    同时,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兀良哈三卫才在永乐年间得到了大明很多的帮助,比如互市、牛羊的价格以及每次草原遭灾的时候大明的援助。

    甚至,就连每年朝贡的时候,大明给兀良哈三卫的赏赐也是最多的。

    但是,即便是这样,兀良哈三卫也还是不知足。

    朱棣知道,兀良哈三卫的不知足是有自己的原因在里面的,因为当年兀良哈三卫出兵帮助他靖难的时候,他曾经答应过兀良哈三卫,将北方的大宁卫让给他们,但最后他却并没有这么做。

    就如同当年他答应自己的弟弟宁王朱权要共享天下但却没兑现是一样的。

    不过,这只是原因之一而已,真正重要的原因是兀良哈三卫从来都没想过要在大明的统治下永远的生活下去。

    这也是朱棣当年没有兑现承诺的原因,因为他知道兀良哈三卫迟早会背刺大明。

    如今,兀良哈三卫已经走到了悬崖边,朱棣知道,随着福余卫和泰宁卫的覆灭,仅存的朵颜卫是死还是活只不过在他的一念之间罢了。

    但是,他却不能这么做,因为大明现在还没有办法完全覆灭草原势力,还需要有人牵制瓦剌。